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多喝水
B.抗菌治疗
C.卧床休息
D.留取中段尿培养
E.腰部推拿按摩
A.保持环境安静
B.只能在床旁活动
C.常规吸氧
D.心电.血压.呼吸监护
E.无禁忌者服用阿司匹林
A.胸痛2小时内基本消失
B.心电图ST段于2小时内回降>50%
C.2小时内出现再灌注性心律失常
D.cTnⅠ峰值提前至发病后12小时内
E.无心源性休克发生
A.先取下义齿
B.口护时夹紧棉球
C.口护动作必须轻柔
D.禁忌漱口
E.患处涂冰硼散
A.病人本身
B.病人家属
C.保健人员
D.医疗记录
E.各种检查报告
A.畏寒少汗
B.乏力少言
C.表情淡漠
D.动作缓慢
E.体温偏高
A.常为全身性粟粒型结核的一部分
B.可出现脑神经损害
C.易引起脑脊液循环受阻
D.患儿不会出现瘫痪
E.严重者可发生脑组织缺血软化
A.呈慢性进行性损害
B.感染.劳累可使肾功能急剧恶化
C.高血压对肾功能有影响
D.一些药物可加重肾功能损害
E.肾功能损害是不可逆的
A.全身心的传播
B.以个体信息为主
C.含情感信息传播
D.具有及时反馈性
E.具有自我总结性
A.24小时专人护理
B.严密观察病情及生命体征变化
C.做好基础护理,严防并发症
D.给予卫生保健指导
E.填写危重病人护理记录单
A.按内服.外用.注射.剧毒等分类保管
B.定期检查,如有异样,应立即停止使用
C.按易挥发.易氧化.易燃易爆等分类保存
D.药柜置于光线明亮.阳光直射处,保持整洁
E.病人个人用药单独存放,并证明床号.姓名
A.含有人体所必需的各种营养素
B.无需消化也能被吸收
C.有利于纠正负氮平衡
D.适用于肠胃道瘘.严重烧伤病人
E.含一定纤维素,可促进肠蠕动
A.肠麻痹
B.尿量每小时少于30ml
C.意识模糊
D.血钠低于130ml/L
E.低渗性脱水
A.自行其是
B.相互理解
C.相互支持
D.相互配合
E.互尊互学
A.握手
B.使用血制品
C.母婴传播
D.静脉吸毒
E.输血
A.心衰伴下肢水肿
B.大面积烧伤
C.大叶性肺炎
D.肝硬化伴腹水
E.肾功能不全
A.磺胺类
B.青霉素
C.庆大霉素
D.多黏菌素
E.卡那霉素
A.诊断性刮宫
B.阴道侧壁涂片
C.子宫颈黏液检查
D.激素水平测定
E.基础体温测定
A.定期进行空气和环境的消毒
B.对患者实施必要的保护性医院措施
C.限定探视时间和探视人数
D.提倡介入性监护方法
E.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
A.躲避行为
B.睡眠行为
C.性行为
D.守法行为
E.摄食行为
A.有利性
B.和谐性
C.致性
D.规律性
E.灵活性
A.一般持续10~15分钟
B.突然发病
C.最长不超过24小时
D.多有反复发作的历史
E.遗留神经功能缺损体征
A.肥大性骨关节病
B.内分泌综合征
C.低磷血症
D.高钙血症
E.上腔静脉综合征
A.水痘病人
B.肾结石病人
C.麻疹病人
D.甲肝病人
E.感染性腹泻病人
A.小组护理
B.责任制护理
C.循证护理
D.功能制护理
E.个案护理
A.抑制细菌核酸的合成
B.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C.细菌缺乏药物的靶位点
D.影响细菌蛋白质和合成
E.损伤细菌的细胞膜
A.肺泡破裂,气体通过裂孔进入胸腔内
B.急性脓胸处理不当
C.脓腔内有异物存留
D.合并支气管或食管瘘而未及时处理
E.有特殊病原菌存在
A.向心性肥胖
B.女性男性化
C.痤疮多毛
D.月经紊乱
E.不育
A.合理营养
B.健康教育
C.预防意外
D.计划免疫
E.法制教育
A.动态体语
B.肯定性语言
C.时空语
D.同类语言
E.仪表形象
A.不良疾病行为
B.A型行为
C.不良生活习惯
D.戒除不良嗜好
E.C型行为
A.倾向因素
B.促成因素
C.强化因素
D.健康相关行为
E.环境因素
A.询问新生儿出生情况
B.观察新生儿一般情况
C.新生儿体格检查
D.指导喂养及日常护理
E.新生儿预防接种
A.马牙
B.生理性黄疸
C.臀红
D.假月经
E.乳腺肿大
A.新生儿经胎盘获得的感染
B.护理非典患者时护士获得的感染
C.新生儿脐带发炎
D.患者住院第10天后出现上呼吸道感染
E.住院患者导尿后发生泌尿系感染
A.大量出汗
B.头晕.头痛
C.血压下降
D.口渴.胸闷
E.四肢乏力
A.使用2ml无菌干燥注射器
B.抽取经过稀释的肝素溶液,充盈注射器后弃去
C.无菌操作下抽取动脉血1ml
D.将血迅速注入无菌试管内并用软木塞塞住
E.立即送检
A.艾滋病
B.甲型肝炎
C.肠炭疽
D.麻疹
E.腮腺炎
A.艾滋病
B.甲型肝炎
C.肠炭疽
D.麻疹病毒
E.腮腺炎
A.60~80mmHO
B.60~120mmHO
C.60~180mmHO
D.80~120mmHO
E.80~180mmHO
A.呼吸困难的程度
B.气管移动的程度
C.胸部鼓音区的大小
D.胸腔穿刺测压的动态观察
E.有无循环衰竭
A.测量前安静休息20到30分
B.测量时肱动脉.心脏处于同一水平
C.袖带松弛以一指为宜
D.打气至240mmhg
E.放气速度以4mmhg/秒为宜
相关试卷
医卫类护理考试历年考试真题及答案
医卫类护理考试历年考试真题及答案(二)
医卫类护理考试历年考试真题及答案(三)
医卫类护理考试历年考试真题及答案(四)
医卫类护理考试历年考试真题及答案(五)
医卫类护理考试历年考试真题及答案(六)
医卫类护理考试历年考试真题及答案(七)
医卫类护理考试历年考试真题及答案(八)
医卫类护理考试历年考试真题及答案(九)
医卫类护理考试历年考试真题及答案(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