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仅需5分钟,人工查询点这里
信息发布
登录 | 注册
个人中心
×
找资料找试卷就是这么简单
微信扫码登录
资料信息 - 让知识更有价值
干粉灭火剂起主要灭火作用的基本原理是()。 A.窒息作用 B.冷却作用 C.辐射作用 D.化学抑制作用
下列灭火器中,更适宜于扑救600V以下带电电器、贵重设备、图书档案、精密仪器仪表的初起火灾的是()。 A.二氧化碳灭火器 B.泡沫灭火器 C.酸碱灭火器 D.干粉灭火器
下列关于酸碱灭火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酸碱灭火器是一种内部装有65%的工业硫酸和碳酸氢钠的水溶液作灭火剂的灭火器 B.酸碱灭火器适用于扑救A类物质的初起火灾 C.酸碱灭火器不能用于扑救B类物质燃烧的火灾 D.酸碱灭火器可用于扑救C类可燃气体或D类轻金属火灾
可燃物质的聚集状态不同,发生的燃烧过程也不同,下列关于可燃物质燃烧类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管道泄漏的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后,浓度达到爆炸极限范围内遇火形成稳定火焰的燃烧为扩散燃烧 B.可燃气体和助燃气体在管道内扩散混合,混合气体浓度在爆炸极限范围内,遇到火源发生的燃烧为分解燃烧 C.可燃液体在火源和热源的作用下,蒸发出的蒸汽发生氧化分解而进行的燃烧为分解燃烧 D.可燃物质遇热分解出可燃气体后与氧进行的燃烧为扩散燃烧
典型火灾事故的发展分为初起期、发展期、最盛期、减弱期和熄灭期。所谓的“轰燃”发生在()阶段。 A.初起期 B.发展期 C.最盛期 D.减弱期
《火灾分类》( GB7T 4968-2008')中按物质的燃烧特性将火灾分为6 类,即A 类、B 类、C 类、D 类、E 类和F类火灾。下列4 种物质中,可造成D 类火灾的是( )。 A.天然气 B.镁铝合金 C.原油 D.木材
典型火灾事故的发展分为初起期、发展期、最盛期、减弱期和熄灭期。所谓的“轰燃”发生( )段 A.见图A B.见图B C.见图C D.见图D
烟花爆竹的组成决定了它具有燃烧和爆炸的特性。( )指1kg 火药燃烧时气体产物所做的功。 A.能量特征 B.燃烧特性 C.力学特性 D.安定性
根据《烟花爆竹工程设计安全规范》(GB50161)规定,下列说法正确是( ) A.防护屏障内的危险品药量可不计入该屏障内的危险性建筑物的计算药量。 B.危险性建筑物中抗爆间室的危险品药量应计入危险性建筑物的计算药量。 C.危险性建筑物的计算药量应为该建筑物内能形成同时爆炸或燃烧的危险品最大药量 D.厂房内采取了分隔防护措施,相互间不会引起同时爆炸或燃烧的药量可分别计算,取其和
民用爆破器材是用于非军事目的的各种炸药及其制品和火工品的总称。下列民用爆破物品中,属于专用民爆物品的是( ) A.乳化炸药 B.电雷管 C.震源弹 D.铵梯炸药
爆炸过程表现为两个阶段:在第一阶段,物质的(或系统的)潜在能以一定的方式转化为强烈的压缩能;第二阶段,压缩物质急剧膨胀,对外做功,从而引起周围介质的变化和破坏。下列关于破坏作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冲击波造成附近建筑物的破坏 B.碎片的四处飞散造成的伤害 C.爆炸引起长时间的地震波 D.高空作业人员受冲击造成事故
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600V 以下电气设备及油类的初起火灾的是( )。 A.清水灭火器 B.干粉灭火器 C.二氧化碳灭火器 D.酸碱灭火器
飞扬悬浮于空气中的可燃粉尘引起的爆炸属于()。 A.物理爆炸 B.化学爆炸 C.气相爆炸 D.固相爆炸
阻火隔爆装置中,由一灵敏的传感器探测爆炸信号,经放大后输出给执行机构,控制隔爆装置喷洒抑爆剂或关闭阀门,从而阻隔爆炸火焰的传播的是()。 A.主动式(监控式)隔爆装置 B.被动式隔爆装置 C.工业阻火器 D.火星熄灭器
二氧化碳灭火器是利用其内部充装的液态二氧化碳的蒸气压将二氧化碳喷出灭火的一种灭火器具。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灭火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1㎏二氧化碳液体可在常温常压下生成1000L左右的气体,足以使1m3空间范围内的火焰熄灭 B.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氧气含量低于15%时燃烧终止 C.二氧化碳灭火器适宜于扑救600V以下的带电电器火灾 D.二氧化碳灭火器对硝酸盐等氧化剂火灾的扑灭效果好
爆炸容器的材料和尺寸对爆炸极限有影响,若容器材料的(),爆炸极限范围变小。 A.传热性差,管径越细 B.传热性差,管径越粗 C.传热性好,管径越细 D.传热性好,管径越粗
根据《消防法》关于消防设施的定义,下列不属于消防设施的是()。 A.消防车 B.灭火器防烟系统 C.消火栓系统 D.应急广播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可划分为区域火灾报警系统、集中报警系统和控制中心报警系统,其中区域报警系统一般适用于()保护对象。 A.特级 B.一级 C.二级 D.三级
生产系统内一旦发生爆炸或压力骤增时,可通过防爆泄压设施将超高压力释放出去,以减少巨大压力对设备、系统的破坏或减少事故损失。防爆泄压装置主要有安全阀、爆破片、防爆门等。下列关于防爆泄压装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安全阀按其结构和作用原理可分为杠杆式、弹簧式和敞开式 B.当安全阀的入口处装有隔断阀时,隔断阀必须保持常闭状态并加铅封 C.爆破片的防爆效率取决于它的宽度、长度、泄压方向和膜片材料的选择 D.防爆门(窗)设置时,泄压面积与厂房体积的比值宜采用0.05~0.22m2/m3
下列关于泡沫灭火系统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按发泡倍数泡沫系统可分为低倍数泡沫灭火系统、中倍数泡沫灭火系统和高倍数泡沫灭火系统 B.发泡倍数在20倍以下的称低倍数泡沫灭火系统 C.发泡倍数21~200倍之间的称中倍数泡沫灭火系统 D.发泡倍数在2041~1200倍之间的称高倍数泡沫灭火系统
防爆的基本原则是根据对爆炸过程特点的分析采取相应的措施,包括防止爆炸发生、控制爆炸发展、削弱爆炸危害。下列措施中,属于防止爆炸发生的是( )。 A.严格控制火源、防止爆炸性混合物的形成 B.及时泄出燃爆开始时的压力 C.切断爆炸传播途径 D.减弱爆炸压力和冲击波对人员、设备和建筑物的损坏
惰性气体进行气体保护时,需用量取决于()。 A.可燃气体种类 B.通风情况 C.反映原理 D.允许的最高含氧量
关于危险物品的储存中,()不准与任何其他类的物品共储,必须单独隔离储存。 A.爆炸物品 B.易燃液体 C.易燃气体 D.助燃气体
天然气公司为了防止管道泄漏引起爆炸事故,通常向天然气中加入一些物质。这种物质是( ) A.氢气 B.硫醇 C.一氧化碳 D.空气
根据燃烧发生时出现的不同现象,可将燃烧现象分为闪燃、自燃和着火。油脂滴落于高温部件上发生燃烧的现象属于()。 A.阴燃 B.闪燃 C.自热自燃 D.受热自燃
某企业由于雷击引燃了汽油储罐导致火灾,根据《火灾分类》(GB/T 4968),此次火灾属于()。 A.A类火灾 B.B类火灾 C.C类火灾 D.D类火灾
烟火药中使用的硝化棉属于()。 A.氧化剂 B.还原剂 C.黏合剂 D.添加剂
下图为氢和氧混合物(2:1)爆炸区间示意图。其中a点和b点的压力分别是混合物在500℃时的爆炸下限和爆炸上限。随着温度的增加。爆炸极限的变化趋势是()。 A.会变宽 B.会变窄 C.先变宽后变窄 D.先变窄后边宽
烟火药的吸湿率应()。 A.不大于2% B.不小于2% C.不大于1% D.不小于1%
烟火药药物计量包装应在专用工房进行,每栋工房定员()人,定量()kg。 A.1、30 B.1、50 C.2、30 D.2、50
1.1级厂房的人均使用面积不宜少于()平方米。 A.4.5 B.6 C.7.5 D.9
爆炸最主要的特征是()。 A.爆炸过程高速进行 B.周围介质发生震动或邻近的物质遭到破坏 C.发出或大或小的响声 D.爆炸点及其周围压力急剧升高
1.3级厂房每一危险工作间内有最远工作点至外部出口的距离不应超过()m。 A.5 B.6 C.7 D.8
下列库房(仓库)危险品的存药量不符合规定的是( )。 A.危险品生产区内,1.1级中转库单库存药量为600kg B.危险品生产区内,1.3级中转库单库存药量为900kg C.危险品总仓库区内,1.1级成品仓库单库存药量不宜超过10000kg D.危险品总仓库区内,1.3级成品仓库单库存药量不宜超过20000kg
爆炸是物质系统的一种极为迅速的物理的活化学的能量释放或转化过程。它的主要特征是() A.爆炸过程高速进行 B.爆炸点及其周围压力急剧升高 C.发出或大或小的响声 D.邻近的物质遭到破坏
烟花爆竹生产企业配备占本企业从业人员总数()%以上且至少有()名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A.1,1 B.2,1 C.2,2 D.1,2
根据各类可燃固体的燃烧方式和燃烧特性,固体燃烧的形式大致可分为四种,其燃烧各有特点。木材的燃烧属于() A.蒸发燃烧 B.表面燃烧 C.分解燃烧 D.熏烟燃烧
下列民用爆炸物品中属于传火传爆材料的是()。 A.电雷管 B.继爆管 C.点火药盒 D.导爆索
爆炸过程表现为两个阶段:在第一阶段,物质的(或系统的)潜在能以一定的方式转化为强烈的压缩能;第二阶段,压缩物质急剧膨胀,对外做功,从而引起周围介质的变化和破坏。下列关于爆炸破坏作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爆炸形成的高温、高压、低能量密度的气体产物,以极高的速度向周围膨胀,强烈压缩周围的静止空气,使其压力、密度和温度突跃升高 B.爆炸的机械破坏效应会使容器、设备、装置以及建筑材料等的碎片,在相当大的范围内飞散而造成伤害 C.爆炸发生时,特别是较猛烈的爆炸往往会引起反复较长时间的地震波 D.粉尘作业场所轻微的爆炸冲击波导致地面上的粉尘扬起,引起火灾
爆炸极限是表征可燃气体、蒸汽和粉尘危险性的主要指标之一。下列关于爆炸极限的影响说法不正确的是() A.混合气体的初始温度越高,爆炸极限的范围越宽 B.混合气体的初始压力越大,爆炸极限的范围越宽 C.混合气体中惰性气体含量增加,爆炸极限范围变宽 D.混合气体中氧气浓度的增加,爆炸极限的范围变宽
炸药的燃烧特性中,()是标志炸药作功能力的参量。 A.安定性 B.安全性 C.燃烧特性 D.能量特征
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灭火器的说法错误的是() A.1kg 的二氧化碳液体,在常温常压下能生成500L 左右的气体 B.二氧化碳浓度达30%~35%时,燃烧中止 C.更适宜于扑救600V 以下带电电器 D.二氧化碳适宜用来扑灭金属钾、镁、钠、铝等及金属过氧化物
某企业产品主要是石蜡,由于操作错误导致火灾,该火灾属于( )。 A.A 类火灾 B.B 类火灾 C.C 类火灾 D.D 类火灾
闪点指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可燃液体或固体表面产生的蒸气在试验火焰作用下发生闪燃的最低温度。其闪点由低到高的排序是()。 A.汽油—煤油—蜡油—柴油 B.煤油—汽油—柴油—蜡油 C.汽油—煤油—柴油—蜡油 D.煤油—柴油—汽油—蜡油
在扑救600V以下带电电器、贵重设备、图书档案、精密仪器仪表的初起火灾时,适宜采用()。 A.酸碱灭火气 B.二氧化碳灭火器 C.干粉灭火器 D.泡沫灭火器
按照能量的来源,爆炸可分为三类:物理爆炸、化学爆炸、核爆炸。爆炸最主要的特征是指( )。 A.爆炸过程高速进行 B.爆炸点附近压力急剧升高 C.发出或大或小的响声 D.周围介质发生震动
粉尘爆炸是指悬浮于空气中的可燃粉尘触及明火或电火花等火源时发生的爆炸现象。下列各组常见粉尘中,都能够发生爆炸的是( )。 A.纸粉尘、煤粉尘、粮食粉尘、石英粉尘 B.煤粉尘、粮食粉尘、水泥粉尘、棉麻粉尘 C.饲料粉尘、棉麻粉尘、烟草粉尘、玻璃粉尘 D.金属粉尘、煤粉尘、粮食粉尘、木粉尘
粉尘爆炸是指悬浮于空气中的可燃粉尘触及明火或电火花等火源时发生的爆炸现象。下列关于粉尘爆炸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燃烧时间长 B.破坏程度小 C.感应周期长 D.二次爆炸
某火灾事故造成3人死亡,66人重伤,直接经济损失3800万元,该事故属于()。 A.一般火灾 B.较大火灾 C.重大火灾 D.特别重大火灾
下列火灾基本概念及参数说法错误的是()。 A.闪燃往往是持续燃烧的先兆 B.一般情况下,闪点越低,危险性越大 C.一般情况下,燃点越低,危险性越大 D.一般情况,密度越小,闪点越高而自燃点越低
按照爆炸的能量来源分类,蒸汽锅炉爆炸属于()。 A.物理爆炸 B.化学爆炸 C.原子爆炸 D.核爆炸
某些气体即使在没有氧气的条件下也能被点燃爆炸,其实这是一种分解爆炸,下列气体中,属于分解爆炸性气体的是()。 A.一氧化碳 B.一氧化氮 C.氧气 D.氢气
混合爆炸气体的爆炸极限值不是一个物理常数,它随条件的变化而变化。通常对其产生影响的因素不包括()。 A.温度 B.压力 C.惰性介质 D.照明亮度
烟花爆竹的主要特征有:能量特征、燃烧特性、力学特性、安定性、安全性。一般在火药中加入少量的二苯胺是为了改善火药的( )。 A.燃烧特性 B.力学特性 C.安定性 D.安全性
下列关于爆炸控制的说法错误的是()。 A.设备密闭不良是发生火灾和爆炸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B.当设备内部充满易爆物质时,要采用负压操作 C.在设计通风系统时,应考虑到气体的相对密度 D.以不燃或难燃的材料代替可燃或易燃材料,是防火与防爆的根本性措施
加热炉的烟道,汽车、拖拉机的尾气排管上等,安装(),用以防止飞出的火星引燃可燃物料。 A.单向阀 B.阻火阀门 C.工业阻火器 D.火星熄火器
室内的设备,如蒸馏塔、可燃气体压缩机的安全阀、放空口宜引出房顶,并()m以上。 A.低于房顶1 B.低于房顶2 C.高于房顶1 D.高于房顶2
烟火药制成的湿效果件应摊开放置,摊开厚度小于或等于()cm。 A.0.5 B.1 C.1.5 D.2
()级建筑物爆炸其破坏能力相当于TNT的厂房和仓库。 A.1.1-1 B.1.1-2 C.1.3 D.1.3-1
临时存药间或临时存药洞的最大存药量不应超过单人半天的生产需要量,且不应超过()kg。 A.5 B.10 C.20 D.50
1.1级厂房当采用()结构时,宜采取防止成片或整块屋盖飞出伤人措施。 A.钢筋混凝土柱 B.钢筋混凝土梁 C.砌体承重 D.轻质泄压屋盖
危险品仓库的门应向外平开,门洞的宽度不宜小于()m,不得设门槛。 A.1 B.1.5 C.2 D.2.5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中一般适用于特级、一级保护对象的系统为()。 A.区域火灾报警系统 B.集中报警系统 C.控制中心报警系统 D.局域火灾控制系统
下列不属于气体灭火系统中灭火剂应当具有的特性是()。 A.化学稳定性好 B.物理强度高 C.耐储存 D.不导电
高倍数泡沫灭火剂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充满着火空间,特别适用于大空间火灾,发泡倍数约为()倍。 A.201~400 B.201~1000 C.401~600 D.401~1000
天然气瓶罐装站安装可燃气体探测器时,其安装位置应选择在()。 A.可能泄漏点的上风向 B.可能泄漏点的上部 C.可能泄漏点的下部 D.罐装站围墙高处
可燃气体最易燃烧,其燃烧所需的热量只用于本身的氧化分解,并使其达到自燃点而燃烧,但可燃性固体的燃烧过程相对复杂,下列关于可燃固体燃烧过程正确的是()。 A.液化→气化→燃烧→氧化分解 B.气化→液化→燃烧→氧化分解 C.气化→液化→氧化分解→燃烧 D.液化→气化→氧化分解→燃烧
蜡烛是一种固体可燃物,其燃烧的基本原理是()。 A.通过热解产生可燃气体,然后与氧化剂发生燃烧 B.固体蜡烛被烛芯直接点燃并与氧化剂发生燃烧 C.蜡烛受热后先液化,然后蒸发为可燃蒸气,再与氧化剂发生燃烧 D.蜡烛受热后先液化,液化后的蜡烛被烛芯吸附直接与氧化剂发生燃烧
北京2008年奥运火炬长72cm,重585g,燃料为气态丙烷,燃烧期间15min,在零风速下火焰高度25~30cm,在强光和日光情况下均可识别和拍摄。这种能形成稳定火焰的燃烧属于()。 A.混合燃烧 B.扩散燃烧 C.蒸发燃烧 D.分散燃烧
可燃物质的聚集状态不同其受热后发生的燃烧过程也不同,下列关于可燃物质燃烧类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管道泄漏的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火形成稳定火焰的燃烧为扩散燃烧 B.可燃气体和助燃气体在管道内扩散混合,混合气体浓度在爆炸极限范围内,遇到火源发生的燃烧为分解燃烧 C.可燃液体在火源和热源的作用下,蒸发的蒸气发生氧化分解而进行的燃烧为分解燃烧 D.可燃物质遇热分解出可燃性气体后与氧进行的燃烧为扩散燃烧
下列燃烧类型中属于混合燃烧的是()。 A.盛装甲院的压力储罐在打开一定程度的排放阀后喷嘴气体被点燃形成的稳定燃烧的蓝色火焰 B.民用燃气灶点燃时天然气与空气混合形成的稳定燃烧 C.某化工厂储罐群泄漏后被静电点燃引发的大规模火灾爆炸 D.酒精灯被点燃后形成的淡蓝色火焰
古诗“蜡炬成灰泪始干”很好的形容了蜡烛的燃烧过程,蜡烛的燃烧属于()。 A.扩散燃烧 B.混合燃烧 C.蒸发燃烧 D.分解燃烧
可燃物质燃烧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数字代表的分别是()。 A.蒸发;溶化;燃烧;氧化分解 B.溶化;蒸发;燃烧;氧化分解 C.溶化;蒸发;氧化分解;燃烧 D.溶化;蒸发;燃烧;氧化分解
下图所示为氢和氧的混合物(2:1)爆炸区间示意图。其中a点和b点的压力分别是混合物在500℃时的爆炸下限和爆炸上限。随着温度的增加,爆炸极限的变化趋势是()。 A.会变宽 B.会变窄 C.先变宽后变窄 D.先变窄后变宽
甲烷气体是矿井瓦斯的主要成分,也是引发煤矿发生瓦斯爆炸的元凶:境气体的爆炸极限相对较宽,因此危险性较大,下图所示是甲烷在压力不断减小的情况下爆炸极限的曲线图,由图可知,甲烷在原始温度500℃温度条件下,爆炸的临界压力大约是()。 A.13kPa B.27kPa C.40kPa D.66kPa
粉尘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将堆积的粉尘扬起,在新的空间形成爆炸极限浓度范围内的混合物,遇到新的点火源再次发生爆炸的现象称为()。 A.二次爆炸 B.爆炸感应 C.气固两相流反应96 D.爆炸上升
粉尘对人体的危害程度与其理化性质有关。下列关于粉尘危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同一种粉尘浓度越高对人体的危害越重 B.粉尘中的游离二氧化硅对人体危害不大 C.具有化学毒副作用的粉尘,溶解度越大危害作用越强 D.同一种粉尘直径越小对人体的危害越重
乙烯在储存、运输过程中压力、温度较低,较少出现分解爆炸事故;采用高压法工艺生产聚乙烯时,可能发生分解爆炸事故。下列关于分解爆炸所需能量与压力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随压力的升高而升高 B.随压力的降低而降低 C.随压力的升高而降低 D.与压力的变化无关
粉尘对人体的危害程度与其理化性质有关。直接决定粉尘对人体危害性质和严重程度的重要因素是()。 A.粉尘的化学成分、浓度和接触时间 B.粉尘的分散度、浓度和接触时间 C.粉尘的溶解度、密度和接触时间 D.粉尘的形状、硬度和接触时间
某种天然气的组分如下:甲烷80%,乙烷15%,丙烷4%,丁烷1%。各组分相应的爆炸下限为5%、3.22%、2.37%、1.86%,则该种天然气的爆炸下限为()。 A.3.26% B.4.37% C.2.37% D.5.16%
可燃易爆气体的危险度与气体的爆炸上限、下限密切相关。一般情况下,H值越大,表示爆炸极限范围越宽,其爆炸危险性越大。如果甲烷在空气中的爆炸下限为5.00%,爆炸上限为15.00%,则其危险度H为()。 A.2.50 B.1.50 C.0.50 D.2.00
已知某混合气体中,甲烷占60%,乙烷30%,丙烷10%,各组分相应的爆炸下限分别为5%、3.22%和2.37%,则该混合气体的爆炸下限为()% A.3.92 B.3.22 C.2.75 D.3.75
如果乙烷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为3%-15%,则乙烷的危险度是()。 A.O.8 B.4 C.0.66 D.15
爆炸极限是表征可燃气体、蒸气和可燃粉尘爆炸危险性的主要示性数。其基本含义是指这类物质与空气的混合物在遇到火源后就会发生爆炸的()范围。 A.温度 B.浓度 C.压力 D.点火能量
可燃气体的点火能量与其爆炸极限范围的关系是()。 A.点火能量越大,爆炸极限范围越窄 B.点火能量越大,爆炸极限范围越宽 C.爆炸极限范围不随点火能量变化 D.爆炸极限范围与点火能量无确定关系
会导致爆炸性气体的爆炸极限范围变大的条件是()。 A.初始温度降低 B.管径减小 C.点火源能量减小 D.初始压力增大
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混合物的温度降低,其爆炸危险性()。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不一定
某种混合气体由A、B两种可燃气体组成,在混合气体中的浓度分别为80%和20%,爆炸极限分别为4%和2%。则该混合气体的爆炸极限为()。 A.2.5% B.3.0% C.3.3% D.3.7%
按照爆炸反应相的不同,爆炸可以分为气相爆炸、液相爆炸和固相爆炸。下列爆炸中属于气相爆炸的是()。 A.无定形锑转化成结晶锑放热引发的爆炸 B.液氧和煤粉混合引发的爆炸 C.飞扬悬浮于空气中的可燃粉尘引发的爆炸 D.熔融的钢水与水混合产生的蒸汽爆炸
液相爆炸包括聚合爆炸、蒸发爆炸及由不同液体混合引起的爆炸。下列爆炸中属于液相爆炸的是()。 A.喷漆作业引发的爆炸 B.油压机喷出的油雾引发的爆炸 C.氯乙烯在分解时引起的爆炸 D.硝酸和油脂混合时引发的爆炸
爆炸冲击波以超音速传播的爆炸过程称为()。 A.燃烧 B.爆炸 C.爆燃 D.爆轰
某亚麻厂由于生产车间内亚麻粉浓度偏高,车间除尘系统的火花引起了亚麻粉尘的爆炸,造成严重人员伤亡和厂房、设施的破坏。亚麻粉尘爆炸的破坏作用不包括()。 A.冲击波 B.地震波 C.电磁辐射 D.碎片冲击
某市的亚麻厂发生麻尘爆炸时,有连续三次爆炸,结果在该市地震局的地震检测仪上,记录了在7s之内的曲线上出现有三次高峰。这种震荡波是由()引起的 A.冲击波 B.碎片冲击 C.震荡作用 D.空气压缩作用
闪燃和阴燃是燃烧的不同形式。下列有关闪燃和阴燃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闪燃是看得到的燃烧,阴燃是看不到的燃烧 B.闪燃是短时间内出现火焰一闪即灭的现象,阴燃是没有火焰的燃烧 C.闪燃温度高,阴燃温度低 D.阴燃得到足够氧气会转变成闪燃
火灾发展规律将火灾分为初起期、发展期、最盛期、熄灭期,在轰燃发生的阶段的特征是()。 A.冒烟和阴燃 B.火灾释放速度与时间成正比 C.通风控制火灾 D.火灾释放速率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扑灭火灾和逃生的最佳阶段是()。 A.初起期 B.发展期 C.最盛期 D.熄灭期
爆炸是物质系统的一种极为迅速的物理的或化学的能量释放或转化过程,是系统蕴藏或瞬间形成的大量能量在有限的体积和极短的时间内,骤然释放或转化的现象。爆炸现象最主要的特征是()。 A.周围介质发生持续振动或邻近物质遭到破坏 B.爆炸瞬间爆炸点及其周围压力急剧升高 C.爆炸点附近产生浓烟 D.爆炸瞬间附近温度急剧升高
人们在山上开采石料时将火药装入火药管,引爆火药就能将巨大的石头粉碎成小块石子,这主要运用了爆炸的()特征。 A.爆炸过程高速进行 B.爆炸点附近压力急剧升高,多数爆炸伴有温度升高 C.发出或大或小的响声 D.周围介质发生震动或临近物质遭到破坏
下列关于火灾分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煤气、天然气、甲烷、乙烷火灾属于C类火灾 B.发电机、电缆火灾属于E类火灾 C.汽油、煤油、原油火灾属于B类火灾 D.沥青、石蜡火灾属于A类火灾
«
5008
5009
5010
5011
5012
5013
5014
50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