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仅需5分钟,人工查询点这里
信息发布
登录 | 注册
个人中心
×
找资料找试卷就是这么简单
微信扫码登录
资料信息 - 让知识更有价值
具有强烈的资产阶级民族主义色彩,于20世纪初在我国兴起,其内涵为“教育是国家 的工具,教育是国家的任务,其主旨在于以国家为中心,反对社会革命,通过加强国家的观念 来实现国家的统一与独立。”这个教育思潮是( ) A.国家主义教育思潮 B.职业教育思潮 C.科学教育思潮 D.工读主义教育思潮
使其皆出于吾之口,使其皆出于吾之心”,这一要求体现朱熹读书原则是( ) A.循序渐进 B.熟读静思 C.虚心涵泳 D.切己体察
陶行知为了改变农村的教育面貌,探索了乡村教育的新模式,他提倡的教育模式是( ) A.艺友制 B.小先生制 C.学徒制 D.实习制
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针对大学和中学的关系问题做的研究被称作是( ) A.课程运动 B.八年研究 C.开放大学运动 D.社区学院运动
普雷马克原理是指() A.用低频活动作为高频活动的强化物 B.用高频活动作为低频活动的强化物 C.用低频活动作为低频活动的强化物 D.用高频活动作为高频活动的强化物
某单位想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不同年龄层次职工的学习需求,其中50岁以上22人,40-49 岁30人,30-39岁48人,30岁以下29人,分别从50岁以上,40-49岁,30-39岁,30岁以下四个年 龄段的职工中采取随机取样抽取子样本,该取样方法称为( ) A.简单随机取样 B.系统随机取样 C.分层随机取样 D.整群随机取样
按文献中所提供的与主题有关的参考文献去查找文献的方法称为( ) A.顺查法 B.逆查法 C.引文查找法 D.综合查找法
对于课程的定义,各类教育著作可谓见仁见智,其中一种定义认为课程“就是从一定社 会的文化里选择出来的材料”,这种课程观点是( ) A.课程即教学科目 B.课程即学习经验 C.课程即文化再生产 D.课程即社会改造的过程
在遗传和环境对人的心理发展的作用程度上,美国心理学家霍尔认为“一两的遗传胜过 一吨的教育”,这种观点是( ) A.遗传决定论 B.环境决定论 C.成熟论 D.相互作用论
中国书院教育史上第一个纲领性学规是( ) A.《东林会约》 B.《白鹿洞书院揭示》 C.《学海堂章程》 D.《岳麓书院学规》
博士从一种朝廷备问官转化为一种以教授为主要职能的学官的历史时期是( ) A.汉代兴太学之后 B.兴鸿都门学后 C.兴郡国学后 D.兴宫邸学后
在众多的道德教育模式中,有一种模式强调儿童只需通过观察学习,就可以获得大部 分的新行为,这一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替代性强化,儿童可以通过替代性强化去习得道德行为, 环境、社会文化以及成人榜样直接影响儿童的道德形成和发展。这种道德教育模式是( ) A.道德认知发展模式 B.体谅模式 C.社会学习模式 D.集体教育模式
《学记》中“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反映的是西周时期的( ) A.小学 B.大学 C.乡学 D.塾
第一次按实际需要将同一学校分为经义斋和治事斋,实行分科教学,从而使实用学科 取得了与儒学同等的地位,这一教学管理制度是( ) A.苏湖教法 B.三舍法 C.六等黜陟法 D.积分法
在西方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教育家是( ) A.卢梭 B.赫尔巴特 C.裴斯泰洛奇 D.夸美纽斯
宗教改革中,主张将教会权力置于国家之下,由国家办教育的是( ) A.路德派的教育改革 B.加尔文派的教育改革 C.英国国教教育改革 D.天主教教育改革
斯宾塞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为完美生活做准备”,呼吁教育应该从古典主义的传统 束缚中解放出来,适应生活、生产的需要,应当教授有价值的知识。因此,他认为最有用的知 识是( ) A.科学知识 B.社会知识 C.生活知识 D.生产知识
在英国历史上,首次明确宣布教育立法的实施要考虑到建立面向全体有能力受益的人 的全国公共教育制度且调整了中央和地方当局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实行全国统一计划 的可能性的教育法案是( ) A.《费舍法案》 B.《巴特勒教育法》 C.《富尔法案》 D.《巴尔福教育法》
法国教育史上,曾经颁布过这样的法案,其中规定:“对于擅自不送子女上学读书, 也不在家中对子女进行教育的家长,届时按违反国家法律处治,情节严重者将受到起诉,甚至 被投进监狱。”这部法案应该是( ) A.《课程宪章》 B.《阿斯蒂埃法》 C.《费里法案》 D.《哈比改革法》
古罗马帝国后期,创立了基督教哲学体系,并为中世纪基督教教育奠定了理论基础的 是( ) A.昆体良 B.西塞罗 C.奥古斯丁 D.托马斯阿奎那
在国民政府的改革中,照搬外国教育制度,忽视中国国情从而最终失败的教育管理制 度是( ) A.会考制 B.督导制 C.大学区制 D.戊辰学制
亚里士多德将人的灵魂分为理性部分、非理性部分,其中,非理性部分又包括植物的 灵魂和动物的灵魂。以这三种灵魂为人性论基础的教育是( ) A.体育、德育、智育 B.体育、智育、美育 C.体育、德育、美育 D.智育、德育、美育
后来被英国教师兰卡斯特和贝尔沿袭,并创造了19世纪英国盛极一时的兰卡斯特-贝尔 制,这一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 ) A.古儒学校 B.职官学校 C.宫廷学校 D.文士学校
希望得到他人的关心和认可并获得一定的地位,这是人的( ) A.生理的需要 B.归属的需要 C.尊重和爱的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
某4位学生的智力测验成绩分为王明100分、李佳110分、刘一澜115分和陈楠105,并对 这4位同学成绩进行排序比较,这种测量属于( ) A.定名测量 B.定序测量 C.定距测量 D.比率测量
学生在学习“tiger” 这一单词时,学生把单词的音和义形成关联,想象为“泰山上一 只虎” 。该学生使用的策略是( ) A.复述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阅读理解策略
访谈者在没有征求访谈对象意见的情况下,悄悄地将访谈内容进行了录音,这种做法 有可能违背了教育研究的基本原则是( ) A.客观性原则 B.伦理原则 C.理论联系实践原则 D.创新性原则
“强调教育的本质和目的在于人的‘自我生成'或‘自我创造',或者说‘教育是发展 关于自由选择以及对选择的意义和责任的认识过程'”的教育思潮是( ) A.永恒主义教育思潮 B.要素主义教育思潮 C.存在主义教育思潮 D.现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潮
学习“如何计算三角形的面积”,这类学习主要属于( ) A.智力技能的学习 B.认知策略的学习 C.言语信息的学习 D.运动技能的学习
提出学习过程应始终以人为本,必须重视学习者的意愿、情感、需要等这一学习观的 心理学家是( )。 A.罗杰斯 B.布鲁纳 C.班杜拉 D.斯金纳
某高中二年级3班一组学生在英语测试中的成绩分别是:94、80、67、87、85、98、76、 92,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 A.76 B.86 C.80 D.94
关于问卷编制,下面哪种说法不正确( ) A.题目不要太多 B.问题表述要简洁 C.避免使用让人感到紧张或有压力的用语 D.要尽量使用专业性术语
惩罚能使行为发生永久性改变
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没有什么差别。
稷下学宫是一所官学。
学习者就是学生。
简述黄炎培职业教育的目的。
简述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
比较分析杜威的五步教学法和赫尔巴特的四步教学法。
请在Ⅰ、Ⅱ两道试题中任选一题 .... 作答。若两题都答,只按第Ⅰ道题的成绩计分。 Ⅰ.试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Ⅱ.教师的情绪状态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快节奏的现代社会已使这一问 题在教育教学中更加明晰地凸显出来。以往虽有研究者曾提出或关注过该领域的问题,但对二 者之间关系的探讨缺乏实证性研究。本研究将以实验的方法科学论证教师的情绪状态与课堂教 学效果之间的内在关系。被试从某大学本科三年级学生中随机抽取150名同学进行实验。将被试 随机分为正状态(精神饱满 面带微笑 富有激情)、和常态两个组。在实验开始之前,对两 组学生进行数字测验。实验过程中由同一教师、同一...
简述问卷调查研究的优缺点
阅读以下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美国许多中小学面临着师资不足的困境,有报告表明,美国中小学教师中,有五分之一的 人工作三年就离开了讲台,有近半数的人五年后跳槽。造成中小学“教师荒”的主要原因是待 遇太低。在美国,刚走出校门的教师一般被安排到问题较多的学校和班级任教。由于经验不足, 他们必然要比别人花费更多的心血。然而这些年轻教师的付出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据美国 教师联盟统计,2000年美国教师年均收入是41820美元,而教龄一年的新教师的平均收入是27989 美元。
简述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有学者称,“教育这个改造社会的有力工具,如果只用于保守固有文化,阻碍社会的进 步,如果不顾当前事实的需要,应用这个工具灌输不能实现的幻想,也足以增加社会的混乱”, 这种观点表明教育对社会发展具有( ) A.显性功能 B.隐性功能 C.正向功能 D.负向功能
哲学取向的教学理论源于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知识即道德”的传统。这种理论认为教 学的目的是形成人的道德,而道德又是通过知识积累自然形成的,为了实现道德目的,知识就 成为教学的一切,依次便演绎出一种偏于知识接受为逻辑起点、从目的到手段进行展开的教学 理论体系,以下不是这种理论基本主张的是( ) A.知识——道德本位的目的观 B.知识接受的教学过程 C.综合课程本位的教学内容 D.语言呈现为主的教学方法
改革开放以来,为了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国家对学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中一次 改革确定了20世纪末教育发展的总目标是“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农村青壮年文盲”, “两基”提出是在( ) A.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B.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C.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D.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主张“故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的是( )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韩非子
以下哪一种论述不能体现教师劳动的专业性( ) A.教师要有高尚的师德 B.教师要掌握教育教学知识和技能 C.教师要拥有教师资格证书 D.教师要开朗活泼
在朱熹教育阶段划分中,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 道,礼、乐、射、御、书、数之文的是( ) A.幼儿教育 B.小学教育 C.中学教育 D.大学教育
南宋时期著名的四大书院是( ) A.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丽泽书院、象山书院 B.岳麓书院、应天府书院、漳南书院、茅山书院 C.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石鼓书院、东林书院 D.嵩阳书院、应天府书院、东林书院、象山书院
最早应用“启发式教学”进行教学的中外教育家分别是( ) A.孔子 苏格拉底 B.孔子、亚里士多德 C.孟子、柏拉图 D.朱熹、苏格拉底
将蒙学堂和寻常小学堂规定为义务教育性质,“无论何色人等皆应该受此教育”的学 制是( )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下面属于“负强化”的反例的是( ) A.孩子为了避免父母的训斥而认真写作业 B.丈夫担心妻子的唠叨每天准时回家 C.妈妈安抚孩子,孩子不再哭闹 D.学生上课迟到,被罚抄作业三遍
“提出大学设立医学系、财经系而没有教育系,这只能证明,人们对身体的健康和钱 财的安全比对精神的健康看的重,人们对后代的物质财富的关心,超过人们对优良教育的关心” 的人物是( ) A.乌申斯基 B.裴斯泰洛奇 C.第斯多惠 D.福泽渝吉
在智力技能形成的过程中,依据智力活动的实践模式,以展开的、外显的方式付诸实 施的阶段是( )。 A.操作定向 B.原型操作 C.原型内化 D.原型定向
国内外许多学者通过对自己孩子进行跟踪观察研究儿童的一般发展,主要采用的观察 记录方法是( ) A.日记描述法 B.轶事记录法 C.描述记录法 D.连续记录法
按实验控制程度,教育实验中控制程度最高的是 ( ) A.前实验 B.准实验 C.真实验 D.单组实验
反映测量所得结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程度的指标是( ) A.信度 B.效度 C.区分度 D.难度
在《论语》“樊迟学稼”中,反映了古代教育的什么特点( ) A.教育的等级性 B.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 C.教育的阶级性 D.教育的社会性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兴起了实用主义教育思潮,该思潮对20世纪整个世界的教育理 论和教育实践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其代表人物是( ) A.梅伊曼 B.鲍尔斯 C.克伯屈 D.狄尔泰
课程评价的理论和模式有多种,其中一种的核心思想是,目标是课程评价的依据和出发 点,通过测量目标的达到程度判断教学效果。课程的有效性取决于课程实施时学生行为发生的 变化,评价者关注课程是否真正发生了作用。这种评价理论是( ) A.科学——实证主义课程评价观 B.科学——自然主义课程评价观 C.人文——自然主义课程评价观 D.人文——实证主义课程评价观
20世纪,西方形成了众多的课程理论流派,赫钦斯在《美国高等教育》一书中说:“课 程应该又永恒的学科组成。我们提倡永恒学科,因为这些学科抽绎出我们人性的共同要素,因 为它们使人与人联系起来,因为它们对任何进一步的研究和对于世界的任何理解是首要的”, 这种课程理论属于( ) A.经验主义课程论 B.知识中心主义课程论 C.改造主义课程论 D.存在主义课程论
国家为了指导20世纪末21世纪初我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在20世纪末颁布了一系列教育 方案,其中一项改革方案提出实施“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提出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案是( ) A.《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B.《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D.《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在西方教育文献中,最早使用“教学论”一词的教育家是( ) A.拉特克 B.夸美纽斯 C.斯图莫 D.伊拉斯莫
殷人重祭祀、崇礼乐,特设学校,称为( ) A.学 B.庠 C.瞽宗 D.序
于人的心理发展的动力,不同的心理学家有不同的观点,其中一位心理学家声称“给 我一打儿健康的婴儿,如果我能在由我所控制的环境中培养他们,不论他们的前辈的才能、爱 好、倾向、能力、职业和种族情况如何,我保证能把其中任何一个人训练成我选定的任何一种 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富商,甚至是乞丐和盗贼”,这位心理学家关于心理发展动力的 观点可以概括为( ) A.遗传决定论 B.环境决定论 C.会合论和成熟论 D.相互作用论
学龄初期儿童的总特征是身心发展较缓慢,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而学龄中期儿童的 特征身心急剧变化,自我意识增强,独立性增强,特别是情感较为丰富,又不容易控制自己, 有人称之为“危险期”;学龄晚期学生的身心发展明显成熟,接近成人的水平。这体现了儿童 身心发展的( ) A.顺序性和阶段性 B.稳定性 C.不均衡性 D.个别差异性
强调德育的目的不是传授给人们某种道德观,而是教会人们如何选择一种道德观的德 育理论流派是( ) A.道德认知发展模式 B.体谅模式 C.价值澄清模式 D.社会学习模式
为统一经学,唐太宗诏令孔颖达等对儒经进行统一解释并颁行天下,成为儒生学习的 正宗课本,也是科举考试的依据。这部儒学经书的名称为( ) A.《熹平石经》 B.《五经正义》 C.《开成石经》 D.《三经新义》
为了体现“士族贵庶皆须教”,西晋武帝下令在太学之外另设一个专习儒家经典的中 央官学是( ) A.国子学 B.宫邸学 C.四门学 D.鸿都门学
“礼,所以正身也;师,所以正礼也,无礼,何以正身?无师,吾安知礼之为是也?” 持这一观点的教育家是( ) A.荀子 B.董仲舒 C.墨子 D.孔子
下列关于百日维新的教育改革措施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按照中体西用的原则设立京师大学堂 B.废除八股取士制度,结束了科举考试 C.普遍设立新式学堂 D.派人出国游学
“要求所有儿童均接受四年的基础学校教育,然后再接受两年观察阶段的教育。观察阶 段的教育旨在给予学生充分发展能力和特长,以便通过考试遴选进入不同类型的中等教育机构” 这个计划是( ) A.魏玛宪法 B.《改组和统一普通公立学校的总纲计划》 C.高等教育总纲法 D.汉堡协定
1928年,中华民国第一次教育会议上,以1922年新学制为基础略加修改,提出《整理中华民国学校系统案》,即戊辰学制,关于这个学制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本国实情适应 B.适应民生需要 C.增高教育效率 D.谋个人之社会性之发展
中世纪早期的教会学校不包括( ) A.修道院 B.主教学校 C.教区学校 D.宫廷学校
被誉为18实际的《世界图解》,教育史上第二本图文并茂的教科书是( ) A.《初级读本》 B.《教育方法手册》 C.《鲁滨孙漂流记》 D.《泛爱教育杂志》
古罗马帝国时期的学校的表述错误的是( ) A.拉丁语取代了希腊语,成为文法学校的主要教学语言 B.拉丁修辞学校成为主要的高等教育机构 C.医学、建筑学和法律教育得到了较大发展 D.雄辩术教育关注社会生活中的重大问题
下列选项中,不是耶稣会学校成功的重要条件是( ) A.高水平的师资 B.重视初等教育 C.教学方式独特 D.完备的组织管理
儿童在学习了“平行四边形”这个概念后,再学习“矩形”“菱形”和“正方形”这 些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这属于( )。 A.下位学习 B.上位学习 C.组合学习 D.派生类属学习
近代美国指定的对全国职业教育提供财政补助的法律是( ) A.《国家在危机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B.《国防教育法》 C.《史密斯-休斯法》 D.《中小学教育法》
“先行组织者”这一概念的是谁提出的( ) A.马斯洛 B.奥苏泊尔 C.加涅 D.布鲁纳
苏联20世纪30年代教育改革的成功经验之一是( ) A.使学校类型统一化 B.全面批判西方教育理论 C.新大学运动 D.提高教育质量
加涅根据学习情境由简单到复杂、学习水平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将学习进行层级分 类,儿童学习”红灯停,绿灯行”属于下列选项中的( )。 A.信号学习 B.刺激反应学习 C.连锁学习 D.辨别学习
以下数据具有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是( ) A.平均数 B.标准差 C.相关系数 D.方差
某班数学平均考试成绩为80分,标准差为9分,学生A分数为70分,那么,学生A的标 准分数为( ) A.1.5 B.-1.1 C.1.67 D.0.4
当已知一个复合现象A(C、D、E)是引起另一个复合现象B(c、d、e)发生的原因, A.求同法 B.求异法 C.共变法 D.剩余法
“总数为N=500,样本容量是n=50,求出间隔500÷50=10,于是每隔10个抽取一个样本, 连续抽样50次。”这是采用( ) A.简单随机取样法 B.分层随机取样法 C.系统随机取样法 D.整群取样法
课程评价就是对学生的学业评价。
中世纪大学是宗教性质的大学。
发现学习都是有意义学习。
简述抽样的基本要求。
简述全球化对教育的影响。
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儒墨两家并称显学,但思想又有诸多的不同,请分析两家学 派的异同点。
简述赫尔巴特的教育性教学原则。
请在Ⅰ、Ⅱ两道试题中任选一题 .... 作答。若两题都答,只按第Ⅰ道题的成绩计分。 Ⅰ.试述创造性的影响因素并结合实际说明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Ⅱ.阅读下述案例,按要求回答问题。 某研究者想探明教学方式与学生创新思维形成的关系,于是在一所大学随机选择同年级的 两个班并做等组处理。其中一个班作为实验班,另一个班作为对照班。实验班采用新的探究式 教学法实施教学,如以小组研究和情景模拟教学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对照班采用 常规教学方法实施教学。实验前后分别对该班进行了难度相当的测试。该班前后测平均成绩的 差异视为实验产生的效果. (1)写出该研究使用的随机抽样方法的名称。 (2)写...
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运用相关教育理论,分析下列教育现象: 有一次,女儿的语文作业出了两处错误。这两处错误是这样的:“题目要求,根据句子的 意思写成语”。一个题目是:“思想一致,共同努力”,女儿填了“齐心协力”,老师判错。 老师的标准答案是“同心协力”。另一个题是:“刻画描摹得非常逼真”,女儿填“栩栩如生”, 老师又判错。老师的标准答案是“惟妙惟肖”。真可怕,不知曾几何时,具有丰富词汇的中国 语言,竟变得比数学还精确。这种情况在教学中可以说是随处可见。如“看图说话”,图上画 的是:一个小朋友在金色的麦田里捉蝴蝶。老师的答案是“小朋友捉蝴蝶”,若有的同学的答 案是“庄家丰收了”,老师就判错。语文教学中,全国数以万计的...
管理是一个指挥他人的工作,控制他人的活动、调整他人的行为以满足组织需要的过程,该观点属于( )。 A.“超Y理论” B.“Y理论” C.“ABV理论” D.“X理论”
目标的制定应该遵循一般的原则,“到底完成了什么,应该有一个明确的界限”的说法属于( )。 A.有时限的原则 B.有标准的原则 C.挑战性的原则 D.可衡量的原则
«
13409
13410
13411
13412
13413
13414
13415
134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