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仅需5分钟,人工查询点这里
信息发布
登录 | 注册
个人中心
×
找资料找试卷就是这么简单
微信扫码登录
资料信息 - 让知识更有价值
下列属于税收收入的有()。 A.增值税 B.消费税 C.营业税 D.政府性基金收入 E.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
从支出的经济分类看,财政预算支出可分为()。 A.工资福利支出 B.教育支出 C.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 D.商品和服务支出 E.转移性支出
以有偿形式筹集的财政收入包括()。 A.发行国家债券 B.征收印花税 C.政府从银行借款 D.经营国有资本获得收入 E.征收利息税
从财政管理的渠道看,财政收人包括()。 A.预算内收入 B.以无偿形式征收的各项税收 C.以有偿形式筹集的收入 D.预算外收入 E.以强制形式征收的各项税收
银行信贷资金运用的去向主要有()。 A.各项贷款 B.有价证券及投资 C.黄金占款和外汇占款 D.在国际金融机构的资产 E.财政借款
金融市场可分为()。 A.债券市场 B.股票市场 C.外汇市场 D.保险市场 E.资本市场
较广义的货币供应量M2处于货币供应量的第三层次,包括()。 A.M1 B.M3 C.M0 D.各类银行机构及非金融机构的各种存款的综合 E.准货币
离岸价格包括货物离开中国关境后的运费、保险费和其他费用。( )
预算内财政收入是可由有关部门和单位自行安排的财政收入。( )
预算内收入分为税收收入和非税收收人,前者是预算内收入的主体。( )
当财政收入小于财政支出时,财政收支差额为负值,称为财政赤字。( )
如果某期有货币净回笼,意味着信贷资金收入大于支出,表现为借差,其差额通过回笼货币而达到消解。( )
如果某期有货币净投放,意味着当期信贷资金支出大于收入,表现为付差,其差额是由货币投放来弥补。( )
目前我国货币流通量统计实际就是针对流通中的现金量即M,进行统计。( )
政府土地出让行为应计入政府财政收入。( )
政府土地出让行为增加了政府权益。(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包括铁路运输业、道路运输业、水上运输业、航空运输业、管道运输业、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业、装卸搬运和仓储业、邮政业等国民经济行业。(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行业行政主管部门是统计单位。( )
铁路营业里程是指办理客货运输业务的铁路正线总长度。铁路复线计入营业里程。( )
大中城市的主要街道计人公路里程。( )
客运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各种运输工具实际运送的旅客数量。旅客不论行程远近或票价多少,均按一人一次客运量统计。( )
铁路运输业统计由铁道部负责。( )
有关公路、水路、港口运输统计由交通部、公安部负责。( )
邮政业统计由国家邮政局负责。( )
内河航道通航里程内河航道通航里程指在一定时期内,能通航运输船舶及排筏的天然河流、湖泊水库、运河及通航管道的长度。( )
港口货物吞吐量按货物的类别分,可根据现行的交通行业标准《运输货物分类和代码》分类。( )
我国规定,进出口价格统计,进口货物按离岸价格(FOB)统计,出口货物按到岸价格(CIF)统计。( )
进出口国家(地区),进口货物统计原产国,出口货物统计最终目的地国。( )
利润再投资是指境外子公司作为红利分配且属于境内投资主体的利润部分。( )
海关统计包括未通过中国关境的转口贸易货物。( )
财政总收入是税收收入和非税收收入之和。( )
财政收支差率等于财政支出除以财政收入。( )
从总体来看,有偿形式的收入是财政收入的主体,强制、无偿收入是有偿收入的补充。( )
在我国,最重要的金融机构是中央银行。( )
股票和债券的发行和买卖属于间接金融,而存贷款属于直接金融。( )
银行信贷资金来源总量是一个时期总量指标,也是一个资金余额指标。( )
信贷资金运用总量是一个时点总量指标,反映银行信贷资金的运用规模。( )
M1是指居民及企业单位的活期存款。( )
就同等数量的货币而言,流通速度快,就意味着货币实际需求量较大。( )
现金归行速度是指每单位货币从银行投入流通又返回银行平均所需要的时间(天数)。( )
财政收入是政府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主要形式。( )
政府土地出让行为是政府资产存在形式的改变。( )
财政收入是政府财政参与国民经济分配过程所取得的总收入。( )
税收收入和非税收收入是预算内收入的主体。( )
政府基金预算收入包括国有土地出让金收入。( )
按照国际通行标准看,政府财政收入是指增加政府权益的交易活动。( )
公路旅客运输和道路货物运输列入道路运输业统计。( )
从远东地区引入天然气应纳入到管道运输业统计。( )
每逢节假日,利用手机传输设备传送或接收文字短信属于邮政业统计范畴。(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统计范围包括从事相关活动的全部企业法人、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工商户。( )
我国第二次经济普查对象包括建筑业产业活动单位、个体户。( )
向用户提供天然气、热气和水的服务纳入到管道运输业。( )
邮政行业业务总量指以货币形式表现的邮政企业为社会提供各类邮政通信服务或其他服务的总数量。( )
发展迅猛的城市速递业纳入邮政业统计。( )
定期航空航线里程是指民航运输定期班机飞行的航线长度的总和。一般用不重复计算航线里程,来确切反映民航运输网的规模。(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统计采取全面调查的方式,分别由各有关业务主管部门负责收集资料。( )
全国民用车辆拥有量统计由公安部负责。( )
航空运输业统计由民航总局负责。( )
管道运输业统计分别由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燃气集团公司及其他相关部门负责。(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主要业务量统计采取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分别由各有关业务主管部门负责收集资料。(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统计采取抽样调查的方式,分别由各有关业务主管部门负责收集资料。(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按法人在地原则进行统计。( )
货物(旅客)周转量计算公式为:货物(旅客)周转量=∑货物(旅客)运输量×运输距离。( )
铁路货车平均静载重指货物在装车时的静止装载重量,计算公式为:货车平均静载重(吨)=货物发送吨数/装车数。( )
M1是指居民及企业单位的活期存款。()
根据以下资料计算:2007年我国财政收入为51321.78亿元,财政收入增长速度为32.4%,财政支出为49781.35亿元,财政支出增长速度为23.2%,国内生产总值为249529.9亿元,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为11.9%。2006年我国财政收入为38760.2亿元,财政支出为40422.73亿元,国内生产总值为211923.5亿元。2007年我国财政收支差额为( )。查看材料 A.550亿元 B.1540.43亿元 C.-1662.53亿元 D.-1540.43亿元
根据以下资料计算:2007年我国财政收入为51321.78亿元,财政收入增长速度为32.4%,财政支出为49781.35亿元,财政支出增长速度为23.2%,国内生产总值为249529.9亿元,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为11.9%。2006年我国财政收入为38760.2亿元,财政支出为40422.73亿元,国内生产总值为211923.5亿元。2007年我国财政收支差率为( )。查看材料 A.3% B.3.09% C.4.29% D.-4.11%
根据以下资料计算:2007年我国财政收入为51321.78亿元,财政收入增长速度为32.4%,财政支出为49781.35亿元,财政支出增长速度为23.2%,国内生产总值为249529.9亿元,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为11.9%。2006年我国财政收入为38760.2亿元,财政支出为40422.73亿元,国内生产总值为211923.5亿元。2007年国家财力集中程度为( )。查看材料 A.20% B.10.57% C.20.57% D.57%
根据以下资料计算:2007年我国财政收入为51321.78亿元,财政收入增长速度为32.4%,财政支出为49781.35亿元,财政支出增长速度为23.2%,国内生产总值为249529.9亿元,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为11.9%。2006年我国财政收入为38760.2亿元,财政支出为40422.73亿元,国内生产总值为211923.5亿元。2007年财政收入弹性系数为( )。查看材料 A.2.6 B.2.72 C.3.5 D.1.76
根据以下资料计算:2007年我国财政收入为51321.78亿元,财政收入增长速度为32.4%,财政支出为49781.35亿元,财政支出增长速度为23.2%,国内生产总值为249529.9亿元,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为11.9%。2006年我国财政收入为38760.2亿元,财政支出为40422.73亿元,国内生产总值为211923.5亿元。2007年财政支出弹性系数为( )。查看材料 A.0.95 B.0.05 C.1.05 D.1.95
根据以下资料计算:2007年我国财政收入为51321.78亿元,财政收入增长速度为32.4%,财政支出为49781.35亿元,财政支出增长速度为23.2%,国内生产总值为249529.9亿元,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为11.9%。2006年我国财政收入为38760.2亿元,财政支出为40422.73亿元,国内生产总值为211923.5亿元。2007年财政收入边际倾向为( )。查看材料 A.0.33 B.0.67 C.1.33 D.1.67
根据以下资料计算:2007年我国财政收入为51321.78亿元,财政收入增长速度为32.4%,财政支出为49781.35亿元,财政支出增长速度为23.2%,国内生产总值为249529.9亿元,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为11.9%。2006年我国财政收入为38760.2亿元,财政支出为40422.73亿元,国内生产总值为211923.5亿元。2007年财政支出边际倾向为( )。查看材料 A.0.75 B.0.25 C.1.25 D.1.75
根据以下资料计算:2007年我国财政收入为51321.78亿元,财政收入增长速度为32.4%,财政支出为49781.35亿元,财政支出增长速度为23.2%,国内生产总值为249529.9亿元,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为11.9%。2006年我国财政收入为38760.2亿元,财政支出为40422.73亿元,国内生产总值为211923.5亿元。 2007年我国财政收支差额为()。查看材料 A.550亿元 B.1540.43亿元 C.-1662.53亿元 D.-1540.43亿元
根据以下资料计算:2007年我国财政收入为51321.78亿元,财政收入增长速度为32.4%,财政支出为49781.35亿元,财政支出增长速度为23.2%,国内生产总值为249529.9亿元,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为11.9%。2006年我国财政收入为38760.2亿元,财政支出为40422.73亿元,国内生产总值为211923.5亿元。 2007年我国财政收支差率为()。查看材料 A.3% B.3.09% C.4.29% D.-4.11%
根据以下资料计算:2007年我国财政收入为51321.78亿元,财政收入增长速度为32.4%,财政支出为49781.35亿元,财政支出增长速度为23.2%,国内生产总值为249529.9亿元,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为11.9%。2006年我国财政收入为38760.2亿元,财政支出为40422.73亿元,国内生产总值为211923.5亿元。 2007年国家财力集中程度为()。查看材料 A.20% B.10.57% C.20.57% D.57%
根据以下资料计算:2007年我国财政收入为51321.78亿元,财政收入增长速度为32.4%,财政支出为49781.35亿元,财政支出增长速度为23.2%,国内生产总值为249529.9亿元,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为11.9%。2006年我国财政收入为38760.2亿元,财政支出为40422.73亿元,国内生产总值为211923.5亿元。 2007年财政收入弹性系数为()。查看材料 A.2.6 B.2.72 C.3.5 D.1.76
根据以下资料计算:2007年我国财政收入为51321.78亿元,财政收入增长速度为32.4%,财政支出为49781.35亿元,财政支出增长速度为23.2%,国内生产总值为249529.9亿元,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为11.9%。2006年我国财政收入为38760.2亿元,财政支出为40422.73亿元,国内生产总值为211923.5亿元。 2007年财政支出弹性系数为()。查看材料 A.O.95 B.0.05 C.1.O5 D.1.95
根据以下资料计算:2007年我国财政收入为51321.78亿元,财政收入增长速度为32.4%,财政支出为49781.35亿元,财政支出增长速度为23.2%,国内生产总值为249529.9亿元,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为11.9%。2006年我国财政收入为38760.2亿元,财政支出为40422.73亿元,国内生产总值为211923.5亿元。 2007年财政收入边际倾向为()。查看材料 A.0.33 B.0.67 C.1.33 D.1.67
根据以下资料计算:2007年我国财政收入为51321.78亿元,财政收入增长速度为32.4%,财政支出为49781.35亿元,财政支出增长速度为23.2%,国内生产总值为249529.9亿元,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为11.9%。2006年我国财政收入为38760.2亿元,财政支出为40422.73亿元,国内生产总值为211923.5亿元。 2007年财政支出边际倾向为()。查看材料 A.0.75 B.0.25 C.1.25 D.1.75
统计法规定:国家要不断健全科学的统计指标体系,不断改进统计调查方法,有计划地推进统计信息化建设,体现了( )。 A.规范统计原则 B.统一统计原则 C.科学统计原则 D.诚信统计原则
以下关于统计资料公布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国家统计数据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为准 B.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调查取得的统计资料,应当及时公开,定期公布 C.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统计调查的统计资料,由本部门定期公布 D.公布统计资料应同时工作调查对象的原始数据
《统计法》规定,统计调查中获得的( )的资料,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对外提供、泄露,不得用于统计以外的目的。 A.调查对象所有信息 B.能够识别或者推断单个统计调查对象身份 C.能够识别统计调查对象身份 D.能够推断单个调查对象身份
国家统计数据以( )公布的数据为准。 A.国务院 B.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 C.国家统计局 D.国务院和国家统计局
下列选项中可以设立独立的统计机构的是( )。 A.某村村委会 B.某镇政府 C.某县政府 D.某市人大常委会
统计工作的统一性,最为关键的是( )的集中统一。 A.统计标准 B.统计制度 C.统计管理体制 D.统计调查方法
实施统计行政处罚时,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体现的原则是( )。 A.法定原则 B.公正原则 C.公平原则 D.罪罚相适应原则
根据统计法确定的统计工作原则,统计标准应该是( )。 A.完整的 B.统一的 C.可行的 D.规范的
《统计法》所保护的商业秘密的主体是指( )。 A.个体工商户 B.企业事业组织 C.统计调查对象 D.公民个人
统计资料,是指统计( )过程中所产生的、反映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的统计成果以及与之相联的其他资料的总称。 A.研究 B.活动 C.调查 D.汇总
《统计法》规定,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对在统计工作中知悉的( ),应当予以保密。 A.国家秘密和商业秘密 B.国家秘密和个人隐私 C.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 D.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信息
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依照统计法规定独立行使职权( )。 A.其他机关和社会团体发现统计资料中的错误,可以自行修改 B.地方、部门和单位的领导人员发现统计资料中的错误,可以自行修改 C.其他人员发现统计资料中的错误,可以自行修改 D.不受任何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非法干涉
统计法的基本原则贯穿于( )之中。 A.统计法律 B.统计行政法规 C.统计规章 D.全部统计法律规范
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依照统计法规定,独立行使职权,不受( )。 A.任何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非法干涉 B.任何机关和社会团体的非法干涉 C.个人的干涉 D.任何机关干涉
根据《统计法》的规定,在统计工作中应当遵循保障统计信息社会共享原则,则该原则具体表现为 ( )。 A.明确了建立统计信息共享机制的主体 B.建立了不定期公布统计资料的制度 C.明确了统计资料公布的权限 D.明确了统计资料公开的方式 E.确立了统计资料不得保密的准则
《统计法》规定,国家统计调查项目、部门统计调查项目、地方统计调查项目应当( )。 A.明确分工 B.相互衔接 C.确定管辖 D.严格保密 E.不得重复
根据《统计法》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政府统计机构和有关部门以及各单位的负责人( )。 A.不得自行修改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依法搜集、整理的统计资料 B.不得提供不真实、不完整的统计资料 C.不得以任何方式要求统计机构、统计人员及其他机构、人员伪造、篡改统计资料 D.不得拒报、迟报统计资料 E.不得对依法履行职责或者拒绝、抵制统计违法行为的统计人员打击报复
《统计法》规定,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依照本法独立行使( )的职权,不受侵犯。 A.统计调查 B.统计报告 C.统计发布 D.统计监督 E.统计执法
下列选项中,属于统计法基本原则的有( )。 A.保障统计工作分离制衡性原则 B.统计机构依法履行职责原则 C.保障统计工作的独立性原则 D.统计资料公开原则 E.保障统计信息社会共享原则
统计的统一性原则主要体现在( )。 A.统计制度和统计标准应当是统一的 B.在统计体制方面,国家应建立集中统一的统计管理体制 C.统计资料应当依法统一管理和公布 D.统计工作应当由政府统计机构来统一完成 E.统计执法检查权应统一由省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行使
«
5569
5570
5571
5572
5573
5574
5575
55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