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仅需5分钟,人工查询点这里
信息发布
登录 | 注册
个人中心
×
找资料找试卷就是这么简单
微信扫码登录
资料信息 - 让知识更有价值
有关免疫球蛋白和抗体的说法,哪种是正确的 A.免疫球蛋白就是抗体,二者具有相同的含义 B.免疫球蛋白均为抗体,抗体不一定都是免疫球蛋白 C.免疫球蛋白与抗体不同,二者也不相关 D.抗体均为免疫球蛋白,而免疫球蛋白并不一定都是抗体 E.抗体和免疫球蛋白只存在于血液和体液中,二者均具有免疫功能
抗体分类主要依据 A.重链的C区 B.轻链的C区 C.重链的V区 D.轻链的V区 E.抗原结合区
具有调理吞噬作用的补体裂解产物是 A.C2b B.C3b C.C5b D.C2a E.C4a
能杀伤细胞的细胞因子是 A.IL-2 B.TNF-α C.干扰素 D.IL-4 E.IL-1
在免疫应答过程中,单核-巨噬细胞能 A.产生抗体 B.表达TCR C.分泌细胞因子 D.表达CD分子 E.发生基因重排
关于免疫细胞和膜分子,错误的组合是 A.辅助性T细胞-CD4抗原阳性 B.单核吞噬细胞-MHC-Ⅱ类抗原阳性 C.细胞毒性T细胞-CD8抗原阳性 D.NK细胞-CD4抗原阳性 E.人红细胞-MHC-Ⅰ类抗原阴性
关于免疫耐受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免疫耐受是抗原特异性的 B.免疫耐受可在新生动物中诱导形成 C.协同刺激因子可促进免疫耐受形成 D.免疫抑制措施可促进免疫耐受形成 E.免疫耐受也是一种免疫应答
最容易被诱导免疫耐受的细胞是 A.B细胞 B.巨噬细胞 C.单核细胞 D.T细胞 E.NK细胞
在Ⅰ型超敏反应中具有重要负反馈调节作用的细胞是 A.嗜中性粒细胞 B.嗜碱性粒细胞 C.嗜酸性粒细胞 D.单核吞噬细胞 E.肥大细胞
介导Ⅳ型超敏反应的免疫细胞是 A.T细胞 B.B细胞 C.嗜酸性粒细胞 D.嗜碱性细胞 E.中性粒细胞
关于Ⅳ型超敏反应的特性正确的是 A.由抗体介导 B.发生进程迅速 C.有单个核细胞浸润 D.需激活补体 E.一般不引起炎性坏死
属于Ⅰ型超敏反应的是 A.血清病 B.过敏性休克 C.免疫复合物性肾小球肾炎 D.类风湿关节炎 E.传染性迟发性超敏反应
艾滋病患者肺部机会性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是 A.白念珠菌 B.结核杆菌 C.疱疹病毒 D.巨细胞病毒 E.肺孢子菌
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受者体内存在移植物特异性 A.抗体 B.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C.NK细胞 D.巨噬细胞 E.辅助性T淋巴细胞
要从混合的T、B细胞中分离T细胞,最佳的方法是 A.流式细胞术 B.放射免疫分析法 C.ELISA D.双向琼脂扩散试验 E.免疫电泳
免疫是指 A.机体识别排除抗原性异物的功能 B.机体清除和杀伤自身突变细胞的功能 C.机体抗感染的功能 D.机体清除自身衰老、死亡细胞的功能 E.机体对病原微生物的防御能力
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特点不具有 A.特异性 B.非特异性 C.多样性 D.记忆性 E.耐受性
提出克隆选择学说的学者是 A.Ehrlich B.Behring C.Burnet D.Landsteiner E.北里
免疫对机体 A.正常情况下有利,某些条件下造成损伤 B.有利 C.有利也有害 D.有害 E.无利也无害
与免疫监视功能低下相关的疾病是 A.甲状腺功能亢进 B.重症肌无力 C.肾小球肾炎 D.肺癌 E.脊髓灰质炎
免疫系统的组成包括 A.免疫器官、免疫屏障和细胞因子 B.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 C.免疫屏障、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 D.免疫细胞、趋化因子和细胞因子 E.抗原、抗体和免疫细胞
完全抗原 A.不能激发细胞免疫应答 B.只有抗原性,无免疫原性 C.既有免疫原性,又有抗原性 D.既无免疫原性,又无抗原性 E.只有免疫原性,无抗原性
激活B细胞产生抗体过程中依赖T细胞的辅助的抗原称为 A.共同抗原 B.完全抗原 C.11-Ag D.TD-Ag E.半抗原
有关T细胞表位描述错误的是 A.多为线性表位 B.无需MHC分子的递呈 C.可存在于抗原分子的任意部位 D.化学性质多为肽类分子" E.由TCR识别
抗原的免疫原性是指能够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发生免疫应答 A.产生抗体的能力 B.产生致敏淋巴细胞的能力 C.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能力 D.与相应抗体特异性结合的能力 E.与相应致敏淋巴细胞特异性结合的能力
马血清抗毒素是 A.是抗体,不是抗原 B.是抗原,不是抗体 C.即是抗体,又是异种抗原 D.即非抗原,又非抗体 E.是异嗜性抗原
属于TI-Ag的物质有 A.病原微生物 B.肺炎球菌荚膜多糖 C.血细胞 D.血清蛋白 E.外毒素
关于抗原,下列哪项组合是错误的 A.半抗原--青霉素 B.自身抗原--HLA抗原 C.异种抗原--病原微生物 D.细胞质抗原--线粒体抗原 E.异嗜性抗原--Forssman抗原
胸腺依赖性抗原是指 A.仅存在于T细胞上 B.相应抗体是在胸腺中产生的 C.对此抗原不产生体液性免疫 D.一定在胸腺中产生此种抗原 E.只有在T细胞辅助下才能产生针对这种抗原的抗体
辅佐抗原提高免疫原性或改变引起免疫应 答类型的物质称为 A.调理素 B.半抗原 C.过敏原 D.佐剂 E.耐受原
对半抗原的描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与载体偶联后只能引起体液免疫应答 B.是大分子物质 C.通常是多肽 D.本身不具有免疫原性 E.只有与载体偶联才能与抗体分子结合
T细胞识别的抗原表位 A.通常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 B.必须能与抗体结合 C.为一个完整的蛋白质分子 D.为—个有少数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多肽片段 E.必须有糖基化修饰
抗原免疫原性的本质是 A.抗原性 B.可溶性 C.特异性 D.异嗜性 E.异物性
新生动物容易患细菌感染,是因为对哪类抗原不应答 A.蛋白质 B.多糖类 C.多肽类 D.糖蛋白 E.植物蛋白
与种属无关,存在于人、动物和微生物等之间的共同抗原称为 A.异种抗原 B.自身抗原 C.异嗜性抗原 D.同种异型抗原 E.独特型抗原
最容易引起免疫应答的免疫途径是 A.口服 B.静脉注射 C.皮下注射 D.皮内注射 E.深部肌内注射
一般情况下,难以诱导入体产生抗体的物质有 A.组蛋白 B.牛血清白蛋白 C.抗毒素 D.乙肝病毒表面抗原 E.肺炎球菌荚膜多糖
最容易刺激机体产生抗体的抗原输入方式是 A.皮内注射 B.皮下注射 C.肌内注射 D.静脉注射 E.口服
20世纪,Forssman用豚鼠的肝、脾、肾上腺制备的生理盐水悬液注射家兔,得到抗体,除与相应的抗原反应外,还可使绵羊RBC发生凝集,出现这一现象是因为 A.可能绵羊RBC发生了自身凝集 B.豚鼠与绵羊间有完全相同的血型抗原 C.豚鼠脏器与绵羊RBC间有共同抗原决定簇 D.豚鼠脏器在制备过程中抗原结构发生了改变 E.体外实验中,绵羊RBC的抗原性发生了改变
注射破伤风抗毒素以后患者出现休克、发热、蛋白尿、血尿、淋巴结肿大等,原因可能是 A.Ⅰ型超敏反应 B.Ⅱ型超敏反应 C.Ⅳ型超敏反应 D.Ⅰ型或Ⅲ型超敏反应 E.Ⅲ型超敏反应
CD3和CD4分子存在于 A.Treg和Te B.Th1和Tc C.所有外周T细胞 D.所有外周淋巴细胞 E.Th1和Th2
不属于识别HLAⅠ类分子的NK细胞受体是 A.KIR3DL B.KIR2DL C.NKG2 D.CD94/NKG2C E.CD94/NKG2A
对CD1分子描述错误的是 A.有CDla-e5个成员 B.不能递呈自身脂类抗原 C.是一类MHCⅠ类样分子 D.递呈外源性脂类抗原 E.主要将脂类抗原递呈给NKT细胞
机体受外源抗原刺激后,发生免疫应答的部位是 A.骨髓 B.淋巴结 C.胸腺 D.腔上囊 E.外周血
Mφ不表达 A.C3b受体 B.细胞因子受体 C.IgGFc受体 D.MHCⅡ分子 E.膜免疫球蛋白
APC不包括 A.B细胞 B.Mφ C.树突状细胞 D.内皮细胞 E.粒细胞
以下哪种分子不存在于T细胞表面 A.CD2 B.CD3 C.膜免疫球蛋白 D.TCR E.CD28
Th2细胞不分泌 A.IL-2 B.IL-5 C.IL-4 D.IL-10 E.IL-13
CD4T细胞的主要功能是 A.特异性杀伤作用 B.吞噬作用 C.辅助作用 D.抑制作用 E.抗原递呈作用
T细胞不具有的受体是 A.E受体 B.抗原受体 C.丝裂原受体 D.CKR E.IgG Fc受体
B细胞产生的抗体 A.中和细菌外毒素 B.具有调理作用 C.阻断病原体与靶细胞结合 D.ADCC作用 E.通过补体的旁路途径发挥溶细胞或溶菌作用
NK细胞表面没有 A.CD16 B.CD56 C.FcRⅢ D.TCR E.CKR
对NK细胞描述错误的是 A.活化后表达Fas B.可直接杀伤某些肿瘤细胞 C.可间接杀伤某些病毒感染细胞 D.分泌TNF-α E.具有免疫调节作用
li链的主要功能是 A.促进MHCⅡ类分子α链与β链组装和折叠 B.促进MHCⅡ类分子二聚体形成 C.位于粗面内质网膜上 D.促进MHCⅡ类分子在粗面内质网内与其他内源性多肽结合 E.促进MHCⅡ类分子二聚体在细胞内的转运
中枢免疫器官包括 A.前列腺 B.脾 C.淋巴结 D.肝 E.骨髓
胸腺的基质细胞不包括 A.胸腺巨噬细胞 B.胸腺树突状细胞 C.胸腺细胞 D.胸腺成纤维细胞 E.胸腺上皮细胞
外周免疫器官是 A.产生免疫前体细胞的器官 B.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 C.免疫细胞成熟分化的场所 D.免疫干细胞产生和成熟的场所 E.红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B1细胞主要分布在 A.脾 B.肠道固有层 C.淋巴滤泡 D.胸腺 E.淋巴结生发中心
中枢免疫器官是下列哪一个 A.脾 B.淋巴结 C.骨髓 D.肠淋巴组织 E.扁桃体
下述哪种器官或细胞可对抗原进行特异性识别并产生免疫应答反应 A.脑 B.浆细胞 C.血液中嗜中性粒细胞 D.脾和淋巴结中的B细胞 E.脾和淋巴结中的Mφ细胞
骨髓不具备的功能是 A.产生B细胞 B.产生粒细胞 C.产生红细胞 D.产生T细胞 E.产生血小板
无抗原特异识别受体的细胞是 A.免疫动物的B细胞 B.非免疫动物的B细胞 C.免疫动物的T细胞 D.非免疫动物的T细胞 E.免疫应答中的Mφ
Th细胞特有的分子是 A.CD2 B.CD3 C.CD4 D.CD8 E.CD38
巨噬细胞不具备的一项功能是 A.吞噬作用 B.胞饮作用 C.抗原特异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 D.Fc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 E.补体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
B细胞区别于其他抗原提呈细胞的特点是 A.具有吞噬作用 B.具有胞饮作用 C.表达MHCⅡ类分子 D.表达抗原特异识别受体 E.表达FcR
参与外源性抗原加工提呈过程的分子有 A.TAP B.LMP C.MHCⅡ类分子 D.MHC工类分子 E.蛋白酶体
免疫应答细胞包括 A.B细胞 B.巨噬细胞 C.抗原提呈细胞 D.粒细胞 E.红细胞
不在NK细胞表面表达的分子有 A.CD16 B.CD56 C.FcR D.KIR E.CD14
NK细胞的功能是 A.吞噬可溶性异物 B.非特异性细胞毒作用 C.产生抗体 D.吞噬病毒 E.释放组胺等活性物质
能与MHCⅡ类分子结合的分子有 A.CD1 B.CD2 C.CD3 D.CD4 E.CD8
固有免疫系统细胞不包括 A.T细胞 B.巨噬细胞 C.NK T细胞 D.中性粒细胞 E.肥大细胞
抗体与抗原结合的部位是 A.CH1区 B.绞链区 C.VL和VH区 D.CH3区 E.CD4区
天然血型抗体是 A.IgE B.IgM C.Ig D.IgA E.IgG、
1gE与lgG功能区不同,因为lgE有 A.V区 B.CH4 C.CH1 D.CH3 E.CH2
介导NK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发挥ADCC效应的1g主要是 A.1gE B.1gA C.1gM D.1gD E.1gG
新生儿早期患呼吸遭感染的可能原因是 A.呼吸道发育不良 B.补体成分缺陷 C.先天免疫缺陷 D.皮肤黏膜天然屏障差 E.slgA合成不足
独特型抗原决定簇的氨基酸差异主要在 A.恒定区 B.绞链区 C.可变区 D.超变区 E.补体结合区
具有补体C1q结合点的Ig是 A.IgE和IgD B.IgA和IgG C.IgM和IgA D.IgG和IgM E.IgM和IgE
Ig分成κ、λ两个型,其依据是 A.重链 B.轻链 C.可变区 D.恒定区 E.绞链区
IgG的生物学作用之一是 A.与Ag结合后激活补体 B.不能透过胎盘 C.与Ag作用后,体内最先出现 D.是分泌液中主要的保护性抗体 E.参与Ⅰ型超敏反应
无铰链区的免疫球蛋白是 A.IgG、IgD B.IgA.IgG C.IgG、IgE D.IgM、Ig E.IgM、IgD
介导NK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发挥ADCC效应的Ig主要是 A.IgA B.IgM C.Ig D.IgG E.IgE
新生儿早期息呼吸道感染的可能原因是 A.补体成分缺陷 B.先天免疫缺陷 C.皮肤黏膜天然屏障差 D.sIgA合成不足 E.呼吸道发育不良
免疫调理作用最强的Ig是 A.IgG B.IgM C.IgA D.IgD E.IgE
与肥大细胞结合的高亲和性Ig是 A.IgG B.IgD C.IgE D.IgM E.IgA
抗体激活补体的部位是 A.VH和VL区 B.CH区 C.VL区 D.VH区 E.CL区
能通过胎盘的免疫球蛋白是 A.IgG B.IgD C.IgE D.IgM E.IgA
单克隆抗体的特点是 A.能识别多个抗原表位 B.为多种抗体的混合 C.为多个克隆的B细胞所产生 D.具有均一性 E.通常是IgG
血清中含量最少的免疫球蛋白是 A.IgG B.IgD C.IgE D.IgM E.IgA
能介导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ADCC)的免疫球蛋白有 A.IgG B.IgD C.IgE D.IgA E.IgM
免疫球蛋白轻链由几个功能区组成 A.1 B.2 C.3 D.4 E.6
通常以只有膜型形式存在的免疫球蛋白有 A.IgG B.IgD C.IgE D.IgM E.IgA
免疫球蛋白分子中变异度最高的区域是 A.FR1 B.FR2 C.FR3 D.CDR1 E.CDR3
下列哪个分子中无铰链区 A.IgGl-3 B.IgG4 C.Ig D.IgM E.IgA
多数补体成分灭活的标准温度和时间是 A.37℃,30min B.100℃,15min C.4℃,2h D.O℃,24h E.56℃,30min
补体经典途径反应的次序是 A.Cl-C3→C2→C4……→C9 B.C3→C5→C6……→C9 C.Cl→C4→C2→C3→C5……→C9 D.Cl→C2→C3……→C9 E.Cl→C2→C3→C5……→C9
血清中含量最高的补体成分是 A.C1 B.C2 C.C3 D.C4 E.C5
关于MBL途径正确的是 A.是最早被发现的补体激活途径 B.活化过程需要B因子参与 C.需要抗原抗体复合物的参与 D.形成的膜攻击复合物同经典途径相同 E.不形成经典途径的C5转化酶
补体的主要产生细胞有 A.T细胞 B.B细胞 C.NK细胞 D.上皮细胞 E.肝细胞
«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