A.《论语》
B.《孟子》
C.《大学》
D.《学记》
A.书院
B.私塾
C.国子监
D.蒙学馆
A.《大学》
B.《中庸》
C.《论语》
D.《学记》
A.朱熹
B.老子
C.孔子
D.孟子
A.孔子
B.孟子
C.老子
D.孙子
A.法家
B.墨家
C.道家
D.儒家
A.自治与国际性
B.自由教育与心灵训练
C.研究和发展知识
D.服务社会与遵守宗教教义
A.中世纪
B.19世纪
C.20世纪
D.21世纪
A.课程即经验
B.课程即学科
C.课程即活动
D.课程即生活
A.实践课程
B.核心课程
C.显性课程
D.情景性因素
A.不在培养方案中反映
B.不通过正式的教学进行
C.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D.显示在课程表上
A.改变了千百年来将课程视为控制学生的工具。
B.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的系统性
C.有利于维护学科知识的严密的逻辑体系
D.教学过程简约,效率高
A.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的系统性
B.教学过程简约,效率高
C.真正实现了学科知识与学生经验的统一
D.有利于维护学科知识的严密的逻辑体系
A.课程内容的科学逻辑组织
B.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
C.课程是既定的、先验的、静态的
D.课程是外在于学习者的,并且基本上是凌驾与学习者之上的——学习者服从课程,在课程面前是接受者的角色
A.课程即经验
B.课程即活动
C.课程即学科
D.课程即生活
A.分科课程
B.综合课程
C.核心课程
D.专业课程
A.逻辑性
B.系统性
C.简约性
D.开放性
A.学生经验
B.儿童兴趣
C.学科
D.社会问题
A.教育学
B.自然科学
C.社会科学
D.哲学
A.西方经济学
B.电动力学
C.C语言
D.军事训练
A.《大教学论》
B.《爱弥儿》
C.《什么知识最有价值》
D.《民主主义与教育》
A.三艺
B.四艺
C.五艺
D.六艺
A.讲义
B.讲授提纲
C.参考书
D.教科书
A.教务处工作人员
B.执教该课程的教师
C.课程论专家
D.院系领导
A.教材要加强学术性与理论概括水平
B.要充分考虑到印刷技术的现状
C.将知识学习、能力培养与情感体验有机结合
D.要尽量编写得抽象、简略
A.要尽量编写得抽象、简略
B.教材要加强学术性与理论概括水平
C.要充分考虑到印刷技术的现状
D.给教师和学生留有发挥的余地
A.直线式排列
B.螺旋式排列
C.心理式排列
D.逻辑式排列
A.教材与教科书是一样的,只是叫法不同而已
B.教学过程应该依循知识的产生逻辑或形成逻辑
C.教学过程应该依循知识产生之后的表述逻辑
D.不必区分知识的产生逻辑与表述逻辑
A.课程设置
B.正文
C.课时分配
D.课程顺序
A.课程设置
B.任课教师
C.教室位置
D.考试安排
A.教学观念问题
B.教育投入问题
C.教师厌教问题
D.学习动机问题
A.思想观
B.行动观
C.知识观
D.世界观
A.教学观念问题
B.课程内容问题
C.教学组织问题
D.师生情感问题
A.教师使用多媒体的能力问题
B.教学观念问题
C.教学组织问题
D.课程内容问题
A.小组讨论
B.辩论
C.学术性讨论
D.知识性讨论
A.整体观
B.科学观
C.学习观
D.师生观
A.小组讨论
B.辩论
C.互补性讨论
D.学术性讨论
A.比赛性讨论
B.知识性讨论
C.小组讨论
D.辩论
A.利于实现因材施教
B.容易实现教学互动
C.信息量大
D.成本高
A.领导图章意图
B.教科书印刷质量
C.学生特点
D.待遇状况
A.由“书本中心”到“经验中心”
B.由“教师中心”到“学生中心”
C.由“结果传授”到“过程经历”
D.由“教室中心”到“活动中心”
A.教法设计的历史观
B.教法设计的整体观
C.教法设计的科学观
D.教法设计的学习观
A.教学目标
B.教学内容
C.校长领导风格
D.教学资源和装备条件
A.要正确处理好讲授内容
B.理论联系实际,渗透直观方法
C.讲究语言艺术
D.要符合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A.大学课堂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喜欢,满足他们的兴趣需要
B.教师主要讲授知识的确定性的一面,包括最新的科学成果
C.大学课堂教学要体现一定的探索性质
D.应正确处理好所授内容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关系
A.互动性讨论
B.实验性讨论
C.知识性讨论
D.学习性讨论
A.引导性讨论
B.学术性讨论
C.学习性讨论
D.实验性讨论
A.讲授法
B.问题教学法
C.练习法
D.读书指导法
A.由“单一方法”到“灵活组合”
B.由“权威灌输”到“质疑理解”
C.由“结果传授”到“过程经历”
D.由“独白布道”到“对话教学”
A.问题准备
B.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并尝试解决
C.教师评价
D.教师适度总结学生的各种解答
相关试卷
教师资格证现代教育技术基础知识3000试题及答案(一)
教师资格证现代教育技术基础知识3000试题及答案(二)
教师资格证现代教育技术基础知识3000试题及答案(三)
教师资格证现代教育技术基础知识3000试题及答案(四)
教师资格证现代教育技术基础知识3000试题及答案(五)
教师资格证现代教育技术基础知识3000试题及答案(六)
教师资格证现代教育技术基础知识3000试题及答案(七)
教师资格证现代教育技术基础知识3000试题及答案(八)
教师资格证现代教育技术基础知识3000试题及答案(九)
教师资格证现代教育技术基础知识3000试题及答案(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