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原始资料的收集
B.统计报表的设计
C.门急诊及病房的日报表
D.住院病案
E.医技科室的工作量月报表
A.632%
B.653%
C.661%
D.683%
E.以上均不正确
A.出院病案的回收率
B.门诊病案的当日回库率
C.医疗的合理性
D.收费的合理性
E.病历书写格式
A.第1肋软骨
B.第2肋软骨
C.第7肋软骨
D.第5肋软骨
E.以上都不是
A.第2肋
B.第3肋
C.第7肋
D.第8肋
E.第9肋
A.额枕蝶颞
B.额顶蝶颞
C.颧顶蝶颞
D.额顶筛颞
E.额顶筛蝶
A.顶骨
B.额骨
C.筛骨
D.上颌骨
E.枕骨
A.口
B.咽
C.食管
D.空肠
E.胃
A.颈总动脉
B.上腔静脉
C.下腔静脉
D.肺动脉
E.冠状动脉
A.睫状体
B.玻璃体
C.虹膜
D.角膜
E.视网膜
A.胃
B.空肠
C.升结肠
D.肾
E.胰
A.二尖瓣
B.三尖瓣
C.主动脉瓣
D.肺动脉瓣
E.二尖瓣和主动脉瓣
A.右主干
B.左主干
C.左旋支
D.前降支
E.右回旋支
A.大脑前动脉
B.大脑后动脉
C.大脑中动脉
D.豆纹动脉
E.基底动脉
A.穿孔
B.出血
C.幽门狭窄
D.癌变
E.肠上皮化生
A.直径2CM以上火山口状或不规则溃疡
B.直径2CM以内圆形溃疡,贲门侧边缘呈阶梯状
C.直径2CM以内圆形溃疡,幽门侧边缘呈阶梯状
D.直径2CM以内圆形溃疡,幽门侧边缘呈潜掘状
E.直径2CM以内圆形溃疡,周围黏膜皱襞排列紊乱
A.广泛的肝细胞变性坏死
B.正常肝小叶结构破坏
C.结缔组织增生
D.肝内血管网改建
E.再生结节及假小叶形成
A.炎症细胞主要是淋巴单核细胞
B.肝细胞变性主要是细胞水肿及嗜酸性变
C.嗜酸性变可发展为嗜酸性坏死
D.肝细胞无再生性变化
E.枯否细胞及成纤维细胞均可增生
A.急性增生性炎
B.出血性炎
C.化脓性
D.渗出性炎
E.特殊性炎
A.将细胞内NA.+转运出去.将细胞外K+转运入细胞
B.使膜内外NA.+.K+呈均匀分布
C.转运等量的NA.+和K+
D.完成原发性主动转运
E.维持细胞内.外的NA.+.K+离子浓度梯度,建立势能储备
A.阈电位高
B.阈值低
C.反应性降低
D.刺激性增加
E.动作电位的幅值降低
A.固定不变
B.动态平衡
C.随机多变
D.绝对平衡
E.不断改变
E.肌浆网终末池的
C.A.2+流入胞浆
A.4000ml
B.4200ml
C.5000ml
D.6000ml
E.7000ml
A.心室舒张末期充盈量
B.动脉血压
C.心肌收缩能力
D.心率
E.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跨膜离子流动的种类
A.房室瓣关闭,半月瓣开放
B.房室瓣开放,半月瓣关闭
C.房室瓣关闭,半月瓣关闭
D.房室瓣开放,半月瓣开放
E.二尖瓣关闭,三尖瓣开放
A.窦房结
B.心房肌
C.房室交界
D.心室肌
E.以上都是
A.心肌是功能上的合胞体
B.心肌肌浆网不发达,
C.A.2+贮存少
C.心肌的有效不应期特别长
D.心肌有自律性,会自动节律收缩
E.心肌呈“全或无”收缩
A.心房收缩朗
B.等容收缩期
C.快速射血期
D.减慢射血期
E.等容舒张期
A.胰岛素
B.甲状旁腺激素
C.糖皮质激素
D.甲状腺激素
E.醛固酮
A.胃泌素释放
B.迷走神经升高
C.血糖浓度升高
D.血氨基酸浓度升高
E.胰高血糖素释放
A.碘是甲状腺激素合成的重要原料
B.用药物抑制合成后,血中甲状腺激素水平在1~2天内即下降
C.对婴幼儿脑的发育有促进作用
D.可增加组织耗氧量,增加产热
E.交感神经兴奋可使其合成分泌增加
A.体重
B.身高
C.体表面积
D.环境温度
E.心率
A.女性基础体温低于男性
B.老年人体温略低
C.女性体温随月经周期而变动
D.运动时体温升高
E.体温呈昼夜周期性波动
A.胃液中不含有可消化胃黏膜的酶
B.粘液-碳酸氢盐屏障的作用
C.胃液中的内因子对胃黏膜具有保护作用
D.胃液中的糖蛋白可中和胃酸
E.胃液中含有大量H
C.O3-可中和胃酸
A.胃肠平滑肌收缩增强
B.胆道奥迪(oDDi)括约肌收缩增强
C.回盲括约肌收缩增强
D.肛门内括约肌收缩增强
E.肛门外括约肌收缩减弱
A.消化道全长都受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双重支配
B.副交感神经兴奋时末梢主要释放乙酰胆碱
C.交感神经末梢释放的递质为肾上腺素
D.副交感神经兴奋时可抑制胃肠运动和分泌
E.以上都对
A.昼夜间体温呈现周期性波动
B.午后4~6时体温最低
C.上午8~10时体温最高
D.昼夜间波动的幅度超过1℃
E.体温昼夜的变化与生物节律无关
A.紧张性收缩
B.分节运动
C.蠕动
D.蠕动冲
E.容受性舒张
A.皮肤温度
B.环境温度
C.皮肤和环境的温度差
D.风速
E.环境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