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仅需5分钟,人工查询点这里
信息发布
登录 | 注册
个人中心
×
找资料找试卷就是这么简单
微信扫码登录
资料信息 - 让知识更有价值
能够阻断5-羟色胺的药物为 A.吡那地尔 B.厄贝沙坦 C.特拉唑嗪 D.酮色林 E.硝苯地平
制备硬胶囊壳,不需要加入的附加剂是 A.助悬剂 B.增塑剂 C.遮光剂 D.增稠剂 E.防腐剂
软胶囊内可填充的药物是 A.水提醇沉的稀醇液 B.水煎浓缩的流浸膏 C.中药挥发油 D.固体粉末的混悬水溶液 E.挥发油的O/W型乳剂
能够阻滞钙离子通道的药物为 A.吡那地尔 B.厄贝沙坦 C.特拉唑嗪 D.酮色林 E.硝苯地平
能够使钾通道开放的药物为 A.吡那地尔 B.厄贝沙坦 C.特拉唑嗪 D.酮色林 E.硝苯地平
宜作为胶囊剂填充物的是 A.易溶于水的药物 B.药物的水溶液 C.酊剂 D.有不良口感的药物 E.易风化的药物
现行版药典规定硬胶囊内容物水分应 A.≤5.0% B.≤12.0% C.≤6.0% D.≤9.0% E.≤10.0%
能够阻断α受体的药物为 A.吡那地尔 B.厄贝沙坦 C.特拉唑嗪 D.酮色林 E.硝苯地平
目的在于使片剂的衣层增厚,消除药片原有棱角的工序为 A.包隔离层 B.包粉衣层 C.包糖衣层 D.包有色糖衣层 E.打光
滴丸采用的是哪种新型制剂技术 A.包合技术 B.微型包囊技术 C.固体分散技术 D.凝聚技术 E.溶剂熔融技术
水丸的制备工艺流程为 A.原料准备→泛制成型→起模→盖面→干燥→选丸→包衣→打光→质量检查→包装 B.原料准备→起模→泛制成型→盖面→干燥→选丸→质量检查→包装 C.原料准备→起模→盖面→泛制成型→选丸→质量检查→包装 D.原料准备→起模→泛制成型→盖面→干燥→包衣→打光→选丸→质量检查→包装 E.原料准备→起模→盖面→干燥→泛制成型→包衣→选丸→打光→质量检查→包装
对各种严重的水肿均有治疗作用的药物是 A.呋塞米 B.氨苯蝶啶 C.氟氢可的松 D.地塞米松 E.卡莫司汀
可用来解救肝素过量引起的自发性出血的药物是 A.氨甲苯酸 B.鱼精蛋白 C.维生素K D.卡巴克络(安络血) E.垂体后叶素
蜜丸以塑制法制备,其工艺流程应为 A.备料→制丸块→压制丸粒→分粒及搓圆→干燥→整丸→包装 B.备料→制丸块→制丸条→分粒及搓圆→干燥→整丸→包装 C.备料→和药→制丸块→制丸条→分粒及搓圆→干燥→整丸→包装 D.备料→起模→制丸条→分粒及搓圆→干燥→整丸→包装 E.备料→和药→制丸块→分粒及搓圆→干燥→整丸→包装
临床试验中的严重不良事件不包括 A.致畸 B.致残 C.重要器官或系统有严重损害 D.致癌 E.药物过量
关于制水丸对药粉要求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用于水丸起模、盖面包衣的药粉,更应按处方内药物性质的选择,采用过五号筛的细粉 B.用细粉制丸则丸粒表面细腻光滑圆整 C.制备丸剂的药粉,一般应采用细粉 D.药粉也不能太细,否则会影响丸剂的溶散 E.药粉较粗,则所成的丸粒表面粗糙、有花斑和纤维毛
浓缩蜜丸所含水分不得超过 A.5.0% B.9.0% C.12.0% D.15.0% E.20.0%
可用于治疗心源性哮喘的药物是 A.异丙肾上腺素 B.山莨菪碱 C.哌替啶 D.肾上腺素 E.去氧肾上腺素
常见不良反应为全血细胞减少的药物是 A.苯唑西林 B.胺碘酮 C.利血平 D.异丙嗪 E.甲氨蝶呤
不宜用于治疗肠球菌引起的腹腔感染的药物是 A.奥硝唑 B.万古霉素 C.克林霉素 D.头孢唑林 E.氨苄西林
不检查水分的丸剂是 A.水蜜丸 B.浓缩丸 C.糊丸 D.水丸 E.蜡丸
下列有关口服降糖药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双胍类药物容易出现低血糖 B.双胍类药物应在饭前15~30min服用 C.磺酰脲类药可首选用于治疗年龄65岁以下的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 D.磺酰脲类药物经肝脏代谢,故应注意患者肝功能 E.磺酰脲类药物主要经肾排泄
丸剂的包衣为保护衣的是 A.朱砂衣 B.滑石衣 C.明胶衣 D.黄柏衣 E.雄黄衣
下列关于老蜜判断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炼制老蜜会出现"牛眼泡" B.有"滴水成珠"现象 C.出现"打白丝" D.含水量较低,一般在14%~16% E.相对密度为1.40
表面活性剂结构的特点是 A.含烃基活性基团 B.高分子物质 C.由亲水基团和亲油基团组成 D.结构中含有氨基和羧基 E.含不解离的醇羟基
颗粒处方中如含有挥发性成分时,其加入的阶段为 A.精制 B.包装 C.制粒 D.干燥 E.整粒
与散剂相比,颗粒剂必须进行的质量检查项目是 A.外观 B.水分 C.溶化性 D.装量差异 E.均匀性
下列关于颗粒剂的叙述,错误的是 A.吸收、奏效较快 B.剂量较小,服用、携带、贮藏、运输均较方便 C.颗粒剂可包衣使之具有防潮性、缓释性等 D.可添加芳香剂、矫味剂等调节口感 E.颗粒剂的含水量不得超过3%
下列关于泡腾颗粒剂的制法,正确的是 A.枸橡酸、碳酸氢钠混匀后,湿法制粒 B.枸橼酸、碳酸氢钠分别制粒混合后干燥 C.枸橼酸、碳酸氢钠分别制粒,干燥后混匀 D.枸橡酸、碳酸氢钠分别制成空白湿颗粒再与药粉混匀后干燥 E.枸橼酸、碳酸氢钠分别制成空白湿颗粒干燥后再与药粉混匀
下列制软材的标准为 A.手握成团,重压不散 B.滴水成珠,脆不粘牙 C.手握成团,轻压即散 D.手握成团,轻压不散 E.滴水成珠
关于汤剂的特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适应中医辨证论治的需要 B.吸收快,药效迅速 C.携带不方便,不易霉败 D.服用量较大,味苦 E.制备方法简便
蔗糖的饱和水溶液浓度是 A.70% B.75% C.68% D.85% E.69%
下列关于合剂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组方固定,不能随证加减 B.合剂就是口服液 C.制备中多加入适宜的防腐剂 D.浸提方法一般采用煎煮法 E.与汤剂相比,药物浓度高
糖浆剂含蔗糖的比例应高于 A.60%(g/m1) B.55%(g/ml) C.45%(g/m1) D.65%(g/m1) E.85%(g/m1)
关于中药糖浆剂的叙述错误的是 A.糖浆剂是含有药物、药材提取物和芳香物质的浓蔗糖水溶液 B.糖浆剂适用于儿童,不能加入防腐剂 C.含蔗糖量应不低于45%(g/m1) D.可分为矫味糖浆和药用糖浆和芳香糖浆 E.芳香糖浆主要用作矫味剂
含毒性药的酊剂每10mL相当于原药材的量为 A.1g B.2g C.3g D.4g E.5g
以单分子形式分散于分散介质中形成的均相体系是 A.高分子溶液 B.混悬液 C.疏液胶体 D.乳浊液 E.溶胶剂
采用干胶法制备乳剂时,在初乳中植物油、水、胶的比例通常为 A.4:2:1 B.5:2:1 C.3:2:1 D.1:1:1 E.2:2:1
乳剂的制备方法不包括 A.干胶法 B.湿胶法 C.新生皂法 D.分散法 E.机械法
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通常不包括 A.加增溶剂 B.加助溶剂 C.降低温度 D.制成盐类 E.应用混合溶剂
表面活性剂达到增溶时的HLB值一般为 A.0~3 B.3~8 C.8~10 D.10~15 E.15~18
制备乳剂时必须加入 A.弱酸 B.润滑剂 C.表面活性剂 D.助悬剂 E.湿润剂
起昙现象是 A.所有表面活性剂的一种特性 B.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一种特性 C.某些含聚氧乙烯基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一种特性 D.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特性 E.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特性
不是溶液型液体药剂的是 A.香水剂 B.糖浆剂 C.溶液剂 D.溶浆剂 E.醑剂
具有临界胶团浓度属于 A.水溶液的特性 B.胶体溶液的特性 C.溶液的特性 D.高分子溶液的特性 E.表面活性剂的一个特性
乳剂制备前不须特别注意的是 A.乳剂的类型及乳化剂的HLB值 B.必要时要加入抗氧剂、防腐剂 C.油相的种类 D.调节乳剂的粘度和流变性 E.分散相的体积比应在25%~50%之间
为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是 A.硬脂酸 B.卵磷脂 C.泊洛沙姆188 D.硫酸化蓖麻油 E.十二烷基硫酸钠
供静脉用的注射液不得添加 A.乳化剂 B.抑菌剂 C.渗透压调节剂 D.pH调节剂 E.抗氧剂
配制1000mL2%盐酸普鲁卡因溶液,需要加入多少克氯化钠使其成等渗(1%盐酸普鲁卡因的冰点降低值为0.12℃) A.4.5 B.4.8 C.0.45 D.0.48 E.48
大量注入体内后,易导致溶血的是 A.等渗注射液 B.低渗注射液 C.高渗注射液 D.等张注射液 E.既是等渗又是等张的注射液
下列关于注射剂质量要求的论述,错误的是 A.溶液型注射剂应澄明 B.静脉输液应尽可能与血液等渗 C.用于配制注射液前的半成品,不需要检查重金属和有害元素,在成品中检查 D.乳浊液型注射剂不能用于椎管注射 E.静脉推注用乳液型注射液分散相球粒的粒度不得大于5μm
热原中的内毒素的主要成分是 A.磷脂 B.蛋白质 C.氨基酸 D.脂多糖 E.葡萄糖
《中国药典》2015年版规定的用于静脉注射剂热原检查的方法是 A.小鼠试验法 B.大鼠试验法 C.家兔试验法 D.凝胶测定法 E.光度测定法
静脉注射时容易造成溶血现象的是 A.低渗溶液 B.高渗溶液 C.等渗溶液 D.等张溶液 E.等压溶液
注射剂的pH值一般控制在 A.3~5 B.4~9 C.5~8 D.5.4~7.4 E.7.4~9.4
氯化钠等渗当量是指 A.1g药物呈现的等渗效应相当于氯化钠的克数 B.1g氯化钠呈现的等渗效应相当于药物的克数 C.10g药物呈现的等渗效应相当于氯化钠的克数 D.10g氯化钠呈现的等渗效应相当于药物的克数 E.100g药物呈现的等渗效应相当于氯化钠的克数
下列不属于除去注射剂原液中鞣质方法的是 A.明胶沉淀法 B.醇溶液调pH值法 C.蒸馏法 D.聚酰胺吸附法 E.超滤法
《中国药典》2015年版规定的注射用水是 A.蒸馏水 B.无热原的蒸馏水 C.纯化水 D.去离子水 E.反渗透法制备的水
粉针剂中常用的填充剂是 A.吐温80 B.卵磷脂 C.甘露醇 D.苯甲醇 E.亚硫酸钠
供静脉注射或脊椎腔注射的注射剂不得添加 A.乳化剂 B.抑菌剂 C.pH调节剂 D.止痛剂 E.抗氧剂
关于注射用水叙述错误的是 A.灭菌注射用水为注射用水经灭菌制得 B.制备12h内用完 C.为纯化水经蒸馏制得 D.60%以上密闭系统保存 E.80℃以上密闭系统保存
溶解度是指 A.溶解度系指在一定温度下,在溶剂中溶解药物的量 B.溶解度系指在一定压力下,在溶剂中的溶解药物的量 C.溶解度指在一定温度下,在水中溶解药物的量 D.溶解度系指在一定压力下,在一定量溶剂中溶解药物的最大量 E.溶解度系指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溶剂中溶解药物的最大量
过敏性试验常采用 A.脊椎腔注射 B.静脉注射 C.肌内注射 D.皮内注射 E.皮下注射
下列关于解决中药注射剂刺激性问题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消除有效成分本身的刺激性 B.去除杂质 C.增加有效成分溶解度 D.调整药液pH E.调整药液渗透压
亚硫酸钠在注射剂中作为 A.稳定剂 B.pH调节剂 C.金属离子络合剂 D.抗氧剂 E.渗透压调节剂
偏碱性水溶液的抗氧剂常选择 A.亚硫酸氢钠 B.焦亚硫酸钠 C.磷酸二氢钠 D.亚硫酸钠 E.碳酸氢钠
关于注射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为了保证用药安全,注射剂中必须加入适量抑菌剂 B.注射剂系指药物制成的供注入体内的灭菌溶液 C.注射剂的pH值一般应控制在2~7的范围内 D.注射剂可使某些药物发挥定位定向的局部作用 E.易水解的药物不能制成注射剂使用
输液剂的灭菌多采用 A.煮沸灭菌 B.干热灭菌 C.紫外线灭菌 D.热压灭菌 E.微波灭菌
黑膏药的工艺流程是 A.炼油→下丹成膏→药料提取→去"火毒"→摊涂 B.药料提取→去"火毒"→炼油→下丹成膏→摊涂 C.药料提取→炼油→下丹成膏→去"火毒"→摊涂 D.药料提取→炼油→去"火毒"→下丹成膏→摊涂 E.药料提取→炼油→摊涂→下丹成膏→去"火毒"
聚山梨酯类属于 A.油脂性基质 B.O/W型乳剂基质 C.型乳剂基质 D.水溶性基质 E.聚乙二醇基质
下列关于眼膏剂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为灭菌制剂 B.应均匀、细腻 C.不得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绿脓杆菌 D.常用的基质为羊毛脂8份、液状石蜡1份、凡士林1份混合而成 E.可加入防腐剂等附加剂
羊毛脂作为油脂性软膏基质,其优点不包括 A.熔点适宜 B.吸水性好 C.无刺激性 D.润滑作用差 E.稳定性好
中药油膏常用的熔合物基质来源于 A.豆油与磷脂 B.吐温与凡士林 C.磷脂与石蜡 D.麻油与硅酮 E.麻油与蜂蜡
下丹时的温度应为 A.320℃ B.200℃ C.220℃ D.300℃ E.270℃
药物处方中含有大量挥发油或脂肪油的成分,制片时应加入的賦形剂是 A.乳糖 B.氧化镁 C.阿拉伯胶 D.淀粉浆 E.滑石粉
在片剂辅料中,关于淀粉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干淀粉可以充当黏合剂 B.淀粉可压性好 C.淀粉易吸湿潮解 D.淀粉有助流性 E.干淀粉可充当崩解剂
片剂制备过程中,若黏合剂过量、疏水性润滑剂用量过多、压片时压力过大可能造成下列哪种片剂质量问题 A.裂片 B.崩解时间超限 C.松片 D.黏冲 E.片重差异超限
可作为片剂润滑剂的是 A.聚乙二醇6000 B.乳糖 C.糊精 D.改良淀粉 E.羟丙基甲基纤维素
可作为片剂崩解剂的物质是 A.微粉硅胶 B.糊精 C.葡萄糖 D.滑石粉 E.干燥淀粉
片剂包衣的目的不包括 A.提高药物的稳定性 B.制备缓释或控释片剂 C.避免药物的首关效应 D.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 E.减少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
多用于包隔离层,可增加衣层黏性、塑性和牢固性,并对片心起保护作用的是 A.糖浆 B.有色糖浆 C.虫蜡 D.滑石粉 E.胶浆
作黏合剂时淀粉浆的常用浓度为 A.5% B.10% C.15% D.8% E.20%
用于包衣的片心形状应是 A.浅弧形 B.平顶形 C.深弧形 D.无要求 E.扁形
润湿剂或黏合剂的用量应该以能制成软材的 A.含药量为准 B.最小量为准 C.最大量为准 D.平均量为准 E.常用量为准
片剂硬度不合格主要由于 A.黏合剂过量 B.润滑剂过量 C.压片力过小 D.崩解剂过量 E.吸收剂过量
下列不属于片剂中润湿剂与黏合剂的是 A.淀粉浆 B.糖浆 C.硬脂酸镁 D.胶浆 E.乙醇
硬脂酸镁作为润滑剂在片剂中的加入量一般为干颗粒的 A.0.15%~3% B.0.326~1% C.3% D.1%~4% E.0.5%~2%
下列关于以明胶与阿拉伯胶为囊材采用复凝聚法制备微囊的叙述,错误的是 A.成囊时温度应为50℃~55℃ B.甲醛固化时pH应调至8~9 C.囊材浓度以2.5%~5%为宜 D.甲醛固化时温度在10℃以下 E.甲醛固化时pH应调至4.0~4.5
从新型制剂技术上分类,滴丸采用的是 A.包合技术 B.微型包囊技术 C.固体分散技术 D.凝聚技术 E.溶剂-熔融技术
用明胶与阿拉伯胶作囊材以复凝聚法制备微囊时,明胶与阿拉伯胶液混合后pH值应调到 A.4~4.5 B.5~5.5 C.6~6.5 D.7~7.5 E.8~9
用单凝聚法制备微囊,加入硫酸铵的作用是 A.作助溶剂 B.调节pH值 C.增加胶体的溶解度 D.作凝聚剂 E.降低溶液的黏性
将大蒜素制成微囊主要是为了 A.提高药物的疗效 B.掩盖药物的不良嗅味 C.防止药物在胃内失活或减少对胃的刺激性 D.控制药物释放速率 E.使药物浓集于靶区
用凝聚法制备微囊时要应用到甲醛,甲醛的作用为 A.起泡 B.固化 C.助悬 D.收敛 E.助溶
药物的半衰期是 A.药物释放50%所需的时间 B.药物溶出50%所需的时间 C.药物降解50%所需的时间 D.药物消耗50%所需的时间 E.药物溶解50%所需的时间
下列影响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因素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发霉、腐败 B.浸出制剂出现沉淀 C.产生气体 D.散剂吸湿 E.乳剂破裂
药剂稳定性加速试验是根据 A.酶促原理 B.增容原理 C.相似相容原理 D.道尔顿定律 E.化学动力学原理
硬胶囊内容物的水分不得超过:( )。 A.5.0% B.9.0% C.12.0% D.15.0% E.3.0%
【处方】荷叶炭60g,蒲黄炭60g,血余炭60g。上述药物制成蜜丸时,需选用( )。 A.嫩蜜 B.炼蜜 C.老蜜 D.米糊 E.药汁
流浸膏剂与浸膏剂的制备多用( )。 A.煎煮法 B.渗漉法 C.回流法 D.水蒸气蒸馏法 E.浸渍法
«
11168
11169
11170
11171
11172
11173
11174
111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