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及时性
B.内向性
C.法定性
D.强制性
E.有偿性
A.法定性
B.内向性
C.及时性
D.强制性
E.有偿性
A.顺查法
B.逆查法
C.详查法
D.抽查法
A.面向主题和面向事实
B.面向目标和面向事实
C.面向主题和面向历史
D.面向目标和面向历史
A.1800000元
B.1910000元
C.1900000元
D.220600元
A.232500元.150000元
B.232500元.200000元
C.220000元.150000元
D.310000元.200000元
A.10000
B.8250
C.113913
D.9000
A.全部审计
B.财政审计
C.财务审计
D.财经法纪审计
E.局部审计
A.全部审计
B.国家审计
C.内部审计
D.局部审计
E.社会审计
A.注销坏账的审批文件
B.赊销政策
C.全年销售计划
D.坏账准备的计提政策
A.记录的各类业务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
B.记录或列报的金额是实际存在或发生的
C.记录或列报的金额在总体上的正确性程度
D.记录或列报的金额确属本单位所有或所欠
A.各项业务记录于会计的准确的会计期间
B.实际存有或发生的金额均已记录或列报
C.记录或列报的金额经过准确的计量
D.各项记录或列报经过恰当的分类和描述
A.向被审计单位索取债务说明书,了解举债业务
B.对利息费用实施分析性复核
C.编制长期借款明细表并与总账核对
D.查阅企业管理部门的会议记录.文件资料,了解与举债相关的信息
A.成本效果
B.目标分析法
C.回归分析法
D.杠杆法
A.有限责任公司无权发行股票和公司债券
B.公司债券不能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
C.公司债券可以转让,转让价格由双方当事人约定
D.上市公司发行可转换为股票的公司债券,必须经董事会决议
A.1-50人
B.2-50人
C.5-200人
D.2-200人
A.确定固定资产的增加.减少是否符合预算和经过授权批准
B.确定固定资产的折旧政策是否恰当
C.确定折旧费用的分摊是否合理.一贯
D.确定累计折旧是否已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在财务报表中作出恰当列报
A.内部审计的职责说明
B.内部审计实务准则
C.内部审计职业道德准则
D.内部审计基本准则
A.工资领取部门
B.人力资源管理部门
C.工资管理部门
D.财会部门
A.独立性
B.综合性
C.宏观性
D.强制性
E.法定性
A.股东会
B.董事会
C.监事会
D.经理
A.范围大
B.审查重点突出
C.审计成本较低
D.省时省力
E.针对性强
A.30
B.60
C.90
D.180
A.无保留意见
B.保留意见
C.否定意见
D.无法表示意见
A.公司股东或发起人签订设立公司的协议.订立公司章程
B.选举董事会和监事会或者执行董事.监事
C.股东按照公司章程的规定缴纳各自认缴的出资,分期缴付出资的,缴纳首期出资,并由验资机构验资
D.向公司登记机关申请设立登记
E.在媒体上宣告成立
A.唐代
B.元代
C.清代
D.宋代
A.授权审计的双方当事人都必须是审计机关,并且存在业务领导关系
B.授权审计的被授权方必须是审计机关,而授权方没有限制
C.授权审计的可以是任意事项
D.授权审计的可以是任意事项
E.授权审计的事项必须是法律允许的 授权审计的事项是授权的上级审计机关职权范围内的
A.组织结构
B.业务工
C.人员
D.经济来源
E.技术手段
A.社会的需求
B.审计授权人
C.审计委托人
D.审计界自身的水平和水平
E.审计发展的需求
A.证实存货计价的合理性
B.证实存货账务处理的准确性
C.证实存货采购成本的准确性
D.证实存货的存有性
A.审阅无形资产明细账
B.检查无形资产摊销政策
C.获取并审阅相关作价协议和证明文件
D.检查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
A.毛利率
B.流动比率
C.存货周转率
D.应收账款周转率
A.实物证据.书面证据和口头证据
B.环境证据.鉴定和勘验证据
C.亲历证据.内部证据和外部证据
D.基本证据和辅助证据
A.判断被审计事项是非.优劣的标准
B.考核审计人员业绩的依据
C.做出审计决定的基础
D.联结审计工作的纽带
E.评价审计事项的事实依据
A.审计管理质量
B.审计工作质量
C.审计规范质量
D.审计标准质量
E.审计项目质量
A.审计工作质量控制标准
B.审计项目质量控制标准
C.审计质量控制标准
D.审计人员质量控制标准
A.内部控制测试
B.对账户余额进行实质性审查
C.编制审计工作方案
D.送达审计通知书
A.决算日后任意一天
B.决算日当天
C.整个审计期间
D.决算日前后数天
A.真实性
B.合法性
C.公允性
D.效益性
E.合理性
A.股票发行价格必须等于票面金额
B.股票发行价格既可以大于也可以等于票面金额,但不得低于票面金额
C.股票发行价格不能超过票面金额
D.股票发行价格既可以小于票面金额,也可以等于或大于票面金额
A.监盘是内部控制测试的常用方法之一
B.通过内部控制测试以评价内部控制的可信赖水准
C.内部控制测试在审计实施阶段实行
D.内部控制测试在实质性审查之后实行
E.任何审计项目都要实行内部控制测试
A.当年的销售合同
B.当年的发运单
C.当年的销货单
D.当年的订购单
A.经营决策控制
B.财产物资控制
C.会计信息控制
D.预防式控制
A.审计人员间接获取的或推论得出的审计证据比直接获取的审计证据更为可靠
B.经过加工汇总的业务凭证比直接产生于经济活动的业务更为可靠
C.从原件获取的证据比从传真或复印获取的审计证据更为可靠
D.以文件记录形式存有的审计证据比口头形式的审计证据更为可靠
E.内部控制健全有效的情况下形成的证据要比内控缺失时更可靠
A.国家审计机关有权检查被审计单位的财政收入.预算.决算的执行情况以及社会审计机构出具的审计报告
B.国家审计机关能够行使公安.财政.税务等一系列国家机关行使的权利
C.国家审计机关有权要求向被审计单位的相关单位和个人就一切问题实行调查并取得相关证明材料
D.国家审计机关有权检查被审计单位计算机管理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电子数据系统
E.国家审计机关有权要求被审计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纠正被审计单位的相关财务收支.财务收支的规定与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部分
A.缺少内部控制的重要业务领域
B.内部控制设置不合理.控制目标不能实现的领域
C.内部控制没有发挥作用的领域
D.内部控制能够防止重大错报
A.修改公司章程
B.制定公司合并.分立.解散.或者变更形式的方案
C.决定公司内部管理机构的设置
D.制定公司的基本管理制度
A.有限责任公司的修改公司章程必须经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
B.国有独资公司董事会成员和监事会成员由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委派
C.有限责任公司董事和监事的任期不得超过3年
D.一人有限公司既可以由一个自然人设立,也可以由一个法人设立
A.国家权力
B.社会生产力水平
C.社会的一定的生产关系特点
D.受托经济责任关系
A.经济调控
B.经济评价
C.经济监证
D.经济管理
E.经济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