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热稳定性差
B.伸胀性小
C.击穿电压低于闪络电压
D.不变
A.通过和A相相同的短路电流
B.通过小于A相的短路电流
C.通过大于A相的短路电流
D.没有短路电流
A.电压升高
B.频率升高
C.频率、电压升高
D.频率电压下降
A.有功功率与无功功率
B.有功功率
C.无功功率
D.电压
A.并联电容
B.串联电感和电容
C.串联电容
D.串联电感
A.提高机组与系统的稳定性
B.提高设备的利用率
C.降低供电线路的电压降
D.减少功率损失
A.直接接地
B.经电阻接地
C.经消弧电抗接地
D.不接地
A.系统无故障时间的长短
B.系统发电机并列运行的能力
C.负荷的固定时间长短
D.在某种扰动下能恢复稳定状态的能力
A.空心
B.带空气隙铁芯
C.铁芯磁路闭合
D.带附加电阻的
A.近距离大环网供电
B.近距离单回路供电
C.远距离单回路供电
D.远距离双回路供电
A.5%
B.10%
C.15%
D.20%
A.前者大于后者
B.前者小于后者
C.两者相同
D.视当时情况而定
A.额定电压、额定电流和额定电阻
B.额定电压和额定电流
C.额定电压、额定电流和熔体额定电流
D.额定电压
A.增加
B.减弱
C.保持不变
D.成正比
A.厂用变压器中性点接地
B.电动机外壳接地
C.电流互感器二次接地
D.配电盘盘体接地
A.90
B.105
C.120
D.130
A.单相接地短路
B.两相接地短路
C.三相短路
D.两相相间短路
A.直接接地方式
B.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
C.经大电抗器接地方式
D.不接地方式
A.正比
B.成反比
C.无关
D.关系不大
A.标么值
B.百分值
C.有名值
D.实际值
A.>=30
B.>=10
C.>=15—20
D.>=40
A.大于
B.等于
C.小于
D.不小于
A.五倍
B.六倍多
C.近百倍
D.差不多
A.一次绕组两端的电压
B.二次绕组内通过的电流
C.一次绕组内流过的电流
D.二次绕组的端电压
A.防雷
B.保护人身及设备的安全
C.防鼠
D.起牢固作用
A.220
B.380
C.36
D.100
A.开口三角形
B.三角形
C.星形
D.曲折接线
A.双框式
B.三相五柱式
C.三相壳式
D.三相柱式
A.15000
B.25000
C.18750
D.20000
A.0
B.100
C.220
D.380
A.变比扩大一倍,容量不变
B.变比不变,容量扩大一倍
C.变比扩大一倍,容量缩小一倍
D.变比缩小一倍,容量扩大一倍
A.热
B.光
C.机械
D.化学
A.总电压等于各个蓄电池电压之和
B.总电流等于各个蓄电池输出电流之和
C.总电阻等于各个蓄电池电阻之和
D.无法计算
A.放电功率与放电时间的乘积
B.放电电流与放电时间的乘积
C.充电功率与时间的乘积
D.充电电流与电压的乘积
A.甲表高于乙表
B.乙表高于甲表
C.甲乙表一样
D.不可比
A.指示不正常
B.指示被测负载端电压
C.线圈被短路
D.烧坏
A.+0.5%
B.-0.5%
C.±0.5%
D.±0.25%
A.平均值
B.有效值
C.平方值
D.瞬时值
A.吸收比
B.变比
C.电流比
D.电压比
A.电压的实际极性
B.电压的参考极性
C.没有什么意义
D.只表示是接线端子,可随意接
A.热备用
B.冷备用
C.检修
D.运行
A.照命令执行
B.拒绝执行
C.根据严重程度,决定是否执行
D.越级汇报,得到答复后决定是否执行
A.0o
B.90o
C.180o
D.100o
A.没有影响
B.有一定的影响
C.影响很大
D.不一定有影响
A.提高发电机电压
B.多向系统输出无功
C.增加定子与转子磁极间的拉力
D.增加阻尼
A.大于
B.等于
C.小于
D.近似于
A.1.1
B.1.2
C.1.3
D.1.4
A.转子
B.定子端部
C.定子铁芯
D.定子线圈
A.定子绕组
B.定子铁芯
C.转子表面
D.定子齿轭部
A.8
B.10
C.12
D.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