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仅需5分钟,人工查询点这里
信息发布
登录 | 注册
个人中心
×
找资料找试卷就是这么简单
微信扫码登录
资料信息 - 让知识更有价值
将某一统计指标在各个不同时间上的数值按时间先后顺序编制形成的序列是( )。 A.相关分析 B.动态数列 C.发展水平 D.静态数列
某地区2009~2017年按年排列的每年年末人口数时间序列是( )。 A.绝对数时期序列 B.绝对数时点序列 C.相对数时间序列 D.平均数时间序列
对时间序列进行分析计算时,可将增长量分为逐期增长量与累计增长量,两者的区别是( ) A.适用的时间序列类型不同 B.计量单位不同 C.基期确定方法不同 D.报告期确定方法不同
某个培训班2月1日人数为20人,2月2日为30人,2月3日为40人,2月4日为50人。该培训班平均人数为( )人。 A.30 B.35 C.40 D.45
增长量是( )。 A.报告期发展水平与基期发展水平之差 B.报告期发展水平与基期发展水平之和 C.报告期发展水平与基期发展水平之比 D.最末水平与最初水平之比
以2005年为基期,2011年和2012年我国国有农场的粮食总产量定基增长速度分别为72.1%和81.3%。2012年对2011年的环比发展速度为()。 A.5.3% B.14.1% C.105.3% D.114.1%
某超市在2010年的日销售收入为2100元,2014年的日销售收入为4200元,以2010年为基期,则该超市的日销售收入的平均发展速度为()。 A.108% B.112% C.119% D.160%
在时间序列的速度分析中,增长速度可以表示为( )。 A.报告期增长量与基期水平的差 B.发展水平之比 C.报告期增长量与基期水平的比值 D.发展速度+1
环比增长速度时间序列分析中,“增长1%的绝对值”的计算公式为( ) A.逐期增长量/环比增长速度 B.环比增长速度/逐期增长量 C.逐期增长量/环比发展速度-1 D.环比发展速度/逐期增长量-1
“增长1%的绝对值”反映同样的增长速度在不同时间条件下所包含的( )。 A.发展水平 B.相对水平 C.绝对水平 D.增长水平
某公司A产品的销售额2017年比2012年增长62.5%,2016年比2012年增长51.3%,则2017年比2016年增长( )。 A.9.5% B.13.3% C.21.8% D.7.4%
环比发展速度等于( )。 A.逐期增长量与其前一期水平之比 B.累计增长量与最初水平之比 C.报告期水平与最初水平之比 D.报告期水平与其前一期水平之比
关于发展速度和增长速度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定基增长速度与环比增长速度之间的推算,必须通过定基发展速度和环比发展速度才能进行 B.报告期水平与某一固定时期水平(通常是最初水平)的比值是定基发展速度 C.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时期内各环比发展速度的累加 D.两个相邻时期定基发展速度的比率等于相应时期的环比发展速度
指数平滑法的特点是( )。 A.观测值离预测时期越久远,其权重也变得越大 B.观测值离预测时期越久远,其权重也变得越小,呈现出指数下降 C.观测值离预测时期越近,其权重也变得越小 D.不管观测值离预测时期远近,其权重都相同
某企业本年度前四个月的生产情况如下表该企业1月至4月的平均产值为( )万元 A.44 B.54 C.59 D.66
某企业职工人数资料如下: 该企业3月至6月平均职工人数为( )人。 A.1410 B.1445 C.1457 D.1420
某商品2008年至2012年销售额如下:该商品2008年至2012年销售额的平均增长量为( )万元。 A.8 B.11 C.12 D.14
某国2013—2018年不变价国内生产总值资料如下:某国2013—2018年不变价国内生产总值累计增加( )亿元。 A.58806.1 B.16056.2 C.11761.2 D.7821.1
某企业甲商品前11个月的实际销售量如下表:已知第11个月的销售量预测值为575,取a=0.6,用指数平滑法预测第12月的销售量为( )台。 A.564 B.574 C.575 D.578
“增长1%的绝对值”反映的是( )。 A.不同的增长速度在不同时间条件下所包含的绝对水平 B.同样的增长速度在不同时间条件下所包含的绝对水平 C.同样的增长速度在不同时间条件下所包含的相对水平 D.不同的增长速度在不同时间条件下所包含的相对水平
平滑法的目的是“消除”时间序列的不规则成分所引起的随机波动,包括( )。 A.移动平均法 B.算术平均法 C.指数平滑法 D.几何平均法 E.加权平均法
下列时间序列属于相对数时间序列的是( )。 A.经济增长率 B.物价指数 C.产品产量 D.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E.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
下列指标和时间构成的序列中,属于时点序列的是()。 A.年末总人口 B.钢铁总产量 C.国内生产总值 D.人口自然增长率 E.库存量
下列指标中,属于时期指标的是( )。 A.产品产量 B.能源生产总量 C.股票价格 D.商品零售额 E.科技机构数
下列关于时间序列的速度分析,表述正确的是( ) A.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时期内各环比发展速度之和 B.平均发展速度是一定时期内各期环比发展速度的序时平均数 C.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1 D.两个相邻时期定基发展速度的比率等于相应时期的环比发展速度 E.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时期内各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
时间序列的速度分析指标有( )。 A.发展水平 B.平均增长速度 C.定基发展速度 D.环比发展速度 E.平均发展速度
下表中能源生产总量是( )时间序列。 A.相对数 B.时期 C.绝对数 D.平均数 E.时点
下列指标可以构成相对数时间序列的有( )。 A.财政收入 B.经济增长率 C.年底总人口 D.城镇人口比重 E.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定基增长速度等于( )。 A.累计增长量除以基期水平 B.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 C.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减1(或100%) D.定基发展速度减1(或100%) E.逐期增长量分别除以基期水平
构成时间序列的基本因素有( )。 A.被研究现象的计量单位 B.被研究现象的分组情况 C.被研究现象的频数分布 D.被研究现象所属时间 E.反映该现象一定时间条件下数量特征的指标值
绝对数时间序列可以分为( )。 A.平均数时间序列 B.相对数时间序列 C.时期序列 D.时点序列 E.累计时间序列
按照构成要素中统计指标值的表现形式,时间序列分为( )。 A.平均数时间序列 B.绝对数时间序列 C.发展水平 D.相对数时间序列 E.发展速度
一个完整的时间序列中,包括()。 A.最初水平 B.最末水平 C.中间水平 D.增长速度 E.平均增长量
在同一时间序列中,关于增长量表述正确的有( )。 A.逐期增长量是报告期水平与某一固定时期水平之差 B.累计增长量是报告期与前一期水平之差 C.累计增长量等于相应时期逐期增长量之和 D.增长量是不同时期发展水平之比 E.逐期增长量是报告期水平与前一期水平之差
根据基期的不同确定方法,增长量可分为( )。 A.逐期增长量 B.平均增长量 C.累计增长量 D.定基发展速度 E.环比发展速度
关于定基发展速度与环比发展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由于基期选择的不同,发展速度有定基与环比之分 B.定基发展速度是报告期水平与其前一期水平的比值 C.环比发展速度是报告期水平与某一固定时期水平(通常是最初水平)的比值 D.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时期内各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 E.两个相邻时期定基发展速度的比率等于相应时期的环比发展速度
以下关于平滑预测法的相关说法,正确的有( )。 A.目的是消除时间序列的不规则成分所引起的随机波动 B.包括移动平均法和指数平滑法 C.能够适用于波动较大时间序列的预测 D.操作较为复杂,对数据要求高 E.对于近期(如下一期)的预测具有较高的精度
下列关于平滑预测法的说法,正确的有( )。 A.平滑法的目的是消除时间序列的不规则成分所引起的随机波动 B.平滑法适合于有季节性波动的时间序列的预测 C.平滑预测法包括移动平均法和指数平滑法 D.平滑法对于数据的要求较高 E.平滑法对于近期(如下一期)的预测具有较高的精度
时间序列的速度分析中,非常重要的平均速度指标是( )。 A.平均发展速度 B.发展水平 C.平均增长速度 D.增长量 E.平均增长量
下列统计指标中,可以采用算术平均数方法计算平均数的有( )。 A.产品产量 B.可支配收入 C.产品合格率 D.人口增长率 E.男女性别比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大数据“4V”特性的是( )。 A.数据量大 B.数据多样性 C.价值密度高 D.数据的产生和处理速度快
收集统计局发布的CPI数据,利用统计图展示CPI,利用增长率计算CPI的走势,这种统计方法是( )。 A.描述统计 B.推断统计 C.客观统计 D.心理统计
下列变量中,通常不属于数值型变量的是( )。 A.商品销售额 B.零件尺寸 C.产品等级 D.家庭收入
下列调查数据,属于不连续调查的是( )。 A.工厂的产品生产 B.原材料的投入 C.生产设备拥有量 D.能源的消耗
为了解我国经济活动总量的变动情况,收集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数据,利用统计图形展示GDP的变化,利用增长率计算GDP的基本走势,这是( )。 A.描述统计 B.参数统计 C.假设检验 D.推断统计
下列关于数据的分类说法错误的是()。 A.用1表示“男性”,2表示“女性”,这是分类数据 B.对分类数据可以计算出各类别的频率 C.数值型数据可以进行数学运算 D.数据只能是数值
下列统计变量中,属于定量变量的是( )。 A.注册员工数量 B.员工受教育水平 C.员工性别 D.企业所属行业
下列属于顺序变量的是( )。 A.性别 B.产品等级 C.产品产量 D.年龄
下列统计变量中,属于顺序变量的是( )。 A.注册员工数量 B.员工受教育水平 C.员工性别 D.企业所属行业
统计数据按照收集方法不同,通过直接调查或测量而收集到的数据称为( )。 A.实验数据 B.观测数据 C.一手数据 D.二手数据
为了说明现象的发展过程,了解社会现象在一段时期的总量需要进行( )。 A.连续调查 B.不连续调查 C.全面调查 D.非全面调查
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模糊的、随机的实际应用数据中,提取隐藏在其中但又有潜在价值的信息和知识的过程是( )。 A.数据分析 B.数据挖掘 C.数据可视化 D.数据研究
主要用于了解处于某一时点状态上的社会经济现象的基本全貌,为国家制定有关政策提供依据的统计调查方式是( )。 A.普查 B.抽样调查 C.重点调查 D.典型调查
( )的处理对象是非结构化、非几何的抽象数据,如金融交易、社交网络和文本数据。 A.信息可视化 B.知识可视化 C.科学可视化 D.可视化分析
以下各项中不属于抽样调查的特点的是( )。 A.时效性差 B.经济性好 C.适应面广 D.准确性高
为了及时了解全国城市零售物价的变动趋势,可以对全国的35个大中型城市的零售物价的变化进行调查,这种调查是( )。 A.典型调查 B.重点调查 C.抽样调查 D.普查
不连续调查一般是为了对总体现象在一定时点上的状态进行研究,下列项目属于不连续调查的是( )。 A.工厂的产品生产 B.能源的消耗 C.生产设备拥有量 D.人口的出生、死亡
有意识地选择三个有代表性的农村点调查农民收入情况,这种调查方式属于( )。 A.典型调查 B.重点调查 C.抽样调查 D.普查
某集团公司从所有销售人员中随机抽取200个员工进行满意度调查,对公司销售人员的离职率进行估计,用采用的统计方法是( ) A.参数估计 B.假设检验 C.数据整理 D.数据展示
某集团公司从所有销售人员中随机抽取200个员工进行工作年限、满意度调查,验证3年以上的老销售人员的离职率低于刚入职半年的新员工的结论,用采用的统计方法是( ) A.参数估计 B.假设检验 C.数据整理 D.数据展示
研究数据收集、整理和描述的统计学方法是( )。 A.假设检验 B.推断统计 C.参数估计 D.描述统计
推断统计的内容包括参数估计和( )。 A.数据特征的测度 B.假设检验 C.统计数据的整理和显示 D.参数估计
统计学的两个分支为( )。 A.统计资料的收集和分析 B.理论统计和运用统计 C.统计预测和决策 D.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
比如用1表示“男性”,用2表示“女”,这种对变量进行观测的数据是( ) A.分类数据 B.定量数据 C.顺序数据 D.数值型数据
下列属于定性变量的是( )。 A.性别 B.考试人数 C.工资 D.销售额
用1表示“硕士及以上”,用2表示“本科”,用3表示“大专及以下”,这种对变量进行观测的数据是( )。 A.分类数据 B.定量数据 C.顺序数据 D.数值型数据
统计学中,用数字1表示男性,2表示女性,这个数字1和2( )。 A.具有数量上的差异 B.表现为具体的数值 C.只是一个编号 D.可以进行运算
根据统计数据的收集方式分类,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属于( )。 A.观测数据 B.实验数据 C.间接数据 D.直接数据
从统计数据本身的来源看,统计数值最初来源于( )。 A.调查或试验 B.间接调查 C.年鉴资料 D.报刊数据
下列方式属于全面调查的是( )。 A.每十年进行一次的人口普查 B.为掌握产品质量,抽取其中一部分商品做实验 C.为研究居民生活水平,对城市中的部分住户进行调查 D.统计人口出生率,抽选一定数量的妇产医院,对出生婴儿进行调查
在社会经济领域,( )是获得数据的主要方法,也是获得一手数据的重要方式。 A.统计调查 B.科学实验 C.观察 D.测量
统计调查按调查对象范围不同可以分为()。 A.全面调查 B.非全面调查 C.连续调查 D.不连续调查 E.随机调查
数据挖掘的定义包含以下几层含义( )。 A.数据源必须是真实的、大量的、有噪声的 B.发现的是用户感兴趣的知识 C.所有发现的知识都是绝对的 D.发现的知识是可接受、可理解、可运用的 E.并不要求发现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知识,仅支持特定的发现问题
推断统计的内容包括( )。 A.数据特征的测度 B.统计调查 C.统计数据的整理和显示 D.参数估计 E.假设检验
二手统计数据的来源可以有( )。 A.公开的出版物 B.典型调查 C.抽样调查 D.普查 E.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报表
下列调查方式中,属于全面调查的有( )。 A.重点调查 B.抽样调查 C.典型调查 D.普查 E.统计报表
以下各项中,属于普查的特点的是( )。 A.普查一般需要规定统一的标准调查时间 B.普查通常是一次性或周期性的 C.普查的数据一般比较准确 D.普查的使用范围比较窄 E.普查的时效性比较强
统计调查的方式包括()。 A.统计报表 B.普查 C.抽样调查 D.重点调查 E.随机调查
下列变量中,通常用数值型数据表示的有( )。 A.注册员工人数 B.交通工具 C.家庭收入 D.居住地区 E.年龄
大数据的“4V”特性有( )。 A.数据量大 B.数据多样性 C.价值密度低 D.数据的产生和处理速度快 E.数据易被取得
分类技术是一种监督学习,即使用已知类别的训练数据建立分类模型的方法,常用的分类技术包括( )。 A.基于分层的方法 B.决策树分类法 C.基于网格的方法 D.贝叶斯分类法 E.神经网络
普查是为某一特定目的而专门组织的全面调查,其特点有( ) A.时效性强 B.通常是一次性或周期性的 C.规范化程度较高 D.适用范围较广,适用于各个领域 E.需要规定统一的标准调查时间
以下属于抽样调查的有( )。 A.产品质量检验 B.农产品实验 C.医药的临床实验 D.选择效益好的部门进行调查 E.工业普查
关于统计调查方式的说法,正确的有( )。 A.抽样调查是非全面调查,因而无法推断总体 B.统计报表以一定的原始数据为基础 C.重点调查是全面调查 D.典型调查的着眼点不在数量特征上 E.统计报表的类型多样
按收集方式不同分类,统计数据可以分为( )。 A.一手数据 B.观测数据 C.二手数据 D.间接数据 E.实验数据
抽样调查的特点包括()。 A.经济性 B.时效性强 C.适应面广 D.准确性高 E.需要规定统一的标准调查时间
抽样调查是实际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调查方式和方法,其特点有( A.时效性强 B.通常是一次性或周期性的 C.准确性高 D.适用面广 E.需要规定统一的标准调查时间
按调查登记的时间是否连续,统计调查分为连续调查和不连续调查,下列选项适合不连续调查的有( )。 A.生产设备拥有量 B.耕地面积 C.人口的出生死亡 D.原材料的投入 E.工厂的产品生产
与普查相比,抽样调查具有( )的特点。 A.适应面广 B.经济性 C.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D.时效性强 E.周期性
普查是一种全面调查,其缺点包括( )。 A.资料包括范围不够系统 B.使用范围窄 C.耗资多 D.时间周期较长 E.资料包括范围不够详尽
下列关于统计调查的表述,正确的有( )。 A.普查是为某一特定目的而专门组织的全面调查,使用范围较窄,只能调查一些最基本及特定的现象调查 B.抽样调查是从调查对象的总体中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并根据样本调查结果来推断总体数量特征的一种非全面调查 C.经济性是抽样调查的一个最显著优点 D.重点调查能够大致反映被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E.运用典型调查可以反映现象的总体数量特征
下列各项需要连续调查的有( )。 A.工厂的产品生产 B.能源的消耗 C.生产设备拥有量 D.原材料的投入 E.人口的出生
某能源公司有9个分公司,每个分公司的主营产品分别是:煤制品、有机化工原料、火电、煤制品、热力、电解结、火电、煤制品、煤制品,则该能源公司分公司主营产品的众数为( )。 A.火电 B.电解结 C.煤制品 D.有机化工原料
数据组中各数值与其均值离差平方的平均数是( )。 A.标准差 B.中位数 C.众数 D.方差
最常用的相关系数——Pearson相关系数度量的是两个变量之间的( )。 A.因果关系 B.正相关关系 C.线性相关关系 D.非线性相关关系
某小学六年级8个班的学生人数由少到多依次为34人、34人、34人、34人、36人、36人、37人、37人,其中位数为( )人。 A.34 B.35 C.36 D.37
两变量之间的关系可以用( )来展示。 A.条形图 B.直方图 C.折线图 D.散点图
某班2017年中级经济师考试中,已知公共课考试的全班平均分为110分,标准差为10分,如果学生的考试分数服从正态分布,则依据经验法则,可以判断成绩在100—120分之间的学生大概占全班学生的( )。 A.68% B.95% C.99% D.100%
集中趋势的测试,主要包括( )。 A.方差和标准差 B.众数和离散系数 C.标准分数 D.中位数和众数
«
4601
4602
4603
4604
4605
4606
4607
46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