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仅需5分钟,人工查询点这里
信息发布
登录 | 注册
个人中心
×
找资料找试卷就是这么简单
微信扫码登录
资料信息 - 让知识更有价值
男性,16岁,3天来左膝关节肿胀,自幼于外伤后易出血不止。查体:皮肤、黏膜未见出血及紫癜,出血时间2分,凝血时间30分,凝血酶原时间正常。疾病分类应为 A.纤维蛋白生成障碍 B.凝血酶生成障碍 C.血小板异常 D.凝血活酶生成障碍 E.血管壁功能异常
以下关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诊断依据中,哪一项错误 A.APTT延长 B.血小板寿命缩短 C.脾不大或轻度肿大 D.骨髓巨核细胞增多 E.骨髓巨核细胞成熟障碍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治疗首选 A.长春新碱静脉滴注 B.脾切除 C.输浓缩血小板 D.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E.雄激素
急性ITP死亡的主要原因是 A.呕血 B.咯血 C.阴道出血 D.眼底出血 E.颅内出血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主要出血部位是 A.皮肤与黏膜 B.内脏 C.肌肉 D.关节腔 E.颅内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较少出现 A.肌肉血肿 B.鼻出血 C.月经过多 D.口腔黏膜出血 E.皮肤瘀点
患者男,19岁。因腹痛来院就诊。查:双下肢出现对称性成片状小出血点,尿常规发现血尿(+++)。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A.肾血管畸形 B.肾下垂 C.肾绞痛 D.急性肾盂肾炎 E.过敏性紫癜肾炎
与输入血液质量有关的早期输血反应为 A.酸碱平衡失调 B.过敏反应 C.出血倾向 D.丙型肝炎 E.痢疾
最能减少输血的并发症且无传染疾病危险的是 A.输新鲜全血 B.输新鲜冰冻血浆 C.输浓缩红细胞 D.输白蛋白制剂 E.自体输血
临床上最常见的输血反应是 A.非溶血性发热反应 B.变态反应 C.过敏反应 D.溶血反应 E.细菌污染反应
保证血液安全的前提和基础是 A.无偿献血 B.血液检测 C.成分输血 D.自身输血 E.避免不必要的输血
去除血液中白细胞可.有效预防的输血不良反应是 A.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 B.过敏反应 C.细菌污染反应 D.急性(即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 E.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
全血在保存过程中,发生了“保存损害”丧失了一些有用成分。它们是 A.血小板、粒细胞、不稳定的凝血因子 B.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C.白细胞、血小板、稳定的凝血因子 D.白细胞、血小板、纤维蛋白原 E.血小板、淋巴细胞、凝血因子Ⅶ
普通冰冻血浆与新鲜冰冻血浆相比,含量明显降低的凝血因子是 A.因子Ⅴ和因子Ⅶ B.因子Ⅴ和因子Ⅷ C.因子Ⅱ和因子Ⅷ D.因子Ⅱ和因子Ⅹ E.因子Ⅶ和因子Ⅷ
有关成分输血以下哪项不正确 A.可以改善循环 B.增强携氧能力 C.提高血浆蛋白 D.增进凝血功能 E.抑制过强的免疫力
患者,女性,44岁,患卵巢癌2年,输血5毫升后,疑发生变态反应和过敏反应,其处理是 A.减慢输血速度+肌注异丙嗪 B.中止输血,静推糖皮质激素 C.停止输血,口服阿司匹林 D.停止输血,应用肝素 E.停止输血,吸氧,改半坐卧位
急非淋白血病最佳诱导治疗缓解方案 A.VP B.AT-R C.DA D.CHOP E.MTX
对霍奇金淋巴瘤最具诊断意义的细胞是 A. R-S细胞 B.霍奇金细胞 C.陷窝细胞 D.多形性瘤细胞 E.嗜酸性细胞
关于粒细胞缺乏症的治疗,不正确的是 A.需住院治疗,争取严密消毒隔离 B.注意口腔、鼻咽部清洁卫生 C.发生感染应进行理化检查,明确感染性质和部位 D.发生轻度感染原因未明时,可不给予抗生素治疗 E.严重感染患者可应用G-CSF
凝血酶时间(TT)延长见于 A.纤维蛋白原降低 B.凝血酶原降低 C.凝血因子Ⅶ降低 D.凝血因子Ⅷ降低 E.凝血因子Ⅹ降低
成人失血500~800ml,首先考虑输入 A.全血 B.血浆 C.浓缩红细胞 D.白蛋白 E.晶体液
下列不支持CML的外周血检查结果是 A.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强阳性 B.嗜酸性粒细胞绝对数增高 C.嗜中性粒细胞绝对数明显增高 D.嗜碱性粒细胞绝对数增高 E.单核细胞的百分数降低
恶性淋巴瘤比较有特征性的临床表现是 A.无痛性的淋巴结肿大 B.贫血 C.体重有明显的减轻 D.持续或周期性的发热 E.出血
治疗白细胞减少症的措施不当的是 A.病因治疗 B.消毒隔离 C.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D.EPO E.糖皮质激素
如骨髓中以多颗粒的早幼粒细胞为主,此类细胞在非红系细胞中≥30%,考虑为哪种疾病 A.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 B.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 C.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D.急性粒一单核细胞白血病 E.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红细胞生成素分泌不足会引起贫血,下列疾病引起的贫血中与此无关的是 A.肾功能不全 B.垂体功能低下 C.肿瘤性疾病 D.甲状腺功能低下 E.肝病
目前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首选化疗方法是 A.CHOP方案 B.COP方素 C.HA方案 D.ABVD方案 E.DVLP方案
口服华法林时最常用的监测指标为 A.凝血时间 B.出血时间 C.血小板计数 D.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E.凝血酶原时间的国际标准化率
患者,男,32岁,因患再生障碍性贫血需要输血,当输入红细胞悬液约200ml时,突然畏寒、发热,呕吐一次,尿呈酱油样,血压10.0/6.0kPa(75/45mmHg),该患者最有可能是下列哪一种输血不良反应(并发症) A.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 B.溶血性输血反应 C.过敏反应 D.细菌污染反应 E.循环超负荷
下列能直接提示红细胞破坏增多的检查是外周血 A.网织红细胞增多 B.见到晚幼红细胞 C.见到晚幼粒细胞 D.见到破碎红细胞 E.靶形红细胞增多
下列关于急性白血病完全缓解的标准,除了哪项均是正确的 A.症状、体征完全消失 B.血象正常 C.骨髓中原始细胞加幼稚细胞≤5% D.外周血中无幼稚白细胞 E.骨髓中原始细胞与幼稚细胞总和
患者女,59岁。右颈部淋巴结肿大3个月,蚕豆大小,其可能性最小的病变是 A.转移癌 B.淋巴结反应性增生 C.恶性淋巴瘤 D.淋巴结结核 E.转移性肉瘤
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合并贫血最适宜的检查是 A.血清铁蛋白测定 B.血清叶酸测定 C.血红蛋白电泳 D.酸溶血试验 E.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
以下哪种情况最常发生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 A.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B.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C.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D.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E.慢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患者,男,50岁,黑粪,头晕1个月入院,入院诊断上消化道出血,入院第1天输悬浮红细胞2U治疗,当输注约30ml时,患者突然出现寒战、发热、腰背疼痛、呼吸困难、胸闷、发绀、多汗,查体:丁39.9℃,BP90/60mmHg,脉细弱,立即停止输血,并进行相应处理,随后尿呈酱油样,患者发生的输血不良反应最可能是 A.急性溶血反应 B.细菌污染反应 C.污染过敏反应 D.非溶血性发热反应 E.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
患者,男,35岁,因胃癌入院手术,术中输注红细胞2单位,新鲜冰冻血浆200ml。在输血开始后4小时,患者突然胸闷,气急,迅速出现呼吸衰竭,查体,T37℃,P98次/分,BP120/70mmHg,该患者出现的输血不良反应最可能是 A.循环超负荷 B.细菌性反应 C.急性溶血反应 D.过敏反应 E.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
区别急性与慢性白血病的主要依据 A.病程长短 B.血白细胞增加程度 C.有无肝脾淋巴结肿大 D.骨髓幼稚细胞的成熟程度 E.骨髓单核细胞的成熟程度
以下均不属于正细胞性贫血,除了 A.急性失血性贫血 B.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C.巨幼细胞性贫血 D.慢性失血性贫血 E.缺铁性贫血
可能根治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方法是 A.异体骨髓移植 B.羟基脲治疗 C.马利兰治疗 D.α干扰素治疗 E.左旋门冬酰胺酶治疗
血小板输注禁忌证为 A.化疗导致的血小板减少 B.血小板功能障碍 C.大量输注悬浮红细胞稀释导致的血小板减少 D.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E.放疗导致的血小板减少
患者,男性,55岁,脾脏破裂,术中输血10ml后,突然出现血压急剧下降,手术切口大量渗血,酱油色尿,应考虑 A.过敏反应 B.发热反应 C.细菌污染反应 D.溶血反应 E.血液凝集反应
缺铁性贫血最常见的病因是 A.急性感染 B.慢性肝炎 C.慢性溶血 D.慢性感染 E.慢性失血
脾大最显著的疾病是 A.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B.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C.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D.慢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E.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贫血的治疗原则首先是 A.移植 B.使用抗贫血药物 C.刺激骨髓造血 D.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E.去除或纠正病因
下列可出现原位溶血的疾病是 A.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 B.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 C.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D.异常血红蛋白病 E.G6-PD缺乏症
下列哪一项是发生缺铁性贫血最常见的病因 A.慢性失血 B.慢性溶血 C.慢性胃炎 D.慢性肝炎 E.急性肝炎
常见纵隔淋巴结肿大的急性白血病类型是 A.B淋巴细胞性 B.T淋巴细胞性 C.粒细胞性 D.单核细胞性 E.巨核细胞性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主要依据是 A.全血细胞减少 B.网织红细胞减少 C.骨髓检查 D.一般抗贫血治疗无效 E.以上均正确
使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达到血液学缓解的首选药物是 A.靛玉红 B.羟基脲 C.白消安 D.α干扰素 E.环磷酰胺
骨髓细胞内出现Auer小体常见于 A.系统性红斑狼疮 B.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C.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D.溶血性贫血 E.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口服铁剂治疗有效的缺铁性贫血患者,下列化验最先上升的是 A.网织红细胞 B.血红蛋白 C.MCV D.MCH E.MCHC
患者女,30岁。发热伴牙龈出血2周。查体:贫血貌,脾肋下4cm,胸骨压痛(+)。血红蛋白70g/L,白细胞1400×10/L,血小板40×10/L,骨髓增生明显活跃,原始细胞占0.62。为进一步诊断,应首选的检查是 A.染色体核型分析 B.细胞化学染色 C.血清铁测定 D.血细菌培养 E.抗血小板抗体检测
患者女,18岁。发热伴鼻出血5日。查体:全身淋巴结肿大,皮肤散在出血斑,肝肋下2cm.脾肋下3cm。血红蛋白80g/L,白细胞12×10/L,血小板40×10/L,骨髓增生活跃,原始细胞占0.80.巨核细胞减少,糖原染色阳性。过氧化物酶染色阴性,非特异性酯酶阴性。首选治疗方案为 A.HA B.DA C.VP D.CHOP E.MOPP
引起继发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较常见的病因是 A.营养因素 B.物理因素 C.病毒感染 D.细菌感染 E.药物及化学物质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可见于 A.缺铁性贫血 B.巨幼细胞性贫血 C.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D.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 E.溶血性贫血
骨髓检查巨核细胞明显减少最常见于 A.缺铁性贫血 B.再生障碍性贫血 C.巨幼细胞贫血 D.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E.溶血性贫血
女性,29岁。发热、贫血12天,肝脾淋巴结肿大,胸骨有压痛,血红蛋白60g/L,白细胞40×10/L,血小板60×10/L,首先考虑 A.病毒感染 B.风湿热 C.急性白血病 D.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E.ITP
患者女,25岁。3个月来全身乏力伴四肢关节痛、脱发。实验室检查:Hb70g/L,N0.72,L0.25,M0.03,PLT135×10/L,网织红细胞0.10,尿蛋白(++),血肌酐93μmol/L,酸溶血试验阴性,骨髓检查示增生明显活跃,粒红比例倒置。最可能的诊断是 A.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B.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C.脾功能亢进 D.肾性贫血 E.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女性,32岁,发热、面色苍白伴牙龈出血一周入院。入院次日起出现皮肤多处片状瘀斑、血尿。血常规:血红蛋白80g/L,白细胞3.0×10/L,血小板50×10/L,血浆纤维蛋白原0.8g/L。骨髓检查:有核细胞增生极度活跃,细胞浆颗粒粗大的早幼粒细胞占85%。患者出血的首要原因是 A.异常早幼粒细胞浸润血管壁 B.异常中性粒细胞浸润血管壁 C.血小板减少伴功能异常 D.凝血因子Ⅱ、Ⅶ、Ⅸ、X缺乏 E.DIC
患者女,30岁。月经量多已2年,近3个月来感乏力、头晕、心悸。查血红蛋白65g/L,白细胞6.0×10/L,血小板140×10/L,血片中可见红细胞体积小,中央淡染区扩大。骨髓象:粒:红为1:1,红细胞增生活跃,中晚幼红细胞45%.体积小,胞质偏蓝。治疗首选 A.肌内注射维生素B B.口服铁剂 C.输血 D.脾切除 E.口服叶酸
女性,22岁,农民。乏力、头昏、心悸、颜面苍白5年。血红蛋白45g/L,红细胞2.0×10/L,白细胞及血小板正常,血片见红细胞大小不等,以小细胞为主,中心染色过浅,首选抗贫血制剂为 A.维生素B B.叶酸 C.注射铁剂 D.雄激素 E.口服铁剂
女性,30岁。月经量多已2年,近3天来感头晕、乏力、心悸,查血红蛋白65g/L,白细胞6.0×10/L,血小板140×10/L,骨髓象结果提示:粒比红为1:1,红细胞增生活跃,中晚幼红细胞45%,体积小,胞浆偏蓝,下列哪项治疗方案最合适 A.输血 B.切脾 C.口服铁剂 D.口服叶酸 E.注射铁剂
某孕妇,26岁。妊娠7个月,贫血、头昏、无力、纳差,Hb45g/L,RBC2.5×10/L,血常规提示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其贫血是 A.再生障碍性贫血 B.稀释性贫血 C.维生素B缺乏 D.维生素B缺乏 E.缺铁性贫血
患者,男,59岁,半个多月来双颈部淋巴结无痛性进行性肿大,不规则发热达38℃以上。查体见双颈部各一个3cm×2cm肿大淋巴结,左腋下和右腹股沟各一个2cm×1cm肿大淋巴结,均活动,无压痛,临床考虑为非霍奇金淋巴瘤。 A.骨髓穿刺 B.骨髓活检 C.淋巴结活检 D.胸部CT E.腹部CT
患者,男,59岁,半个多月来双颈部淋巴结无痛性进行性肿大,不规则发热达38℃以上。查体见双颈部各一个3cm×2cm肿大淋巴结,左腋下和右腹股沟各一个2cm×1cm肿大淋巴结,均活动,无压痛,临床考虑为非霍奇金淋巴瘤。 A.Ⅱ期A组 B.Ⅱ期B组 C.Ⅲ期A组 D.Ⅲ期B组 E.Ⅳ期B组
患者,男,59岁,半个多月来双颈部淋巴结无痛性进行性肿大,不规则发热达38℃以上。查体见双颈部各一个3cm×2cm肿大淋巴结,左腋下和右腹股沟各一个2cm×1cm肿大淋巴结,均活动,无压痛,临床考虑为非霍奇金淋巴瘤。 A.COP B.COPP C.CHOP D.B-CHOP E.ABVD
患者女,27岁。发热、头晕、视物模糊1周。血常规示Hb60g/L,WBC15×10/L,分类中可见原始细胞。 A.长春新碱+泼尼松 B.环磷酰胺+泼尼松 C.柔红霉素+阿糖胞苷 D.三尖杉酯碱+阿糖胞苷 E.全反式维A酸
患者男,20岁。苍白、乏力一周。淋巴结及脾大,白细胞计数32.0×10/L,非特异性酯酶阴性,糖原染色阳性,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增加,骨髓中原始细胞占83%,过氧化物酶染色阴性。 A.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B.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C.急性红白血病 D.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E.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患者男,20岁。苍白、乏力一周。淋巴结及脾大,白细胞计数32.0×10/L,非特异性酯酶阴性,糖原染色阳性,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增加,骨髓中原始细胞占83%,过氧化物酶染色阴性。 A.DA方案 B.HA方案 C.HAP方案 D.VP方案 E.CHP方案
患者男,20岁。苍白、乏力一周。淋巴结及脾大,白细胞计数32.0×10/L,非特异性酯酶阴性,糖原染色阳性,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增加,骨髓中原始细胞占83%,过氧化物酶染色阴性。 A.脾切除术 B.控制感染 C.输血小板悬液 D.白细胞去除术 E.鞘内注射甲氨蝶呤
患者,女,26岁,10天来全身皮肤出血点伴牙龈出血来诊。化验PLT35×10/L,临床诊断为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 A.皮肤有略高出皮面的紫癜 B.面部蝶形红斑 C.口腔溃疡 D.下肢肌肉血肿 E.脾脏不大
患者,女,26岁,10天来全身皮肤出血点伴牙龈出血来诊。化验PLT35×10/L,临床诊断为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 A.凝血时间延长 B.血块收缩良好 C.抗核抗体阳性 D.骨髓巨核细胞增多,产板型增多 E.骨髓巨核细胞增多,幼稚、颗粒型增多
患者,女,26岁,10天来全身皮肤出血点伴牙龈出血来诊。化验PLT35×10/L,临床诊断为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 A.糖皮质激素 B.脾切除 C.血小板输注 D.长春新碱 E.达那唑
患者女,32岁。既往患系统性红斑狼疮,近半年来常畏寒、疲倦、易受凉,因咽痛、发热3天入院。查体见咽部充血。实验室检查:Hb110g/L,WBC2.0×10/L,分类示中性粒细胞40%,淋巴细胞50%,血小板正常;骨髓检查提示增生性骨髓象,粒红比下降,粒系核左移。 A.急性白细胞 B.慢性淋巴细胞白细胞 C.粒细胞缺乏症 D.类白血病反应 E.再生障碍性贫血
患者女,32岁。既往患系统性红斑狼疮,近半年来常畏寒、疲倦、易受凉,因咽痛、发热3天入院。查体见咽部充血。实验室检查:Hb110g/L,WBC2.0×10/L,分类示中性粒细胞40%,淋巴细胞50%,血小板正常;骨髓检查提示增生性骨髓象,粒红比下降,粒系核左移。 A.粒细胞生成障碍 B.粒细胞成熟障碍 C.粒细胞消耗过多 D.粒细胞破坏过多 E.粒细胞分布异常
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临床特点为 A.头痛、呕吐、脑脊液可检出白血病细胞 B.寒战、高热、出血并迅速衰竭 C.低热、贫血、巨脾 D.低热、乏力、颈部淋巴结肿大 E.切口不愈合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特点是 A.头痛、呕吐、脑脊液可检出白血病细胞 B.寒战、高热、出血并迅速衰竭 C.低热、贫血、巨脾 D.低热、乏力、颈部淋巴结肿大 E.切口不愈合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首选 A.甲氨蝶呤 B.多柔比星 C.VP方案 D.环磷酰胺 E.DA方案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治疗首选 A.甲氨蝶呤 B.多柔比星 C.VP方案 D.环磷酰胺 E.DA方案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化学染色有助于诊断下列疾病的是 A.过氧化酶强阳性 B.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偏低 C.非特异酯酶染色阳性,可被氟化钠抑制 D.细胞内铁染色强阳性 E.糖原染色阳性,呈块状或颗粒状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化学染色有助于诊断下列疾病的是 A.过氧化酶强阳性 B.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偏低 C.非特异酯酶染色阳性,可被氟化钠抑制 D.细胞内铁染色强阳性 E.糖原染色阳性,呈块状或颗粒状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化学染色有助于诊断下列疾病的是 A.过氧化酶强阳性 B.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偏低 C.非特异酯酶染色阳性,可被氟化钠抑制 D.细胞内铁染色强阳性 E.糖原染色阳性,呈块状或颗粒状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首选治疗手段 A.输血 B.强的松 C.睾丸酮 D.切脾 E.输注血小板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的治疗手段 A.输血 B.强的松 C.睾丸酮 D.切脾 E.输注血小板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首选治疗手段 A.输血 B.强的松 C.睾丸酮 D.切脾 E.输注血小板
多次输血的贫血病人输血时用 A.全血 B.浓缩白细胞 C.血小板制剂 D.血清蛋白 E.洗涤红细胞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病人输血应首选 A.全血 B.浓缩白细胞 C.血小板制剂 D.血清蛋白 E.洗涤红细胞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表现是 A.贫血和出血程度一致 B.贫血和出血程度不一致 C.有贫血而无出血 D.有出血而无贫血 E.无出血亦无贫血
过敏性紫癜(关节型)的表现是 A.贫血和出血程度一致 B.贫血和出血程度不一致 C.有贫血而无出血 D.有出血而无贫血 E.无出血亦无贫血
属于低度恶性淋巴瘤的是 A.滤泡性小裂细胞型 B.小无裂细胞型 C.弥漫性小裂细胞型 D.滤泡性大细胞型 E.弥漫性大细胞型
属于高度恶性淋巴瘤的是 A.滤泡性小裂细胞型 B.小无裂细胞型 C.弥漫性小裂细胞型 D.滤泡性大细胞型 E.弥漫性大细胞型
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为 A.免疫防御、免疫应答、免疫记忆 B.免疫应答、免疫记忆、免疫监视 C.免疫防御、免疫记忆、免疫监视 D.免疫防御、免疫自身稳定、免疫监视 E.免疫应答、免疫自身稳定、免疫监视
下列对TI抗原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时需T细胞辅助 B.多为蛋白质 C.可诱导产生免疫记忆 D.仅刺激机体的细胞免疫反应 E.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多为IgM类
抗原性是指抗原能够 A.刺激机体发生免疫应答的性能 B.与相应抗体特异性结合,发生免疫反应的性能 C.刺激机体产生抗体的性能 D.与相应免疫应答产物特异性结合,发生免疫反应的性能 E.与致敏淋巴细胞特异性结合,发生免疫反应的性能
在免疫应答过程中,巨噬细胞 A.产生抗体 B.表达TCR C.产生细胞因子 D.表达CD分子 E.发生基因重排
只有T细胞才具有的表面标记为 A.TCR B.C3受体 C.细胞因子受体 D.CD分子 E.有丝分裂原受体
NK细胞是 A.特殊的T淋巴细胞 B.吞噬细胞 C.抗原递呈细胞 D.介导ADCC的细胞 E.B淋巴细胞
关于T细胞,错误的是 A.活化需要双信号 B.作用受MHC限制 C.可直接识别外源抗原 D.可产生细胞因子 E.对B细胞有辅助作用
可产生和分泌抗体的细胞是 A.浆细胞 B.中性粒细胞 C.巨噬细胞 D.NK细胞 E.CTL
«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