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仅需5分钟,人工查询点这里
信息发布
登录 | 注册
个人中心
×
找资料找试卷就是这么简单
微信扫码登录
资料信息 - 让知识更有价值
建筑进行性能化防火设计评估中,在计算人员安全疏散时间时,应确定人员密度、疏散宽度、行走速度等相关参数。行走速度的确定需考虑影响行走速度的因素,其主要包括( )。 A.灭火器配置 B.人员自身条件 C.报警时间 D.建筑情况 E.人员密度
风险管理过程包括( )。 A.环境依赖 B.风险评估 C.风险应对 D.监督和检查 E.沟通和记录
影响人员安全疏散的因素中,人员内在影响因素主要包括( )。 A.心理因素 B.生理因素 C.人员的现场状态 D.人员的社会关系 E.环境的变化
下列属于火灾风险评估基本流程的是( )。 A.前期准备 B.火灾危险源识别 C.风险预测 D.编制火灾风险评估报告 E.定性定量评估
风险评估包括( )。 A.风险识别 B.风险分析 C.风险评价 D.风险管理 E.风险预测
消防安全管理水平的评估主要包含( )。 A.管理制度的评估 B.火灾应急救援预案评估 C.消防演练计划评估 D.消防设计的评估 E.周边环境评估
火灾风险评估按照建筑所处状态可分为( )。 A.预先评估 B.现状评估 C.事后评估 D.临时评估 E.专项评估
火灾发展阶段一般包括( )。 A.火灾发生 B.火灾发生初期 C.火灾发展中期 D.火灾发展后期 E.火灾预测
影响人员安全疏散的因素中,人员内在影响因素主要包括( )。 A.人员的心理因素 B.人员的生理因素 C.人员的现场状态因素 D.人员的应急组织因素 E.人员社会关系因素
下列属于影响火灾发生的因素的是( )。 A.时间 B.空间 C.可燃物 D.氧气 E.二氧化碳
火灾探测器是通过检测现场的火灾特征信号,并转换成电信号,经过与正常状态阈值比较后,发出火灾的报警信号,其种类主要有( )。 A.感烟火灾探测器 B.感温火灾探测器 C.防排烟系统 D.感湿火灾探测器 E.一氧化碳火灾探测器
下列影响防火间距主要因素的是( )。 A.防火分区划分情况 B.相邻建筑物的高度 C.建筑物外墙开口面积 D.热辐射 E.建筑物内消防设施的水平
安全检查表的形式主要有( )。 A.提问式 B.对照式 C.答卷式 D.表格式 E.树状图
事故树分析方法是从事故开始,逐层次向下演绎,将全部出现的事件,用逻辑关系联结起来,其采用的符号主要包括( )。 A.事件符号 B.判断符号 C.转移符号 D.逻辑门符号 E.简化符号
在评估建筑或活动场地内人员是否能够安全疏散时,除上述消防设施,还需考虑建筑物或活动场地内人员自身的一些特点对安全疏散的影响,这些主要表现在( )。 A.人员荷载 B.人员素质 C.人员熟知度 D.人员体质 E.人员受消防安全教育水平
按发生火灾的危险性和整改的难易程度进行火灾隐患的整改,能采用当场整改和限期整改两种办法,下列属于可当场改正的选项是( )。 A.擅自拆除建筑内防火分隔设施,增大防火分区面积 B.消防设施管理和值班人员脱岗 C.消防设施管理和值班人员未持证上岗 D.防火卷帘下方堆放物品 E.遮挡或挪用消防器材
下列消防安全评估方法中,可以用在设计阶段的是( )。 A.安全检查表法 B.预先危险性分析法 C.事件树分析法 D.事故树分析法 E.建筑性能化防火设计评估
火灾风险评估常用的试验方法为( )。 A.实体试验 B.热烟试验 C.相似试验 D.抵御试验 E.抗风险试验
某化工企业拟采用安全检查表法对甲醇合成车间进行火灾风险评估。编制安全检查表的主要步骤应包括( )。 A.确定检查对象 B.找出危险点 C.预案演练 D.确定检查内容 E.编制检查表
在进行火灾风险评估中采用事件树分析法进行分析时,确定初始事件的方法有( )。 A.根据系统设计确定 B.根据系统危险性评价确定 C.根据系统运行经验或事故经验确定 D.根据系统事故树分析,从其中间时间或初始时间中选择 E.根据结果时间确定
预先危险性分析法中,危险源的确定可以通过( )进行。 A.经验判断 B.技术判断 C.环境分析 D.实况调查 E.安全检查表
安全检查表的编制方法有( )。 A.经验法 B.三结合法 C.系统安全分析法 D.事故树定性分析法 E.事件树定性分析法
预先危险性分析法中,通过( )辨识火灾危险性。 A.直接火灾 B.间接火灾 C.人为因素 D.自动反应 E.被动反应
在火灾风险评估方法中,下列( )方法可以定量评估。 A.安全检查表法 B.预先危险性分析法 C.事件树分析法 D.事故树分析法 E.试验法
对建筑进行性能化防火设计评估中,在计算人员安全疏散时间时,应确定人员密度、疏散宽度、行走速度等相关参数。行走速度的确定需要考虑影响行走速度的因素。影响行走速度的因素主要有( )。 A.灭火器配置 B.人员自身条件 C.报警时间 D.建筑情况 E.人员密度
下列选项中属于风险管理过程的有( )。 A.明确环境信息 B.风险评估 C.风险评价 D.监督和检查 E.沟通和记录
事故树分析法是从事故开始,逐层次向下演绎,将全部出现的事件,用逻辑关系联结起来,其采用的主要符号包括( )。 A.事件符号 B.判断符号 C.转移符号 D.逻辑门符号 E.简化符号
根据建筑(区域)风险评估指标的处理方式,风险评估可以分为( )。 A.预先评估 B.现状评估 C.定性评估 D.半定量评估 E.定量评估
按物质(),爆炸可分为化学爆炸、物理爆炸和核爆炸。 A.爆炸条件 B.爆炸原因和性质 C.爆炸后果 D.爆炸过程
易燃气体是指温度在20℃、标准大气压101.3kPa时,爆炸下限≤13%,或燃烧范围≥12个百分点的气体,其火灾危险性不包括( )。 A.扩散性 B.可缩性 C.流动性 D.带电性
易燃、可燃液体在燃烧过程中,并不是液体本身在燃烧,而是液体受热时蒸发出来的液体蒸气被分解、氧化达到燃点而燃烧,即()。 A.表面燃烧 B.蒸发燃烧 C.沸溢燃烧 D.分解燃烧
因物质本身起化学反应,产生大量气体和高温而发生的爆炸称为( )。 A.物理爆炸 B.化学爆炸 C.粉尘爆炸 D.核爆炸
以电磁波形式传递热量的现象,称为( )。 A.热传导 B.热辐射 C.热对流 D.热传播
天然气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是( )。 A.1%-3% B.5%-15% C.18%-23% D.27%-36%
易燃液体,其闭杯试验闪点() A.不高于60℃ B.不高于65.6℃ C.不低于60℃ D.不低于65.6℃
热通过直接接触的物体从温度较高部位传递到温度较低部位的现象,称为( )。 A.热传导 B.热对流 C.热辐射 D.热传播
可燃粉尘爆炸属于( )。 A.物理爆炸 B.化学爆炸 C.气体爆炸 D.固体爆炸
储存于密闭容器中的易燃液体受热后,本身体积增大,这一特性是液体的( )。 A.易燃性 B.蒸气的爆炸性 C.受热膨胀性 D.流动性
轰然的发生标志着室内火灾进入全面发展阶段,这一阶段是( ) A.初期增长阶段 B.充分发展阶段 C.火灾下降阶段 D.火灾熄灭阶段
( )是物质从一种状态迅速转变成另一状态,并在瞬间放出大量能量,同时产生声响的现象。 A.爆炸 B.闪燃 C.自燃 D.着火
根据易燃液体储运特点和火灾危险性的大小,易燃液体分为甲、乙、丙三类。甲类是指( )。 A.闪点<28℃的液体 B.28℃≤闪点<60℃的液体 C.闪点≥60℃的液体 D.闪点≥40℃的液体
镁铝合金的爆炸浓度下限是( )g/m3。 A.30 B.40 C.50 D.60
对于I级易燃气体,其爆炸下限小于( )%。 A.10 B.12 C.13 D.15
室内火灾进入充分发展阶段的主要标志是( )。 A.闪燃 B.轰然 C.爆燃 D.自燃
颗粒越细小,其比表面积越大,在空气中分散度越大且悬浮时间越长,吸附氧的活性越( ),爆炸危险性越大 A.敏感 B.小 C.强 D.少
2004年12月21日,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桥南市场发生火灾,大火蔓延,烧毁3220个门面、3029个摊位、30个仓库,过火建筑面积83276m2,造成了5人死亡14人重伤,直接财产损失1.876亿元,受灾5200余户,整个市场烧毁殆尽。一些精密仪器、棉纺织物等还因受火灾烟气的侵蚀造成永久性破坏。按照火灾事故所造成的灾害损失程度分类,这是( )。 A.特别重大火灾 B.重大火灾 C.较大火灾 D.一般火灾
易燃气体分为两级,其中I级指的是爆炸下限小于( ),或者不论爆炸下限如何,爆炸极限范围不小于( )。 A.10%,13% B.13%,12% C.10%,12% D.13%,13%
由于雷击引燃了汽油储罐导致火灾,根据《火灾分类》(GB/T4968-2008),此次火灾属于( )。 A.A类火灾 B.B类火灾 C.C类火灾 D.D类火灾
爆炸按物质产生爆炸的( )不同,通常将爆炸分为化学爆炸、物理爆炸和核爆炸。 A.条件 B.原因和性质 C.后果 D.过程
属于Ⅱ类易燃液体的是( )。 A.樟脑油 B.松香水 C.镜头水 D.二硫化碳
造成3人死亡,9人重伤,直接经济损失5100万元,按照事故造成的损失程度分类,该事故可以定性为( )。 A.特别重大火灾 B.重大火灾 C.较大火灾 D.一般火灾
引燃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火源能量越大,爆炸极限( )。 A.上下限之间范围越小 B.上下限之间范围越大 C.上限越高 D.下限越低
以下常见原因中,发生火灾概率最高的是( )。 A.吸烟 B.生活用火不慎 C.玩火 D.生产作业不慎
在防火的基本方法中,静电消除设备、接地避雷、设置火星熄灭装置等方法属于( )。 A.控制可燃物 B.隔绝助燃物 C.控制引火源 D.阻止化学抑制
对化学反应型工艺控制不当,致使反应失控,这种的原因是( )。 A.生产工艺原因 B.生产设备原因 C.物料原因 D.作业行为原因
下列关于建筑火灾蔓延传热基础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导热率大的材料利于火势蔓延 B.工程上常把具有相对位移的流体与所接触的固体表面之间的热传递过程称为热传导 C.热辐射不需要通过接触即可进行 D.热对流中,热量传递与流体流动关系密切
下列( )是属于判断液体火灾危险性大小的主要依据 A.闪点 B.闪燃 C.燃点 D.自燃点
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 物质在外部引火源作用下表面起火并持续燃烧一定时间所需的最低温度,称为( ) A.自燃点 B.闪点 C.自燃 D.燃点
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 )现象,称为燃烧。 A.火焰、发光 B.发光、发烟 C.火焰、发烟 D.火焰、发光和(或)发烟
下列( )储罐燃烧可能发生沸溢、喷溅。 A.汽油 B.煤油 C.柴油 D.原油
下列物质中( )为最典型的未完全燃烧产物。 A.H20 B.CO C.C02 D.HCN
液态烃类物质燃烧具有( )火焰,并散发浓密的黑色烟云。 A.橘色 B.无色 C.黄色 D.蓝色
固体可燃物(不包括可熔化的少量固体,如石蜡,樟脑和萘等)由于其分子结构的复杂性和物理性质的不同,其燃烧方式也各不相同,但不包含( )。 A.蒸发燃烧 B.分解燃烧 C.闪燃 D.阴燃
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长72cm,重985克,燃料为气态丙烷,燃烧时间15min,在零风速下火焰高度为25~30cm,在强光和日光情况下均可识别和拍摄。这种能形成稳定火焰的燃烧属于( )。 A.混合燃烧 B.扩散燃烧 C.蒸发燃烧 D.分解燃烧
( )是指物质由某种状态迅速转变为另一种状态,并在瞬间以机械功的形式释放巨大能量,或者是气体、蒸气在瞬间发生剧烈膨胀等现象。 A.点燃 B.化学自燃 C.热自燃 D.爆炸
焦炭燃烧的方式一般被称为( )。 A.阴燃 B.异象燃烧 C.蒸发燃烧 D.分解燃烧
固体表面氧和物质直接燃烧属于( )。 A.动力燃烧 B.表面燃烧 C.分解燃烧 D.熏烟燃烧
下列关于燃烧类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燃烧可以分为着火和爆炸 B.着火分为点燃和自燃 C.因为点火能量是燃烧的充分条件之一,所以自燃也需要外部点火能量 D.爆炸是物质由一种状态迅速地转变成另一种状态,并在瞬间以机械功的形式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或是气体、蒸汽在瞬间发生强烈膨胀等现象
聚丙烯燃烧时不会产生的物质是( )。 A.一氧化碳 B.熔滴 C.氮氧化物 D.C02
下列物质的燃烧不属于表面燃烧的是( )。 A.木炭 B.煤 C.焦炭 D.铜
粉尘是指呈分散状态的固体物质。粉尘爆炸是指悬浮于空气中的可燃粉尘触及明火或电火花等火源时发生的爆炸现象。下列关于粉尘爆炸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粉尘初始爆炸产生的气浪会使沉积粉尘扬起,在新的空间内形成爆炸性混合物,从而可能会发生二次爆炸 B.粉尘初次爆炸往往比二次爆炸压力更大,破坏更严重 C.在连续化生产系统中,二次爆炸甚至可能连续出现,形成连锁爆炸,有的能达到爆轰的程度 D.影响粉尘爆炸的因素主要有粉尘本身的物理化学性质、粉尘浓度、环境条件、可燃气体和气体的含量等。
以下关于爆炸极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爆炸极限范围越大,下限越高,火灾危险性就越大 B.爆炸极限可以根据场所火灾危险性,进一步确定建筑耐火等级、防火间距、建筑消防设施等 C.爆炸极限是评定可燃气体火灾危险性大小的依据 D.爆炸极限是评定气体生产、储存场所火灾危险类别的依据
易燃气体的火灾危险性不包括( )。 A.带电性 B.扩散性 C.可缩性 D.流动性
粉尘的颗粒度越小,相对面积越大,燃烧速度越快,爆炸下限( )。 A.越大 B.越低 C.越高 D.以上均不正确
通常将闪点小于( )℃的液体归为甲类火灾危险性物质。 A.-18 B.23 C.28 D.60
一般认为,火灾的衰减阶段是从室内平均温度降至其峰值的( )时算起。 A.80% B.60% C.50% D.25%
燃烧产物会对人体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常见的燃烧产物中,其不包括( )。 A.氰化氢 B.一氧化碳 C.氨气 D.氯气
燃烧产生的烟气,除有毒性外,还有一定的( )。 A.窒息性 B.减光性 C.弥漫性 D.亲和性
粉尘中的水分决定着爆炸的性能,水分越多,爆炸危害性( )。 A.越高 B.越低 C.不变 D.不确定
( )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 A.特别重大火灾 B.重大火灾 C.较大火灾 D.一般火灾
爆炸品系指在外界作用下(如受热、撞击等),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瞬时产生大量气体和热量,导致周围压力急剧上升,发生爆炸,从而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的物品。下列爆炸品分类中最危险的是( )。 A.具有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 B.具有迸射危险,但无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 C.有整体爆炸危险的非常不敏感物质 D.无整体爆炸危险的极端不敏感物品
对建筑火灾而言,最初发生在室内的某个房间或某个部位,然后由此蔓延到相邻的房间或区域,以及整个楼层,最后蔓延到整个建筑物。下列关于火灾发展过程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建筑火灾的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初期增长阶段、充分发展阶段和衰减阶段 B.建筑火灾初期增长阶段,燃烧的发展大多比较缓慢,逐渐形成火灾,燃烧发展稳定 C.在火灾充分发展阶段,温度升高,可燃物不断分解释放出可燃气体 D.一般认为火灾衰减阶段是从室内平均温度降到其峰值的80%时算起
下列易燃易爆危险品中,属于具有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的是( )。 A.摄影闪光弹 B.闪光粉 C.非电雷管 D.礼花弹
化学爆炸是指由于物质急剧氧化或分解产生温度、压力增加或两者同时增加而形成的爆炸现象,其不包括( )。 A.炸药爆炸 B.可燃气体爆炸 C.可燃粉尘爆炸 D.锅炉爆炸
醇类液体燃烧具有( )火焰,几乎不产生烟雾。 A.橘色 B.无色 C.黄色 D.蓝色
某建筑发生火灾,造成15人死亡,60人重伤,直接财产损失达8000万元,该火灾属于( )。 A.特别重大火灾 B.重大火灾 C.较大火灾 D.一般火灾
最小点火能量是指每一种气体爆炸混合物,其起爆所需的( )点火能量,低于该能量,混合物就不爆炸,目前都采用mJ作为最小点火能量的单位。 A.最大 B.最小 C.最高 D.最多
下列关于易燃液体的火灾危险性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易燃液体燃烧的难易程度,即火灾危险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它们分子结构和分子量的大小 B.易燃液体的挥发性越弱,爆炸危险就越大 C.夏季盛装易燃液体的桶,常出现鼓桶现象及玻璃容器爆裂现象,就是由于受热膨胀所致 D.多数易燃液体在灌注、输送、喷流过程中能够产生静电,有引起着火或爆炸的危险
下列关于建筑火灾烟气蔓延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烟气蔓延的方向通常是火势蔓延的一个主要方向 B.烟气的扩散速度中,水平方向小,垂直方向大 C.烟气最主要的扩散线路是:着火房间→相邻上层房间→室外 D.烟气扩散本质就是热对流,同时伴随热传导
下列关于燃烧发生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可燃物能与氧化剂起化学反应,按化学组成可分为可燃固体、可燃液体和可燃气体 B.凡是与可燃物结合能导致和支持燃烧的物质,均称为助燃物 C.常见的引火源有明火、电弧、电火花、雷击、高温、自燃引火源 D.自由基的链式反应是燃烧反应的实质,光和热是燃烧过程中的物理现象
净高6m以下的室内空间,顶棚射流的厚度为室内净高的5%~12%,而在顶棚射流内最大温度和速度出现在顶棚以下室内净高的( )处。 A.5% B.1% C.3%~5% D.5%~10%
下列关于易燃液体分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闪点<28℃的液体为甲类火险物质 B.闪点≥28℃且<60℃的液体为乙类火险物质 C.闪点≥60℃的液体为丙类火险物质 D.闪点≥78℃的液体为丁类火险物质
为防止火势失去控制,继续扩大燃烧而造成灾害,需要破坏燃烧条件,使火灾中止,以下关于破坏燃烧条件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将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燃烧即会停止 B.将可燃物与氧气、火焰隔离,就可以中止燃烧、扑灭火灾 C.空气氧含量低于最低氧浓度,燃烧不能进行,火灾即被扑灭 D.抑制自由基的产生或降低火焰中的自由基浓度,即可使无焰燃烧的燃烧中止
( )是导致建筑火灾人员伤亡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A.火灾 B.窒息 C.二氧化碳 D.烟气
爆炸由于破坏力强,危害性大,往往还伴随着火灾及其他灾害的发生,因而需要引起消防工作者的特别重视。下列关于爆炸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爆炸是物质在极短时间内释放出大量能量,产生高温,并放出大量气体,在周围介质中造成高压的化学反应或状态变化 B.按物质产生爆炸的原因和性质不同,爆炸分为物理爆炸、化学爆炸和核爆炸 C.物理爆炸的特点是前后物质的化学成分均不改变,即物质不发生燃烧反应,没有火灾危险性 D.化学爆炸能直接造成火灾,具有很大的火灾危险性
固体根据燃点的高低分为可燃固体和易燃固体,其中易燃固体和可燃固体的临界燃点为( )℃。 A.100 B.150 C.200 D.300
下列关于燃烧条件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可燃物属于燃烧的必要条件之一 B.助燃物(氧化剂)属于燃烧的必要条件之一 C.引火源属于燃烧的必要条件之一 D.链式反应自由基属于燃烧的充分条件之一
《火灾分类》(GB/T4968-2008)中按物质的燃烧特性将火灾分为6类,即A类、B类、C类、D类、E类和F类火灾。下列4种物质中,可造成B类火灾的是( )。 A.天然气 B.镁铝合金 C.原油 D.电缆
根据燃烧前可燃气体与氧混合状况不同,气体燃烧方式分为扩散燃烧和预混燃烧。下列关于扩散燃烧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扩散燃烧即边混合边燃烧,燃烧速度的快慢由物理混合速度决定 B.扩散燃烧的燃烧比较稳定,火焰温度相对较低,扩散火焰不运动 C.扩散燃烧的可燃气体与气体氧化剂的混合在可燃气体喷口进行,燃烧过程不发生回火现象 D.稳定的扩散燃烧容易造成火灾,一旦发生火灾也不容易扑救
«
8024
8025
8026
8027
8028
8029
8030
80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