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繁荣
B.衰退
C.萧条
D.复苏
A.80%
B.85%
C.90%
D.95%
A.报告制
B.备案制
C.核准制
D.备案制和核准制
A.政府支出
B.净出口
C.证券投资
D.新建工厂
A.《资本协议市场风险补充协议》
B.《统一资本计量和资本标准的国际协议:修订框架》
C.《巴塞尔新资本协议》
D.《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指引》
A.增加,从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需求量增加
B.增加,从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需求量减少
C.减少,从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需求量增加
D.减少,从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需求量减少
A.矩阵法
B.批量法
C.拆分法
D.累积法
A.180,180
B.60,60
C.270,270
D.90,90
A.定量信息
B.缺乏可比性的信息
C.不好量化的信息
D.定性信息
A.结构性的
B.需求拉上型的
C.成本推动型的
D.抑制性的
A.股份制银行
B.外资银行
C.农村信用合作社
D.城市商业银行
A.随机抽样技术
B.判断抽样技术
C.不等概率抽样技术
D.等概率抽样技术
A.历史成本法
B.市场价值法
C.净现值法
D.合理价值法
A.检查银行信用及银行存款结构的变化情况
B.评价大额融资的风险水平
C.检查银行是否制定有效的流动性管理战略和政策
D.检查银行同业存款的风险暴露
A.收集
B.校验
C.加工
D.管理
A.维护存款人、投资人、投保人的利益
B.维护金融体系的安全和效率
C.保障货币政策的有效实施
D.保护银行的利益
A.总产出增加,利率提高
B.总产出减少,利率下降
C.总产出减少,利率提高
D.总产出减少,利率下降
A.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
B.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
C.2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
D.50万元以上200万元以下
A.2
B..3.8
C.4
D.5
A.0
B.20%
C.50%
D.100%
A.1年以上的到期期限缺口较短期的到期期限缺口更难弥补
B.1年以上的到期期限缺口很难准确计算
C.一般不存在比1年以上更长时段的到期期限缺口
D.即使存在比1年以上更长时段的到期期限缺口,机构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弥补
A.基本指标法
B.内部评级法
C.标准法
D.内部模型法
A.风险评估矩阵摘要表
B.日常监管分析报告
C.机构概览
D.风险评估说明书
A.利润是根据会计假设,以权责发生制为核算原则计算的
B.利润是根据收付实现制计算出来的
C.损益表自身的结构还不完善
D.损益表的设计不合理
A.矩阵法
B.批量法
C.拆分法
D.累积法
A.效益提高
B.效益下降
C.创造货币能力提高
D.创造货币能力下降
A.套利
B.投机
C.套期保值
D.构造组合
A.市场流动性风险
B.筹资风险
C.信用风险
D.利率风险
A.消费品物价指数
B.生产物价指数
C.GDP平减指数
D.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
A.历史成本法
B.市场价值法
C.净现值法
D.合理价值法
A.2008年6月20日
B.2008年6月21日
C.2008年7月20日
D.2008年8月20日
A.货币的交易需求
B.货币的谨慎需求
C.货币的投资需求
D.以上任何一种
A.1
B.2
C.3
D.5
A.减少就业并提高实际工资
B.减少就业并降低实际工资
C.增加就业并提高实际工资
D.增加就业并降低实际工资
A.制定监管计划
B.编制机构概览
C.日常监管分析
D.风险评估
A.只有名义GDP增加
B.物价总水平的持续上升
C.只有实际GDP有所下降
D.经济运行超出潜在GDP时,只有名义GDP上升
A.20亿元
B.28亿元
C.35亿元
D.38亿元
A.敏感性分析是根据合理假定的不同情景,以原来的预测条件为基础进行上下调整,从而观察预测结果的变化
B.银行对借款人的未来财务状况的预测结果,不需进行敏感性分析就可以作为判断未来还款能力的依据
C.在进行敏感性分析时,如果因变量的微小变化引起最终的微小变化,那么这种预测就是可靠的
D.银行基于其预测财务状况进行的贷款分类结果可能低估信用风险而高估资产质量,敏感性分析可以为调整其分类结果提供很好的依据
A.银行存款
B.银行本票
C.国库券
D.依法可以转让的股份、股票
A.及时承认资产和负债价值的变化
B.及时地反映信贷资产质量发生的问题
C.客观和便于核查
D.银行可以根据市场价格的变化为其资产定值,而不必等到资产出售时才能确切地知道净资产的状况
A.增加贷款
B.减少吸收存款
C.增加储备
D.弥补临时资金不足
A.ROCA评级法又称母行支持度评估法ROCA评级法主要对银行的风险管理、操作调控、遵守法规、资产质量四个方面进行评估SOSA评级法将外资银行分行和办事处作为其跨国机构的有机部分进行监督CAMELs评级是国际通用的、系统评价银行机构整体财务实力和经营管理状况的一个方法体系
A.国际通行的审计做法和标准
B.国内通行的审计做法和标准
C.财政部门制定的审计做法和标准
D.监管机构制定的审计做法和标准
A.1%
B.2%
C.3%
D.4%
A.依法监管
B.创新监管
C.有效监管
D.合理监管
A.银监会
B.银监局
C.银监分局
D.当地人民银行
A.1%
B.2%
C.5%
D.8%
A.出口增长
B.物价上涨
C.投资膨胀
D.消费膨胀
相关试卷
银监局银行笔试考试历年真题资料总结及答案(一)
银监局银行笔试考试历年真题资料总结及答案(二)
银监局银行笔试考试历年真题资料总结及答案(三)
银监局银行笔试考试历年真题资料总结及答案(四)
银监局银行笔试考试历年真题资料总结及答案(五)
银监局银行笔试考试历年真题资料总结及答案(六)
银监局银行笔试考试历年真题资料总结及答案(七)
银监局银行笔试考试历年真题资料总结及答案(八)
银监局银行笔试考试历年真题资料总结及答案(九)
银监局银行笔试考试历年真题资料总结及答案(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