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客户
C.供应商
C.消费者
D.社会公众
A.系统日志
B.人工日志
C.传统日志
D.电子日志
A.保证已记账凭证连续编号
B.禁止对已记账凭证进行删除和插入
C.禁止对已记账凭证关键信息的修改
D.执行记账后,已记账凭证发生的后果不可再撤销
A.大中型企业
B.小微企业
C.未设置会计机构和配备专职会计人员的
D.个体工商户
A.不同软件接口标准
B.数据交换格式标准
C.硬件设施技术标准
D.软件界面标准
A.总体规划
B.分步发展
C.分块实施的
D.局部规划
A.不同软件接口标准
B.数据交换格式标准
C.功能标准
D.软件界面标准
A.选择购买
B.定制开发
C.购买与开发相结合
D.研究开发
A.相同业务系统之间的集成
B.业务系统与财会系统之间的集成
C.会计信息系统与业务信息系统的集成
D.不同业务系统之间的集成
A.中游
B.下游
C.上游
D.中上游
A.企业自行开发
B.委托外部单位开发
C.企业与外部单位联合开发
D.企业购买设备
A.减少人工操作,提高自动化水平
B.提高业务数据与会计数据的一致性
C.实现企业内部信息资源共享
D.提高了会计核算的及时性
A.技术体系
B.管理体系
C.组织体系
D.法律体系
A.资金管理
B.资产管理
C.成本管理
D.预算控制
A.差旅与报销
B.财务报表
C.员工薪酬
D.内部审计
A.1
B.5
C.3
D.10
A.法律法规体系
B.制度建设
C.安全机制的构建
D.信息系统相关机构和职责设置
A.资金管理
B.资产管理
C.成本管理
D.预算控制
A.应收应付管理
B.固定资产
C.财务报表
D.差旅与报销
A.离职后福利
B.职工薪酬
C.职工
D.受赡养人
A.6个月
B.10个月
C.12个月
D.18个月
A.公允价值
B.账面价值
C.售价
D.账面净值
A.6个月
B.10个月
C.12个月
D.18个月
A.设定受益计划的特征及与之相关的风险
B.设定受益计划在财务报表中确认的金额及其变动
C.设定受益计划对企业未来现金流量金额、时间和不确定性的影响
D.往期缴费金额以及期末应付未付金额
A.短期薪酬
B.离职后福利
C.辞退福利
D.其他长期职工福利
A.辞退福利
B.设定提存计划
C.设定受益计划
D.其他长期职工福利
A.职工工资
B.奖金
C.职工福利费
D.医疗保险费
A.住房公积金
B.长期带薪缺勤
C.长期残疾福利
D.长期利润分享计划
A.全职
B.兼职
C.临时职工
D.虽未与企业订立劳动合同但由企业正式任命的人员
A.短期带薪缺勤
B.长期带薪缺勤
C.累积带薪缺勤
D.非累积带薪缺勤
A.精算利得
B.精算损失
C.计划资产回报
D.资产上限影响的变动
A.其他长期职工福利净负债的利息净额
B.服务成本
C.其他长期职工福利净资产的利息净额
D.重新计量其他长期职工福利净负债或净资产所产生的变动
A.所记载的事项属于本企业重复发生的日常业务
B.由企业信息系统自动生成
C.企业信息系统具有防止相关数据被篡改的有效机制
D.企业对电子和纸面会计资料没有建立索引体系
A.每类会计资料要有系统的编码措施,通过编码形成各类会计资料间的交叉索引
B.不通过索引能够找到会计资料
C.对电子资料和纸面资料要建立统一的索引体系
D.通过索引能够找到会计资料
A.电子签名制作数据用于电子签名时,属于电子签名人专有
B.签署时电子签名制作数据可以由除电子签名人以外的其他人控制
C.签署后对电子签名的任何改动能够被发现
D.署后对数据电文内容和形式的任何改动能够被发现
A.系统的操作人员和程序开发设计人员能兼任会计档案保管
B.任何档案调阅都要做详细的登记,并对档案交接、阅读的地点、时间做出规定
C.会计档案的保管应实行权限分工制度,由一人负责
D.档案应汇总管理,并有清晰的分类标识
A.非法获取、持有国家秘密载体
B.买卖、转送或者私自销毁国家秘密载体
C.通过普通邮政、快递等无保密措施的渠道传递国家秘密载体
D.邮寄、托运国家秘密载体出境
A.发票
B.银行回单
C.银行对账单
D.购销合同
A.档案保管制度
B.档案存取制度
C.档案作废制度
D.档案处理制度
A.“科研支出”
B.“支撑业务支出”
C.“行政管理支出”
D.“事业支出”
A.资产负债表
B.收入支出表
C.财政补助收入支出表
D.固定资产明细表
A.各级各类科学事业单位
B.高等学校
C.中小学校
D.行政事业单位
A.包装物
B.随买随用的零星办公用品
C.低值易耗品
D.燃料
A.在职员工的工资
B.在职员工的福利费
C.离退休人员的离退休工资、离退休津补贴等基本支出
D.离职人员补偿款
A.“财政补助收入”
B.“科研收入”
C.“上级补助收入”
D.“附属单位上缴收入”
A.技术收入
B.学术活动收入
C.科普活动收入
D.试制产品收入
A.经营性资产
B.非经营性资产
C.企业国有资产
D.资源性资产
A.1月1日和12月31日
B.6月30日和12月31日
C.6月30日和1月1日
D.5月31日和12月31日
A.配置领域的非生产性
B.使用目的的服务性
C.资金补偿、扩充的非直接性
D.占有、使用的无偿性
A.品种的稀缺性
B.数量的有限性
C.品质的复杂性
D.分布的失衡性
相关试卷
会计考试会计员考试真题及答案
会计考试会计员考试真题及答案(二)
会计考试会计员考试真题及答案(三)
会计从业资格证历年考试真题及答案
会计从业资格证历年考试真题及答案(二)
财会类会计考试试题及答案
公司财务会计学基础考试万余练习题及答案(7)
公司财务会计学基础考试万余练习题及答案(8)
公司财务会计学基础考试万余练习题及答案(9)
公司财务会计学基础考试万余练习题及答案(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