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仅需5分钟,人工查询点这里
信息发布
登录 | 注册
个人中心
×
找资料找试卷就是这么简单
微信扫码登录
资料信息 - 让知识更有价值
电力系统的运行经验表明,电缆线路的故障大部分是( ) A.永久性故障 B.瞬时性故障 C.与线路的长度有关 D.以上都不对
手动合闸于故障线路继电保护动作把断路器跳开时 ,自动重合闸装置应该 A.不动作 B.延时动作 C.视情况而定 D.以上都不对
高压输电线路采用单相重合闸 ,线路内部发生单相接地故障且保护动作跳 开故障相后 ,其故障点电弧熄弧时间一般较长 ,主要原因是 ( ) A.永久故障概率较大 B.相邻健全相线路潜供电流的影响 C.周边环境的影响 D.高压线路电晕的影响
以下关于带同期检定三相重合闸配置原则的说法中 ,正确的是 A.线路两端均只配置低电压检定重合闸 B.线路一端配置同期检定重合闸 ,另一端配置低电压检定重合闸 C.线路两端均只配置同期检定重合闸 D.线路一端配置同期检定重合闸 ,另一端配置低电压检定重合闸 和同期检定重合闸
在自动重合阐中 ,后记忆元件的作用是() A.将脉冲展宽 B.减小测量误差 C.有延时作用 D.以上都不对
自动重合闸能够提高 系统并列运行的 ( ) A.静态稳定性 B.动态稳定性 C.灵敏性 D.以上都不对
在任何情况下 ,自动重合闸的动作次数应 ( ) A.自动重合一次 B.自动重合二次 C.符合预先规定的次数 D.自动重合三次
下列哪个不是综合重合闸装置的直流回路的组成 A.单相跳闸回路 B.三相跳闸回路 C.重合闸回路 D.交流回路
当双侧电源线路两侧重合阐均只投入检查同期方式时 ,将造成 ( ) A.两侧重合闸均起动 B.非同期合闸 C.两侧重合闸均不起动 D.一侧重合闸起动 ,另一侧重合闸不起动
采用单相重合闸方式时 ,若发生了一个单相接地的瞬时性故 障,说法正确的是 A.跳单相 、重合单相 、跳单相 B.跳单相 、重合单相 C.跳三相 ,重合三相 ,再跳三相 D.跳单相不重合
平行线路重合闸可以采用检查相邻有电流起动方式 ,其正确接线应在重 合闸的起动回路中串入 A.相邻线电流继电器的常闭触点 B.相邻线电流继电器的常开触点 C.本线电流继电器的常开触点 D.本线电流继电器的常闭触点
同期继电器是反应母线电压和线路电压的 () A.幅值之差 B.相位之差 C.矢量之差 D.以上都不对
线路继电保护装置在该线路发生故障时 ,能迅速将故障部分切除并 ( ) A.自动重合闸一次 B.发出信号 C.将完好部分继续运行 D.以上三点均正确
对综合重合阐 ,当发生单相接地短路时 ,应采用( ) 方式工作 。 A.三相重合闸 B.两相重合闸 C.单相重合闸 D.以上都对
故障选相元件要求 ,当发生多相短路时 ,应跳 ( ) A.单相 B.两相 C.三相 D.以上都对
对于具有同期检定和无压检定的重合闸 ,在检无压侧同时投入 检同期继电器 ,对其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当检同期侧的断路器偷跳时 ,重新合上断路器 B.当检无压侧的断路器偷跳时 ,重新合上断路器 C.当于动断开断路器后 ,重新合上断路器 D.当保护动作断开断路器后 ,重新合上断路器
综合重合闸中的阻抗选相元件 ,在出口单相接地故障时 ,非故障相元件 误动可能性最小的是 A.全阻抗继电器 B.偏移特性的阻抗继电器 C.方向阻抗继电器 D.电抗特性的阻抗继电器
220KV 线路中综合重合闸 M 端的保护 ,当由非全相运行后应 ( ) A.瞬时恢复 B.经 0.1s恢复 C.不恢复 D.经 0.2s 恢复
电容式充电重合闸的电容充电时间为 ( ) A.0.5s B.20-25s C.30s D.10s
在“四统一”综合重合闸中 ,判别接地故障的元件为 ( ) A.阻抗元件 B.负序电流元件 C.零序电流元件 D.普通电流元件
综合重合闸与线路保护接口分 M,N,R,Q. 等端子,其中 M 端子() A.供能躲非全相运行不误动保护接入 B.供非全相运行时会误动的保护接入 C.供直接三相跳闸不重合的保护接入
当发电厂采用单母线接线时 ,当母线上发生故障时 ,应由 ( ) 来动作跳 闸。 A.发电机的过电流保护 B.母线的过电流保护 C.母线的电流速断保护 D.母线的限时电流速断保护
在变电所中 ,当低压母线发生故障时 ,应由 ( ) 来动作跳闸 。 A.相应变压器的过电流保护 B.母线的过电流保护 C.母线的电流速断保护 D.母线的限时电流速断保护
在完全电流差动保护的原理接线图中 ,对母线上所装设的电流互感器的 要求是( ) A.电流互感器的变比和特性完全相同 B.电流互感器精度要高 C.电流互感器的变比要大 D.以上都不对
完全电流差动保护中 ,对灵敏系数的要求是不低于( ) A.2 B.1 C.1.5 D.1.3
绝缘电阻试验包括 ( )。 A.绝缘电阻测量 B.吸收比测量 C.绝缘电阻测量和吸收比测量 D.绝缘电阻测量和泄漏电流测量
金属壳双套管的工频试验变压器 ,每个套管所承受的电压是额定电压的( ) 倍。 A.1 B.2 C.1/2 D.1/4
测量试品的绝缘电阻时 ,规定加压后 ( ) min 测得的数值为该试品的绝 缘电阻 A.1 B.2 C.10 D.60
进行三芯电力电缆直流耐压试验 ,当一相加压时 ,其他两相应当 ( )。 A.接地 B.悬空 C.接外护层 D.与铅包一同接地
检查10kV 电力电缆的耐压强度 ,应进行 ( ) 试验。 A.工频耐压 B.绝缘电阻 C.直流耐压 D.泄漏电流
测量绝缘电阻不能有 效的发现的缺陷 A.绝缘整体受潮 B.绝缘局部严重受潮 C.存在贯穿性的导电通道 D.绝缘中的局部缺陷
绝缘电阻的测量可以发现绝缘( ) A.介质内含气泡 B.介质己经受潮 C.介质分布不均匀 D.介质局部磨损
介质损耗角正切值测量时 ,采用移相法可以消除() 的干扰。 A.高于试验电源频率 B.与试验电源同频率 C.低于试验电源频率 D.任何频率
用静电电压表测量工频高电压时 ,测得的是电压的 ( ) A.瞬时值 B.峰值 C.有效值 D.平均值
工作人员在10kV 及以下带电设备场所工作时 ,其正常活动范围与带电设备的安全距离是不小于 ( )。 A.1m B.0.7m C.0.6m D.0.35m
变压器感应耐压试验的作用是考核变压器的() 强度。 A.主绝缘 B.匣绝缘 C.层绝缘 D.主绝缘和纵绝缘
330~550kV电力变压器,在新装投运钱 ,其油中含气量( 体积分数) 应不大于 () %。 A.0.5 B.1 C.3 D.5
对大容量的设备进行直流耐压试验后 ,应先采用() 方式,再直接接地。 A.电容放电 B.电感放电 C.电阻放电 D.阻容放电
额定功率为 50Hz 的变压器,施加相当于 2 倍试品额定电压的试验电压 来进行感应耐压试验时 ,试验电源的频率不得低于 ( ) 。 A.75Hz B.100Hz C.150Hz D.200Hz
绝缘油在电弧作用下产生的气体大部分是( )。 A.甲皖、乙烯 B.氢、乙:快 C.一氧化碳 D.二氧化碳
测量绝缘电阻和测量泄露电流最主要的区别是( )。 A.试验原理不同 B.加压时间不同 C.电压大小不同 D.试验设备不同
测量绝缘电阻及直流泄露电流通常不能发现的设备绝缘缺陷是( )。 A.贯穿性缺陷 B.贯穿性受潮或脏污 C.整体受潮 D.整体老化
测量介质损耗因数 ,通常不能发现的设备绝缘缺陷是( ) A.整体受潮 B.整体劣化 C.小体积试品的局部缺陷整体受潮 D.大体积试品的局部缺陷
电气设备温度下降 ,其绝缘的直流泄露电流 (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变得不稳定
变色硅胶颜色为 () 时,表明该硅胶吸潮己达到饱和状态 。 A.蓝 B.白 C.黄 D.红
交流高压串联谐振电路比常规试验方法比较 : A.电压减小 Q 倍,容量减小 Q 倍 B.电压提高 Q 倍,容量减小 Q 倍 C.电压提高 Q 倍,容量增大 Q 倍 D.电压减小 Q 倍,容量增大 Q 倍
若试品是外壳接地的或无法进行对地绝缘 ,测介质损耗时 () A.采用西林电桥正接法 B.采用有分流电阻的西林电桥 C.采用西林电桥反接法 D.不能使用西林电桥
己知球球间距是 5 厘米,那么球的直径为 ( ) 厘米时可以看做均匀电场。 A.11 B.10 C.20 D.21
当整个绝缘全面老化时 ,有效的试验判断方法是 ( )。 A.测泄露电流 B.测介质损耗因数 C.测直流电阻 D.测绝缘电阻
电容大小为 C 的固体电介质在频率为 w 的电压 U 作用下 ,测得电介质 损耗角正切值为 tan8 ,则电介质的有功损耗为 ( )。 A.见图A B.见图B C.见图C D.见图D
试品绝缘电阻的测量值获取需加压 ( ) s。 A.15 B.30 C.45 D.60
由于放电时间具有统计特性 ,对于伏秒特性的特性曲线说法错误的是 。 A.伏秒特性曲线 ,表示该气隙的冲击击穿电压与放电时间的关系 B.通常取 50%伏秒特性或平均伏秒特性曲线来表征一个气隙的冲击击穿 特性 C.位于伏秒特性曲线包络线上面时表示百分之百的击穿 D.位于伏秒特性曲线的包络线内 ,表示击穿的可能性都是小于 50%
实验室内的测试材料及小设备 ,西林电桥一般用 ( )。 A.反接法 B.正接法 C.都行 D.视情况而定
局部放电的电气检测方法有( )。 A.介质损耗法 B.噪声检测法 C.光学分析法 D.化学分析法
()是一切电介质和绝缘结构的绝缘状态最基本的综合特性指标 。 A.绝缘电阻 B.绝缘老化 C.介电常数 D.老化系数
吸收比时t=15s 和t=()s 时两个电流值所对应的绝缘电阻的比值 。 A.20 B.40 C.60 D.80
多级冲击 电压发生器的原理是 ( )。 A.并联充电 ,串联充电 B.并联充电 ,串联放电 C.并联放电 ,串联充电 D.并联放电 ,串联放电
高压绝缘试验中,要求直流试验电压在输出工作电流下,其电压的脉动 因数应不大于 ( )。 A.1% B.3% C.5% D.10%
加速绝缘老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电压过高 B.电流过大 C.温度过高 D.过负荷运行
常用的调压装置不包括以下面哪种 ( )。 A.自相变压器 B.感应调压器 C.低压变压器 D.电动 发电机组
当球间距不大于球半径时 ,常用的测量球隙是典型的() 电场间隙。 A.均匀 B.稍不均匀 C.不均匀 D.极不均匀
对固体电介质 ,施加下列电压 ,其中击穿电压最低的是 ( )。 A.直流电压 B.高频交流电压 C.工频交流电压 D.雷电冲击电压
测量绝缘电阻不能有效发现的缺陷是 ( ) 。 A.绝缘整体受潮 B.存在贯穿性导电通道 C.绝缘局部严重受潮 D.绝缘中的局部缺陷
电介质的值一般 ( ) A.随气压升高而下降 B.随温度升高而升高 C.随电压升高而下降 D.随湿度增加而增加
电除尘器的工作原理是 ( ) A.利用烟速降低后 ,灰的自然沉降作用除尘的 B.利用灰的粘结性粘附在收尘板上进行除尘的 C.利用高电压产生的场强使气体局部电离,并利用电场力实现粒子与气流 的分离 D.利用高电压产生的电解作用使粒子与气流的分离
若测得发电机绝缘的吸收比低于 ( ),说明发电机受潮了 A.1.2 B.1.25 C.1.3 D.1.35
电缆线路加上额定电流后开始温度升高很快 ,一段时间后 ,温度 ( )。 A.很快降低 B.缓慢升高 C.缓慢降低 D.缓慢升高至某一稳定值
为了防止运行中的绝缘子被击穿损坏 ,要求绝缘子的击穿电压 ( ) 闪 络电压。 A.高于 B.低于 C.等于 D.无关系
运行中“E 级绝缘”电动机外壳温度不得大于( )。 A.80 B.85 C.95 D.75
阴极的表面电离发生情况不包括 ( )。 A.电子撞击阴极表面 B.光电子发射 C.热电子发射 D.场强发射
下列不同形式的介质击穿表述正确的是( )。 A.固体电介质的击穿过程是可逆变化的过程 B.局部放电的存在会使绝缘立即发生击穿 C.间隙的击穿需要足够高的电压即可 D.高真空度可以提高气隙击穿电压
空气密度和湿度对气隙击穿电压的影响规律正确的是( ) A.额定值附近空气密度越大 ,击穿电压越高 B.额定值附近空气密度越大 ,击穿电压越小 C.整个范围内湿度越高击穿电压越高 D.整个范围内湿度越高击穿电压越低
交流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在通过1mA参考电流时,测得的避雷器端子间的直流电压平均值称为该避雷器的()。 A.持续运行电压 B.直流1mA参考电压 C.工频参考电压 D.额定电压
允许持久地施加在交流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端子间的工频电压有效值称为该避雷器()。 A.额定电压的峰值与参考电压之比 B.工频参考电压 C.持续运行电压 D.允许运行电压
自辑变压器中性点应( )运行。 A.直接接地 B.经消弧线圈接地 C.不接地 D.经电阻接地
变电站配电装置构架上避雷针的集中接地装置应与主接地网连接,且该连接点距lOkV及以下设备与主接地网连接点沿接地极的长度不应小于()。 A.100m B.50m C.30m D.15m
( )是为了人身安全,将电气装置中平时不带电,但可能因绝缘损坏而带上危险的对地电压的外露导电部分,与大地可靠连接。 A.工作接地 B.保护接地 C.静电接地 D.防雷接地
FZ型带并联电阻的普通阀式避雷器,并联电阻断脱后,绝缘电阻()。 A.显著增大 B.没有变化 C.变小 D.变化规律不明显
雷击线路时,线路绝缘发生闪络的最小雷电流幅值称为()。 A.地面落雷密度 B.耐雷水平 C.雷击跳闸率 D.击杆率
过电压作用于电气设备时可引起设备( )。 A.绝缘击穿 B.过载损坏 C.过热损坏 D.电动力破坏
对于500kV线路,通常悬挂的瓷绝缘子片数为()。 A.24 B.26 C.28 D.30
保护发电机用的避雷器的额定电压按()发电机额定电压选择。 A.1.0倍 B.1.25倍 C.1.5倍 D.2.0倍
在地下不得采用裸()导线作为接地体或接地线。 A.铜 B.钢 C.铝 D.铁
接地体顶面埋设深度应符合设计规定,当无规定时,不宣小于()。 A.0.3m B.0.5m C.0.6m D.0.8m
设置放电厂、变电所电气装置外壳的接地属于()。 A.保护接地 B.雷电保护接地 C.防静电接地 D.工作接地
设置避雷针(带)与引下线之间的连接应采用()。 A.焊接 B.螺接 C.压接 D.哪接
独立避雷针及其接地装置与道路或建筑物的出入口等的距离应大于( )。 A.1m B.3m C.5m D.7m
接地短路(故障)电流流过接地装置时,地面上水平距离为()的两点间的电位差,称为跨步电位差。 A.0.5m B.0.7m C.0.8m D.1.0m
各种变配电装置防止雷电侵入波的主要措施是( )。 A.采用避雷针 B.采用(阀型)避雷器 C.采用避雷网 D.采用避雷线
保护间歇动作后会形成截波,对变压器类设备构成威胁的是()。 A.对地绝缘 B.主绝缘 C.纵绝缘 D.相间绝缘
雷击于避雷线最严重的情况是()。 A.雷击避雷线档距中央 B.雷击导线 C.雷击杆塔塔顶 D.雷击线路附近地面
安装避雷针的构架的接地装置与主变接地点之间电气距离应大于()(防止发生反击),不允许在变压器门型架上装设避雷针。 A.5m B.10m C.15m D.20m
残压比是指()。 A.额定电压的峰值与参考电压之比 B.雷击冲击电流下的残压与额定电压峰值之比 C.雷电冲击电流下的残压持续电压之比 D.雷击冲击电流下的残压与参考电压之比
星三角接线的变压器 ,为了防止因接线组别不同而产生的不平衡电流应( )。 A.电压互感器采用相位补偿法接线 B.电流互感器采用相位补偿法接线 C.采用差动速断保护 D.采用比率制动保护
普通阀型避雷器的额定电压是指()。 A.其安装地点的电网额定相电压 B.其安装地点的电网额定线电压 C.施加到避雷器端子间的最大允许工频电压有效值,它不等于安装地点的电网额定电压 D.避雷器可靠灭弧的电压
变压器采用复合电压起动的过电流保护 ,是为了提高 ( ) 短路的灵敏性 。 A.三相 B.两相 C.单相接地 D.以上都不对
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直流1mA电压要求实测值与初始值或制造厂规定值比值变化不大于()。 A.±30% B.±10% C.±5% D.-10%~±5%
对于中性点可能接接地或不接地的变压器 ,应装设( ) 接地保护 。 A.零序电流 B.零序电压 C.零序电流和零序电压 D.距离保护
在变压器纵差动保护中 ,由于电流互感器的实际变比与计算变比不等产生 的不平衡电流, 因此可用差动继电器的 ( )线圈来消除 。 A.差动 B.平衡 C.短路 D.以上都不对
«
9081
9082
9083
9084
9085
9086
9087
90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