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资料找试卷就是这么简单
快捷登录 微信扫码登录
考试资料首页> 教育类> 教师资格证> 教师资格证基础知识

精神刺激因素是导致反应性精神病发生的直接原因。

相关推荐
1衡量一个人的品德,不是听他怎么说,而是要看他是否言行一致。

A.对
B.错

2品德心理结构是各成分相互联系又相互作用的统一体,在品德结构形成过程中各心理成分是均衡发展的。

A.对
B.错

3主体任何一种道德品质的形成和整个道德水平的发展,都遵循从自律到他律的顺序。

A.对
B.错

4同伴间可逆关系的出现,标志着儿童的品德由他律开始进入自律阶段。

A.对
B.错

5柯尔伯格认为,品德的发展具有固定的顺序,包括三个水平和六个阶段,儿童和青少年逐渐地由一个阶段进入另一个阶段。

A.对
B.错

6柯尔伯格与皮亚杰在儿童道德判断发展问题上的主要差异在于:前者认为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比较早,而后者则认为发展比较迟缓。

A.对
B.错

7价值澄清法的主要任务不是认同和传授“正确的”价值观,而在于帮助学生澄清其自身的价值观。

A.对
B.错

8所谓正面教育性原则,是指选择那些健康成长、积极向上的教育现象进行研究,对于违反社会道德的案例闭口不谈。

A.对
B.错

9在活动道德教育模式中,个体的活动既是道德教育的目的,又是道德教育的手段。

A.对
B.错

10自省即反省,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品行是否合乎道德的自我检查。

A.对
B.错

11一个人也可以构成一个群体。

A.对
B.错

12非正式群体带有明显的感情色彩,没有定员编制,没有条文规定,是非法的。

A.对
B.错

13班集体可以满足大学生归属与交往的需要,促进大学生的社会化。

A.对
B.错

14社会助长作用是指许多人一起工作可以促进个人活动效率的提高。

A.对
B.错

15从众是个体在群众压力下寻求的一种试图解除自身与群体冲突、增强安全感的手段。

A.对
B.错

16师生关系在大学生人际关系中占主要地位。

A.对
B.错

17一个人才能越出众,越能增加人际吸引力。

A.对
B.错

18在人际交往的初期,个性、品德等是影响人际吸引与人际关系的重要条件。

A.对
B.错

19善于适当的自我表露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A.对
B.错

20开发大学生的心智潜能是大学生心理教育的目标之一。

A.对
B.错

21学习心理辅导不属于大学生心理教育的内容。

A.对
B.错

22大学生的自我认知失调、人际关系障碍、情绪情感不稳定等问题属于心理障碍。

A.对
B.错

23心理障碍是一般心理问题累积、迁延、演变的表现和结果。

A.对
B.错

24神经衰弱是在精神因素作用下出现的以焦虑、烦躁为主要特征的神经症,同时伴有明显的躯体症状。

A.对
B.错

25依赖型人格的人缺乏信心,自立能力差,办事无主见,事事依赖他人,认为自己无能,缺乏判断力,生活中总是要别人为自己决策或指出方向。

A.对
B.错

26心理咨询的对象是有心理问题的患者。

A.对
B.错

27间接心理咨询是指通过来访者与咨询师面对面的交流和相互作用,以帮助来访者解决心理疑难和排解心理困扰。

A.对
B.错

28个别心理咨询是来访者与咨询师一对一地就来访者的心理疑难或心理困扰进行的心理咨询。

A.对
B.错

29满灌疗法是将引起恐怖、焦虑反应的刺激情境按恐怖、焦虑强度由强到弱顺序排列。

A.对
B.错

30行为塑造法是采用逐步升级的行为作业,并在作业完成后给予奖励等积极强化,以使当事人出现期望中的行为的疗法。

A.对
B.错

31精神分析治疗的基本手段是药物治疗。

A.对
B.错

32梦的分析是行为主义常用的心理治疗技术。

A.对
B.错

33支持治疗的支持,主要有五种形式,它们是解释、鼓励、保证、指导与改善环境。

A.对
B.错

34音乐疗法、歌咏疗法、舞蹈疗法、书法疗法和绘画疗法都属于艺术治疗。

A.对
B.错

35()是人类活动最基本的特征,也是道德成为实践精神的主要依据。

A.目的性
B.过程性
C.计划性
D.价值性

36“道德是由物质生活水平决定的”。这句话是()

A.客观唯心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
C.马克思主义
D.旧唯物主义

37“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这体现了()

A.道德无用论
B.道德意志论
C.道德决定论
D.非道德主义

38道德把握世界的主要手段是()

A.是非标准
B.规章制度
C.进行道德评价
D.进行行政评价

39道德把握世界的主要手段主要是进行()

A.道德评价
B.道德教育
C.法律教育
D.道德修养

40职业道德从萌芽到生成的历史条件是()

A.人的主观能动性
B.社会分工
C.阶级斗争
D.阶级利益

41道德规范是一种()

A.制度化的规范
B.法律化的规范
C.内化的规范
D.外化的规范

42道德是调整()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A.人和人之间
B.人与社会
C.人与家庭
D.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

43对道德本质起决定作用的是()

A.社会政治关系
B.社会经济关系
C.社会阶级关系
D.上层建筑

44封建社会道德在中国主要是借助于()来实现的。

A.国家政权
B.宗教
C.学校
D.家庭

45封建社会道德中的“三从”是针对()

A.妇女的
B.子女的
C.男人的
D.官员的

46封建社会道德最基本的原则是()

A.维护氏族部落首领的利益
B.维护氏族部落的共同利益
C.维护奴隶对奴隶主的人身依附和绝对屈从关系
D.维护封建的宗法等级关系

47马克思主义()道德具有超阶级的共同性。

A.并不承认
B.并不否认
C.否认
D.并不同意

48奴隶社会的道德在调节范围上较之原始社会的道德()

A.日益扩大
B.更为缩小
C.越来越小
D.更加平等

49人类历史的第一个阶级道德类型是()

A.奴隶社会的道德
B.封建社会的道德
C.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
D.社会主义社会的道德

7天畅享卡
¥9.80
季卡
¥49.90
推荐
年卡
¥99.80
paylogo
支付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