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仅需5分钟,人工查询点这里
信息发布
登录 | 注册
个人中心
×
找资料找试卷就是这么简单
微信扫码登录
资料信息 - 让知识更有价值
合格的回弹仪在钢砧上的率定值应为( )。 A.601 B.602 C.801 D.802
混凝土的( )是指混凝土拌和物在一定的施工条件下,便于各种施工工序的操作,以保证获得均匀密实的混凝土的性能。 A.和易性 B.流动性 C.保水性 D.黏聚性
混凝土抗拉强度值约为其抗压强度的( )。 A.7~14% B.10~15% C.15~20% D.20~25%
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指标的测定方法有电通量法和扩散系数法,高性能预应力混凝土和高性能钢筋混凝土的电通量最高限值分别是( )。 A.800C,1000C B.1000C,800 C.600C,800C D.800C,600C
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是具有( )保证率的立方体试件抗压强度。 A.85% B.90% C.95% D.97%
混凝土配合比强度试验时,至少应采用( )个不同的配合比。 A.1 B.2 C.3 D.4
配制高性能混凝土时,其胶凝材料用量不得低于( )。 A.360kg/m3 B.400kg/m3 C.450kg/m3 D.500kg/m3
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试件的留置应满足( )。 A.同一配比的混凝土每浇筑1000m3留置一组,每个混凝土分项工程至少留置三组 B.同一配比的混凝土每浇筑1500m3留置一组,每个混凝土分项工程至少留置四组 C.同一配比的混凝土每浇筑2000m3留置一组,每个混凝土分项工程至少留置五组 D.同一配比的混凝土每浇筑2500m3留置一组,每个混凝土分项工程至少留置六组
通常用于各种承重结构中的混凝土,其容重范围在( )之间。 A.500~1900kg/m3 B.大于1900kg/m3 C.1900~2500kg/m3 D.小于2500kg/m3
新拌混凝土保水性差是由于骨料( )。 A.颗粒粒径大 B.颗粒粒径小 C.骨料级配差 D.骨料级配好
依据《水运工程混凝土施工规范》,水位变动区,大气区的高性能混凝土的水胶比和胶凝材料总量要求分别为( )。 A.≤0.35,=400kg/m3 B.≤0.40,≥380kg/m3 C.≤0.30,≥450kg/m3 D.≤0.45,≥350kg/m3
影响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的最主要因素是( )。 A.单位体积用水量 B.砂率 C.水泥用量 D.水泥品种和集料特性
影响混凝土耐久性是主要的因素是( )。 A.用水量 B.水泥品种 C.水灰比 D.密实度
影响混凝土强度最主要因素是( )。 A.集料种类和级配 B.水灰比和水泥强度等级 C.温度和湿度 D.掺和料的细度
在《水运工程混凝土施工规范》中有“水灰比最大允许值”和“最小水泥量”的规定,是为了保证混凝土的( )。 A.强度 B.工作性 C.而耐久性 D.密实性
在设计混凝土配合比时,配制强度要比设计强度等级高些,提高幅度多少,取决于( )。 A.强度保证率 B.对坍落度的要求 C.施工水平 D.强度保证率和施工水平
关于水灰比对混凝土拌合物特性的影响,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水灰比越大,粘聚性越差 B.水灰比越小,保水性越好 C.水灰比过大会产生离析现象 D.水灰比越大,坍落度越小
C20~C40时水运工程中混凝土强度标准差的平均水平为( )。 A.3.5MPa B.4.0MPa C.4.5MPa D.5.0MRa
混凝土试验室的温度应保持在( )。 A.20℃2℃ B.20℃3℃ C.20℃4℃ D.20℃5℃
采用人工插捣成型试件时,混凝土拌和物应分2层装入试模,每层装料厚度大致相同,每层的插捣次数一般每100mmx100mm面积插捣( )次。 A.25 B.25 C.12 D.10
当配制水泥混凝土用砂由粗砂改为中砂时,其砂率( )。 A.应适当减小 B.不变 C.应适当增加 D.无法判定
海水环境中,有耐久性要求的水下区钢筋混凝土,其水胶比最大允许值为( )。 A.0.4 B.0.45 C.0.5 D.0.6
某水运工程胸墙为大体积混凝土,其配合比设计应满足以下( )要求。 A.在满足施工工艺要求的条件下,选择较大的砂率 B.在满足施工工艺要求的条件下,选择较小的坍落度 C.大体积混凝土宜保证一定的早期强度,24h不宜小于12MPa D.矿物掺合料的掺量选定与水胶比的大小无关
依据《水运工程结构耐久性设计标准》吸水率测定,混凝土试件尺寸直接为505mm,高度不低于( )mm。 A.50 B.100 C.150 D.200
某工程中共有3000m表面积的混凝土构件采用附加(特殊)防腐蚀措施,通过测定混凝土结构表面上涂层的干膜厚度及粘结力来判定混凝土表面涂层质量,检测直接在有涂层的混凝土结构表面进行,根据(JTS239-2015)质量验收时应抽取( )进行检验。 A.60个干膜厚度测点,9个粘结力测点 B.30个干膜厚度测点,9个粘结力测点 C.20个干膜厚度测点,3个粘结力测点 D.60个干膜厚度测点,18个粘结力测点
混凝土涂层粘结力试验后应立即观察铝合金柳钉头型圆盘座的底面粘结物的情况,如果底面有( )以上的面积粘附着涂层或混凝土等物体,则试验数据有效。 A.90% B.85% C.80% D.75%
阻锈剂的盐水浸烘试验应进行( )次浸烘循环。 A.2 B.4 C.6 D.8
在进行钢筋在砂浆中的阳极极化试验时,拌和物中要掺加( )来使砂浆达到预期的氯化物含量值。 A.氢氧化钾 B.氢氧化钠 C.氯化钾 D.氯化钠
测定水泥比表面积孔隙率的确定为( )。 A.PI、PIⅡ型水泥0.5000.005 B.PI、PII型水泥0.5300.05 C.其他水泥或粉料0.5000.05 D.其他水泥或粉0.5500.05
硅酸盐水泥初凝不得早于45min,终凝不得迟于( )min。 A.60 B.390 C.480 D.600
水运工程中用于拌制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的拌和用水,其氯化物含量(以cl一计,mg/L)要求是( )。 A.小于100 B.小于200 C.小于500 D.小于1000
凡是能饮用的水都可用于拌制混凝土。当有怀疑时,应当检测水中氯离子的含量,认为低于( )毫克/升就符合要求。 A.100 B.200 C.300 D.400
检验高性能减水剂的减水率时,混凝土的单位水泥用量为( )kg/m3。 A.300 B.330 C.360 D.400
根据《海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的规定,粒化高炉矿渣的粉磨细度不宜小于( )m2/kg。 A.300 B.400 C.3000 D.4000
当出现争议时,钢筋弯曲试验的试验速率应为( )mm/s。 A.10.1 B.10.2 C.20.1 D.20.2
进行钢筋弯曲试验时,应缓慢施加弯曲力以使材料能够自由地进行塑性变形,当出现争议时,弯曲试验速率应为是( )mm/s。 A.10.2 B.10.5 C.20.2 D.20.5
《水泥细度检验方法筛析法》GB/T1345-2005中规定试验筛必须保持清净,筛孔通畅,使用( )次后,要进行清洗。 A.5 B.10 C.50 D.100
已知所用勃氏仪的试料层体积V=1.898cm3,所测水泥的密度p=3.03g/cm3,选用的空隙率8=0.53,制备该试料层所需的试样量m为( )。 A.2.702g B.2.693g C.2.720g D.2.740g
水泥胶砂试件抗折试验,试件的长轴垂直于支撑圆柱,通过加荷圆柱以( )N/S的速率均匀的垂直施加荷载,直到试件折断。 A.505N/S B.2400200N/S C.5010N/S D.2400500N/S
水运工程土工布的撕裂试验中,加荷速率设定在( )mm/min。 A.505 B.605 C.805 D.1005
下列不属于无机结合料稳定类材料的是( )。 A.水泥稳定碎石 B.石灰稳定砂砾 C.综合稳定类材料 D.沥青稳定碎石
水泥稳定类、石灰稳定类等基层与底基层材料都是根据( )判断其是否满足要求。 A.抗压强度 B.抗折强度 C.抗剪强度 D.抗弯拉强度
下列基层与底基层材料中,没有根据力学行为进行分类的是( )。 A.柔性基层 B.半刚性基层 C.刚性基层 D.无机结合料稳定类
在进行石灰工业废渣类混合料组成设计时,第一步应进行( )。 A.原材料试验 B.确定最佳的石灰粉煤灰比例 C.确定二灰土的最佳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 D.选定合适的混合料配合比
在进行石灰稳定土类混合料设计时,应保证碎石在混合料中的质量应不小于( )。 A.60% B.70% C.80% D.90%
对石灰进行化学分析时,主要是测定( )的含量。 A.有效氧化镁 B.有效氧化钙 C.有效氧化钙和氧化镁 D.氧化钙和氧化镁
对于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由振动压实试验确定的最佳含水率( )击实试验确定的最佳含水率,最大干密度( )击实试验确定的最大干密度。 A.大于,大于 B.大于,小于 C.小于,大于 D.小于,小于
采用水泥稳定碎石土时,宜掺入一定剂量的石灰进行综合稳定,混合料组成设计应按照( )进行。 A.当水泥用量占结合料总质量的30%以下时,应按石灰稳定类进行混合料组成设计 B.当水泥用量占结合料总质量的50%以下时,应按石灰稳定类进行混合料组成设计 C.当石灰用量占结合料总质量的50%以上时,应按石灰稳定类进行混合料组成设计 D.当水泥用量占结合料总质量的50%以上时,应按水泥稳定类进行混合料组成设计
采用水泥稳定时,被稳定材料的液限应不大于( ),塑性指数不大于17。 A.50% B.40% C.30% D.60%
水泥稳定材料基层采用集中厂拌法施工时,水泥剂量应较室内试验确定的剂量多( )。 A.4% B.2% C.1% D.0.5%
石灰稳定类材料层宜在当天碾压完成,最长不应超过( )。 A.1d B.4d C.7d D.14d
EDTA滴定法试验时,用移液管吸取溶液时,在放松食指让溶液自由流出后,应等流完后再等( ),才算移液完成。 A.5s B.10s C.15s D.20s
测定石灰中的有效氧化钙含量及有效氧化镁含量时,滴定停止的标志是( )。 A.测定氧化钙含量时为粉红色显著消失,测定氧化镁含量时为酒红色变为蓝色 B.测定氧化钙含量时为粉红色变为蓝色,测定氧化镁含量时为酒红色变为紫色 C.测定氧化钙含量时为粉红色变为紫色,测定氧化镁含量时为粉红色变为蓝色 D.测定氧化钙含量时为紫色显著消失,测定氧化镁含量时为酒红色显著消失
石灰有效氧化钙和氧化镁简易测定方法适用于( )。 A.氧化钙含量低于5%的低钙石灰 B.氧化镁含量低于5%的低镁石灰 C.氧化钙含量低于10%的低钙石灰 D.氧化镁含量低于10%的低镁石灰
某试验室进行石灰土的含水率试验,含水率的计算值为5.186%,表示正确的是( )。 A.5.2% B.5.18% C.5.19% D.5%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的击实试验,至少制备( )不同含水率的试样。 A.6个 B.5个 C.3个 D.12个
关于无机结合料稳定中粒土击实试验,两次平行试验的精度要求为( )。 A.最大干密度的差值不超过0.05g/cm3,最佳含水率差值不超过0.5% B.最大干密度的差值不超过0.08g/cm3,最佳含水率差值不超过0.5% C.最大干密度的差值不超过0.05g/cm3,最佳含水率差值不超过1.0% D.最大干密度的差值不超过0.08g/cm3,最佳含水率差值不超过0.5%(最佳含水率小于10%)或1.0%(最佳含水率大于10%)超过规定,应重做试验,直到满足要求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中,保持试件的形变速率是( )。 A.50mm/min B.10mm/min C.1mm/min D.0.5mm/min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无侧限抗压试件在标准养生7天期间,中试件的质量损失不应超过( )。 A.4g B.3g C.2g D.1g
无机结合料稳定粗粒土土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当偏差系数Cv=10%-15%时,则需要( )试件。 A.6个 B.9个 C.13个 D.15个
无机结合料稳定碎石,当公称最大粒径为19mm时,四档备料I要求一、二、三、四档规格组合为( )。 A.XG3,XG2,G11,G8 B.XG3,XGl,G8,Gll C.G8,Gll,XGl,XG2 D.XG2,XGl,Gll,G8
石灰稳定类半刚性基层材料,选用的石灰可按照技术指标分为( )。 A.I、Ⅱ、Ⅲ三级 B.合格、不合格两级 C.优等、合格、不合格三级 D.优等、合格两级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基层、底基层,应验证所用材料的7d无侧限抗压强度与( )龄期弯拉强度的关系。 A.60d B.90d C.60d或90d D.90d或180d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规定:同一组试件试验中,采用3S法剔除异常值,并允许存在异常值的个数为小试件、中试件和大试件分别为( )。 A.1,1-2,2-3 B.1,2,3 C.0,1-2,2-3 D.1,1-2,1-2
粉煤灰细度试验,测定0.075mm和0.3mm的通过率时,称量试样的数量分别约为( )。 A.10,50 B.10,100 C.25,50 D.25,100
当石灰粉煤灰稳定材料的强度不能够满足路面结构层的设计强度要求时,可外加混合料质量( )的水泥。 A.0.01 B.0.02 C.1%-3% D.1%-2%
水泥稳定级配碎石作路面底基层的配合比设计,水泥剂量选( )。 A.5%,6%,7%,8%,9%五个用量 B.3%,4%,5%,6%,7%五个用量 C.1%,3%,5%,7%,9%五个用量 D.3%,4%,5%,6%四个用量
水泥稳定土击实试验有以下说法:①将已筛分的试样用四分法逐次筛分至需要的试样;②预定含水量依次相差0.5%一1.5%,且其中至少有2个大于或2个小于最佳含水量;③试料加入计算用水量和水泥后装入塑料袋浸湿备用;④最后一层试样超出试筒顶的高度不得大于4mm;错误说法有( ) A.①②④ B.②④ C.③④ D.①②③④
桥梁用塑料波纹管环刚度试验,应从( )根管材上各截取一段长300mm±10mm的试样。 A.2 B.3 C.4 D.5
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用塑料波纹管在800N作用下,管材残余变形量不得超过管材外径的( )。 A.3% B.5% C.7% D.10%
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用塑料波纹管柔韧性试验,要求按规定的弯曲方法反复弯曲( ),专用塞规能顺利从管内通过。 A.3次 B.4次 C.5次 D.6次
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用扁形金属波纹管径向刚度试验集中荷载加载标准值为( )。 A.500N B.600N C.800N D.1000N
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用塑料波纹管柔韧性试验试样长度为( )。 A.600mm B.700mm C.1000mm D.1100mm
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用金属波纹管弯曲后抗渗漏性能试验,采用水灰比为( )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浆灌满试样,观察表面渗漏情况30min。 A.0.4 B.0.5 C.0.6 D.0.8
半刚性基层材料无侧限抗压强度应以( )龄期的强度为评定依据。 A.7d B.14d C.28d D.90d
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用塑料波纹管低温落锤冲击试验的真实冲击率TlR最大允许值为( )。 A.3% B.5% C.10% D.15%
喷射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喷射作用现场,正确做法是( )。 A.模板喷筑面朝下倾斜与水平夹角成80 B.板喷筑面朝下倾斜与水平夹角成860 C.模板喷筑面朝上倾斜与水平夹角成80 D.模板喷筑面朝上倾斜与水平夹角成60
根据水运工程相关标准规定,取( )%轴心抗压强度应力下的割线模量作为混凝土弹性模量值。 A.40 B.50 C.60 D.70
水泥或石灰剂量的测定方法--EDTA滴定法应用的原理是标准液的消耗与相应的水泥剂量存在( )关系。 A.标准正态 B.近似线性 C.负相关 D.没有关系
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用塑料波纹管环刚度试验试样从5根管材上各截取( )进行试验。 A.100mm±10mm B.200mm±10mm C.300mm±10mm D.500mm±10mm
实验室标准养生条件为( )。 A.温度20℃±2℃,湿度≥95% B.温度60℃±2℃,湿度≥95% C.温度20℃±2℃,湿度≤95% D.温度60℃±2℃,湿度≤95%
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用塑料波纹管不圆度检测时,实测最大值为41.03mm,最小值为40.01mm,则其不圆度为( )。 A.0.025 B.0.030 C.0.040 D.0.050
涂层耐老化性能试验,试件尺寸为( )。 A.707020mm砂浆试件 B.707050mm砂浆试件 C.150150150mm混凝土试件 D.707050mm混凝土试件
石灰中氧化钙含量的测定,通过( ),由已知浓度的盐酸消耗量计算得到。 A.氧化还原滴定 B.氧化还原反应 C.中和反应 D.中和滴定
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用金属波纹管集中荷载作用下径向刚度试验试件长度取( ),且不小于300mm。 A.3d B.4d C.5d D.10d
用EDTA滴定法测定水泥和石灰稳定材料中水泥或石灰的剂量时,溶液颜色变化为( )。 A.玫瑰红色-紫色-蓝色 B.玫瑰红色-蓝色-紫色 C.紫色-蓝色-玫瑰红色 D.蓝色-紫色-玫瑰纽色
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用金属波纹管抗渗漏试验,应事先施加集中荷载至变形达到圆管内径( )后进行抗渗漏试验。 A.5% B.10% C.15% D.20%
击实试验甲法试样层数为( )层,每层击实次数为( )次。 A.3,27 B.5,59 C.3,59 D.5,27
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用塑料波纹管外观检测5根试样中,当有( )不符合规定时,则该批产品不合格。 A.2根 B.3根 C.4根 D.5根
无侧限抗压强度Rc=P/A,P是指( )。 A.试件破坏过程平均压力 B.试件破坏过程最大压力 C.试件破坏过程最小压力 D.试件开始破坏时的压力
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用金属波纹管检测结果有不合格项时,应取( )倍试件对该不合格项进行复检。 A.1 B.2 C.3 D.4
EDTA滴定法的化学原理中,第一步是用浓度为( )的NH4Cl弱酸溶出水泥稳定材料中的钙离子。 A.0.05 B.0.1 C.0.15 D.0.2
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用金属波纹管弯曲后抗渗漏性能试验,圆弧半径应取金属管内径( )且不大于800倍预应力钢丝直径。 A.10倍 B.15倍 C.20倍 D.30倍
以下混合料中,属于综合稳定类和工业废渣稳定类的基层材料是( )。 A.石灰土 B.水泥土 C.水泥稳定碎石 D.水泥粉煤灰土
在进行无机结合料混合材料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验证时,宜在摊铺机后取样,且应从( )台不同的料车取样,混合后再按四分法取样。 A.2 B.3 C.2-3 D.3-4
细集料塑性指数为( )时,宜采用石灰稳定。 A.12 B.12~20 C.15-20 D.小于17
某工程在现场共进行了2250m2的混凝土表面防腐涂装,则进行( )点的粘结力试验检测。 A.45 B.66 C.69 D.135
水泥稳材料施工配合比,相对于试验室配合比,含水率应增加( )。 A.0.5%-1.5% B.0.5%-1.0% C.1.5%-2% D.1%-2%
水泥稳定细粒土,采用集中厂拌法施工时,水泥最小剂量为( )。 A.3% B.4% C.5% D.6%
«
16145
16146
16147
16148
16149
16150
16151
161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