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仅需5分钟,人工查询点这里
信息发布
登录 | 注册
个人中心
×
找资料找试卷就是这么简单
微信扫码登录
资料信息 - 让知识更有价值
每100kg蜜炙麻黄或蜜炙麻黄绒的炼蜜用量分别是 A.10kg、20kg B.20kg、10kg C.20kg、25kg D.25kg、20kg E.均是15kg
宜用中火炮制的药物是 A.盐炙知母 B.盐炙杜仲 C.蜜炙甘草 D.醋炙柴胡 E.盐炙补骨脂
通过去油制霜法消除滑肠副作用是 A.巴豆 B.柏子仁 C.牵牛子 D.麦芽 E.半夏
蜜炙桂枝炮制作用是 A.降低腥臭味 B.降低毒副作用 C.增强补虚缓急的作用 D.便于粉碎 E.便于调剂制剂
宜采用文火炮制方法的是 A.砂炒法 B.炒焦法 C.炒炭法 D.米炒法 E.烘焙法
生竹茹长于清热化痰,姜炙的炮制作用是 A.增强降逆止呕的功效 B.利于配方 C.增强宽中和胃的功效 D.减少刺激性 E.缓和辛燥之性
制大豆黄卷用的辅料是 A.桑叶、青蒿 B.白矾、生姜 C.灯心草、淡竹叶 D.鲜辣蓼、鲜苍耳草 E.甘草、黑豆
为增加炉甘石清热明目、敛疮收湿的功效,可用 A.甘草水制 B.三黄汤制 C.炼蜜制 D.生姜汁制 E.盐水制
巴豆中遇热活性降低的毒性成分是 A.巴豆蛋白 B.巴豆油 C.巴豆酸 D.巴豆苷 E.鞣质
天麻片的切制方法是 A.蒸软切制 B.润药切制 C.泡药切制 D.直接切制 E.煮后切制
制备雄黄的方法是 A.提净法 B.煨法 C.水飞法 D.干馏法 E.烘焙法
降低或消毒药物的毒性,最佳的方法是 A.煮法 B.炒黄法 C.炒焦法 D.酒炙法 E.盐炙法
药物炒焦多用 A.文火 B.中火 C.武火 D.先文火后武火 E.先武火后文火
一般不用炒黄法炮制的药物是 A.黑芝麻 B.葶苈子 C.花椒 D.苍耳子 E.苍术
一般不用炒焦法炮制的药物是 A.山楂 B.槟榔 C.槐花 D.川楝子 E.栀子
六味地黄丸宜选用的炮制规格是 A.鲜地黄 B.生地黄 C.熟地黄 D.生地炭 E.熟地炭
下列不属于砂炒目的的是 A.增强疗效 B.缓和药性 C.破坏酶类 D.矫臭矫味 E.便于去毛
首乌蒸制后减弱了滑肠致泻的副作用,其原因是 A.蒽醌衍生物含量升高 B.蒽醌衍生物含量降低 C.结合型蒽醌水解成游离蒽醌 D.卵磷脂含量增加 E.卵磷脂含量降低
下列不属于滑石粉炒的目的的是 A.降低毒性 B.矫正不良气味 C.引药归经 D.使药物质地酥脆 E.便于粉碎和煎煮
下列药物中,既可滑石粉炒又可砂炒的是 A.鱼鳔胶 B.象皮 C.刺猬皮 D.玳瑁 E.水蛭
山茱萸宜采用的炮制方法是 A.清炒法 B.蒸法 C.煮法 D.煅炭法 E.麸炒法
麸炒后能缓和破气作用的药物是 A.苍术 B.枳实 C.僵蚕 D.白术 E.神曲
淡附片的炮制方法是 A.甘草、黑豆水煮 B.豆腐水煮 C.甘草、银花水煮 D.醋煮 E.生姜汁煮
米炒党参的作用是 A.增强益气生津的作用 B.增强补中益气养阴的作用 C.增强和胃健脾止泻的作用 D.增强补脾益肾的作用 E.增强补阴生津的作用
土炒的主要目的是 A.增强补中益气的作用 B.增强健脾补胃的作用 C.增强补阴生津的作用 D.增强补脾止泻的作用 E.增强滋阴降火的作用
蛤粉炒阿胶,降低了滋腻之性,矫正了不良气味,善于 A.滋阴补血 B.补脾止泻 C.止血安络 D.清热化痰 E.温补肝肾
砂炒后趁热用醋浸法炮制的药物是 A.马钱子 B.脐带 C.穿山甲 D.栀子 E.川楝子
米炒时,药物每100kg,米的用量是 A.5kg B.10kg C.20kg D.30kg E.40kg
土炒时,药物每100kg,灶心土的用量是 A.5~10kg B.10~15kg C.20~25kg D.25~30kg E.30~40kg
下列药物中采用先炒药后加酒方法炮制的药物是 A.乳香 B.黄连 C.川芎 D.白芍 E.大黄
麦芽发芽时,浸渍度含水量应控制在 A.10%~15% B.20%~30% C.35%~40% D.42%~45% E.62%~65%
治热结便秘,潮热谵语的大承气汤应选用 A.酒大黄 B.熟大黄 C.大黄 D.大黄炭 E.醋大黄
下列药物中常用白酒炮制的是 A.蕲蛇 B.蟾酥 C.地龙 D.蛇蜕 E.乌梢蛇
不宜煨制的药物是 A.葛根 B.木香 C.肉豆蔻 D.诃子 E.枳壳
下列不属于蜜炙目的的是 A.增强润肺止咳的作用 B.增强补脾益气作用 C.缓和药性 D.矫味矫臭和消除不良反应 E.增强实脾涩精的作用
炙后能增强止咳平喘作用的药物是 A.麻黄 B.百合 C.旋覆花 D.白前 E.枇杷叶
生用走表,蜜炙入里,增强补脾益气的药物是 A.桂枝 B.黄芪 C.百部 D.紫菀 E.白前
蜜炙后可矫正劣味、避免呕吐的药物是 A.款冬花 B.马兜铃 C.麻黄 D.瓜蒌皮 E.桑白皮
炙淫羊藿的炮制作用是 A.增强温肾助阳作用 B.增强清肝退热作用 C.增强补中益气作用 D.增强润肺止咳作用 E.增强和胃止呕作用
蜜炙药物时,每100kg药物,蜜的用量一般为 A.10kg B.15kg C.20kg D.25kg E.30kg
黄连酒炙的目的是 A.引药上行 B.引药下行 C.引药入肝 D.缓和发汗作用 E.消除副作用
马兜铃蜜炙的主要目的是 A.降低其毒性 B.矫正苦劣之味,避免呕吐 C.免其苦寒导致腹痛 D.避免苦燥伤阴 E.避免戟人咽喉
大黄醋炙的目的是 A.清肝明目 B.引药下行 C.引药入肝 D.凸显消积化瘀作用 E.补脾益气
甘草蜜炙的目的是 A.增强泻火解毒、调和诸药的作用 B.增强润燥化痰、止咳平喘的作用 C.矫味矫臭、利于服用 D.增强补中益气的作用 E.避免甘凉伤胃的副作用
大黄炒炭的目的是 A.清肝明目 B.引药上行 C.引药入肝 D.清上焦实热 E.增强止血作用
蛤蚧的炮制方法,目前除油炙外,还可用 A.酒炙 B.醋炙 C.蜜炙 D.盐炙 E.煅制
宜用煅淬法炮制的药物是 A.石决明 B.代赭石 C.石膏 D.白矾 E.雄黄
宜用扣锅煅法炮制的药物是 A.龙骨 B.干漆 C.石决明 D.炉甘石 E.磁石
柴胡醋炙的炮制作用是 A.降低毒性 B.引药入肾 C.增强疏肝止痛作用 D.增强润肺止咳作用 E.增强和胃止呕作用
宜用煅后水淬法炮制的药物是 A.钟乳石 B.自然铜 C.蛤壳 D.炉甘石 E.花蕊石
宜用煅后酒淬法炮制的药物是 A.珍珠母 B.阳起石 C.磁石 D.石燕 E.禹余粮
自然铜炮制后得以增强的作用是 A.收敛生肌 B.收敛止痒 C.散瘀止痛 D.平肝潜阳 E.平肝止血
下列除哪项外,均用扣锅煅法炮制 A.丝瓜络 B.灯心草 C.荷叶 D.蜂房 E.大蓟
酒蒸后能消除刺激咽喉的不良反应,增强补脾润肺益肾作用的药物是 A.肉苁蓉 B.女贞子 C.黄精 D.五味子 E.地黄
欲增强五味子的酸涩收敛作用,宜采用的炮制方法是 A.清蒸法 B.酒蒸法 C.酒炖法 D.醋蒸法 E.醋炙法
红参的炮制方法是 A.清蒸 B.酒蒸 C.清水煮 D.甘草汁煮 E.晒干
硫黄的炮制方法是 A.提净 B.豆腐煮 C.豆腐蒸 D.清蒸 E.甘草汁煮
制吴茱萸采用的辅料是 A.甘草汁 B.盐水 C.黄酒 D.白矾水 E.米醋
酒蒸五味子的目的是 A.增强补中益气作用 B.增强敛阴止汗作用 C.引药上行 D.增强益肾固精作用 E.利于贮藏
红参采用下列哪种软化方法 A.泡法 B.润法 C.煮法 D.蒸法 E.淋法
苦杏仁燀制的目的是 A.使苦杏仁入汤剂有更多氢氰酸溶出 B.促进酶解反应 C.使苦杏仁煎后内服迅速释放氢氰酸 D.杀酶保苷 E.利于润肠通便作用的发挥
五味子酒蒸的目的是 A.减少副作用 B.降低毒性 C.增强益肾固精作用 D.增强润肠通便作用 E.利于粉碎
肉苁蓉酒蒸的目的是 A.减少副作用 B.降低毒性 C.利于粉碎 D.增强补肾助阳作用 E.增强润肠通便作用
黄精的炮制方法是 A.炒黄 B.炒炭 C.麸炒 D.酒炙 E.清蒸
烘法的操作方法是 A.药物置近火处,使药物所含水分徐徐蒸发 B.药物置锅内,文火加热,使内部水分蒸发 C.药物置锅内,文火加热,勤翻动,使内部水分蒸发 D.药物置锅内,中火加热,使内部水分蒸发 E.药物置锅内,中火加热,勤翻动,使内部水分蒸发
焙法的操作方法是 A.药物置近火处,使内部水分蒸发 B.药物置锅内,文火加热,使内部水分蒸发 C.药物置锅内,文火加热,并不断翻动,使内部水分蒸发 D.药物置锅内,中火加热,使内部水分蒸发 E.药物置锅内,中火加热,勤翻动,使内部水分蒸发
焙蜈蚣的目的是 A.降低毒性,供外用 B.降低毒性,供内服 C.便于煎煮 D.便于贮藏 E.增强疗效
下列关于芒硝炮制的叙述,错误的是 A.芒硝与萝卜共煮,可提高芒硝的纯净度 B.芒硝与萝卜共煮,可提高芒硝的产量 C.芒硝与萝卜共煮,可增强润燥软坚、消导作用 D.芒硝结晶最佳温度为10℃ E.当温度大于34℃时芒硝溶解度开始减小
干馏法制竹沥所需裂解温度为 A.120℃~180℃ B.200℃~250℃ C.280℃~300℃ D.350℃~400℃ E.410℃~450℃
龟甲煎液中,总氨基酸含量和总含氮量顺序为 A.砂炒醋淬品>砂炒品>生品 B.砂炒醋淬品>生品>砂炒品 C.砂炒品>砂炒醋淬品>生品 D.砂炒品>生品>砂炒醋淬品 E.生品>砂炒品>砂炒醋淬品
马钱子粉含士的宁应为 A.0.20% B.1.20%~2.20% C.18%~20% D.0.78%~0.82% E.0.15%
马钱子含士的宁应为 A.0.20% B.1.20%~2.20% C.18%~20% D.0.78%~0.82% E.0.15%
滑石粉炒时,药物与辅料的比例为( )。 A.100:10~15 B.100:20 C.100:25~30 D.100:30~50 E.100:40~50
蛤粉炒时,药物与辅料的比例为( )。 A.100:10~15 B.100:20 C.100:25~30 D.100:30~50 E.100:40~50
米炒时,药物与辅料的比例为( )。 A.100:10~15 B.100:20 C.100:25~30 D.100:30~50 E.100:40~50
麸炒时,药物与辅料的比例为( )。 A.100:10~15 B.100:20 C.100:25~30 D.100:30~50 E.100:40~50
马钱子粉含士的宁应为 A.18%~20% B.1.20%~2.20% C.0.78%~0.82% D.0.20% E.0.15%
一般药物干燥温度不宜超过 A.90℃ B.70℃ C.50℃ D.80℃ E.60℃
含芳香挥发性成分的药物干燥温度不宜超过 A.90℃ B.70℃ C.50℃ D.80℃ E.60℃
清半夏选用的辅料为( )。 A.白矾 B.生石灰、甘草 C.生姜、白矾 D.黑豆 E.黄酒
法半夏选用的辅料为( )。 A.白矾 B.生石灰、甘草 C.生姜、白矾 D.黑豆 E.黄酒
使用米炒的是( )。 A.白术 B.党参 C.马钱子 D.刺猬皮 E.枳实
使用土炒的是( )。 A.白术 B.党参 C.马钱子 D.刺猬皮 E.枳实
使用滑石粉炒的是( )。 A.白术 B.党参 C.马钱子 D.刺猬皮 E.枳实
使用砂炒的是( )。 A.白术 B.党参 C.马钱子 D.刺猬皮 E.枳实
因其有毒,多外用的是 A.半夏曲 B.清半夏 C.生半夏 D.法半夏 E.姜半夏
用发酵法制备的是 A.半夏曲 B.清半夏 C.生半夏 D.法半夏 E.姜半夏
生晒参的功效是 A.补气生津,复脉固脱 B.清热生津,凉血止血 C.大补元气,益气摄血 D.滋阴补血,益精填髓 E.清热化痰,润肠通便
红参的功效是 A.补气生津,复脉固脱 B.清热生津,凉血止血 C.大补元气,益气摄血 D.滋阴补血,益精填髓 E.清热化痰,润肠通便
当归尾长于 A.补血、调经、润肠通便 B.活血补血调经 C.破血 D.止血和血 E.止血
当归头长于 A.补血、调经、润肠通便 B.活血补血调经 C.破血 D.止血和血 E.止血
生地黄 A.补血止血 B.清热生津,凉血止血 C.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D.凉血止血 E.滋阴补血,益精添髓
熟地黄 A.补血止血 B.清热生津,凉血止血 C.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D.凉血止血 E.滋阴补血,益精添髓
通过煮法降低毒性的药物是 A.草乌 B.吴茱萸 C.巴豆 D.柏子仁 E.白扁豆
通过去油制霜法降低毒性的药物是 A.草乌 B.吴茱萸 C.巴豆 D.柏子仁 E.白扁豆
草乌的炮制方法是 A.燀制 B.煮 C.水飞 D.制霜 E.醋炙
朱砂的炮制方法是 A.燀制 B.煮 C.水飞 D.制霜 E.醋炙
枳壳宜采用的炮制方法是 A.炒黄 B.麸炒 C.炒炭 D.煅炭 E.明煅
蒲黄宜采用的炮制方法是 A.炒黄 B.麸炒 C.炒炭 D.煅炭 E.明煅
«
11080
11081
11082
11083
11084
11085
11086
1108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