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混合意义的教育法制不仅包括教育法律制度,而且还包括教育法律制度的运行
B.1995年3月18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C.静态意义的教育法制,是国家全部有关教育的法律制度体系
D.1986年4月,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A.企业法人
B.社会团体法人
C.机关法人
D.事业单位法人
A.2004年宪法修正案
B.1999年宪法修正案
C.1993年宪法修正案
D.1988年宪法修正案
A.过错责任原则
B.无过错责任原则
C.严格责任原则
D.注重效率原则
A.教育民事责任
B.教育行政责任
C.教育刑事责任
D.教育道德责任
A.有法可依
B.有法必依
C.执法必严
D.违法必究
A.14周岁以下
B.14周岁以上不满16周岁
C.16周岁以上不满17周岁
D.18周岁以下
A.委托的教育行政部门承担
B.被委托的有关组织承担
C.委托的教育行政部门和被委托的有关组织共同承担
D.根据《教育行政处罚委托书》中的约定承担
A.中央统一领导
B.地方各自领导
C.分工负责.分级管理
D.分级负责.分工管理
A.监督制度
B.资格制度
C.职务制度
D.聘任制度
A.在教育活动中产生并由教育法律所规范
B.与教师的职责和职务紧密相连
C.与我国现阶段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相适应
D.伴随着教师取得教师资格证而产生
A.学生入学注册
B.评选表彰各类奖学金
C.学生成绩考核与记载
D.困难学生补助
A.警告
B.严重警告
C.记过
D.记大过
A.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
B.接受扫盲教育
C.教育行政机构行使教育行政管理职权
D.教师进行教育教学
A.教育法上的行为能力
B.教育法上的权利能力
C.教育权利
D.教育义务
A.全国人大主席团
B.全国人大常委会
C.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会议
D.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
A.对于符合申诉条件的应予以受理
B.对于不符合申诉条件的,可以答复申诉人不予受理
C.对于申诉书未说清申诉理由和要求的,不可受理
D.对于申诉书未说清申诉理由和要求的,可要求申诉人重新提交申诉书
A.行政法律责任
B.民事法律责任
C.刑事法律责任
D.行为法律责任
A.依法律规定
B.有关部门批准
C.出生
D.考试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
A.一次
B.两次
C.三次
D.五次
A.教育立法
B.教育执法
C.教育普法
D.依法治教
A.经学位评定委员会复议,撤销其获得的学位
B.向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报请撤销其获得的学位
C.向学位授予单位的主管部门申请撤销其获得的学位
D.向法院申请,由法院裁决撤销其获得的学位
A.两年内
B.一年内
C.六个月内
D.三个月内
A.警告
B.开除学籍
C.罚款
D.勒令退学
A.所在单位自行处理
B.所在单位上级部门处理
C.所在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人事部门处理
D.所在单位所在地的教育行政部门处理
A.制定主体不同
B.调整教育社会关系的范围不同
C.表现形式不同
D.实施方式不同
E.稳定性不同
A.有完善的法制来明确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B.有完善的法制来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利
C.有完善的法制来保证学校的教育教学
D.有完备的法律体系
E.有明确的责任规定
A.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行为必须违反教育法律法规
B.存在着损害事实
C.行为人有过错
D.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A.对教育行政处罚不服的
B.对教育行政强制措施不服的
C.对教育行政机关作出的有关许可证.执照.资质证.资格证等证书变更.中止.撒销的决定不服的
D.对教育行政机关违反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违法设定义务的行为不服的。
A.原告举证
B.主管恒定
C.诉权专属
D.可以调解
A.因不可抗力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
B.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
C.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
D.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A.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B.在中国境内居住
C.本科以上学历
D.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专业技术理论和知识
A.必须是中国公民
B.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
C.具备相应的学历
D.有相应的教育教学能力
A.遵守宪法和法律及职业道德
B.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
C.关心爱护全体学生
D.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国务院
D.国家教育部
A.教育法律条文
B.教育法律关系
C.教育法律规范
D.教育法律责任
A.教育横向关系
B.教育民事关系
C.教育平等关系
D.教育学习关系
A.人民日报
B.中国教育报
C.国务院公报
D.全国人大常委会公报
A.当地人民政府的有关行政部门
B.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
C.主管的教育部门
D.信访部门
A.政府的名义作出
B.政府发改委的名义作出
C.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联合作出
D.教育行政部门名义作出
A.《教育法》
B.《高等教育法》
C.《宪法》
D.《普通高等学校设置暂行条例》
A.3000人以上
B.5000人以上
C.80000人以上
D.10000人以上
A.政府机构
B.事业单位C企业和公民个人
D.任何组织和个人
A.遵守法律法规
B.尊敬师长.刻苦学习
C.增强体质,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理想
D.获得贷款和助学金的同学,应履行相应的义务
A.培养各类高级人才
B.传承.创新文化,培养跨文化的人才
C.从事科学研究,创新科技成果
D.直接服务社会
A.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B.英语
C.合作外方规范语言
D.由合作双方商定
A.设立为自学考试助学或从事文化补习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
B.设立从事职业技能培训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
C.设立从事非学历高等教育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
D.外国教育机构同中国普通高校设立的实施高等教育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
A.表现形式不同
B.规范内容不同
C.调整范围不同
D.实施方式不同
E.产生和发展趋势不同
A.民商法
B.社会法
C.刑法和军事法规
D.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
A.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行为必须违反教育法律法规
B.存在着损害事实
C.行为人主观有过错
D.教育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间存在着某种因果关系
E.教育法律关系主体具有完全的教育民事行为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