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
快捷登录 微信扫描二维码,马上登录

传媒大学艺术类(文化课含历史哲学科目)考试试题及答案

上传者:玖玖老师

卷面总分:100 分

是否真题:是

是否有答案:

作答时间:10 分钟

练习次数:180 次

传媒大学艺术类(文化课含历史哲学科目)考试试题及答案
6 唐玄宗将《考经》《道德经》《金刚经》并列为不坏之法。南宋孝宗说;:“以佛治心,以道治身,以情治世”这能够反映

A.三教合的社会潮流
B.三纲五常得到强化
C.佛学取代了道家经学
D.陆王心学受到重视

9 顾炎武说“君子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他指斥明末心学的弊害是“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由此可见顾炎武

A.把学术研究解决社会问题相结合
B.批判宋明理学重道德轻功
C.总结了天下治乱兴衰的历史教训
D.肯定人们物质欲望的合理性

10 “反者道之动”是道家对事物变化规律的认识。下列说法中不能表达此认识的是

A..道法自然
B.祸分,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C..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D.物极必反

11 关于道,老子有这样的说法:“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道是无法命名的,是无法用语音来进行规定的。
B.道指的是最先存在的那个事物的名字。
C.每一个事物都可以有一个名字,道不是一个事物,所以它没有名字。
D.道不是一个如“桌子“水”一样的名字,而只是一个指称。

12 《孟子公孙丑》在论述“人性本善”时,提出了“四端”的说法。此“四端”是指

A.是非之心,敬畏之心,辞让之心,侧隐之心
B.辞让之心.是非之心.敬畏之心.羞恶之心
C.侧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
D.恭敬之心.侧隐之心.羞恶之心.敬畏之心

13 王阳明学问的核心观念,可以概括为“致良知”。下列说法不符合王阳明原意的是

A.良知就是一个人本心的表现,“致良知”是指在生活中遵从自己的本心而行事。
B.良知不是每个人天生就有的,人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掌握大量的知识,最后融会贯通,才能做到有良知。
C.“致良知”必须在具体的事务当中进行,而不只是在心中冥想。
D.要达到“致良知”,必须先明白自己的良知,然后以诚敬的态度保持它。

14 庄子《道遥游》的主题,可以概括为”自由”。对此主题的理解,下列说法最接近庄子原意的是

A.大鹏展翅九万里,小鸟只飞树般高,但它们都是按照自己的本性在飞翔,所以并没有高下之分,都是绝对自由的。
B.列子并不借助人造的飞行工具,而是借助自然之力御风而飞,突破了人天生不能飞翔的局限,因而是绝对自由的。
C.一个人知晓人世间的荣辱是非,但是并不受其左右,而只是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他是绝对自由的。
D.当一个人混灭大与小.是与非.荣与辱.人与物的界限时,他就能够做到与自然同一,顺其自然地行事,他是绝对自由的。

15 儒家经典《大学》被认为是重要的学习入门书,其中提出的进德修身的所谓”三纲领”.“八条目”依次是指()

A..亲民.明明德.止于至善:格物.穷理.正心.诚意.齐家.修身.治国.平天下。
B.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穷理.格物.诚意.正心.齐家.修身.治国.平天下。
C.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D.亲民.明明德.止于至善:致知.格物.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16 《诗经》常用赋比兴的手法。下列诗句中采用“比”的手法的是

A.采采荣营,薄言采之。采采苯莒,薄言有之。
B.手如柔美,肤如凝脂,领如蜡螂,齿如辄犀,蝶首蛾眉。
C.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翳发,二之日栗烈。
D.静女其妹,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跚。

17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洋溢着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息。下列说法不符合《离骚》这一特点的是:

A.擅长叙述客观事物
B.擅用香草美人意象
C.采用大量神话故事
D.主观感情色彩强烈

19 对第18题中《行行重行行》的主旨,理解正确的是

A.在外的游子对故乡以及亲人的思念。
B.远行在外的游子对自己功业理想的追求。
C.主人公远游在外,久难归还,思乡情切。
D.主人公思念远游在外.久不归还的亲人。

20 阮籍《咏怀》其一“嘉树下成蹊,东园桃与李。秋风吹飞藿豆叶,零落从此始。繁华有憔悴,堂上生荆杞。驱马含之去,去上西山趾。一身不自保,何况恋妻子?凝霜被野草,岁暮亦云已。”对诗中“嘉树下成蹊,东园桃与李。秋风吹飞藿,零落从此始”两句,理解不正确的是

A.借自然之景物,表达人世的艰辛与生命的脆弱。
B.从春天到秋天,自然界的生命从繁华走向凋零。
C.借自然景物的盛衰,表达了归隐于山林的快乐。
D.首句是由“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演化而来的。

22 “飘逸”和“沉郁”分别是前人对李白.杜甫诗歌风格的概括,下列李杜描写战事的诗句中,属于杜甫的诗:

A.戚戚去故里,悠悠赶交河。公家有程期,亡命婴祸罗。
B.塞虏乘秋下,天兵出汉家。将军分虎竹,战士卧龙沙。
C.兵气天上合,鼓声陇底闻。横行负勇气,一战净妖氛。
D.萧条万里外,耕作五原多。一扫清大漠,包虎金戈。

23 柳宗元《渔翁》“渔翁傍夜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对该诗理解不正确的是:

A.诗歌既有视觉描写,又有听觉描写,鲜活生动,引发读者无限遐思。
B.诗中视觉所见和听觉所闻超越了有限性,达到了与天地合一的境界。
C.诗中渔翁唤醒了山水,看到了天际,表现了其听觉和视觉的超常性。
D.诗歌运用夸张的手法,描写了渔翁逍遥自在.天人合一的生活状态。

24 下同宋代词句中,最能展现诗人非凡政治抱负的是

A.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B.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C.黄菊枝头生晓寒,人生莫放酒杯干。
D.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25 辛奔疾《贺新郎》中有言“我看青山多妖娟,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这体现了诗人与自然互动交流的亲密关系。下列诗句中与其意思最相近的是

A.平沙万里余,飞鸟宿何处?
B.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C.孤鸟去不还,绒情向天末。
D.窗下独无眠,秋虫见灯入。

28 袁枚《苦):“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对诗意理解正确的是

A.苔花虽长在阴湿的地方,但自有美好的青春,定要和牡丹比试高下。
B.苔花自知长得很小,所以自惭形秽,仰慕牡丹,努力学习牡丹绽放努力绽放。
C.苔花生长于阴湿的地方,看不到美好的青春年华,因此要努力绽放。
D.苔花虽然很小,但有自己美好的青春,所以要像牡丹一样尽情绽放。

为梦想加油,祝您心想事成!
paylogo
支付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