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仅需5分钟,人工查询点这里
信息发布
登录 | 注册
个人中心
×
找资料找试卷就是这么简单
微信扫码登录
资料信息 - 让知识更有价值
7个月患儿,发热3天,体温39℃,流涕,咳重。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体温升至40℃。颊粘膜粗糙,可见白色斑点。该患儿需隔离至出疹后( )。 A.3天 B.5天 C.7天 D.10天 E.14天
以往牙周疾病流行病学资料少的重要原因是 A.缺乏明确的标准和指数 B.牙周资料的可比性差 C.牙周资料的可靠性差 D.牙周疾病流行病学研究少 E.缺乏牙周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男,3岁。出生时正常,母乳喂养,5个月后智能落后,头发变黄,肤色变白,多动,有肌痉挛,尿有鼠尿臭味。临床上应首先考虑的诊断是( )。 A.21-三体综合征 B.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 C.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 D.苯丙酮尿症 E.癫痫
美国牙医学会(ADA)推荐的表面消毒剂是 A.乙醇溶液 B.次氯酸钠溶液 C.戊二醛溶液 D.过氧乙酸溶液 E.氯己定溶液
男,3岁。出生时正常,母乳喂养,5个月后智能落后,头发变黄,肤色变白,多动,有肌痉挛,尿有鼠尿臭味。为协助诊断应选择的检查是( )。 A.血钙、磷测定 B.染色体核型分析 C.血T3、T4、TSH测定 D.尿三氯化铁试验 E.脑电图检查
在开展口腔健康调查前,讨论调查目的时有人提出的不正确的意见是 A.作为基线资料,将来评价预防项目时做对比 B.了解高危人群,设计特殊预防项目 C.针对人群主要疾病,施以相应预防措施 D.制定医疗计划,满足治疗需要 E.调查资料为卫生行政部门制订政策提供依据
男,3岁。出生时正常,母乳喂养,5个月后智能落后,头发变黄,肤色变白,多动,有肌痉挛,尿有鼠尿臭味。主要的治疗是( )。 A.鲁米那 B.维生素D C.脑活素 D.低酮饮食 E.低苯丙氨酸饮食
根据老年口腔健康的目标,老年人口腔内至少要保持 A.24颗功能牙 B.22颗功能牙 C.20颗功能牙 D.15颗功能牙 E.12颗功能牙
男,6岁。身高80cm,智能落后,仅能数1~20个数。体检:皮肤粗糙,毛发干枯,表情呆板,腹隆,四肢短小,骨龄摄片仅有4枚骨化核。为确诊应做的检查是( )。 A.智能测定 B.血清T3、T4、TSH测定 C.尿甲苯胺蓝试验 D.尿三氯化铁试验 E.血清生长激素测定
调查表中2位数标记法描述左下第二乳磨牙应为 A.55 B.65 C.75 D.85 E.35
男,6岁。身高80cm,智能落后,仅能数1~20个数。体检:皮肤粗糙,毛发干枯,表情呆板,腹隆,四肢短小,骨龄摄片仅有4枚骨化核。患儿确诊后治疗应选用( )。 A.低苯丙氨酸饮食 B.低酮饮食 C.生长激素 D.甲状腺素 E.脑活素、脑复康
牙科常用的灭菌方法中没有 A.高压蒸气 B.化学熏蒸 C.干热灭菌 D.玻璃球/盐 E.液体浸泡
在讨论用流行病学方法研究口腔疾病史时,小李大夫提出了如下观点,其中不正确的是 A.可以了解吃糖对牙龈出血的影响 B.有助于发现细菌对口腔癌的作用 C.有助于了解疾病的发展规律 D.研究可以提高医疗质量 E.研究可以区分疾病的发展阶段
目前尚不能在人群中推广使用的防龋方法是 A.预防性充填 B.氟化物防龋 C.免疫防龋 D.窝沟封闭 E.寻找蔗糖代用品
口腔健康调查的样本含量小就会 A.抽样误差小 B.调查成本大 C.浪费人力物力 D.调查时间长 E.抽样误差大
抽样调查时抽样的方法不包括 A.整群抽样 B.随机抽样 C.分层抽样 D.随意抽样 E.多级抽样
某地区学龄前儿童龋病高发,口腔专业人员讨论用流行病学的方法研究流行因素和病因,首先 A.以纵向调查资料为基础 B.以横断面调查研究为基础 C.用调查资料就可推断和验证 D.先提出危险因子假设 E.用实验室的方法研究
牙齿做窝沟封闭的最适宜时间是 A.穿破牙龈时 B.面露出时 C.对颌牙也已萌出时 D.牙萌出后达到平面时 E.无时间限制
调查中常见的5种偏倚(系统误差)不包括 A.无应答偏倚 B.回忆偏倚 C.信息偏倚 D.选择性偏倚 E.受检者偏倚
WHO的2010年口腔健康目标中5~6岁儿童无龋率为 A.50% B.60% C.70% D.80% E.90%
两组学龄前儿童,一组儿童有龋病,另一组儿童无龋病。通过一些临床检查和问卷调查获得有关资料后分析龋病的病因,这种研究方法是 A.纵向研究 B.横断面研究 C.常规资料分析 D.病例对照研究 E.队列研究
氟的防龋机制不包括 A.降低釉质的溶解性 B.促进再矿化 C.杀灭致龋菌 D.抑制细菌酶活性 E.影响牙齿外形
标准一致性检验一般需要几名受检者 A.5~10名 B.8~12名 C.10~15名 D.15~20名 E.20~25名
乳牙患龋率达高峰的年龄 A.4~6岁 B.4~7岁 C.4~8岁 D.5~6岁 E.5~8岁
讨论群组研究的设计时,薛大夫提出了几种方案,正确的 A.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可疑因子 B.两组中性别比例可以不一致 C.两组中年龄人数可以不一致 D.可根据被调查者的回忆得知 E.按可疑因子暴露和不暴露分组
氟牙症Dean分类的依据不包括 A.饮水氟浓度 B.釉质表面的光泽 C.釉质颜色改变的程度 D.釉质缺损程度 E.牙齿表面受损面积
WHO牙石检出平均区段数等级为高的范围是 A.1.0~2.0 B.1.6~2.0 C.2.6~3.5 D.3.6~4.5 E.4.6~6.0
研究和规划口腔保健工作首先要进行 A.牙科人力需求规划 B.口腔设施的配备 C.口腔保健人员培训 D.口腔健康基线调查 E.制定口腔健康教育计划
牙膏厂新开发了一种抗牙结石的牙膏,欲进行这种新牙膏抗牙结石效果的评价,最好的研究方法是 A.病例对照研究 B.纵向研究 C.现场试验 D.队列研究 E.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婴儿口腔清洁法操作哪项是错误的 A.每次喂奶之后,用清洁纱布裹于手指或指套牙刷轻柔擦洗口腔组织及牙龈 B.第一颗牙萌出后用儿童牙刷帮助刷牙 C.预防奶瓶龋,喂给不含蔗糖的饮料与流食 D.喂药或其他营养品后应用清洁水帮助洁牙 E.针对某些危险因素保持一定的预防措施
在口腔健康调查的问卷调查项目中不包括 A.口腔卫生习惯 B.龋病 C.饮食情况 D.就医行为 E.口腔卫生知识
目前世界龋病分布的特点可能与之有关的因素是 A.糖的摄入量和频率 B.生活水平和饮食习惯 C. 口腔预防保健措施 D.氟化物防龋措施 E. 口腔科医师数量
计划对某市成年人的龋病患病状况进行调查,在确定样本量时正确的考虑是 A.患病率高,样本量要大 B.患病率低,样本量要大 C.调查对象变异小,样本量要大 D.对调查要求的精确度小,样本量要大 E.决定样本量主要凭经验
乙肝高危人群不包括 A.吸毒者 B.男性同性恋和双性恋者 C.经常接受血或血制品的患者 D.口腔卫生及有关人员 E.食品加工业的劳动者
口腔健康调查的数据整理包括 A.收集数据并分析 B.核对数据并分析 C.将数据分组整理 D.核对分组计算数据 E.统计结果
女性恒牙龋均高于男性是因为 A.女性爱吃零食 B.男性卫生习惯好 C.女性恒牙萌出早 D.牙釉质抗龋性差 E.牙齿再矿化能力差
关于在学校为期2年的含氟牙膏防龋临床试验中用何种龋病指数,课题组长的正确意见是 A.dmft B.dmfs C.DMFT D.DMFS E.Deft
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口腔健康标准是 A.牙清洁,无龋洞 B.牙清洁,无龋洞,无痛感 C.牙清洁,牙龈颜色正常 D.牙清洁,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 E.牙清洁,无龋洞,无痛感,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
统计方法中标准误一般表示 A.抽样误差 B.变异程度 C.离散程度 D.分布状况 E.可信区间
简化口腔卫生指数要检查 A.全口牙 B.半口牙 C.前牙唇侧 D. 6颗指数牙 E.后牙舌侧
某小学有12岁学生150人,根据WHO的2010年口腔健康目标,龋齿总数不应超过 A.100颗 B.150颗 C.200颗 D.250颗 E.300颗
确定低氟区饮水是否加氟的条件因素不包括 A.低氟区饮水氟含量 B.低氟区氟牙症指数 C.低氟区15岁儿童龋均 D.低氟区饮食习惯 E.低氟区季节、气温变化
主要致龋菌不包括 A.口腔变形链球菌 B.口腔螺旋杆菌 C.口腔黏性放线菌 D.口腔内氏放线菌 E.口腔乳酸杆菌
我国适宜的饮水氟浓度为 A.0.5~1.0mg/L B.1.0~1.5mg/L C.0.7~1mg/L D.0.7~1.2mg/L E.0.5~0.9mg/L
在龋病流行病学的集体备课时,王教授指出研究生甲对年龄因素的提法有一处是不对的 A.5~7岁乳牙患龋达高峰 B.9岁以后乳牙患龋率下降 C.恒牙萌出即可患龋 D.30岁左右恒牙龋达高峰 E.老年人根面龋发病率上升
调查CPITN指数时,下面哪项是错误的 A.牙周分为6个区段 B.20岁以下查6颗指数牙 C.探诊用力不超过30g D.少于2颗功能牙为除外区段 E.20岁以上查10颗指数牙
菌斑主要的致龋作用是 A.黏附致龋菌于牙齿表面 B.滞留精制碳水化合物 C.产酸使牙釉质脱矿 D.利用唾液糖蛋白 E.降低局部pH
口腔健康调查一般不用 A.菌斑指数 B.牙周病指数 C.CPITN指数 D.牙龈指数 E.简化口腔卫生指数
牙防小分队进驻某社区开展口腔保健工作,在促进人们建立口腔卫生习惯时,他们选择了正确的牙周指数用来评价效果 A.口腔卫生指数 B.简化口腔卫生指数 C.菌斑指数 D.牙龈指数 E.龈沟出血指数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主要增加的口腔疾病是 A.根面龋 B.牙髓炎 C.口干 D.牙列不齐 E.口吃
口腔变形链球菌的致龋特性最重要的是 A.产酸 B.表层结构 C.含致龋酶 D.合成细胞内多糖 E.耐酸
影响牙周疾病流行的最主要因素是 A.吸烟与酗酒 B.受教育程度 C.年龄和性别 D.口腔卫生状况 E.城乡差异
某厂医院口腔科要对全厂职工开展牙周状况的流行病学调查,按照WHO的标准,应该采用的指数是 A.软垢指数 B.牙石指数 C.牙龈指数 D.龈沟出血指数 E.社区牙周指数
关于牙外伤的不正确的说法是 A.首先要提供公众的认识水平,以进行预防 B.为学龄前孩子提供安全的玩耍环境 C.治疗全脱位牙外伤最好的方法是错畸形矫正 D.教师、家长和校医要了解牙外伤急诊处理的基本常识 E.全脱牙外伤脱位后,最好在5分钟内再植入牙槽窝
在进行牙周病流行病学调查时,WHO推荐使用 A.牙龈指数 B.龈沟出血指数 C.简化口腔卫生指 D.菌斑指数 E.社区牙周指数
口腔健康调查的工作步骤不包括 A.收集资料 B.整理资料 C.统计资料 D.分析资料 E.上报结果
在牙周疾病流行病学的集体备课时,某教授指出研究生甲对流行因素的提法有一处是不对的 A.发达国家患病率低 B.发展中国家患病率高 C.我国中小学生牙龈炎高 D.5岁儿童就可能患牙龈炎 E.发达国家城市高于农村
一般不易患龋的牙齿是 A.邻接面 B.边缘脊 C.颊侧沟 D.舌侧窝 E.深窝沟
防止检查者偏倚的最好方法是 A.诊断标准要明确 B.调查前的技术培训 C.诊断标准的统一认识 D.做标准一致性试验 E.经常做质量抽查
在牙周疾病流行病学的集体备课时,王教授指出研究生乙对流行因素的提法也有一处是不对的 A.吸烟是牙周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B.青春期牙龈炎患病达高峰 C.口腔卫生好坏有直接关系 D.牙周疾病没有性别差异 E.成年以后牙石逐渐增加
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牙周病的患病情况有很大差别,世界卫生组织以牙石平均检出区段数作为牙周状况评价标准的年龄是 A.6岁 B.12岁 C.15岁 D.18岁 E.25岁
宿主龋齿非易感性表现在 A.糖的摄入量多 B.氟的摄入量多 C.口腔菌斑量多 D.牙齿窝沟点隙多 E.漱口次数多
Kappa值可靠度优的范围 A.0.4~0.5 B.0.51~0.6 C.0.61~0.8 D.0.51~0.7 E.0.71~0.8
1995年进行的第二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采用的抽样方法是 A.单纯随机抽样 B.不等比、整群抽样 C.多阶段、整群抽样 D.分层、整群抽样 E.分层、不等比、多阶段、整群抽样
口腔健康教育的关键作用是 A.建立口腔健康行为 B.增长口腔保健知识 C.定期口腔健康检查 D.了解口腔保健措施 E.积极治疗口腔疾病
食物糖中的单糖成分是 A.果糖 B.蔗糖 C.麦芽糖 D.乳糖 E.淀粉
用CPI检查20岁以上人群时需要检查多少颗指数牙 A.6 B.8 C.10 D.12 E.14
在龋病各项标准和记分中,张教授提醒记录员注意下面有一项是错误的 A.无龋恒牙记为0 B.龋齿记为1 C.已充填牙有龋要区分原发或继发 D.窝沟封闭的牙有龋按龋齿记 E.除外牙为临床不能检查的牙
实验流行病学的主要用途没有 A.探讨疾病的病因 B.预防措施的效果与安全性评价 C.了解疾病的患病情况和分布特点 D.评价某种新药、新方法或新制剂的效果 E.医疗保健措施质量成本效果、成本效益评价
无抑制龋病作用的元素是 A.铝 B.锌 C.钙 D.磷 E.氟
唾液主要的电解质离子中没有 A.钠 B.钾 C.钙 D.磷 E.氟
在口腔健康调查前,流调组成员讨论要采取各种方法尽量减少误差和偏倚,但不能完全避免的是 A.选择性偏倚 B.无应答偏倚 C.抽样误差 D.测量偏倚 E.回忆偏倚
避免用高压蒸汽灭菌法消毒灭菌的器械是 A.优质不锈钢器械 B.耐高温消毒手机 C.布类 D.玻璃杯 E.针头
抑制龋齿发生效果最好的糖代用品是 A.糖精 B.山梨醇 C.木糖醇 D.甘露醇 E.蛋白糖
变链疫苗临床防龋应用的主要障碍是 A.疫苗提纯不够 B.血清抗体浓度不高 C.免疫交叉反应 D.变链非单一致龋菌 E.给药途径不佳
某班有学生50人,检查发现有未充填的龋齿25颗牙,因龋充填的龋齿50颗牙,窝沟封闭了50颗牙,没有因龋失牙,这个班孩子的龋均是 A.0.5 B.1.0 C.1.25 D.1.5 E.2.5
对酚类消毒剂描述正确的是 A.能杀灭芽孢 B.不能用作表面消毒 C.需每周配制 D.浸泡消毒需30分钟接触时间 E.能损坏塑料和橡皮
在糖类中致龋性最强的是 A.果糖 B.蔗糖 C.麦芽糖 D.乳糖 E.淀粉
牙周CPI指数检查上中区段的指数牙是 A.14 B.13 C.12 D.11 E.21
在摄入各种糖对菌斑pH变化的研究实验中,研究生甲得出的结果老师认为可以用于临床患者的口腔卫生指导 A.进糖的量影响菌斑pH变化大 B.进糖的频率影响菌斑pH变化大 C.进糖后要漱口 D.进糖后要刷牙 E.不要进糖
由饮水中获得的氟约占人体氟来源的 A.45% B.55% C.65% D.75% E.85%
WHO的2010年的口腔健康目标中18岁青年保持上下牙列完整率应是 A.70% B.75% C.80% D.90% E.100%
可以产生氟骨症的饮水氟浓度一般在 A.2.5ppm以上 B.3.0ppm以上 C.3.5ppm以上 D.4.0ppm以上 E.4.5ppm以上
患儿5岁,经常感冒,乳牙釉质发育不全,龋坏牙10颗以上,其母亲提供的如下一项与之关系极大 A.3岁时患过肺炎 B.2岁时得过痢疾 C.出生时不足5斤 D.母亲口腔内龋齿多 E.父亲口腔内龋齿多
社区四级水平牙周保健中复杂治疗的指征是 A.牙周袋≥2mm B.牙周袋≥3mm C.牙周袋≥4mm D.牙周袋≥5mm E.牙周袋≥6mm
WHO的2010年的口腔健康目标中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无牙颌率 A.<1% B.<2% C.<5% D.<10% E.<15%
氟牙症的病理表现主要是 A.牙釉质的有机质增加 B.牙釉质间质发育不良 C.多孔型病理结构塌陷 D.牙釉质矿化不全 E.釉柱钙化不全
某山区氟牙症流行,饮水氟不高,调查组经过认真分析,认为最可能的原因是 A.粮食污染 B.蔬菜污染 C.空气污染 D.燃煤污染 E.垃圾污染
Dean规定的社区氟牙症指数为0.8时的公共卫生含义是 A.阴性 B.边缘性 C.轻度 D.中度 E.重度
下面哪种行为更容易导致龋齿 A.晨起后吃甜食 B.饭前吃甜食 C.饭后吃甜食 D.和正餐一起吃甜食 E.每天多次吃甜食
世界上第一次饮水加氟是在哪一年开始进行的 A.1944年 B.1945年 C.1954年 D.1955年 E.1965年
一患者右上中切牙和侧切牙唇面各有一块1mm大小白垩色斑,边界尚清楚,经李大夫检查和询问病史后诊断为 A.很轻度氟牙症 B.非氟性斑 C.脱矿性斑 D.色素附着 E.正常牙
WHO提出2010年全球口腔健康目标与促进措施是在 A.1991年 B.1992年 C.1993年 D.1994年 E.1995年
下面几份食品中易致龋的是 A.水果沙拉、火腿肠、面包 B.果酱、蛋糕、麦乳精 C.炒菜、米饭、鸡汤 D.蔬菜沙拉、牛肉面、苹果 E.香肠、花卷、米粥
氟牙症的着色改变是由于 A.牙齿发育过程中氟与釉质结合 B.釉质基质遇光发生化学变化 C.外来色素渗入釉质所致 D.釉质内有机质遗留造成 E.釉质发育不良
某社区准备进行饮水加氟防龋措施,将可行性报告呈牙病防治指导组的专家小组审议,专家意见是只要符合以下条件就可以实施 A.龋均0.65,水氟0.4ppm,氟牙症指数0.2 B.龋均1.65,水氟0.5ppm,氟牙症指数0.1 C.龋均0.65,水氟0.2ppm,氟牙症指数0.2 D.龋均1.65,水氟0.2ppm,氟牙症指数0.1 E.龋均0.65,水氟0.9ppm,氟牙症指数0.4
WHO牙周状况评价标准中划为"低等"的牙石检出平均区段数是 A.0.0~1.5 B.1.6~2.5 C.2.6~3.5 D.3.6~4.5 E.4.6~6.0
唾液缓冲能力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A.碳酸氢盐系统 B.磷酸氢盐系统 C.钙 D.磷 E.氟
氟化物局部应用防龋的最早方法是 A.含漱 B.涂擦 C.冲洗 D.涂料 E.凝胶
«
2344
2345
2346
2347
2348
2349
2350
23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