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仅需5分钟,人工查询点这里
信息发布
登录 | 注册
个人中心
×
找资料找试卷就是这么简单
微信扫码登录
资料信息 - 让知识更有价值
对于交流变频传动异步机,额定电压为380V,额定频率为50Hz,采用通用电压型变频装置供电,当电机实际速度超过额定转速运行在弱磁状态时,下列变频器输出电压和输出频率值哪些项是正确的?( ) A.532V,70Hz B.380V,70Hz C.380V,60Hz D.228V,30Hz
有线电视系统在一般室外无污染区安装的部件应具备的性能,根据规范要求,下列哪些提法是正确的?( ) A.应具备防止电磁波辐射和电磁波侵入的屏蔽性能 B.应有良好的防潮措施 C.应有良好的防雨和防霉措施 D.应具有抗腐蚀能力
当有线电视系统传输干线的衰耗(以最高工作频率下的衰耗值为准)大于100dB时,可采用以下哪些传输方式?( ) A.甚高频(VHF) B.超高频(UHF) C.邻频 D.FM
下列对电动机变频调速系统的描述中哪几项是错误的?( ) A.交—交变频系统,直接将电网工频电源变换为频率、电压均可控制的交流,由于不经过中间直流环节,也称直接变频器 B.交—直—交变频系统,按直流电源的性质,可分为电流型和电压型 C.电压型交—直—交变频的储能元件为电感 D.电流型交—直—交变频的储能元件为电容
综合布线系统的缆线弯曲半径应符合下列哪几项要求?( ) A.主干光缆的弯曲半径不小于光缆外径的10倍 B.4对非屏蔽电缆的弯曲半径不小于电缆外径的4倍 C.大对数主干电缆的弯曲半径不小于电缆外径的10倍 D.室外光缆的弯曲半径不小于光缆外径的15倍
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中,对于摄像机的安装位置及高度,下列论述中哪些项是正确的?( ) A.摄像机宜安装在距监视器目标5m且不易受外界损伤的地方 B.安装位置不应影响现场设备运行和人员正常活动 C.室内宜距地面3~4.5m D.室外应距地面3.5~10m,并不得低于3.5m
对于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指标之一的多模光纤波长,下列的数据中哪几项是正确的?( ) A.1310nm B.1300nm C.850nm D.650nm
在架空电力线路设计中,下列哪些措施符合规范规定?( ) A.市区10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在繁华街道或人口密集地区,可采用绝缘铝绞线 B.35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导线的最大使用张力,不应小于绞线瞬时破坏张力的40% C.10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的导线初伸长对弧垂的影响,可采用减少弧垂补偿 D.35kV架空电力线路的导线与树干(考虑自然生长高度)之间的最小垂直距离为3.0m
在TN-C系统中,当部分回路必须装设漏电保护器(RCD)保护时,应将被保护部分的系统接地形式改成下列哪几种形式?( ) A.TN-S系统 B.TN-C-S系统 C.局部TT系统 D.IT系统
下列哪些电源可作为应急电源?( ) A.有自动投入装置的独立于正常电源的专用的馈电线路 B.与系统联络的燃气轮机发电机组 C.UPS电源 D.干电池
与高压并联电容器装置配套的断路器选择,除应符合断路器有关标准外,尚应符合下列哪几条规定?( ) A.合、分时触头弹跳不应大于限定值,开断时不应出现重击穿 B.应具备频繁操作的性能 C.应能承受电容器组的关合涌流 D.总回路中的断路器,应具有切除所连接的全部电容器组和开断总回路电容电流的能力
某110/35/10kV全户内有人值班变电所,根据相关流程下列哪几项电气设备宜采用就地控制?( ) A.主变压器各侧断路器 B.110kV母线分段、旁路及母线断路器 C.35kV馈电线路的隔离开关 D.10kV配电装置的接地开关
35kV室外配电装置架构的荷载条件,应符合下列哪些要求?( ) A.确定架构设计应考虑断线 B.连续架构可根据实际受力条件,分别按终端或中间架构设计 C.计算用气象条件应按当地的气象资料 D.架构设计计算其正常运行、安装、检修时的各种荷载组合
110kV变电所所址选择应考虑下列哪些条件?( ) A.靠近生活中心 B.节约用地 C.周围环境宜无明显污秽,空气污秽时,站址宜设在受污秽源影响最小处 D.便于架空线路和电缆线路的引入和引出
验算高压断路器开断短路电流的能力时,应按下列哪几项规定?( ) A.按系统10~15年规划容量计算短路电流 B.按可能发生最大短路电流的所有可能接线方式 C.应分别计及分闸瞬间的短路电流交流分量和直流分量 D.应计及短路电流峰值
下面所列出的直流负荷哪些是动力负荷?( ) A.交流不停电电源装置 B.断路器电磁操动的合闸机构 C.事故照明 D.继电保护
下列有关绕线异步电动机反接制动的描述,哪些项是正确的?( ) A.反接制动时,电动机转子电压很高,有很大的制动电流,为限制反接电流,在转子中须串接反接电阻或频敏变阻器 B.在绕线异步电动机的转子回路接入频敏变阻器进行反接制动,可以较好地限制制动电流,并可取得近似恒定的制动力矩 C.反接制动开始时,一般考虑电动机的转差率s=1.0 D.反接制动的能量消耗较大,不经济
A类变、配电电气装置中下列哪些项目中的金属部分均应接地?( ) A.电机、变压器和高压电器等的底座和外壳 B.配电、控制、保护用的屏(柜、箱)及操作台灯的金属框架 C.安装在配电屏、控制屏和配电装置上的电测量仪表、继电器盒等其他低压电器的外壳 D.装在配电线路杆塔上的开关设备、电容器等电气设备
在宽度小于3m的建筑物内走道顶棚上设置探测器时,应满足下列哪几项要求?( ) A.感温探测器的安装间距不应超过10m B.感烟探测器的安装间距不应超过15m C.感温及感烟探测器的安装间距均不应超过20m D.探测器至端墙的距离,不应大于探测器安装间距的一半
在绝缘导线布线时,不同回路的线路不应穿于同一根管路内,但规范规定了一些特定情况可穿在同一根管路内,某工程中下列哪些项表述符合国家标准规范要求?( ) A.消防排烟阀DC24V控制信号回路和现场手动联动启排烟风机的AC220V控制回路,穿在同一根管路内 B.某台AC380V功率为5.5kW的电机的电源回路和现场按钮AC220V控制回路穿在同一根管路内 C.消火栓箱内手动起泵按钮AC24V控制回路和报警信号回路穿在同一根管路内 D.同一盏大型吊灯的2个电源回路穿在同一根管路内
下列哪几项照度标准值分级表述与国家标准规范的要求一致?( ) A.0.5、1、3、4、10(lx) B.10、20、30、50、70、100(lx) C.100、200、300、500、700、1000(lx) D.1500、2000、3000、5000(lx)
商品是()。 A.供别人和社会使用的劳动产品 B.用来满足自己需要的劳动产品 C.具有使用价值的劳动产品 D.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货币的基本职能是()。 A.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B.价值尺度和贮藏手段 C.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 D.世界货币和价值尺度
()导致商品的价格与价值经常不一致。 A.使用价值不同 B.商品供求关系的不平衡 C.价格波动 D.价值变化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关系说明( )。 A.它们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B.它们是生产商品的不同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C.它们是生产商品的独立存在的两种劳动 D.它们是生产商品的独立存在的两次劳动
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以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为标准计算的,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称为() A.社会正常劳动时间 B.社会平均劳动时间 C.社会一般劳动时间 D.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属性,是由()所决定的。 A.劳动的二重性 B.劳动的差异性 C.生产和交换 D.生产和消费
在价值形式的演变过程中,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一系列商品上,这种商品的价值充分地表现为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凝结。这种价值形式是()。 A.简单的价值形式 B.扩大的价值形式 C.一般的价值形式 D.货币的价值形式
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是指货币的()职能。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支付手段 D.贮藏手段
在现实生活中,价值规律对生产和交换活动的支配作用是通过()表现出来的。 A.商品销售数量 B.产品生产数量 C.商品价格运动 D.货币流通速度
在现实生活中,价值规律对市场中商品生产和交换活动的支配作用主要是通过( )表现出来的。 A.价格运动 B.交易规模 C.交易范围 D.交易方式
个别企业生产商品劳动时间的延长意味着( )。 A.商品价值量的减少 B.商品价值量的增多 C.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 D.该企业劳动生产率降低
商品的本质属性是()。 A.使用价值 B.交换价值 C.价值 D.剩余价值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 A.自然属性 B.本质属性 C.交换属性 D.社会属性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的( )决定的。 A.个别劳动时间 B.社会平均劳动时间 C.社会最低劳动时间 D.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商品所特有的本质属性和社会属性是()。 A.价值 B.剩余价值 C.使用价值 D.交换价值
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的作用体现在( )。 A.调节资源配置和经济活动 B.理顺分配关系,避免两极分化 C.刺激生产者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 D.促使商品生产者在市场竞争中实现优胜劣汰 E.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根据马克思的观点,在发达的商品经济中,货币的职能除了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之外,还包括( )。 A.贮藏手段 B.核算工具 C.支付手段 D.分配手段 E.世界货币
关于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相互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有( )。 A.商品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B.商品生产者和消费者不能同时占有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 C.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统一于商品之中,缺一不可 D.没有使用价值的物品也不会有价值 E.仅有使用价值而没有价值的物品也能成为商品
价格受供求的影响而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而是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这是因为( )。 A.商品交换都是等价交换 B.各种商品价格的变动,是以各自的价值为基础的 C.从商品交换的总体看,价格总额与价值总额大体是相等的 D.从商品交换的较长时间看,价格与价值是趋于一致的 E.价格变化不会无限脱离价值,说明价格归根到底受价值制约
一切商品中都包含价值与使用价值两个因素,这是因为( )。 A.凡是没有使用价值的物品,就不会有价值 B.有使用价值的物品,就必然有价值 C.没有价值的物品,虽然有使用价值也不是商品 D.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E.商品价值是使用价值的表现形式
下列关于货币职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A.货币的基本职能只有价值尺度 B.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就是商品的价格 C.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D.货币在执行流通手段时,不一定是足值的货币 E.充当贮藏手段职能的货币,必须是足值的货币
下列关于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具体劳动是劳动的自然属性 B.具体劳动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C.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 D.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E.抽象劳动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财政类型是( )。 A.家计财政 B.企业财务 C.生产建设财政 D.公共财政
财政履行收入分配职能的目标是( )。 A.实现平均分配 B.实现公平分配 C.实现效益分配 D.实现效率分配
财政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的行使重点是() A.使社会资源在政府和私人部门之间合理配置 B.维持社会资源在高水平利用状况下的稳定 C.促进经济发展 D.缩小收入差距
财政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目标不包括()。 A.充分就业 B.稳定物价水平 C.国际收支平衡 D.利率稳定
通过财政收支,引导社会资金流向,弥补市场缺陷,最终实现全社会资源配置效率的最优状态是指公共财政的()职能。 A.资源配置 B.收入分配 C.经济稳定 D.宏观调控
政府将财政支出主要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方面,这体现了公共财政的()特征。 A.公平性 B.非市场营利性 C.法治性 D.效益性
公共财政是政府集中一部分社会资源,满足()的分配活动或经济行为。 A.社会个人需要 B.社会公共需要 C.家庭需要 D.国有企业需要
深化税制改革的目标取向包括() A.优化税制结构 B.完善调节功能 C.稳定宏观税负 D.预算监督透明 E.推进依法治税
公共财政提供公平服务体现在() A.财政支出结构 B.财政制度的运行 C.财政收入结构 D.财政体制的选择 E.财政营利性的实施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财政职能有()。 A.调节经济职能 B.资源配置职能 C.协调利益职能 D.收入分配职能 E.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
公共物品供给的制度结构涉及的内容包括( )。 A.决策制度 B.融资制度 C.生产制度 D.受益分配制度 E.经济稳定
下列关于公共物品的需求显示的说法,正确的有() A.排他性地消费公共物品不符合效率原则 B.人们通过政治机制显示对公共物品的需求 C.人们通过事先同意的某种投票程序选择他们所倾向的公共收入和支出方案 D.私人物品的需求显示是通过政治机制实现的 E.现实生活中的决策机制往往遵循“多数决策规则”或“少数服从多数”
我国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主要任务是( ) A.建立完整、规范、透明、高效的现代政府预算管理制度 B.发挥税收杠杆作用,为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提供条件 C.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和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 D.建设有利于科学发展、社会公平、市场统一的税收制度体系 E.保证财政活动在法律约束下规范运行
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有() A.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 B.外部效应 C.收入分配不公 D.经济波动 E.公平竞争
下列关于公共物品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A.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是主要特征 B.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特征 C.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指出公共物品由市场机制提供存在潜在困难 D.人们通过政治机制显示对公共物品的需求 E.公共物品的非竞争性是主要特征
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的四大目标是() A.充分就业 B.物价稳定 C.经济增长 D.缩小收入差距 E.国际收支平衡
现代政府预算管理制度中需要重点推进的改革和制度建设包括() A.实施全面规范的预算决算公开制度 B.实行长期财政规划管理 C.改进年度预算控制方式 D.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 E.加快建立收付实现制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
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和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包括()两个方面内容。 A.完善中央与地方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 B.优化税制结构 C.实施全面规范的预算决算公开制度 D.进一步理顺中央和地方的收入划分 E.实行中期财政规划管理
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包括()。 A.人为垄断 B.经济波动 C.收入分配不公 D.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 E.内部效应和公共物品
财政的基本特征有()。 A.弥补市场失效 B.优化资源配置 C.提供公平服务 D.非营利性 E.法治性
下列选项中,属于私人融资的缺点的有()。 A.可能导致公共物品质量下降 B.可能导致公共物品供给的数量不足 C.可能导致公共物品的生产成本高 D.可能导致公共物品的供给过度 E.可能导致公共物品供给结构不平衡
通过()等体制、机制改革,可以提高财政自身管理和运营效率。 A.税收优惠 B.实行部门预算 C.建立国库集中支付制度 D.财政贴息 E.建立绩效评价制度
公共物品生产的主要方式有( )。 A.政府生产 B.自主生产 C.联合生产 D.合同外包 E.特定的机构和组织生产
下列属于建立现代财政制度主要任务的有( )。 A.建立完整、规范、透明、高效的现代政府预算管理制度 B.建设有利于科学发展、社会公平、市场统一的税收制度体系 C.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 D.完善立法,明确事权,改革税制,稳定税负,透明预算,提高效率 E.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攻坚克难.确保改革顺利推进
公共物品供给方式包括( )。 A.政府生产 B.合同外包 C.特许经营 D.合同委托 E.自愿融资
财政配置资源的范围包括( )。 A.对社会资源配置的引导性支出 B.满足政府履行职能的需要 C.介入竞争性产业 D.政府机关的正常运转和执行社会公共职能的基本需要 E.市场不能有效提供而社会又需要的准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支出
根据国家统计局对三次产业划分的规定,第二产业是指()。 A.农业 B.工业和建筑业 C.服务业 D.工业和农业
将产业划分为资本密集型、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依据是产业( )。 A.规模 B.对不同生产要素的依赖程度 C.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D.内部组织结构
按照三次产业分类法,下列产业中,属于第三次产业的是()。 A.建筑业 B.制造业 C.种植业 D.地产业
通过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而实现的生产规模的扩大和总产出的增加,这种扩大再生产的类型是( )。 A.内涵扩大再生产 B.简单再生产 C.集约型扩大再生产 D.外延扩大再生产
依靠技术进步、改善生产要素的质量以及提高劳动效率和生产效率来扩大生产的规模的再生产是()。 A.简单再生产 B.扩大再生产 C.内涵扩大再生产 D.外延扩大再生产
反映世界新技术革命成果,能在将来带动整个产业结构向高度优化演进的产业是( )。 A.战略产业 B.基础产业 C.主导产业 D.高科技产业
在国民经济中具有特殊重要地位,其他部门对它依赖程度大,它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关联度大的产业是( )。 A.战略产业 B.主导产业 C.基础产业 D.高科技产业
社会主义再生产的实质是()。 A.扩大再生产 B.提高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C.发展社会生产力 D.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关系是( )。 A.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国外净要素收入 B.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财政支出 C.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财政收入 D.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国外净要素收入
关于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国民生产总值是指本国企业和本国公民在国内、国外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总额 B.世界各国更加普遍地使用国民生产总值作为国民收入的来源 C.国内生产总值是指所有企业和人员在本国境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总额 D.国内生产总值是国民生产总值去除国外净要素收入的部分
关于经济增长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由于生产要素投入的增加或效益的提高等而引起的商品和劳务总供给量的增加 B.经济增长方式是指资源的总体配置方式 C.经济发展是实现经济增长的手段和基础 D.经济增长方式分为粗放型和集约型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是( )。 A.经济发展 B.以人为本 C.全面可持续发展 D.统筹兼顾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 ()。 A.以人为本 B.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C.统筹兼顾 D.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 A.发展 B.以人为本 C.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D.统筹兼顾
在我国国民收入分配过程中,社会消费基金不包括()。 A.国家管理基金 B.文教卫生基金 C.社会后备基金 D.社会保障基金
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 A.统筹兼顾 B.循序渐进 C.宏观调控 D.注重科技
党的十七大在五大统筹的基础上提出要实现八个统筹,新增的三个统筹是() A.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 B.统筹局部与整体、个人与集体、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 C.统筹人与自然 D.统筹城乡发展 E.统筹国内与国际两个大局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对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进一步作出了精辟的概括,具体为( )。 A.解放思想 B.解放自我 C.实事求是 D.与时俱进 E.求真务实
下列各项中,属于社会主义国民收入再分配途径的有( )。 A.生产企业提留生产发展基金 B.商业银行向企业发放贷款 C.劳动者以其收入支付服务行业劳务费用 D.生产企业向国家纳税 E.国家调整部分产品价格
影响产业结构的因素包括( )。 A.资源结构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B.消费结构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C.科技进步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D.投资结构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E.信息的充分获取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社会主义国民收入必须进行再分配的主要原因是()。 A.加强重点建设,保证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B.满足非物质生产部门的需要 C.满足物质生产部门扩大再生产的需要 D.设立社会保障基金 E.建立社会后备基金
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企业的国民收入,在初次分配中分解为( )。 A.以税金或利润形式按规定上缴国家作为国家集中的纯收入 B.以企业基金的形式留给企业,用于企业发展生产、举办集体福利事业和奖励先进职工 C.以合作事业基金形式上缴集资单位或主管部门 D.以工资的形式分配给企业职工,由职工个人支配和使用 E.以公积金、公益金形式作为集体提留
社会主义国民收入再分配的途径有( )。 A.企业职工工资 B.国家财政收支 C.银行信贷 D.劳务费用的支付 E.价格体系
我国产业结构存在比例关系不合理和低级现象,突出表现在()。 A.农业基础薄弱 B.工业发展滞后 C.第三产业素质不高 D.一、二、三产业的关系不协调 E.产业发展在低水平上重复
对产业进行分类时,经常采用的方法有( )。 A.投资规模分类法 B.两大部类分类法 C.消费结构分类法 D.三次产业分类法 E.生产要素密集程度分类法
根据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应做好( )工作。 A.转变政府职能 B.建立健全财税体制 C.改变经济增长方式 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E.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关于经济发展战略的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战略主要是要制定正确的战略目标、战略阶段、战略重点 B.党的十六大提出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 C.党的十七大提出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 D.党的十八大提出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E.十八大提出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基础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推动经济增长的基本要素包括( )。 A.劳动 B.经济制度 C.资本 D.科学技术 E.土地
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制度。 A.社会保险 B.社会互助 C.社会福利 D.社会优抚 E.社会救助
按三次产业分类法,以下各产业部门中属于第二产业的是()。 A.采掘业 B.建筑业 C.房地产业 D.交通运输业 E.邮电通讯业
«
4224
4225
4226
4227
4228
4229
4230
42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