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仅需5分钟,人工查询点这里
信息发布
登录 | 注册
个人中心
×
找资料找试卷就是这么简单
微信扫码登录
资料信息 - 让知识更有价值
注射用油的皂化值为 A.56~100 B.79~128 C.85~128 D.185~200 E.79~200
产生黏冲的原因不包括 A.失去结晶水过多 B.物料较易吸湿 C.颗粒不够干燥 D.润滑剂选用不当或用量不足 E.冲头表面锈蚀或刻字粗糙不光
中药注射剂所用安瓿处理工艺为:( )。 A.圆口→切割→洗涤→灌水蒸煮→干燥与灭菌 B.切割→圆口→灭菌→洗涤→干燥 C.切割→圆口→灌水蒸煮→洗涤→干燥与灭菌 D.洗涤→切割→圆口→灌水蒸煮→干燥 E.罐水蒸煮→切割→洗涤→圆口→灭菌
按分散系统来分,石灰搽剂为 A.胶体溶液 B.混悬液 C.乳浊液 D.真溶液 E.胶体与混悬液的混合体
下列软膏基质中,水合作用最强的是 A.花生油 B.一价皂 C.平平加0 D.司盘80 E.聚乙二醇400
包糖衣出现片面裂纹的原因是 A.有色糖浆用量过少 B.温度高干燥速度太快 C.片心未干燥 D.胶液层水分进入到片心 E.包糖衣层时最初几层没有层层干燥
取注射液5ml,加盐酸1滴放置30分钟。该方法是检查注射剂中( )。 A.树脂 B.热原 C.钾离子 D.鞣质 E.蛋白质
急症用药不宜选用 A.注射剂 B.气雾剂 C.煎膏剂 D.舌下剂 E.灌肠剂
可可豆脂具有 A.乳化能力 B.同质多品性 C.吸附性能 D.高溶解性能 E.较强的可塑性
在炉甘石洗剂的组方中,CMC-Na的作用是充当 A.絮凝剂 B.防腐剂 C.助悬剂 D.抗氧剂 E.润湿剂
常用的渗透压调节剂是 A.维生素C B.卵磷脂 C.枸橼酸 D.盐酸普鲁卡因 E.氯化钠
制备药物剂最少于0.1g的片剂,为便于制片应加入的赋形剂是 A.糊精 B.乙醇 C.硬脂酸镁 D.糖浆 E.微粉硅胶
《中国药典》从哪一版起设为三部 A.1990版 B.1995版 C.2000版 D.2005版 E.2010版
下列对紫外线灭菌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一般用于灭菌的紫外波长是220~290nm B.灭菌力最强的波长为254~257nm C.可用于玻璃容器中的药物的灭菌 D.广泛用于空气灭菌和表面灭菌 E.灭菌的适宜温度为10℃~55℃,相对湿度为45%~60%
下列关于栓剂基质要求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具有适宜的稠度、黏着性、涂展性 B.无毒,无刺激性,无过敏性 C.水值较高,能混入较多的水 D.与主药无配伍禁忌 E.在室温下应有适宜的硬度,塞入腔道时不变形亦不破裂,在体温下易软化、熔化或溶解
下列有关空胶囊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空胶囊有8种规格,体积最大的是5号胶囊 B.空胶囊容积最小者为0.13mL C.空胶囊容积最大者为1.42mL D.制备空胶囊含水量应控制在12%~15% E.应按药物剂量所占体积来选用最小的胶囊
热熔法制备栓剂的工艺流程是 A.熔融基质→加入药物(混匀)→注模→冷却→刮削取出→包装 B.熔融基质→注模→加入药物(混匀)→冷却→刮削取出→包装 C.基质→药物→混匀→注模→冷却→刮削取出→包装 D.熔融基质→加入药物(混匀→搓成型→包装 E.熔融基质→加入药物→制成团块→模压成型→包装
关于乳剂制备前须注意的事项中,不正确的 A.乳剂中分散相的体积比应在25%~50%之间 B.必要时加入适量抗氧剂、防腐剂 C.注意调节乳剂的黏度和流动性 D.选择适合HLB值的乳化剂或混合乳化剂 E.若药物不溶于内相,可加入内相制成乳剂
一些难溶于水的药物由于第二种物质的加入使其在水中溶解度增加的现象为 A.润湿 B.乳化 C.分散 D.助溶 E.助悬
原料质量一般,大剂量注射剂的配制常采用 A.稀配法 B.浓配法 C.高配法 D.低配法 E.混合法
黑膏药制备过程中反应生成脂肪酸铅盐的过程为 A.去"火毒" B.药材提取 C.摊涂 D.下丹成膏 E.炼油
下列对《中国药典》性质和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国家记载药品质量规格、标准的法典 B.由国家药典委员会组织编纂 C.由政府颁布施行,具有法律的约束力 D.为药物生产、检验、供应与使用的依据 E.由卫生部药典委员会颁布施行
不能制备溶胶的方法是 A.胶溶分散法 B.凝聚法 C.超声波分散法 D.研磨分散法 E.加温分散法
乳剂放置后,有时出现乳滴逐渐聚集在上层或下层的现象称为 A.破裂 B.转相 C.分层 D.絮凝 E.乳剂败坏
考察注射液中是否存在杂质或异物的检查称为 A.安全性检查 B.所含成分检测 C.重金属检查 D.不溶性微粒检查 E.澄明度检查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简称是 A.GMP B.SOP C.GAP D.GCP E.GLP
滴丸与其他体剂型相比显著的特点为 A.剂量准确 B.自动化程度高 C.可以包衣 D.较易溶散,显效较快 E.生物利用度高
有关表面活性剂的叙述错误的是 A.低浓度时,发生表面吸附 B.分子结构中都同时含有亲水基团和亲油基团 C.能够显著降低两相间表面张力 D.高浓度时,进入溶液内部 E.在药剂中都能用于防腐
注射用大豆油的酸值不大于 A.0.1 B.0.2 C.0.3 D.0.4 E.0.5
维生素C在注射剂的附加剂中可作为 A.稳定剂 B.pH调节剂 C.抗氧化剂 D.渗透压调节剂 E.金属螯合剂
聚乙二醇作为软膏基质时常以适当比例不同分子量的聚乙二醇相互配合,这样操作的目的是 A.改善药物的溶解度 B.增加透皮作用 C.增加吸水性 D.制成稠度适宜的基质 E.防止软膏失水干燥
下列对苯甲酸与苯甲酸钠的叙述,正确的是 A.防腐作用依靠苯甲酸解离的离子 B.一般用量为0.01%~0.25% C.降低pH值有利于其发挥防腐作用 D.pH值在5以上防腐作用最好 E.pH值在4以下时,用量不得少于0.5%
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团浓度表示为 A.CAP B.M C.CPVP D.PEG E.CMC
混悬型液体药剂中应用枸橼酸盐、酒石酸盐可以 A.润湿 B.乳化 C.絮凝与反絮凝 D.分散 E.助悬
采用蒸馏法制备注射用水是利用热原的 A.水溶性 B.耐热性 C.滤过性 D.不挥发性 E.被吸附性
注射剂的pH值范围一般是 A.3~7 B.3~9 C.7~10 D.5~10 E.4~9
聚乙二醇作为软膏基质,其优点不包括 A.药物释放和渗透较快 B.吸水性好 C.易于清洗 D.长期使用可润滑、湿润皮肤 E.化学性质稳定
下列有关中成药的论述,错误的是 A.以中药材为原料,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 B.有规定的处方与制法 C.都属于非处方药 D.标明功能主治、用法用量和规格 E.有特有的名称
防腐剂苯甲酸的一般用量为 A.0.01%~0.25% B.0.2%~0.3% C.1%~3% D.2% E.0.1%~0.25%
喷雾干燥与沸腾干燥的区别在于 A.适用于一定浓度的液态物料干燥 B.适合于大规模生产 C.物料在一定速度的热气流中进行热交换 D.干燥速度快 E.产品质量好
固体药物在滴丸基质中的分散状态不包括 A.形成固态溶液 B.形成固体溶液 C.形成微细结晶 D.形成亚稳定型结晶 E.形成无定型状态
混悬型液体药剂的制备方法为 A.干胶法 B.湿胶法 C.新生皂法 D.分散法 E.机械法
用于O/W型静脉注射乳剂的乳化剂是 A.聚山梨酯80 B.脂肪酸甘油酯 C.三乙醇胺皂 D.豆磷脂 E.脂肪酸山梨酯
片剂压片常用的黏合剂是 A.乳糖 B.淀粉 C.淀粉浆 D.氧化镁 E.微粉硅胶
根据药典、药品标准或其他规定的处方,将原料药物加工制成具有一定规格,可直接用于临床的药品,称为 A.中成药 B.新药 C.制剂 D.药品 E.剂型
滴丸制备时如采用甲基硅油作冷凝剂,则其采用的基质为 A.硬脂酸 B.单硬脂酸甘油酯 C.氢化植物油 D.蜂蜡 E.硬脂酸钠
通常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不包括 A.加增溶剂 B.应用混合溶剂 C.加助溶剂 D.降低温度 E.制成盐类
下列水合作用最强的软膏基质是 A.油脂性基质 B.W/O型乳剂基质 C.O/W型乳剂基质 D.水溶性基质 E.胶体型基质
按医师处方专为某一病人配制的,并注明用法用量的药剂调配操作,称为 A.中成药 B.制剂 C.调剂 D.药品 E.剂型
滴丸的制备是基于 A.甘油明胶 B.单硬脂酸甘油酯 C.固体分散法 D.结晶法 E.胶体研磨法
依地酸二钠在注射剂中的作用主要为 A.增溶剂 B.抑菌剂 C.渗透压调节剂 D.pH调节剂 E.防止药物氧化的附加剂
关于冷冻干燥的特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所得产品质地疏松,加水后迅速溶解恢复药液原有的特性 B.产品中的微粒物质多 C.产品剂量准确,外观优良 D.含水量在1%~3%范围内,干燥在真空中进行,故不易氧化,利于长期贮存 E.可避免药品因高热而分解变质
下列药物制备水丸时,最好采用其药汁,除了 A.生姜 B.丝瓜络 C.磁石 D.白芍 E.自然铜
口含片、咀嚼片的稀释剂最好选择 A.淀粉 B.糊精 C.可压性淀粉 D.磷酸氢钙 E.糖粉
对于入肝经,活血散瘀、止痛的药物,制备水丸时,常选用的赋形剂为 A.酒 B.药汁 C.醋 D.水 E.糖液
适合用作W/O型乳化剂的HLB值为 A.0~3 B.3~8 C.8~10 D.10~15 E.15~18
下列关于注射剂给药途径的叙述,正确的是 A.静脉注射起效快,为急救首选的手段 B.油溶液型和混悬型注射液可以少量静脉注射 C.油溶剂型和混悬型注射剂不可作肌肉注射 D.皮内注射是注射于真皮与肌肉之间 E.皮下注射是注射于表皮与真皮之间,一次注射量在0.2mL以下
微孔滤膜孔径大小的测定一般采用 A.穿透法 B.吸附法 C.显微镜法 D.沉降法 E.气泡法
红丹是黑膏药制备的重要原料,其主要成分为 A.三氧化铁 B.四氧化三铅 C.硫酸亚铁 D.硫酸铜 E.硅酸盐
药品生产和质量全面管理的通用准则是 A.药典 B.部颁标准 C.局颁标准 D.药品非临床安全性质量管理规范 E.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渗漉法的操作过程一般为 A.粉碎→润湿→填装→排气→浸渍→渗漉 B.粉碎→浸渍→排气→填装→渗漉 C.粉碎→填装→润湿→排气→浸渍→渗漉 D.粉碎→润湿→排气→浸渍→填装→渗漉 E.粉碎→填装→排气→润湿→浸渍→渗漉
富含纤维的药粉制备蜜丸时,需选用的赋形剂为 A.嫩蜜 B.炼蜜 C.老蜜 D.米糊 E.蜂蜡
注射用水和蒸馏水的检查项目主要区别是 A.酸碱度 B.热原 C.氯化物 D.氨 E.硫酸盐
不需调节渗透压的是 A.滴眼液 B.口服液 C.血浆代用液 D.注射剂 E.静脉乳
凡士林、羊毛脂在橡胶膏剂中的作用为 A.乳化剂 B.增黏剂 C.填充剂 D.软化剂 E.润滑剂
渗漉法和浸渍法常用的溶媒为 A.水 B.不同酸度水 C.不同碱度水 D.不同浓度乙醇 E.氯仿或丙酮
中国药典规定的注射用水应是 A.纯净水 B.蒸馏水 C.去离子水 D.灭菌蒸馏水 E.蒸馏水或去离子水再经蒸馏而制得的水
空气净化技术主要是指 A.控制空气中尘粒浓度 B.A.B C.D均控制C保持适宜的温度 D.保持适宜的湿度 E.控制空气细菌污染水平
橡胶膏剂的制备方法为 A.溶剂法 B.研合法 C.熔合法 D.乳化法 E.热熔法
淀粉浆在片剂中作为黏合剂的常用浓度为 A.5% B.7% C.8% D.10% E.15%
一般不采用其气体或产生的蒸气达到灭菌目的的是 A.甲醛 B.丙二醇 C.乳酸 D.环氧乙烷 E.乙醇
提取药材中的香豆素、内酯等成分时,采用的乙醇浓度一般为 A.90% B.70%~90% C.50%~70% D.40%~50% E.20%~30%
用45%司盘60(HLB=4.7)和55%吐温60(HLB=14.9)组成的混合表面活性剂的HLB值是 A.19.6 B.10.2 C.10.3 D.0.52 E.16.5
热原是微生物产生的内毒素,其致热活性中心是 A.蛋白质 B.多糖 C.磷脂 D.脂多糖 E.核糖核酸
有关热原的叙述,错误的是 A.微生物产生的内毒素是导致热原反应的最主要物质 B.脂多糖是热原的主要活性成分 C.污染热原的途径包括物料、容器制备过程多方面 D.热原是一种能引起恒温动物体温异.常升高的致热物质 E.热原是由革兰阳性杆菌所产生的
常作消毒、洗涤及漱口用的是 A.分散片 B.包衣片 C.口含片 D.舌下片 E.溶液片
目的在于使片剂的衣层增厚,消除药片原有棱角的工序为 A.粉衣层 B.打光 C.有色糖衣层 D.糖衣层 E.隔离层
属于加压滤过法的是 A.布氏漏斗 B.砂滤棒 C.板框压滤机 D.蝶式离心机 E.搪瓷漏斗
焦亚硫酸钠是一种常用的抗氧剂,最适合用于 A.偏酸性溶液 B.偏碱性溶液 C.不受酸碱性影响 D.强酸溶液 E.以上均不适用
与皮脂分泌物相近,可提高软膏中药物渗透性的基质是 A.凡士林 B.卡波沫 C.聚乙二醇 D.羊毛脂 E.硅胶
主要用于蛋白质分离纯化的方法是 A.盐析法 B.醇提水沉法 C.回流法 D.渗漉法 E.水提醇沉法
蜜丸的制备工艺流程为 A.原料准备→制丸块→制丸条→分粒→搓圆→干燥→整丸→包装 B.原料准备→制丸条→分粒→搓圆→干燥→整丸→包装 C.原料准备→制丸条→制丸块→分粒→搓圆→干燥→整丸→包装 D.原料准备→制丸块→制丸条→分粒→干燥→整丸→包装 E.原料准备→制丸块→制丸条→搓圆→分粒→干燥→包装
采用湿制颗粒制备中药片剂,压片前的颗粒含水量一般为 A.1%~3% B.3%~5% C.5%~7% D.8%~9% E.10%~13%
中药制剂学论述的主要内容不包括中药药剂的 A.配制理论 B.生产技术 C.质量控制 D.临床应用 E.仓储保管
下列关于液体制剂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同相应剂型比较能迅速发挥药效 B.液体制剂携带、运输、贮存方便 C.易于分剂量,服用方便,特别适用于儿童和老年患者 D.液体制剂若使用非水溶剂具有一定药理作用,成本高 E.给药途径广泛,可内服,也可外用
配制注射液时,需用活性炭处理,其用量为 A.0.1%~1.0% B.0.01%~0.1% C.1.0%~2.0% D.2.0%~3.0% E.3.0%~5.0%
某批药品的干颗粒重10kg,加入15%的干燥淀粉及5%的硬脂酸镁,制成片剂10万片,则每片的重量为 A.0.10g B.0.11g C.0.12g D.0.20g E.0.22g
可使物料瞬间干燥的是 A.冷冻干燥 B.沸腾干燥 C.喷雾干燥 D.减压干燥 E.鼓式干燥
除去热原的一般方法为 A.聚酰胺吸附法 B.一般滤器过滤法 C.醇溶液调pH法 D.活性炭吸附法 E.改良明胶法
片剂中如果含少量挥发油,正确的加入方法为 A.制粒前加入 B.混合药粉时中加入 C.混入黏合剂或湿润剂中加入 D.加入从已干燥并混匀的颗粒中筛出的部分细粉中,再与其他颗粒混匀 E.在包衣之前喷雾到压制好的素片上
下列关于液体制剂的叙述,错误的是 A.水性制剂易霉变,不宜长期贮存 B.20%以上的稀乙醇即有防腐作用 C.一定浓度的丙二醇尚可作为药物经皮肤或黏膜吸收的渗透促进剂 D.液体制剂中常用的为聚乙二醇1000~4000 E.聚乙二醇对一些易水解的药物有一定的稳定作用
下列关于水提醇沉法操作的陈述,错误的是 A.水提液必须浓缩后再加乙醇处理 B.应将浓缩液放凉后再加乙醇 C.应将浓缩液慢慢加入乙醇中 D.含醇药液应逐渐降温,静置冷藏 E.加醇时应不断搅拌
黑膏药制备时为避免使用时产生局部刺激性的操作 A."架桥现象" B."牛眼泡" C."塌顶" D."返砂" E.去"火毒"
煎膏剂要采用炼蜜或炼糖是为了防止 A."架桥现象" B."牛眼泡" C."塌顶" D."返砂" E.去"火毒"
散剂包装的装量差异限度为0.1~0.5g,即 A.±8% B.±10% C.±15% D.±7% E.±5%
散剂包装的装量差异限度为0.5~1.5g,即 A.±8% B.±10% C.±15% D.±7% E.±5%
水丸的水分 A.≤9.0% B.≤5.0% C.≤15.0% D.≤12.0% E.≤10.0%
浓缩水丸的水分 A.≤9.0% B.≤5.0% C.≤15.0% D.≤12.0% E.≤10.0%
蜜丸制备时,常用药粉与蜜的比例为 A.1:3:1 B.1:2 C.2:2:1 D.1:1~1:1.5 E.4:2:1
«
11168
11169
11170
11171
11172
11173
11174
111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