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仅需5分钟,人工查询点这里
信息发布
登录 | 注册
个人中心
×
找资料找试卷就是这么简单
微信扫码登录
资料信息 - 让知识更有价值
具有免疫增强疗效的化学制剂是 A.左旋咪唑 B.环磷酰胺 C.卡介苗 D.FK-506 E.胸腺肽
具有免疫抑制疗效的微生物制剂是 A.左旋咪唑 B.环磷酰胺 C.卡介苗 D.FK-506 E.胸腺肽
狂犬疫苗属于 A.灭活疫苗 B.减毒活疫苗 C.类毒素疫苗 D.基因工程疫苗 E.DNA疫苗
用自体LAK、TIL细胞治疗恶性肿瘤为 A.应用生物应答调节剂进行免疫治疗 B.应用细胞因子拮抗剂的治疗 C.应用细胞因子的治疗 D.过继免疫治疗 E.应用抗体进行免疫治疗
用抗TNF单抗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为 A.应用生物应答调节剂进行免疫治疗 B.应用细胞因子拮抗剂的治疗 C.应用细胞因子的治疗 D.过继免疫治疗 E.应用抗体进行免疫治疗
用卡介苗辅助治疗膀胱癌为 A.应用生物应答调节剂进行免疫治疗 B.应用细胞因子拮抗剂的治疗 C.应用细胞因子的治疗 D.过继免疫治疗 E.应用抗体进行免疫治疗
注射破伤风抗毒素血清治疗破伤风为 A.应用生物应答调节剂进行免疫治疗 B.应用细胞因子拮抗剂的治疗 C.应用细胞因子的治疗 D.过继免疫治疗 E.应用抗体进行免疫治疗
用IFN-α治疗毛细胞白血病 A.应用生物应答调节剂进行免疫治疗 B.应用细胞因子拮抗剂的治疗 C.应用细胞因子的治疗 D.过继免疫治疗 E.应用抗体进行免疫治疗
外毒素是 A.自身抗原 B.血型抗原 C.异种抗原 D.同种异型抗原 E.肿瘤相关抗原
抗体独特型是 A.自身抗原 B.血型抗原 C.异种抗原 D.同种异型抗原 E.肿瘤相关抗原
癌胚抗原是 A.自身抗原 B.血型抗原 C.异种抗原 D.同种异型抗原 E.肿瘤相关抗原
既有免疫原性又有抗原性的物质是 A.抗原决定簇 B.胸腺依赖性抗原 C.胸腺非依赖性抗原 D.完全抗原 E.共同抗原
可引起交叉反应的抗原是 A.抗原决定簇 B.胸腺依赖性抗原 C.胸腺非依赖性抗原 D.完全抗原 E.共同抗原
直接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的是 A.抗原决定簇 B.胸腺依赖性抗原 C.胸腺非依赖性抗原 D.完全抗原 E.共同抗原
甲胎蛋白是 A.自身抗原 B.异种抗原 C.异嗜性抗原 D.肿瘤相关抗原 E.肿瘤特异性抗原
甲状腺球蛋白是 A.自身抗原 B.异种抗原 C.异嗜性抗原 D.肿瘤相关抗原 E.肿瘤特异性抗原
NK细胞的表面分子 A.CD3 B.CD19 C.KIR D.MHC-Ⅱ E.LPS
T细胞的表面分子 A.CD3 B.CD19 C.KIR D.MHC-Ⅱ E.LPS
树突状细胞的表面分子 A.CD3 B.CD19 C.KIR D.MHC-Ⅱ E.LPS
可促进IgE生成的细胞因子是 A.IL-2 B.IFN-γ C.IL-4 D.SCF E.IL-10
促进造血干细胞增生分化的细胞因子是 A.IL-2 B.IFN-γ C.IL-4 D.SCF E.IL-10
具有抗病毒感染功能的细胞因子是 A.IL-2 B.IFN-γ C.IL-4 D.SCF E.IL-10
促进Th1红细胞分化的细胞因子选 A.IL-2 B.IFN-γ C.IL-4 D.SCF E.IL-10
T细胞的表面分子 A.CD3 B.CD19 C.KIR D.MHC-Ⅱ E.1L-2
可促进IgE生成的细胞因子是 A.1L-2 B.IFN-γ C.1L-4 D.SCF E.1L-10
能引起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生的是 A.异嗜性抗原 B.异种抗原 C.同种异型抗原 D.独特型抗原 E.自身抗原
HLA是人体最复杂的 A.异嗜性抗原 B.异种抗原 C.同种异型抗原 D.独特型抗原 E.自身抗原
对于人体来说,马血清是 A.异嗜性抗原 B.异种抗原 C.同种异型抗原 D.独特型抗原 E.自身抗原
溃疡性结肠炎是由于大肠杆菌O14型脂多糖与人结肠黏膜存在着 A.异嗜性抗原 B.异种抗原 C.同种异型抗原 D.独特型抗原 E.自身抗原
Forssman抗原是指 A.异嗜性抗原 B.异种抗原 C.同种异型抗原 D.独特型抗原 E.自身抗原
AFP是 A.异种抗原 B.同种异型抗原 C.异嗜性抗原 D.自身抗原 E.肿瘤相关抗原
ABO血型抗原是 A.异种抗原 B.同种异型抗原 C.异嗜性抗原 D.自身抗原 E.肿瘤相关抗原
眼晶状体 A.异种抗原 B.同种异型抗原 C.异嗜性抗原 D.自身抗原 E.肿瘤相关抗原
大肠杆菌与人结肠黏膜的共同抗原是 A.异种抗原 B.同种异型抗原 C.异嗜性抗原 D.自身抗原 E.肿瘤相关抗原
异种动物血清是 A.异种抗原 B.同种异型抗原 C.异嗜性抗原 D.自身抗原 E.肿瘤相关抗原
能诱导超敏反应的抗原称为 A.半抗原 B.变应原 C.耐受原 D.超抗原 E.丝裂原
可诱导机体产生免疫耐受的抗原称为 A.半抗原 B.变应原 C.耐受原 D.超抗原 E.丝裂原
肺炎球菌荚膜多糖是 A.TI-Ag B.超抗原 C.自身抗原 D.同种异型抗原 E.半抗原
HLA抗原是 A.TI-Ag B.超抗原 C.自身抗原 D.同种异型抗原 E.半抗原
青霉素是 A.TI-Ag B.超抗原 C.自身抗原 D.同种异型抗原 E.半抗原
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是 A.TI-Ag B.超抗原 C.自身抗原 D.同种异型抗原 E.半抗原
对体液免疫起辅助作用 A.Tc B.Treg C.Th D.Th1 E.Th2
起免疫应答负调节作用的是 A.Tc B.Treg C.Th D.Th1 E.Th2
分泌IL-2、IFN-γ的是 A.Tc B.Treg C.Th D.Th1 E.Th2
具有细胞毒作用的是 A.Tc B.Treg C.Th D.Th1 E.Th2
直接参与Ⅰ型超敏反应的是 A.Mφ B.T细胞 C.B细胞 D.NK细胞 E.嗜碱性粒细胞
活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的是 A.Mφ B.T细胞 C.B细胞 D.NK细胞 E.嗜碱性粒细胞
具有吞噬和抗原递呈作用的是 A.Mφ B.T细胞 C.B细胞 D.NK细胞 E.嗜碱性粒细胞
具有CD3分子表面抗原的是 A.Mφ B.T细胞 C.B细胞 D.NK细胞 E.嗜碱性粒细胞
B细胞发育成熟的场所是 A.骨髓 B.淋巴结 C.胸腺 D.外周免疫器官 E.脾
免疫应答发生的基地是 A.骨髓 B.淋巴结 C.胸腺 D.外周免疫器官 E.脾
T、B细胞定居、分化和增生的场所是 A.骨髓 B.淋巴结 C.胸腺 D.外周免疫器官 E.脾
外源性抗原递呈途径是 A.MHCⅠ类分子途径 B.MHCⅡ类分子途径 C.非经典的抗原递呈途径 D.脂类抗原的CD1分子递呈途径 E.经典的抗原递呈途径
内源性抗原递呈途径是 A.MHCⅠ类分子途径 B.MHCⅡ类分子途径 C.非经典的抗原递呈途径 D.脂类抗原的CD1分子递呈途径 E.经典的抗原递呈途径
MHC分子对抗原的交叉递呈是 A.MHCⅠ类分子途径 B.MHCⅡ类分子途径 C.非经典的抗原递呈途径 D.脂类抗原的CD1分子递呈途径 E.经典的抗原递呈途径
机体内分布最广的免疫器官是 A.胸腺 B.骨髓 C.扁桃体 D.脾 E.淋巴结
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是 A.胸腺 B.骨髓 C.扁桃体 D.脾 E.淋巴结
产生前T细胞的器官是 A.胸腺 B.骨髓 C.扁桃体 D.脾 E.淋巴结
产生成熟B细胞的器官是 A.胸腺 B.骨髓 C.扁桃体 D.脾 E.淋巴结
属于黏膜免疫系统的器官是 A.胸腺 B.骨髓 C.扁桃体 D.脾 E.淋巴结
具有特异性细胞毒作用 A.NK细胞 B.B细胞 C.肥大细胞 D.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E.浆细胞
能分泌抗体 A.NK细胞 B.B细胞 C.肥大细胞 D.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E.浆细胞
能提呈外源性抗原信号 A.NK细胞 B.B细胞 C.肥大细胞 D.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E.浆细胞
能与IgE高亲和力结合 A.NK细胞 B.B细胞 C.肥大细胞 D.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E.浆细胞
能参与ADCC效应 A.NK细胞 B.B细胞 C.肥大细胞 D.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E.浆细胞
识别抗原,并把识别信号传递到T细胞内的是 A.C3bR B.TCR-CD3复合物 C.细胞的是 D.FcR E.BCR复合物
与补体C3b相结合的是 A.C3bR B.TCR-CD3复合物 C.细胞的是 D.FcR E.BCR复合物
识别抗原,并把识别信号传递到 A.C3bR B.TCR-CD3复合物 C.细胞的是 D.FcR E.BCR复合物
与补体C3b相结合的是 A.TCR-CD3复合物 B.mlg C.FcR D.C3bR E.BCR复合物
识别抗原,并把识别信号传递到B细胞的是 A.TCR-CD3复合物 B.mlg C.FcR D.C3bR E.BCR复合物
一般不以游离状态存在的是 A.IgG B.IgD C.IgE D.IgM E.IgA
多以二聚体的形式存在于外分泌液中的是 A.IgG B.IgD C.IgE D.IgM E.IgA
具有分泌片段的是 A.IgG B.IgD C.IgE D.IgM E.IgA
ABO血型天然抗体主要是 A.IgG B.IgD C.IgE D.IgM E.IgA
提示新近感染的抗体是 A.IgG B.IgD C.IgE D.IgM E.IgA
木瓜酶水解的片段是 A.2Fab段+Fc段 B.F(ab")2+pFC" C.绞链区 D.可变区 E.稳定区
胃蛋白酶水解的片段是 A.2Fab段+Fc段 B.F(ab")2+pFC" C.绞链区 D.可变区 E.稳定区
蛋白酶作用的部位是 A.2Fab段+Fc段 B.F(ab")2+pFC" C.绞链区 D.可变区 E.稳定区
含量最多的Ig是 A.IgG B.IgA C.IgM D.IgD E.IgE
含量最少的Ig是 A.IgG B.IgA C.IgM D.IgD E.IgE
胚胎时期起重要防御作用的Ig是 A.IgG B.IgA C.IgM D.IgD E.IgE
决定Ig类和亚类的部位 A.V区 B.C区 C.绞链区 D.重链 E.轻链
决定Ig型和亚型的部位 A.V区 B.C区 C.绞链区 D.重链 E.轻链
决定Ig独特型的部位 A.V区 B.C区 C.绞链区 D.重链 E.轻链
与立体构型改变有关的部位 A.V区 B.C区 C.绞链区 D.重链 E.轻链
决定lg类和亚类的部位 A.C区 B.轻链 C.V区 D.重链 E.绞链区
决定lg型和亚型的部位 A.C区 B.轻链 C.V区 D.重链 E.绞链区
决定lg独特型的部位 A.C区 B.轻链 C.V区 D.重链 E.绞链区
胃蛋白酶水解的片段是 A.F(ab′)2+pFC′ B.稳定区 C.绞链区 D.可变区 E.2Fab段+Fc段
唯一通过胎盘的lg是 A.IgM B.IgE C.IgG D.IgD E.IgA
参与Ⅰ型超敏反应的lg是 A.IgM B.IgE C.IgG D.IgD E.IgA
在进化过程中出现最早的lg是 A.IgM B.IgE C.IgG D.IgD E.IgA
具有和Ig的Fc段结合位点的是 A.C5a B.C1q C.C3 D.I因子 E.H因子
具有趋化作用的是 A.C5a B.C1q C.C3 D.I因子 E.H因子
具有过敏毒素作用的是 A.C5a B.C1q C.C3 D.I因子 E.H因子
由C4a2b活化的成分是 A.C5a B.C1q C.C3 D.I因子 E.H因子
具有过敏毒素作用的是 A.H因子 B.C3 C.Ⅰ因子 D.C5a E.C1q
具有和lg的Fc段结合位点的是 A.H因子 B.C3 C.Ⅰ因子 D.C5a E.C1q
稳定旁路途径C3转化酶的是 A.S蛋白 B.IgM与抗原结合形成的复合物 C.P因子 D.MBL E.DAF
«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
20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