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仅需5分钟,人工查询点这里
信息发布
登录 | 注册
个人中心
×
找资料找试卷就是这么简单
微信扫码登录
资料信息 - 让知识更有价值
中国近代广告发展的最显著标志是电视广告的出现。( )
公共关系策划的程序,第一步是寻求由头。
商业广告是以营利为目的的广告主,通过大众传播媒体所进行的有关商品、劳务和观念等信息,有说服的销售促进和信息传播活动。( )
建立并强化全员公关意识是公共关系部门的一项经常性的、重要工作。
公共关系要求组织做好基础工作;只要基础工作做好了,一切公共关系问题便随之迎刃而解。正所谓“酒香不怕巷子深”。
一个组织在社会公众心目中良好形象的树立,只有通过信息传播工作。
直接隶属型公关部的优势在于可使各种意见直接反映到组织最高管理层,影响决策层,并负责组织、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
企业理念识别系统,是企业文化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再现、主要表现为企业生产经营的战略、宗旨和精神等。
20世纪70年代“定位”首次出现在美国《广告时代》( )
选择公共关系人员最首要的原则是:因人施任、任人唯贤的原则。
画静物时我们一般要先画好一个物体,之后再画另一个物体。
在一个组织机构中;最高层次的公共关系工作是公共关系的总体策划工作。
扫描仪是输入设备。
一个bit是一个十进制位,用0和1编码。
从纯度上说,紫色比红色要纯。
建立并强化全员公共关系意识是公共关系部门的一项经常性的、重要的工作。
竞争性广告一般适用于产品的成长期或成熟期。( )
计算机能够直接识别和执行的语言是机器语言。
新闻传播相对于公共关系活动中的各种传播形式有其自身的特征,其第一特征就是免费性。
印刷媒体指通过文字手段,以印刷品形式传播广告讯息的广告媒体,包括正式出版物和非正式出版物两大类。
商品购买者与使用者并非总是一致的。因此,广告对象不仅要强调使用者群,而且要强调实际购买对象。( )
世界三大广告中心是纽约,东京,伦敦。
案例的要素包括两个方面,即主体要素和客体要素。
古希腊美术通常分为荷马时期、古风时期、古典时期和希腊化时期。
国际公共关系的新发展表现为:环境公共关系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危机公关与问题管理已推向社会,金融公共关系的发展日益成为公共关系的重要内容。
1845年《德国新闻事业史》的出版,标志着新闻学开始超越单纯的业务研究,从历史发展的宏观角度揭示新闻活动的客观规律,其作者是( ) A.约翰·弥尔顿 B.李普曼 C.普尔兹 D.约斯特
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中国共产党在中共在全国公开发行的第一张党报是( ) A.《解放日报》 B.《红旗日报》 C.《人民日报》 D.《新华日报》、
在我国,“有偿新闻”的含义,指的是( )。 A.谁出钱就报道谁,报道谁就向谁要钱 B.新闻机构向作者付的稿酬 C.记者向采访对象、消息来源支付的材料费 D.报社向通讯社付的新闻稿费
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新闻事业是( )的产物。 A.阶级斗争 B.生产斗争 C.社会需要 D.科技进步
提出“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观点的人是( ) A.本杰明·戴 B.约翰·博加特 C.普利策 D.格里利
新闻学中,第一次揭示了舆论过程,认为“舆论是公众或许多人对他们共同关心或感兴趣的问题(或事件)公开发表出来的意见”的学者是( ) A.约翰·弥尔顿 B.李普曼 C.约斯特 D.施拉姆
李大钊揭开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宣传,其早期代表作是( ) A.《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B.《劳动节专刊》 C.《庶民的胜利》 D.《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英国著名政论家约翰·弥尔顿在《论出版自由》中,首次提出了“出版自由”的思想,其主要观点是( ) A.天赋人权 B.观点的自由市场 C.政治民主 D.自我修正过程 E.平等、博爱、自由、人权
按照接触新闻媒介的频率,受众可分为稳定受众和不稳定受众。
我国新闻媒介的基本任务就是江泽民于1994年1月24日在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提出的要求: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对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美国历史上,记者招待会形成制度始于哪一位美国总统 A.林肯 B.威尔逊 C.华盛顿 D.罗斯福
关于如何对待新事物的幼芽,有这样一段话:“我们应当缜密地研究新的幼芽,极仔细地对待它们,尽力帮助它们成长,并‘照管'这些嫩弱的幼芽。”说话者是( ) A.列宁 B.毛泽东 C.恩格斯 D.马克思
关于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原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是党性在新闻问题上的一个具体表现 B.就伦理学的意义说,就是实事求是,讲真话 C.就要反对弄虚作假,反对“客里空”作风 D.就是要客观主义报道
在我国把新闻采访当作一门学问系统地进行研究始于 A.1918年 B.1919年 C.1921年 D.1923年
关于提高记者的理论修养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克服轻视理论的思想,有计划的读些马列著作 B.努力学习毛泽东思想 C.努力学习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某家教育报社对如下问题最应该优先追踪报道的是( ) A.当地危房改造中的突出问题; B.当地农业税免除后,农民的负担问题; C.当地特产种植发展方向问题; D.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
做好反映情况工作最重要的是 A.要及时反映情况,情况贵在及时 B.记者要有很强的党性,敢于坚持真理,坚持原则 C.要如实反映情况 D.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反映对象的变化
电话采访的发源地是 A.中国 B.美国 C.英国 D.法国
观察术的首要一点是( ) A.要选择恰当的观察位置; B.要用眼睛调查数据; C.观察中要粗细结合,以细为主; D.在比较中观察,在观察中比较。
记者这一称谓的出现是在 A.有了古代报刊以后 B.有了近代报刊以后 C.有了现代报刊以后 D.有了当代报刊以后
提出新闻记者需有能想、能奔走、能听、能写四能的人是 A.王韬 B.梁启超 C.黄远生 D.徐宝璜
有经验的记者眼里到处都是新闻,“人情练达皆文章”,最主要是靠( ) A.语言功力 B.生活的积累 C.妙笔生花 D.社会关系
新闻的基本社会功能是( ) A.交流经验 B.传播信息 C.公共服务 D.文化娱乐
作为现代信息科学的“信息”一词面世是在( ) A.20世纪40年代 B.20世纪50年代 C.19世纪40年代 D.19世纪50年代
采访中提倡上下结合、点面结合,是因为它可以( ) A.谈话有针对性 B.抓住主要矛盾 C.提高写作效率 D.了解的情况全面深入细致
为什么采取隐性采访方式( ) A.反映情况 B.写深度报道 C.社会情况复杂 D.批评揭露
作为新闻团体制定的职业准则,始于( ) A.1908年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威廉博士提出的《记者信条》 B.1914年瑞士新闻业总会通过的新闻道德规范 C.1923年美国报纸编辑人协会通过的《美国报业信条》 D.1977年由阿拉伯新闻人员起草的一项阿拉伯新闻工作职业道德准则
“一个记者应该在群众中扎根,应该到处都有朋友”出自( ) A.《中国的西北角》 B.《一个驻美记者的见闻》 C.《记者工作随想》 D.《永恒的春日》
记者首要的职责是( ) A.发行报纸 B.采写新闻报道 C.反映情况 D.做群众工作
批评性报道的突出特点首先是 A.公开性 B.揭露性 C.扩散性 D.严肃性
特派记者在中国新闻史上一度称( ) A.访事 B.访员 C.特派员 D.探员
关于新闻策划,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新闻策划就是指报道策划 B.新闻策划不是策划新闻 C.新闻报道策划不能与制造新闻混为一谈 D.新闻报道策划是指在承认新闻是客观事物的反应这一前提下的策划
能鲜明的体现出我国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观的是( ) A.坚持哪个正确舆论导向 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C.发扬团队合作精神 D.维护新闻的真实性
根据新闻媒体的现实需要,下列哪一条不属于采访重点内容( ) A.抓新动向 B.抓新事物 C.抓新人物 D.抓新线索
一名长期从事农业口报道的记者,接到通知要采访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医学教授,他最应做的临时准备工作是( ) A.明确采访目的;熟悉采访对象;充实新知识; B.明确采访目的;学习党的政策;物质准备; C.学习党的政策;设计采访方案;物质准备; D.立即与教授电话联系,向教授介绍自己。
新闻职业道德的核心是 A.坚持正确的舆论方向 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C.发扬团结协作精神 D.维护新闻的真实性
逆向思维是一种( ) A.求同思维 B.求异思维 C.超前思维 D.纵向思维
我国最早研究新闻价值的学者是( ) A.戈公振 B.徐宝璜 C.方汉奇 D.蓝鸿文
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是( ) A.采访决定写作 B.写作决定采访 C.采写分离 D.二者同等重要
提倡记者写独家新闻,这是希望记者具有( ) A.未来意识 B.监督意识 C.竞争意识 D.信息意识
20世纪30年代反映国内情况影响最大的长篇系列旅途通讯是( ) A.《中国的西北角》 B.《饿乡纪程》 C.《萍踪寄语》 D.《新俄国游记》
采访中的抓问题就是( ) A.采访反面问题 B.针对现实提出或解答问题 C.写批评性报道 D.要把采访的情况集中到一个问题上
我国把新闻采访当作一门学问进行系统研究开始的年代是( ) A.1918年 B.1921年 C.1945年 D.1978年
在采访艺术中,“吃透两头”的“上头”指的是( ) A.中央和地方党委的政策指示精神 B.国内大局 C.当前工作的全貌和发展趋势 D.国际形势
为全面了解警察,记者以警察身份工作了一天,这种采访方式是( ) A.蹲点采访 B.易地采访 C.体验式采访 D.巡回采访
关于有偿新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拜金主义在我们新闻队伍中的一种表现 B.也是社会上的不正之风在我们新闻队伍中的一种反映 C.实质是钱稿交易,用钱换稿,用稿换钱 D.就是为新闻线人提供一定的报酬
首先在新闻学教材中提出:“提倡道德”是报纸职务之一的是( ) A.邵飘萍 B.徐宝璜 C.邹韬奋 D.郑观应
在选拔和培养记者时,放在第一位的应是 A.业务标准 B.政治标准 C.道德标准 D.理论标准
追踪报道的题材除了事件以外,主要还有( ) A.人物 B.山水园林 C.名胜古迹 D.桥梁建筑
强调采访人员“必须通晓社会科学的基本知识”的文件是1950年发表的( ) A.《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 B.《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党的宣传鼓动工作提纲》 C.《中央人民政府新闻总署关于改进报纸工作的决定》 D.《纪念九一记者节》
20世纪30年代在我国,曾经冒首生命危险,采写出《中国的西北角》的著名记者是( ) A.邹韬奋 B.戈公振 C.孟秋江 D.范长江
记者采访过程中一个最基本环节是 A.明确采访目的 B.拟定采访提纲 C.访问 D.充实新知识
我国记者队伍成长壮大的根本原因是 A.党的领导和关怀 B.新闻事业的迅猛发展 C.深受外国记者的影响 D.我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
无产阶级第一批杰出的记者代表是( ) A.倍倍尔和李卜克内西 B.马克思和恩格斯 C.列宁和斯大林 D.毛泽东和周恩来
记者在调查研究时,总是着眼于新,抓住那些具有新闻价值的新信息、新事实。这说明记者的调查研究具有( ) A.新闻性 B.时效性 C.政策性 D.广泛性
新闻记者采访中最基本与最常用的观察是( ) A.同步观察 B.事前观察 C.现场观察 D.闯入性观察
记者进行采访工作的组织原则是( ) A.依靠各级党委政府 B.依靠得力的干部 C.依靠广大人民群众 D.依靠知情人
最早出现,也是用的最多的一种采访方式是 A.直面采访 B.视觉采访 C.书面采访 D.体验采访
旅途通讯的渊源是 A.山水游记文学 B.散文 C.杂文 D.小说
被美国新闻界比喻为快餐式采访的是 A.电话采访 B.视觉采访 C.书面采访 D.体验采访
穆青曾指派记者到辉县与当地农民同吃同劳动三个月,这种采访叫( ) A.隐性采访 B.蹲点采访 C.巡回采访 D.易地采访
新中国成立后制定的第一个全国性的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是 A.《修正出版法》 B.《记者守则》 C.《新闻记者法》 D.《中华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讲出这句至理名言的是( ) A.毛泽东 B.邓小平 C.周恩来 D.刘少奇
被蔡元培誉为“在我国新闻界实为破天荒之作”的是( ) A.《时报发刊例》 B.《论日报渐行于中土》 C.《实际应用新闻学》 D.《新闻学》
在我国,选择新闻的主要标准是( ) A.真实性与时效性 B.受众第一 C.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D.新闻价值与新闻政策
在各种采访形式中,被记者使用得最普遍的是( ) A.直面采访 B.开座谈会 C.参加新闻发布会 D.现场观察
把品行作为记者资格第一要素进行论述的第一人是 A.瞿秋白 B.徐宝璜 C.邵飘萍 D.邹韬奋
我国的新闻采访学研究萌芽于( ) A.古代报刊时期 B.近代报刊时期 C.现代报刊时期 D.当代报刊时期
在采访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是 A.记者 B.谈话氛围 C.谈话内容 D.被采访对象
首先提出未来学这一概念的是 A.茀莱希泰姆 B.施拉姆 C.申农 D.普利策
下面描写,属于正确提问技巧的是( ) A.“一俊遮百丑”,“为尊者避讳”,采访先进典型,只能提问正面的; B.“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见什么人说什么话”,要看对象提问; C.见到采访对象,提问要抓大放小,小的细节回去后可以凭想象添加; D.见了采访对象,就开门见山直率提出问题。
下列采访活动中不运用眼睛观察法的是( ) A.采访重大庆典 B.在线网络采访 C.采访运动会开幕式 D.采访交通事故
最早报道秦始皇兵马俑的蔺安稳是( ) A.人民日报记者 B.新华社记者 C.解放日报记者 D.中央电视台记者
在日常采访中,“你配偶还好吗?”这句话较适合的提问对象是( ) A.一位90岁的农村老奶奶; B.一位50岁的图书管理员; C.一位40岁的行政干部 D.一位25岁的在读研究生。
«
1600
1601
1602
1603
1604
1605
1606
16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