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2周
B.2~4周
C.4~6周
D.6~8周
E.8~12周
A.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急性、慢性骨髓炎
B.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化脓性关节炎
C.革兰氏阴性菌感染
D.对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类药物过敏的溶血性链球菌所致呼吸道感染
E.腹腔和盆腔厌氧菌感染
A.链霉素
B.庆大霉素
C.大观霉素
D.卡那霉素
E.巴龙霉素
A.甲硝唑
B.呋喃妥因
C.阿奇霉素
D.环丙沙星
E.头孢曲松
A.头孢吡肟或氟喹诺酮类
B.氨苄西林/舒巴坦
C.第一代头孢菌素
D.氨基糖苷类
E.甲硝唑
A.多西环素2周+庆大霉素4周
B.多西环素6周+青霉素2~3周
C.氧氟沙星6周+庆大霉素2~3周
D.多西环素6周+庆大霉素2~3周
A.第二代头孢菌素+多西环素
B.第一、二代头孢菌素±甲硝唑
C.第二代头孢菌素或头孢曲松
D.第三代头孢菌素
E.第三代头孢菌素+万古霉素
A.评估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
B.预防医院感染
C.加强监督检查
D.加强各级人员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管理培训
E.细菌耐药监测
A.3
B.5
C.7
D.10
E.14
A.由白喉棒状杆菌引起
B.属于急性传染病
C.用药前,取咽喉部假膜边缘处分泌物做涂片革兰染色及细菌培养
D.涂片见到疑似白喉棒状杆菌、有白喉患者接触史或去过白喉流行区、以往未接种过白喉疫苗者,应立即予以白喉抗毒素及抗菌药物治疗
E.涂片找到疑似白喉棒状杆菌,无白喉患者接触史、未去过白喉流行区,则不需治疗
A.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患者是一组特殊的疾病人群,免疫功能低下
B.感染的症状和体征常不明显,感染灶也不明确
C.发热可能是感染的唯一征象
D.病情凶险,感染相关死亡率高
E.常见病原体以病毒为主
A.3
B.6
C.9
D.12
E.15
A.异烟肼
B.利福平
C.吡嗪酰胺
D.对氨基水杨酸
E.链霉素
A.2
B.3
C.24
D.6
E.12
A.7天
B.10天
C.2周
D.4周
E.6周
A.轻、中度肾功能减退时按原治疗剂量,重度肾功能减退时减量应用
B.轻、中、重度肾功能减退时均需减量
C.轻度肾功能减退时按原治疗剂量,中、重度肾功能减退时减量应用
D.按原治疗剂量应用
E.避免使用,如确有指征应用时需在治疗药物浓度监测下或按内生肌酐清除率调整给药剂量
A.肺炎
B.尿路感染
C.扁桃体炎
D.脑膜炎
E.中耳炎
A.厌氧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
B.肺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
C.卡他莫拉菌和A组溶血性链球菌
D.革兰阴性杆菌
E.金黄色葡萄球菌和A组溶血性链球菌及
A.qD
B.BiD
C.tiD
D.qiD
E.q4h
A.抗菌性
B.抗菌活性
C.杀菌性
D.对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
E.肾毒性
A.4~6,6~8
B.2~4,4~8
C.6~8,6~12
D.2~4,6~12
E.2~6,4~10
A.病原菌尚未查明的严重感染,包括免疫缺陷者的严重感染
B.需长疗程治疗,但病原菌易对某些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的感染
C.病原菌含有不同生长特点的菌群,需要应用不同抗菌机制的药物联合使用
D.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严重感染,需氧菌及厌氧菌混合感染
E.单一药物可有效治疗的感染
A.针对性弱、窄谱、安全、价格适当
B.针对性强、窄谱、安全、价格适当
C.针对性弱、宽谱、安全、价格适当
D.针对性弱、宽谱、安全、价格最便宜
E.针对性弱、窄谱、安全、价格最便宜
A.四环素+红霉素
B.苄星青霉素+头孢他啶
C.头孢曲松+氨曲南
D.多西环素+利福平
E.美罗培南+红霉素
A.呋喃类
B.磺胺类
C.甲硝唑
D.氨基糖苷类
E.第一、二代头孢菌素
A.苄星青霉素
B.氨曲南
C.替加环素
D.阿奇霉素
E.阿米卡星
A.链霉素
B.阿米卡星
C.庆大霉素
D.妥布霉素
E.卡那霉素
A.颌面外科(下颌骨折切开复位或内固定,面部整形术有移植物手术,正颌手术)
B.耳鼻喉科(复杂性鼻中隔鼻成形术,包括移植)
C.脑外科手术(经鼻窦、鼻腔、口咽部手术)
D.肝、胆系统及胰腺手术
A.阿莫西林
B.青霉素
C.阿莫西林/克拉维酸
D.甲硝唑
E.卡泊芬净
A.庆大霉素
B.多西环素
C.链霉素
D.苯唑西林
E.环丙沙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