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正极
B.负极
C.端电压
D.电势
A.接入直流电路的磁场强
B.接入交流电路的磁场强
C.两种电路的磁场相同
D.两种电路的磁场无法比较
A.电流滞后电压40°
B.电流滞后电压30°
C.电压超前电流50°
D.电压超前电流30°
A.XL>XC
B.XL
D.XL>=XC
A.电流
B.电压
C.铁磁
D.磁场
A.比节点数少一个
B.与回路数相等
C.与节点数相同
D.比节点数多一个
A.基尔霍夫第一、二定律
B.欧姆定律和磁场守恒定律
C.基尔霍夫定律和欧姆定律
D.叠加原理和等效电源定理
A.等效电路
B.单电源作用电路
C.同方向电源作用电路
D.反方向电源作用电路
A.成正比增加
B.明显急剧增加
C.成正比减少
D.成反比减少
A.大小
B.平方值
C.立方值
D.方根值
A.有关
B.无关
C.关系不大
D.反比
A.成反比
B.成正比
C.无关
D.不确定
A.短路电压
B.端电压
C.开路电压
D.在内阻r上的电压
A.不是一个同频率的正弦量
B.仍是一个同频率的正弦量
C.不一定是一个同频率的正弦量
D.可能是一个同频率的正弦量
A.支路电流法
B.回路电流法
C.节点电位法
D.叠加原理
A.过补偿
B.欠补偿
C.全补偿
D.不补偿
A.发射载流子
B.输送和控制载流子
C.收集载流子,
D.不一定
A.降至零
B.减小
C.不变
D.增大
A.正向电压区
B.死区电压区
C.反向电压区
D.反向击穿区
A.线性
B.非线性
C.开始是线性
D.与输入电压有关
A.单相半波
B.单相全波
C.单相桥式
D.三相桥式
A.主回路加反向电压,同时控制极加适当的正向电压
B.主回路加反向电压,同时控制极加适当的反向电压
C.主回路加正向电压,同时控制极加适当的正向电压
D.主回路加正向电压,同时控制极加适当的反向电压
A.交流电源电压
B.输出直流电流
C.可控硅触发控制角
D.负载大小
A.N型半导体
B.P型半导体
C.杂质型半导体
D.本征型半导体
A.最大
B.最小
C.有效
D.平均
A.R×1Ω
B.R×10Ω
C.R×100Ω
D.R×1kΩ
A.两个PN结都被击穿
B.两个PN结都被烧断
C.发射结被击穿
D.发射极被烧断
A.正向电阻几欧,反向电阻几兆欧
B.正向电阻几十欧,反向电阻几千欧
C.正向电阻几十欧,反向电阻几十千欧
D.正向电阻几十欧,反向电阻几百千欧
A.1.1
B.1.2
C.1.3
D.1.5
A.温差
B.温降
C.温升
D.温度
A.低
B.高
C.不变
D.不一定
A.120
B.117.5
C.100
D.90
A.180o
B.90o
C.0o
D.270o
A.感性的
B.容性的
C.感性和容性的
D.电阻性的
A.铁损耗
B.铜损耗
C.涡流损耗
D.杂散损耗
A.速度
B.频率
C.幅值
D.有效值
A.受潮
B.相间短路
C.人身触电
D.污染
A.水
B.氢气和水
C.氢气
D.水和空气
A.定子绕组水内冷、转子绕组氢内冷、铁芯氢冷
B.转子绕组水内冷、定子绕组氢内冷、铁芯氢冷
C.铁芯水内冷、定子绕组氢内冷、转子绕组氢冷
D.定子、转子绕组水冷、铁芯氢冷
A.上层线棒槽口处
B.下层线棒与铁芯之间
C.上、下层线棒之间
D.下层线棒槽口处
A.5冷6热
B.6冷5热
C.4冷7热
D.7冷4热
A.定子电流与端电压的夹角
B.定子电流与内电势的夹角
C.定子端电压与内电势的夹角
D.功率因数角
A.电阻
B.电抗
C.机械
D.电感
A.转速相同
B.向下倾斜的外特性
C.激磁方式相同
D.向上倾斜外特性
A.继续维持同步
B.由同步进入异步
C.时而同步,时而异步
D.发电机振荡
A.电导率
B.含铜量
C.pH值
D.钠离子
A.1.5
B.2
C.2.5
D.3
A.功角减小
B.动态稳定性降低
C.静态稳定性降低
D.功角增大
A.发热条件
B.振动条件
C.磁场均匀性
D.电流性
A.三相
B.两相
C.单相
D.两相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