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
快捷登录 微信扫描二维码,马上登录

重庆市事业单位考试《综合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上传者:冬蕾老师

卷面总分:60 分

是否真题:是

是否有答案:

作答时间:30 分钟

练习次数:524 次

重庆市事业单位考试《综合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1 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前提是()

A.有法必依
B.有法可依
C.执法必严
D.违法必究

2 区分新旧事物的标志在于,它()

A.是不是在新时代产生的
B.是不是具有新的特点
C.是不是得到多数人的承认
D.是不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

3 下列选项中,包含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思想的是()

A.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B.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C.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D.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5 国体与政体之间的关系属于()

A.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B.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C.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D.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6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这种观点是说()

A.只要参加实践活动就能获得正确认识
B.一切认识都要直接参加实践活动才能获得
C.一切认识归根到底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
D.只有直接经验来自实践

7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有两个相同观点,其中一个是都主张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另一个是都主张()

A.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B.认识是一个辩证发展过程
C.人能够认识客观世界
D.真理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

8 解放战争时期和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毛泽东思想()

A.开始萌芽
B.初步形成
C.达到成熟
D.继续发展

9 做到实事求是的根本途径和方法是()

A.破除迷信
B.解放思想
C.理论联系实际
D.密切联系群众

11 行政法的调整对象是()

A.行政关系
B.外部行政关系
C.行政法律关系
D.行政管理法律关系

12 根据《教育法》的规定,公立学校有权招收学生并对受教育者实施行政管理,因此公立学校属于()

A.国家行政机关
B.派出行政机关
C.法律法规授权组织
D.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

13 在行政法上,责令改正行为属于()

A.行政处罚
B.行政指导
C.行政裁决
D.行政命令

15 行政诉讼所要解决的纠纷一般发生在()

A.行政机关与行政机关之间
B.行政机关与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之间
C.行政机关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之间
D.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与职工之间

18 以下请示结束语说法错误的有()

A.以上请示妥否,请批示
B.特此请示,请批复
C.以上请示如无不妥,请批准贯彻执行
D.妥否,请函复

19 用于向无隶属关系的有主管部门请求批准事项的函是()

A.告知函
B.请示批准函
C.询问函
D.商洽函

20 计划的“三要素”是()

A.目标措施步骤
B.说明叙述议论
C.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D.方法、步骤、安排

21 调查报告的主体一般采用()的表达方式

A.叙述议论
B.说明议论
C.叙述说明
D.议论描写

23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著名诗句所蕴含的哲理是()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
B.物质运动的无限性和时空的有限性的统一
C.物质运动的多样性和静止的单一性的统一
D.物质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24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A.民主集中制
B.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社会主义制度

25 “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而且只要人们还存在着,它就仍然是这种产物”,这是()的一种观点。

A.朴素唯物主义
B.庸俗社会学
C.辩证唯物主义
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26 “张三、李四、王五都是人”,表明()

A.任何个别都是一般
B.个别完全包括在一般之中
C.一般包括在个别之中
D.一般就是个别

27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中的客体是指()

A.客观存在的所有事物的总和
B.物质世界的一切事物
C.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D.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

28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统一的基础是()

A.客观事物
B.社会实践
C.客观规律
D.实践客体

29 统治阶级的思想之所以处于统治地位,其根本的原因是()

A.他们掌握了国家政权
B.他们掌握了宣传工具
C.他们在政治上占统治地位
D.他们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

32 决定与决议的主要不同在于()

A.规范性
B.领导指导性
C.生成程序
D.时效性

33 促进市场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条件是()

A.经济稳定增长
B.充分就业
C.国际收支平衡
D.经济结构优化

34 当代许多国家管理宏观经济最常用的措施是()

A.收入分配政策
B.货币政策
C.产业政策
D.财政政策

36 供求机制的核心是()

A.供求决定价格机制
B.价格调节供求机制
C.通过价格实现平衡机制
D.竞争和供求共同决定机制

37 一个国家的力量,首先是指()

A.经济实力
B.军事实力
C.政治实力
D.外交实力

38 法律作为一种社会规范,是依靠()来保证实施。

A.国家强制力
B.社会舆论
C.自觉遵守
D.政党的力量

39 根据法律渊源的含义,我们可以把法律分为()

A.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
B.宪法、民法、刑法、诉讼法
C.宪法、民法、刑法、商法
D.宪法、法律、行政法、条例等

40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一项()原则。

A.立法
B.宪法
C.守法
D.法律适用

41 法律最本质的属性是()

A.社会性
B.阶级性
C.规范性
D.强制性

42 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制定()

A.基本法律
B.特别行政区法
C.行政法规
D.除基本法律外的法律

43 在我国,行政法规的制定机关是()

A.国务院
B.全国人大
C.国务院各部委局
D.全国人大常委

44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

A.公民
B.人民
C.人民代表大会
D.中央人民政府

46 党的机关公开发布重要决定或重大事件用()

A.公告
B.通告
C.公报
D.布告

47 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用()

A.指示
B.决定
C.意见
D.通知

48 公文的成文时间通常是()

A.领导签发时间
B.完成草稿时间
C.印发时间
D.用印时间

49 一件公文同其他公文相区别的最强的专指性标识是()

A.文种
B.标题
C.主题词
D.发文字号

50 同时向三个层级的上级机关行文,这时的行文方式属于()

A.逐级行文
B.越级行文
C.多级行文
D.直接行文

为梦想加油,祝您心想事成!
paylogo
支付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