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试卷
中级经济师考试真题模拟测试及答案
2019年中级经济师基础知识考试试题整理及答案解析
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选择题(2020年)资料整理100题及答案(一)
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选择题(2020年)资料整理100题及答案(二)
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选择题(2020年)资料整理100题及答案(三)
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选择题(2020年)资料整理100题及答案(四)
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选择题(2020年)资料整理100题及答案(五)
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选择题(2020年)资料整理100题及答案(六)
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选择题(2020年)资料整理100题及答案(七)
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选择题(2020年)资料整理100题及答案(八)
A.税收返还
B.均衡拨款
C.专项拨款
D.专项转移支付
E.一般性转移支付
A.财力性转移支付
B.横向转移支付
C.一般性转移支付
D.专项转移支付
A.增值税
B.所得税
C.证券交易印花税
D.资源税
A.事权划分
B.财政收支划分
C.企业隶属关系划分
D.税权划分
A.增值税
B.营业税
C.资源税
D.消费税
A.中央本级支出
B.对中西部地区的转移支付
C.对地方的税收返还
D.对东部地区的转移支付
A.它是协调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间财政关系的一项重要配套制度
B.其目的是为了解决地方政府收支不平衡的问题
C.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通过平行的资金流动来实现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补助
D.最早提出转移支付概念的是着名经济学家庇古
A.划分财政管理权责
B.政府间财政收支划分
C.设置财政分配和管理机构
D.建立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A.合理调节地区间财力分配
B.正确处理政府与企业间的财力分配关系
C.坚持分级领导与分级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D.调动中央与地方的积极性,促进财政收入的合理增长
A.80:20
B.60:40
C.70:30
D.75:25
A.受益原则
B.区域原则
C.效率原则
D.技术原则
A.建立了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机制
B.完善了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C.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优化配置
D.增强了中央政府宏观调控能力
A.合理使用转移支付方式
B.提高转移支付的法制化水平
C.进一步优化财政转移支付结构
D.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
A.75:25
B.60:40
C.92.5:7.5
D.80:20
A.确立了新的预算编制和资金调度规则
B.打破隶属关系,实施所得税收入分享改革
C.按统一比例确定中央财政对地方税收返还数额
D.根据财权事权相统一的原则,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收入
A.中央与地方共享税
B.中央地方共管税
C.地方税
D.中央税
A.实行政府采购制度
B.政府间财政收入的划分
C.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D.财政分配和管理机构的设置
E.政府间事权及支出责任的划分
A.体制形式不统一
B.体制的政策目标不明确
C.体制的稳定性不高
D.中央政府宏观调控缺乏必要的财力基础
E.财权高度集中
A.受益原则
B.技术原则
C.效率原则
D.区域原则
E.完整原则
A.建立了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的机制
B.保证各级政府和财政职能的有效履行
C.增强了中央政府宏观调控能力
D.调节各级和各地政府及其财政之间的不平衡
E.促进社会公平,提高财政效率
A.完整性
B.对称性
C.法制性
D.稳定性
E.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
A.预算
B.补贴
C.税收
D.公债
A.扩张性财政政策
B.汲水性政策
C.均衡性财政政策
D.紧缩性财政政策
A.国民收入变动率
B.政府购买支出乘数
C.税收乘数
D.平衡预算乘数
A.预算政策
B.决算政策
C.税收政策
D.支出政策
E.国债政策
A.国际收支平衡
B.生产要素的技术进步程度
C.生产要素的增长
D.物价基本稳定
E.以上选项都正确
A.减少税收优惠
B.提高投资支出水平
C.增加财政补贴支出
D.降低税率
E.政府预算保持一定赤字规模
A.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
B.扩张性财政政策
C.紧缩性财政政策
D.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E.中性财政政策
A.政策内容有新变化
B.实施主体不同。
C.传导机制不同
D.政策实施的环境发生了变化
E.政策实施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不同
A.消费型
B.积累型
C.收入型
D.补偿型
A.从紧
B.中性
C.稳健
D.积极
A.自动稳定
B.相机抉择
C.紧缩性
D.中性
A.减税、增加财政支出
B.增税、增加财政支出
C.增税、减少财政支出
D.减税、减少财政支出
A.减少财政支出
B.增加财政支出
C.降低税率
D.提高税率
E.减少财政补贴
A.增加财政支出
B.减少税收
C.减少财政支出
D.提高利率
A.作用空间
B.作用时间
C.调节经济周期的作用
D.调节经济总量和结构的功能
A.财政预算关系
B.财政收支关系
C.财政主体关系
D.财政平衡关系
A.生产要素的技术进步程度
B.劳动生产率的普遍提高
C.科学知识的普及
D.教育制度的完善
A.财政政策功能
B.财政政策类型
C.财政政策
D.财政政策工具
A.调整政府投资方向
B.调整政府投资规模
C.调整政府投资主体
D.调整政府投资比例
A.扩张政策
B.结余政策
C.平衡政策
D.紧缩政策
A.补偿政策
B.汲水政策
C.相机抉择政策
D.自动稳定财政政策
A.减税、增加财政支出
B.增税、增加财政支出
C.减税、减少财政支出
D.减税、增加财政收入
A.扩大财政赤字规模
B.增加国债发行规模
C.减少社会保障支出
D.增加购买性支出
A.扩张性
B.中性
C.紧缩性
D.自动稳定
A.可以有效抑制需求膨胀与通货膨胀.但也可能会带来经济停滞的后果
B.刺激经济增长,扩大就业.但也会带来通货膨胀的风险
C.在控制通货膨胀的同时.保持适度经济增长,但货币政策过松也难以制止通货膨胀
D.保持经济适度增长的同时,尽可能避免通货膨胀.但长期使用会积累大量财政赤字
A.贸易平衡
B.资本项目平衡
C.劳务平衡
D.储备平衡
A.稳定的财政政策
B.积极的财政政策
C.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
D.中性的财政政策
A.国民收入变动率
B.税收变动率
C.税收乘数
D.平衡预算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