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试卷
A.日本
B.英国
C.新加坡
D.波兰
A.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B.社会稳定
C.经济快速发展
D.职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
A.养老保险
B.医疗保险
C.失业保险
D.工伤保险
A.1950
B.1951
C.1953
D.1952
A.年老.事故.失业.天灾.患病
B.年老.患病.工伤.失业.生育
C.医疗.生育.养老.下岗.残疾
D.年老.工伤.退伍.生育.家庭困难
A.本人当月工资
B.本单位职工当月平均工资
C.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
D.本单位职工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
A.1个月
B.2个月
C.30日
D.3个月
A.50
B.60
C.70
D.80
A.暂存银行支付该帐户的利息
B.暂存上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下拨的调剂基金
C.上缴上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调剂基金
D.拨付各项社会保险待遇
A.收入户
B.支出户
C.财政专户
D.其他户
A.公民身份证号码
B.公民身份号码
C.居民身份证号码
D.居民身份号码
A.利用新的食品原料生产食品
B.生产食品添加剂新品种
C.利用新的工艺生产食品
D.生产食品添加剂新品种.食品相关产品新品种
A.在技术上确有必要
B.经过风险评估证明安全可靠
C.实验室的检验
D.经营企业管理规范认证
A.举报食品生产经营中违反本法的行为
B.有权向有关部门了解食品安全信息
C.对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D.免费查阅食品安全标准
A.有关监督管理部门
B.食品检验机构
C.认证机构
D.以上都是
A.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B.卫生行政管理部门
C.农业行政管理部门
D.质量监督管理部门
A.过氧化物
B.氧化脂肪酸
C.挥发性羰基化合物
D.以上都是
A.食品
B.食品添加剂
C.食品相关产品
D.以上都是
A.品种
B.成份
C.使用范围
D.大小
A.酿酒原料
B.生产设备和管道
C.容器和包装材料
D.储存过程
A.立即停止生产,召回已经上市销售的食品
B.通知相关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
C.记录召回和通知情况
D.以上都是
A.食品药品监督部门
B.卫生行政部门
C.农业行政部门
D.质量监督部门
A.加强行业自律,按章建立健全行业规范和奖惩机制
B.提供食品安全信息.技术等服务
C.引导和督促食品生产经营者依法生产经营
D.推动行业诚信建设,宣传,普及食品安全知识
A.行业协会
B.消费者协会
C.新闻媒体
D.群众投诉举报
A.十万
B.二十万
C.三十万
D.五十万
A.政府资源
B.社会资源
C.个人资源
D.以上都是
A.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B.食品安全法制化管理的重要依据
C.维护国家主权.促进食品国际贸易的技术保障
D.以上都是
A.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落实情况
B.食品加工制作过程的食品安全状况
C.食品安全操作规范的执行情况
D.食品加工制作中使用优质产品
A.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
B.保健食品添加行为和按注册.备案技术要求组织生产情况,保健食品标签.说明书以及宣传资料有关功能宣传的情况
C.发生食品安全事物风险较高的食品生产经营者
D.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结果表明可能存在食品安全隐患的事项
A.佩戴饰物.手表
B.头发应藏于工作帽内或使用发网约束
C.化妆.染指甲.喷洒香水
D.携带或存放与食品生产无关的个人用品
A.食品药品监督管理
B.质量监督
C.监察机关
D.以上都是
A.卫生行政管理部门
B.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C.质量技术监督部门
D.县级以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A.含铝食品添加剂专指含铝的膨松剂和抗结剂[如明矾.硅酸铝钠]
B.面制食品中铝限量指标≤100mg/kg[以质量计]
C.膨松剂主要用于饼干.蛋糕.烧饼等焙烤食品,油条.油饼等油炸食品,中国馒头和膨化食品等中
D.膨化剂中最容易引起关注的是化学污染物铝的超标问题
A.重罚处罚
B.严格监管
C.惩戒失信
D.食品经营诚信信息无需公开
A.健全国家.地方直至基层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嗣
B.强化食品安全监管能力
C.建立覆盖食品供应链全过程的监管制度
D.以上都是
A.营养声称
B.含量声称
C.比较声称
D.营养成分功能声称
A.苋菜红
B.姜黄
C.柠檬黄
D.靛蓝
A.19%
B.29%
C.39%
D.49%
A.食品生产环节[生产和加工]
B.食品经营环节[销售和餐饮服务]
C.食品物流环节[贮存和运输]
D.以上都是
A.炖牛排
B.炸薯条
C.煮鸡蛋
D.刷羊肉
A.确保重点.兼顾一般
B.防汛和抗旱相结合
C.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
D.防治结合
A.形式主义
B.官僚主义
C.享乐主义
D.奢靡之风
E.个人主义
A.政治意识
B.大局意识
C.核心意识
D.看齐意识
E.纪律意识
A.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B.创造.协调.生态.开放.共享
C.创新.统筹.绿色.开放.共享
D.创造.统筹.生态.开放.共享
A.防治结合
B.预防为主
C.蓄泄兼施
D.清淤疏浚
A.河道所在地的省级人民政府
B.河道主管机关
C.河道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
D.流域机构
A.地方人民政府
B.建设管理部门
C.环境保护部门
D.土地管理部门
A.上游来水量
B.灾情
C.水库增水量
D.水库蓄水量
A.当年6月1日至次年5月30日
B.当年7月1日至次年6月30日
C.当年8月1日至次年7月30日
D.当年9月1日至次年8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