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仅需5分钟,人工查询点这里
信息发布
登录 | 注册
个人中心
×
找资料找试卷就是这么简单
微信扫码登录
资料信息 - 让知识更有价值
鼻、上下唇、舌尖、舌侧、牙龈淋巴引流一般至哪个淋巴结 A.咽旁 B.颏下 C.咽后 D.下颌下 E.舌下
鲸、海牛的牙列为 A.端生牙 B.同形牙 C.异形牙 D.单牙列 E.多牙列
支配上颌前磨牙及第一磨牙近中的牙髓及其颊侧黏骨膜的为 A.上牙槽后神经 B.上牙槽前神经 C.腭前神经 D.上牙槽中神经 E.鼻腭神经
鱼类的牙列为 A.端生牙 B.异形牙 C.单牙列 D.同形牙 E.双牙列
支配下颌牙牙髓的神经为 A.舌咽神经 B.颊神经 C.下牙槽神经 D.舌神经 E.舌下神经
切牙乳头又称腭乳头,是哪个神经的麻醉处 A.腭前神经 B.上牙槽前神经 C.鼻腭神经 D.上牙槽后神经 E.上牙槽中神经
下面乳头中司舌一般感觉的为 A.菌状乳头 B.球状乳头 C.叶状乳头 D.丝状乳头 E.轮廓乳头
甲状腺峡部横过气管软骨的第 A.一般不能确定 B.2~4环前方 C.1~3环前方 D.1~4环前方 E.4~5环前方
喉阻塞紧急情况下行哪种穿刺 A.环状软骨 B.会厌软骨 C.环甲膜 D.气管软骨 E.甲状软骨
环状软骨相当于 A.8颈椎平面 B.5颈椎平面 C.7颈椎平面 D.6颈椎平面 E.4颈椎平面
最早萌出的乳牙为 A.上颌乳侧切牙 B.上颌第一乳磨牙 C.上颌乳中切牙 D.下颌乳中切牙 E.下颌第一乳磨牙
最晚萌出的乳牙为 A.上颌第二乳磨牙 B.下颌第一乳磨牙 C.下颌第二乳磨牙 D.上颌乳尖牙 E.上颌第一乳磨牙
最早萌出的恒牙为 A.上颌中切牙 B.上颌侧切牙 C.下颌第一磨牙 D.上颌第一磨牙 E.下颌中切牙
如第三磨牙牙胚无先天缺失,最晚萌出的恒牙为 A.上颌第二磨牙 B.下颌第三磨牙 C.上颌第三磨牙 D.下颌第二磨牙 E.上颌尖牙
恒牙萌出顺序为 A.第一磨牙→中切牙→侧切牙→下颌尖牙→第一前磨牙→第二前磨牙→上颌尖牙→第二磨牙→第三磨牙 B.第一磨牙→中切牙→侧切牙→尖牙→第一双前磨牙→第二前磨牙→第二磨牙→第三磨牙 C.第一磨牙→中切牙→侧切牙→第一双前磨牙→第二前磨牙→尖牙→第二磨牙→第三磨牙 D.第一磨牙→中切牙→侧切牙→第一前磨牙→尖牙→第二前磨牙→第二磨牙→第三磨牙 E.中切牙→侧切牙→尖牙→第一前磨牙→第二前磨牙→第一磨牙→第二磨牙→第三磨牙
哺乳动物的牙属于 A.多牙列 B.端生牙 C.侧生牙 D.槽生牙 E.单牙列
下列哪项不属于牙齿的功能 A.言语 B.保持面部的协调美观 C.发音 D.保持口腔的自洁作用 E.咀嚼
位于上颌骨的是 A.锥突 B.翼突 C.喙突 D.额突 E.颞突
位于上颌骨的是 A.卵圆孔 B.下颌孔 C.眶下孔 D.颏孔 E.圆孔
位于上颌骨的是 A.眶下窝 B.翼肌窝 C.关节窝 D.尖牙窝 E.翼腭窝
下颌神经属于 A.感觉神经 B.运动神经 C.副交感神经 D.交感神经 E.混合性神经
面神经属于 A.运动神经 B.感觉神经 C.混合性神经 D.副交感神经 E.交感神经
不是下颌神经分支的是 A.耳颞神经 B.蝶腭神经 C.棘孔神经 D.颊神经 E.舌神经
不属于口腔前庭表面解剖标志的是 A.上唇系带 B.腮腺导管开口 C.颊系带 D.翼下颌韧带 E.颊脂垫尖
翼颌间隙感染一般不会累及 A.颞下间隙 B.咬肌间隙 C.眶下间隙 D.因旁间隙 E.颌下间隙
人群中哪种咀嚼类型最多见 A.侧交替咀嚼 B.左侧咀嚼 C.右侧咀嚼 D.后牙咀嚼 E.双侧同时咀嚼
属于舌下区内容的是 A.舌下襞 B.二腹肌 C.舌下神经 D.舌下肉阜 E.舌下肌群
颞下颌关节的功能面为 A.关节结节前斜面和髁状突前斜面 B.关节结节后斜面和髁状突前斜面 C.关节结节顶面和髁状突前后斜面 D.关节结节前斜面和髁状突后斜面 E.关节结节后斜面和髁状突后斜面
牙齿发育钙化的中心称生长叶,多数牙的发育所含生长叶的数目为 A.6个 B.1个 C.4个 D.2个 E.3个
大部分硬骨鱼类的牙齿为 A.端生牙 B.双牙列 C.侧生牙 D.单牙列 E.槽生牙
咀嚼运动的动力来自于 A.双侧颞颌关节 B.咀嚼肌 C.上颌骨 D.牙齿 E.下颌骨
咀嚼肌所能发挥的最大力量为 A.咀嚼压力 B.牙周耐力 C.咀嚼力 D.最大力 E.咬合力
面角代表 A.面部的突度 B.上中切牙的突度 C.上颌的凸缩程度 D.下中切牙的突度 E.下颌的凸缩程度
年轻恒牙牙根形成在萌出后的 A.1~1年半 B.1~2年半 C.5年半~6年 D.3~5年 E.8~11月
咀嚼时,牙齿实际承受的咀嚼力量为 A.最大潜力 B.牙周潜力 C.咀嚼肌力 D.咀嚼压力 E.咀嚼力
力又称 A.咀嚼力 B.咀嚼压力 C.咀嚼肌力 D.最大潜力 E.牙周潜力
咀嚼肌力又称 A.咀嚼力 B.最大力 C.咬合力 D.牙周耐力 E.咀嚼压力
牙周膜的最大耐受力为 A.牙周耐力 B.咀嚼压力 C.咬合力 D.最大力 E.咀嚼力
关节盘分区中关节负重区为 A.中间带 B.后带 C.前带 D.双板区上层 E.板区下层、
关节盘分区中属于关节盘穿孔、破裂的好发部位是 A.前带和中间带 B.板区和前带 C.前带和后带 D.中间带和双板区 E.双板区和后带
关于腮腺鞘,下列正确的说法是 A.深层疏松,浅层致密 B.深层致密,浅层疏松 C.深层、浅层既不疏松,也不致密 D.浅层和深层均致密 E.浅层和深层均疏松
颌下腺的内下方为 A.舌下神经 B.舌动脉 C.舌下腺 D.颌下淋巴结 E.舌神经
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的区别有 A.都对 B.在颈动脉三角的走行位置 C.都不对 D.在颈部有无分支 E.术中暂时阻断其血流,颌外动脉及颞浅动脉的搏动是否消失
颌内静脉汇入 A.面前静脉 B.翼丛 C.颌外静脉 D.面总静脉 E.面后静脉
上颌神经经哪儿出颅 A.圆孔 B.茎乳孔 C.卵圆孔 D.棘孔 E.眶下裂
下颌神经经哪儿出颅 A.茎乳孔 B.棘孔 C.卵圆孔 D.眶下裂 E.圆孔
面神经进入腮腺后的分支不包括 A.颊支 B.颈支 C.颞支 D.下颌缘支 E.额支
颌下腺导管及舌下腺大管的共同开口为 A.舌系带 B.舌下肉阜 C.伞襞 D.舌盲孔 E.舌下襞
舌前2/3的一般感觉神经为 A.舌神经 B.舌前神经 C.舌咽神经 D.参与舌神经的鼓索纤维 E.舌下神经
舌后1/3的一般感觉神经为 A.舌下神经 B.舌神经 C.舌前神经 D.舌咽神经 E.参与舌神经的鼓索纤维
舌的运动神经为 A.舌前神经 B.舌神经 C.舌下神经 D.参与舌神经的鼓索纤维 E.舌咽神经
舌的味觉支配神经为 A.舌前神经 B.参与舌神经的鼓索纤维 C.舌咽神经 D.舌神经 E.舌下神经
大部分舌尖淋巴管汇入至 A.舌下淋巴结 B.颈深上淋巴结 C.颏下淋巴结 D.对侧颌下淋巴结 E.同侧颌下淋巴结
不属于腮腺床内结构的是 A.面神经 B.舌咽神经、迷走神经 C.颈内动静脉 D.副神经 E.舌下神经
气管切开后,易发生喉狭窄的位置为 A.第1气管软骨环 B.第4气管软骨环 C.第2气管软骨环 D.第3气管软骨环 E.第5气管软骨环
气管切开时,易引起无名动脉损伤的位置低于 A.5气管软骨环 B.3气管软骨环 C.2气管软骨环 D.1气管软骨环 E.4气管软骨环
唾液pH约在 A.6.0~7.9 B.5.0~6.9 C.5.0~7.9 D.6.5~7.5 E.6.0~8.9
血液与唾液混合后,其凝血时间缩短,其缩短程度与混合之比例有关。凝血时间缩短最多之血液与唾液之比为 A.2:1 B.4:1 C.3:2 D.3:1 E.1:2
唾液对龋病有免疫作用,能使某些病原菌成为非病原菌是因为其含有 A.唾液小体 B.氨盐和硫氰酸盐 C.溶菌酶 D.变酶 E.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
唾液对龋病有免疫作用,具有吞噬作用是因为其含有 A.变酶 B.液小体 C.溶菌酶 D.氨盐和硫氰酸盐 E.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
唾液对龋病有免疫作用,可减少变形链球菌是因为其含有 A.溶菌酶 B.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 C.氨盐和硫氰酸盐 D.唾液小体 E.变酶
下颌向左侧作咬合运动时 A.右侧为非工作侧 B.所向侧为非工作侧 C.所向侧为工作侧 D.右侧为工作侧 E.不能确定
在下颌体外面可看到的结构不包括 A.外斜线 B.颊结节 C.上下颏棘 D.颏孔 E.正中联合
在下颌体内面可看到的结构不包括 A.内斜线 B.上下颏棘 C.舌下腺窝 D.颌下腺窝 E.颏结节
下颌第一乳磨牙的特点为 A.根柱较长,根分叉小 B.颊面四边形,远中缘略长于近中缘 C.牙颈嵴突出,冠根分明 D.牙体形态与第一磨牙相似 E.面远中缘稍略长于近中缘
正常人的力平均为 A.33.4~68.3kg B.12.4~58.3kg C.22.4~68.3kg D.10~23kSg E.44.4~68.3kg
6~7岁的儿童的力平均为 A.25kg B.30kg C.15kg D.20kg E.10kg
口腔内的混合唾液中,水约占 A.99.8% B.99.4% C.99% D.98.4% E.99.9%
口腔内的混合唾液中,固体物质约占 A.1.6% B.1% C.0.2% D.0.1% E.0.6%
咀嚼效率与牙齿关系最为密切的是 A.牙齿排列 B.牙齿形态 C.牙齿大小 D.牙齿数目 E.牙齿的功能性接触面积
支配上颌中切牙牙髓及唇侧牙龈、黏膜、骨膜的为 A.鼻腭神经 B.上牙槽中神经 C.上牙槽后神经 D.腭前神经 E.上牙槽前神经
支配上颌侧切牙牙髓及唇侧牙龈、黏膜、骨膜的为 A.鼻腭神经 B.上牙槽中神经 C.上牙槽后神经 D.腭前神经 E.上牙槽前神经
支配上颁尖牙牙髓及唇侧牙龈、黏膜、骨膜的为 A.鼻腭神经 B.上牙槽中神经 C.上牙槽后神经 D.腭前神经 E.上牙槽前神经
支配上颌双尖牙牙髓及唇侧牙龈、黏膜、骨膜的为 A.鼻腭神经 B.上牙槽中神经 C.上牙槽后神经 D.腭前神经 E.上牙槽前神经
支配上颌第二磨牙牙髓及颊侧牙龈、黏膜、骨膜的为 A.鼻腭神经 B.上牙槽中神经 C.上牙槽后神经 D.腭前神经 E.上牙槽前神经
支配上颌第三磨牙牙髓及颊侧牙龈、黏膜、骨膜的为 A.鼻腭神经 B.上牙槽中神经 C.上牙槽后神经 D.腭前神经 E.上牙槽前神经
支配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根牙髓及近中颊根相对颊侧牙龈、黏膜、骨膜的为 A.鼻腭神经 B.上牙槽中神经 C.上牙槽后神经 D.腭前神经 E.上牙槽前神经
支配上颌第一磨牙远中颊根牙髓及远中颊根相对颊侧牙龈、黏膜、骨膜的为 A.鼻腭神经 B.上牙槽中神经 C.上牙槽后神经 D.腭前神经 E.上牙槽前神经
支配下颌牙牙髓的为 A.下牙槽神经 B.颏神经 C.舌神经 D.颊神经 E.舌下神经
支配下颌磨牙颊侧牙龈及颊部黏膜、皮肤的为 A.下牙槽神经 B.颏神经 C.舌神经 D.颊神经 E.舌下神经
支配下颌牙舌侧牙龈、黏膜、骨膜的为 A.下牙槽神经 B.颏神经 C.舌神经 D.颊神经 E.舌下神经
支配口底牙龈、黏膜的为 A.下牙槽神经 B.颏神经 C.舌神经 D.颊神经 E.舌下神经
支配下颌骨牙槽骨的为 A.下牙槽神经 B.颏神经 C.舌神经 D.颊神经 E.舌下神经
支配下颌1~4唇颊侧牙龈、下唇黏膜的为 A.下牙槽神经 B.颏神经 C.舌神经 D.颊神经 E.舌下神经
牙冠与牙根交界处的弧形曲线为 A.牙颈 B.牙槽骨 C.牙根 D.牙冠 E.牙周膜
上覆全身最硬骨组织的为 A.牙颈 B.牙槽骨 C.牙根 D.牙冠 E.牙周膜
对牙齿有支持、营养、感觉作用的为 A.牙颈 B.牙槽骨 C.牙根 D.牙冠 E.牙周膜
牙体外层覆盖、构成牙体支持部分的为 A.牙颈 B.牙槽骨 C.牙根 D.牙冠 E.牙周膜
牙体外层覆盖、发挥咀嚼功能的主要部分为 A.牙颈 B.牙槽骨 C.牙根 D.牙冠 E.牙周膜
全身骨骼中变化最为显著的为 A.牙颈 B.牙槽骨 C.牙根 D.牙冠 E.牙周膜
功能为协助其他牙行使功能的为 A.前磨牙 B.磨牙 C.尖牙 D.智齿 E.切牙
功能为切割食物的为 A.前磨牙 B.磨牙 C.尖牙 D.智齿 E.切牙
功能为穿刺、撕裂食物的为 A.前磨牙 B.磨牙 C.尖牙 D.智齿 E.切牙
功能为捣碎、研磨食物的为 A.前磨牙 B.磨牙 C.尖牙 D.智齿 E.切牙
近中是指 A.下颌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尖咬合在上颌第一恒磨牙颊沟的远中 B.上颌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尖咬合在下颌第一恒磨牙颊沟的远中 C.上颌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尖正对着下颌第一恒磨牙颊沟的远中 D.下颌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尖咬合在上颌第一恒磨牙颊沟的远中 E.上颌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尖咬合在下颌第一恒磨牙颊沟的近中
远中是指 A.下颌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尖咬合在上颌第一恒磨牙颊沟的远中 B.上颌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尖咬合在下颌第一恒磨牙颊沟的远中 C.上颌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尖正对着下颌第一恒磨牙颊沟的远中 D.下颌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尖咬合在上颌第一恒磨牙颊沟的远中 E.上颌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尖咬合在下颌第一恒磨牙颊沟的近中
正中是指 A.下颌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尖咬合在上颌第一恒磨牙颊沟的远中 B.上颌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尖咬合在下颌第一恒磨牙颊沟的远中 C.上颌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尖正对着下颌第一恒磨牙颊沟的远中 D.下颌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尖咬合在上颌第一恒磨牙颊沟的远中 E.上颌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尖咬合在下颌第一恒磨牙颊沟的近中
上颌牙列的纵曲线为 A.司比曲线(Spee曲线) B.平面 C.纵曲线(补偿曲线) D. E.横曲线(Wilson曲线)
下颌牙列的纵曲线为 A.司比曲线(Spee曲线) B.平面 C.纵曲线(补偿曲线) D. E.横曲线(Wilson曲线)
«
10369
10370
10371
10372
10373
10374
10375
103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