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仅需5分钟,人工查询点这里
信息发布
登录 | 注册
个人中心
×
找资料找试卷就是这么简单
微信扫码登录
资料信息 - 让知识更有价值
已知某35kV变电站,35kV为经消弧线圏接地系统,人脚站立处地表面的土壤电阻率ρ为100Ω?m。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后,当不迅速切除故障时,此时变电站接地装置的接触电位差UT和跨步电位差Ut不应超过下列计算值。 接地装置的接触电位差Ut不应超过的数值是()。 A.52.6V; B.55.0V; C.58.2V; D.61.0V。
已知某35kV变电站,35kV为经消弧线圏接地系统,人脚站立处地表面的土壤电阻率ρ为100Ω?m。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后,当不迅速切除故障时,此时变电站接地装置的接触电位差UT和跨步电位差Ut不应超过下列计算值。 接地装置的跨步电位差Us,不应超过的数值是()。 A.61.5V; B.65.3V; C.70.OV; D.74.5V。
对于经或不经消弧线圈接地的发电厂、变电站,请根据两种不同情况确定其计算用的接地故障电流I。 不装设消弧钱圈时,接地故障电流取值为()。 A.等于系统中断开最大一台消弧线困或系统中最长线路被切除时的最大可能残余电流值; B.等于接地装置内短路时流经接地装置流入地中的电流; C.等于接地装置外短路时流经接地装置流入地中的电流; D.等于接地装置内、外短路时流经接地装里流入地中的电流。
对于经或不经消弧线圈接地的发电厂、变电站,请根据两种不同情况确定其计算用的接地故障电流I。 装设消弧线圈时,接地故障电流取值为()。 A.等于接在同一接地装置中同一系统各消弧线圈額定电流总和; B.等于系统中断开最大一台消弧线圈或系统中最长线路被切除时的最大可能残余电流值; C.等于接在同一接地装置中同一系统各消弧线围额定电流总和的1.25倍; D.等于接在同一系统各消弧线圈额定电流总和。
向建筑物电气装置(B类电气装置)供电的配电电气装置,配电变压器高压侧工作于不接地系统,为了满足配电变压器的保护接地与低压系统电源接地点共用接地装置,请根据配电变压器安装在该建筑物内、外两种情况下,计算配电变压器保护接地装置的最大接地电阻。 当配电变压器安装在该建筑物外、单相接地故障电流为15A时,其保护接地装置的最大接地电阻为()。 A.2.53A; B.3.34A; C.3.45A; D.3.85A。
向建筑物电气装置(B类电气装置)供电的配电电气装置,配电变压器高压侧工作于不接地系统,为了满足配电变压器的保护接地与低压系统电源接地点共用接地装置,请根据配电变压器安装在该建筑物内、外两种情况下,计算配电变压器保护接地装置的最大接地电阻。 当配电变压器安装在该建筑物内、单相接地故障电流为20A时,其保护接地装置的最大接地电阻为()。 A.1.5Ω; B.2.2Ω; C.4Ω; D.3.2Ω。
在A类电气装置的接地装置设计中,标准规定了接地装置导体的最小尺寸,请根据屋内、屋外两种不同条件下,确定地下敷设的扁钢的最小截面和厚度。 当用于屋内、地下敷设时,扁钢的最小截面为(),厚度为()。 A.24mm2,3mm; B.24mm2,4mm; C.48mm2,4mm; D.48mm2,6mm
在A类电气装置的接地装置设计中,标准规定了接地装置导体的最小尺寸,请根据屋内、屋外两种不同条件下,确定地下敷设的扁钢的最小截面和厚度。 当用于屋外、地下敷设时,扁钢的最小截面和厚度是()。 A.24mm2,3mm; B.24mm2,4mm; C.48mm2,4mm; D.48mm2,6mm。
某配电装置低压系统接地采用了IT系统,且各电气装置外露导电部分保护接地的接地装置是共用同一接地装置,请根据不同的短辟故障的故障电流Id值,计算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值。 当故障电流Id=12.5A时,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为()。 A.2.4Ω; B.3.5Ω; C.4.0Ω; DL4.8fl。
某配电装置低压系统接地采用了IT系统,且各电气装置外露导电部分保护接地的接地装置是共用同一接地装置,请根据不同的短辟故障的故障电流Id值,计算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值。 当故障电流Id=18A时,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为()。 A.1.7Ω; B.2.1Ω; C.2.5Ω; D.2.8Ω。
在有效接地及低电阻接地系统中,校验发电厂、变电站电气装置中接地网导体截面热稳定时,不同材料(钢、铜、铝)接地网的短时温度是不同的。校验不接地、经消弧线围接地和高电阻接地系统中电气设备接地线热稳定时,敷设在地上与地下的接地线的长时间温度值也是不同的,请按下列不同情况确定接地网的短时温度。 不接地、经消弧线圈接地和高电阻接地系统,敷设在地上接地线的长时间温度不大于()。 A.120℃; B.135℃; C.142℃; D.150℃。
在有效接地及低电阻接地系统中,校验发电厂、变电站电气装置中接地网导体截面热稳定时,不同材料(钢、铜、铝)接地网的短时温度是不同的。校验不接地、经消弧线围接地和高电阻接地系统中电气设备接地线热稳定时,敷设在地上与地下的接地线的长时间温度值也是不同的,请按下列不同情况确定接地网的短时温度。 不接地、经消弧线圈接地和高电阻接地系统,敷设在地下接地线的长时间温度不大于()。 A.70℃; B.85℃; C.1OO℃; D.120℃。
在有效接地及低电阻接地系统中,校验发电厂、变电站电气装置中接地网导体截面热稳定时,不同材料(钢、铜、铝)接地网的短时温度是不同的。校验不接地、经消弧线围接地和高电阻接地系统中电气设备接地线热稳定时,敷设在地上与地下的接地线的长时间温度值也是不同的,请按下列不同情况确定接地网的短时温度。 有效接地、低电阻接地系统,钢、铜、铝材料的接地线的短时温度不大于()。 A.350℃、400℃、265℃; B.400℃、450℃、300℃; C.450℃、500℃、320℃; D.500℃、550℃、350℃。
某发电厂配电装置的接地装置,接地网的接地电阻计算值为0. 2020;计算用的入地短路电流采用值为9.122kA,最大接触电位差系数的计算值为0.22;最大跨步电位差系数的计算值为0.108.据此,请计算最大接触电位差和最大跨步电位差. 短路时接地装置的电位Ug是()。 A.1050V; B.1843V; C.2037V; D.2415V。
某发电厂配电装置的接地装置,接地网的接地电阻计算值为0. 2020;计算用的入地短路电流采用值为9.122kA,最大接触电位差系数的计算值为0.22;最大跨步电位差系数的计算值为0.108.据此,请计算最大接触电位差和最大跨步电位差. 接地装置接地网地表面的最大接触电位差为()。 A.286V; B.312V; C.405V; D.534V。
某发电厂配电装置的接地装置,接地网的接地电阻计算值为0. 2020;计算用的入地短路电流采用值为9.122kA,最大接触电位差系数的计算值为0.22;最大跨步电位差系数的计算值为0.108.据此,请计算最大接触电位差和最大跨步电位差. 接地装置接地网外地表面的最大跨步电位差为()。 A.158V, B.175V; C.180V; D.199V。
接地装置按用途可分为()。 A.工作接地; B.防磁感应接地; C.雷电保护接地; D.防静电接地。
A类电气装置中,金属部分均应接地的装置有()。 A.电机、变压器和高压电器等的底座和外壳; B.电气设备传动装置; C.配电、控制、保护用的屏(拒、箱)及操作台等的金属框架》 D.安装在配电屏、控制屏和配电装置上的电測量仪表、继电器和其他低压电器等的外壳。
确定发电厂、变电站接地装置的型式和布置时,考虑保护接地的要求,常用的接地装置的接触电位差(Ut)和跨步电位差(Us)允许值的计算式适用于()。 A.110kV及以上有效接地系统; B.3~66kV不接地或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 C.6~35kV低电阻接地系统; D.3~66kV高电阻接地系统。
保护配电设备的避雷器明确要求接地线应与设备外壳相连,且其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的配电设备是()。 A.柱上断路器; B.负荷开关; C.电容器组; D.配电变压器。
发电厂、变电站电气装置的接地装置,人工接地网均压带采用的布置方式有()。 A.分散布里; B.放射布置; C.等间距布置; D.不等间距布里。
为防止转移电位引起的危害,对可能将接地网的髙电位引向厂站外,或将低电位引向厂站内的设施,一般采取的隔离措施有()。 A.对外的通信设备加隔离变压器; B.向外供电的低压线路采用电缆,其电源中性点选在内面适当的地方接地; C.铁路轨道分别在两处加绝缘鱼尾板; D.通向厂、所外的管道采用绝缘段。
当变电站采用了在室内楼板上布置500kV GIS配电装置时,其接地线及其连接应该满足的要求是()。 A.GIS基座上的每一接地母线,应采用分设其两端的接地线与全站接地网连接,接地线并应和GIS室内环形接地母线连接; B.接地线截面应进行动、热稳定校验; C.GIS的接地开关、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的专用接地端子与GIS接地母线的连接处,宜装设集中接地装置; D.GIS室内应教设环形接地母线,室内各种设备需接地的部位应以最短路径与环形接地母线连接。
B类电气装置采用接地故障保护时,对建筑物内应采用总等电位连接线互相可靠连接的导电部分包括()。 A.建筑物内的水管、煤气管、采暖和空调管道等金属管道; B.电气装置的接地装置中的接地干线; C.建筑物内的通信线; D.便于连接的建筑物金属构件等导电部分。
对B类电气装置的接地装置的等电位连接接线有()要求。 A.应采取防止杂散电流的绝缘措施; B.等电位连接主母线的最小截面应不小于装置最大保护线截面的一半,且不应小于6mm2,当采用铜线时,其截面不宜大于25mm2; C.连接两个外露导电部分的辅助等电位连接线,其截面不应小于接至该两个外露导电部分的较小保护线的截面; D.当建筑物的水管被用作接地线或保护线时,水表必须跨接连接,其连接线的我面应根据其功能要求而采用适当的截面。
在髙土壤电阻率地区,可采取的降低接地电阻的措施有()。 A.在2000m以外敷设外引接地极; B.采用井式或深钻式接地极; C.填充降阻剂; D.敷设水下接地网,
接地装置的导体设计应考虑的因素是() A.导体应符合热稳定与均压的要求; B.应考虑海拔高度的影响; C.应考虑腐蚀的影响; D.应满足机械弦度要求。
对于发电厂、变电站电气装置的人工接地网,下列要求中正确的是()。 A.人工接地网外缘应闭合,外缘各角应做成圆弧形; B.接地网内应敷设水平均压带; C.接地网埋深不宜小于0.8m; D.接地网均压带可采用等间距或不等间距布置。
接地装置防腐设计应满足的要求是()。 A.设计使用年限与地面工程相当; B.应取得当地的腐蚀数据; C.在腐蚀严重地区,所有敷设在地面下和地面上的接地线,均应采用涂上一层沥青的方式来防腐; D.接地装里的焊接点应涂防腐材料。
当人工接地网局部地带的接触电位差、跨步电位差超过规定信时,应采取的措施包括()。 A.局部増设水平均压带; B.増设垂直接地极; C.销设碎石地面或沥青地面; D.填充电阻率较低的物质或降阻剂。
发电厂、变电站电气装置中,应采取专门敷设接地线的电气设施是()。 A.互感器的二次绕组; B.直接接地的变压器中心点; C.GIS的接地端子; D.避雷器、避雷针的接地端子。
发电厂、变电站电气设备接地线的连接,下列连接要求中正确的是()。 A.接地线采用焊接连接; B.当利用穿线的钢管作接地线时,引向电气设备的钢管与电气设备之间,应有可靠的电气连接; C.接地线与电气设备的连接,可用螺栓连接或焊接; D.当单个电气设备接地部分与接地母线较远时,宜采用多个设备串接后与接地母线连接。
后备保护是指()。 A.高频保护; B.母线保护; C.电流速断保护; D.当主保护或断路器拒动时,用于切除故障的保护。
220kV接地后备保护,当接地电阻不大于()Ω时,保护应能可靠动作,有选择地切除故障。 A.50; B.1OO; C.150; D.200。
髙压输电线路的电流保护工作原理是()。 A.以測量保护安装处电压量为作用量的继电保护; B.以通过保护安装处的电流为作用量的继电保护; C.以測量通过主变压器高压侧的电流为作用量的继电保护; D.以測量通过发电机电流为作用量的继电保护。
高频闭锁方向保护主要用于()保护。 A.母线; B.断路器; C.发电机; D.输电线。
髙频闭锁方向保护的基本原理是()。 A.基于比较被保护线路两侧电压大小; B.基于比较被保护线路两侧的功率方向; C.基于比较被保护线路两侧电流的大小; D.基于比较被保护线路两侧电流的相位关系。
500kV线路接地后备保护,若能可靠地有选择性地切除故障,应保证接地电阻不大于()Ω。 A.100; B.150; C.200; D.300。
安全稳定控制装置的可靠性可用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MTBF)表示,单个控制装置的MTBF—般不低于()。 A.14000h; B.15000h; C.16000h; D.17OOOh。
220~500kV母线保护的配置原则是()。 A.本例母线故障在对侧线路后备保护作用范围内时,可不装设母线保护,否则就装设一套母线保护; B.应装设能快速有选择地切除故障的母线保护,对1个半断路器接线,每组母线宜装设两套母线保护; C.当本侧的变压器后备保护能实现对母线的保护时,可不装置母线保护,否则应装设一套母线保护; D.对于1个半断路器接线每组母线应装设一套母线保护。
关于电力设备和线路短路故障的主保护的说法,()是正确的. A.高頻保护; B.阶段式距保护; C.光纤纵联差动保护; D.能满足系统稳定和设备安全要求,能以最快速度有选择地切徐被保护设备和线路故障的保护
继电保护整定计算时,短路电流计算的以下假设条件,()是不正确的。 A.发电机及调相机的正序电抗可采用t=0对的初瞬值X"d的饱和值; B.应计及故障点的电阻和接地电阻; C.不计线路电容电流和负荷电流的影响; D.不计短路暂态电流中的非周期分量。
继电保护整定计算时,以下配合原则中()是不正确的。 A.上下级保护之间,除有特殊规定外,必须道循逐级配合原则,在灵敏度与动作时间上均相互配合,以保证电网保护在电网发生故障时或出现异常运行情况下有选择地动作; B.各种保护按阶段原则选择整定值和控制短路功率的方向(如果这是必要的话)来保证动作的选择性,具有“绝对选择性”的纵联或横联差动保护除外; C.相邻保护之间,其主保护段应与相邻后备保护段配合; D.两侧电源的保护,当无方向性时,则应按正反两个方向与相邻保护配合,当可选择带方向性时,则整定方向按同方向配合。
继电保护整定计算时,以下常用系数中不正确的是()。 A.电流保护可靠系数Kk 1; B.距离保护可靠系数Kk 1; C.过量动作的继电器返回系数Kf 1; D.欠量运作的继电器返回系数Kf 1。
220~500kV电网接地距离保护中应有对本线路末端故障有灵敏度的延时段保护,以下要求的灵敏系数中,()是不正确的。 A.50km以下线路不小于1.5; B.50~200km线路不小于1.4; C.200~300km以上线路不小于1.2; D.220km以上线路不小于1.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任何电力元件不得在无继电保护的状态下运行; B.任何电力元件在无继电保护的状态下可以短时运行; C.任何电力元件在无继电保护的状态下,只要值班人员加强对该元件的监视就可以运行; D.任何电力元件在无继电保护的状态下,只要该元件的发热不超过允许的温度就可以运行。
电力设备和线路短路故障的保护应有()。 A.发电机保护、变压器保护和线路保护; B.高頻保护、距离保护、电流保护; C.主保护和后备保护,必要时可再增设辅助保护; D.相间短路保护、接地短路保护。
电力系统承受大扰动能力和稳定标准分为()。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
继电保护整定计算时,两个相邻保护装置动作时差△t,对采用电磁型时间继电器,一般采用()S。 A.0.3; B.0.4; C.0.5; D.O.6。
3~110kv电网相间距离n段阻抗定值对本线路末端相间金属性故障的灵敏系数,下列要求()是不正确的。 A.对50km以上的线路不小于1.3; B.对20~50km的线路不小于1.4; C.对20km以下的线路不小于1.5; D.对10km以下线路不小于1,6,
3~110kV电网相间距离保护第III段整定原则中,下列要求中()是不正确的。 A.躲相邻线距离保护第II段或躲相邻线距离保护第III段; B.与相邻线纵联保护配合; C.与相邻变压器过流保护配合; D.躲负荷阻抗,
发电机低频保护应动作于( )。 A.停机; B.解列灭磁; C.解列; D.信号,并有累计时间显示。
“四统一”设计的综合重合闸装置中“B.”端子的功能为()。 A.接三相跳闸并允许进行一次三相重合闸的保护; B.接三相跳闸后不进行重合闸的保护; C.接非全相运行中不退出工作的保护; D.接非全相运行中会谈动作的保护。
220~500kV电网线路保护整定计算时,在环网中有并联回路的220kV线路,非全相运行最大零序电流一般可按不大于()考虑。 A.10OOA; B.1100A; C.1200A; D.1300A。
220~500kV电网线路保护整定计算时,零序电流IV段定值(最末一段)应不小于()。 A.300A; B.350A; C.400A; D.500A
在设计和配置系统安全稳定控制设备时,特别对联网线路及关键性厂站,安全稳定控制装置宜按()方式配置。 A.配里一套稳定控制设备; B.双重化配置; C.双重化配置,另备用一套; D.实际情况决定配里数量。
电力系统的暂态稳定,正确的说法是()。 A.电力系统受到小干扰后,不发生非周期性失步,自动恢复到初始运行状态的能力; B.电力系统受到大扰动后,各同步电机保持同步运行并过波到新的或恢复到原来稳态运行方式的能力,通常指保持第一或第二个振荡周期不失步的功角稳定; C.电力系统受到小的或大的干扰后,在自动调节和控制装置的作用下,保持长过程的运行稳定性的能力; D.电力系统受到小的或大的扰动后,系统电压能够保持或恢复到允许的范围内,不发生电压崩溃的能力。
自动低频减负荷装置整定时,要求在任何情况下的频率下降过程中'为了保证火电厂的继续安全运行,应限制频率低于47.OHz的时间不超过()。 A.0.3s; B.0.5s; C.1s; D.1.5s。
自动低频减负荷装置配置整定时,要求自动低频减负荷装置动作后,应使运行系统稳态频率恢复到不低于()。 A.49.8Hz; B.49.7Hz; C.49.6Hz; D.49.5Hz
自动低频减载装置动作后,因负荷过切引起恢复时系统频率过调,其最大值不应超过()。 A.50.5Hz; B.51Hz; C.51:5HZ; D.52HZ
"四统一”设计的综合重合闸装置中“Q"端子的功能为()。 ‘ A.接三相跳闸并允许进行一次三相重合闸的保护; B.接三相跳闸后不进行重合闸的保护; C.接非全相运行中不退出工作的保护; D.接非全相运行中会谈动作的保护,
220kV系统振荡周期一般可严()。 A.不大于1.5s; B.不小于2s; C.不大于2.5s; D.不大于3s。
电力网切除故障时间主要由系统稳定性、发电厂厂用电或重要用户供电电压及电力网保护配合的要求等许多因素决定.按实际情况下允许切除故障最长时间考虑,500kV线路近端故障为()。 A.0.06s; B.0.07s; C.0.08s; D.0.1s。
电力网切除故障时间主要由系统稳定性、发电厂厂用电或重要用户供电电压及电力网保护配合的要求等许多因素决定。按实际情况下允许切除故障最长时间考虑,500kV线路远端故障为()。 A.0.08s; B.0.1s; C.0.12s; D.0.15s。
对330~500kV线路,一般情况下,应按( )原则配置主保护。 A.配里两套完整的全线速动保护; B.配置两套独立的全线速动主保护; C.配置两套完整、独立的全线速动主保护; D.配置一套完整、独立的全线速动主保护和一套完整、独立的后备保护。
对220~500kV1个半断路器接线的母线,按()原则配置母线保护。 A.每组母线宜装设两套母线保护; B.每组母线宜装设一套母线保护; C.当每组母线上的连接元件大于3个时,可装设两套母线保护; D.当每组母线上连接元件大于5个时,可装设两套母线保护。
110kV中性点直接接地电力网的线路保护中,相间保护电流回路的电流互感器采用()方式。 A.两相式电流互感器; B.三相三角形接线; C.三相星形接线; D.三相三角形或三相星形接线。
110kV中性点直接接地电力网,线路后备保护的配置原则是()。 A.宜采用远近结合的后备方式; B.宜采用断路器失灵保护做后备的方式; C.宜采用近后备方式; D.宜采用远后备方式。
330~500kV线路主保护的整组动作时间,对近端故障要求不大于()。 A.15ms; B.20ms; C.25ms; D.30ms,
330~500kV线路主保护的整组动作时间,对远端故障(不包括远方信号传输时间)要求不大于()。 A.20ms; B.25ms; C.30ms; D.35ms。
进行继电保护整定计算时,有3台及110kV变压器的双母线运行的发电厂,对变压器中性点接地方式的安排,正确的是()。 A.一般将1台变压器中性点接地运行; B.一般将2台变压器中性点接地运行; C.一般将3台变压器中性点接地运行; D.一般将全部变压器中性点接地运行。
当电力系统受到扰动后,对功率过剩与频率上升的一侧,下列措施中()是错误的。 A.对发电机快速减出力; B.切除部分发电机; C.切除部分负荷; D.短时投入电气制动。
当电力系统受到扰动后,对功率缺额或频率下降的一侧,下列措施中()是错误的。 A.切除部分发电机; B.切除部分负荷; C.对发电机组快速加出力; D.将发电机快速由调相改发电运行,快速起动备用机組等
电力设备或电力网的保护装置,在系统振荡时,()是正确的。 A.当振荡电流危及到设备安全时,允许动作; B.距离保护允许动作; C.相间电流保护允许动作; D.除预先规定的以外,都不允许因系统振荡引起误动作,
线路保护采用近后备方式,当装设断路器失灵保护时,对220~500kV分相操作的断路器,()是正确的, A.只要线路保护正确动作,可不考虑断路器拒动; B.只考虑断路器单相拒动的情况; C.只考虑断路器两相拒动的情况; D.应考虑断路器3相拒动的情况。
电力系统承受大扰动能力的第一级安全稳定标准是()。 A.保持稳定运行,但允许切机和切负荷; B.保持稳定运行和电网的正常供电; C.保持稳定运行,但允许损失部分负荷; D.当系统不能保持稳定运行时,必须防止系统崩溃并尽量减少负荷损失。
电力系统承受大扰动能力的第二级安全稳定标准是()。 A.保持稳定运行,允许切机,不允许切负荷; B.保持稳定运行和电网的正常供电; C.保持稳定运行,但允许损失部分负荷; D.当系统不能保持稳定运行时,必须防止系统崩溃并尽量减少负荷相失。
电力系统承受大扰动能力的第三级安全稳定标准是()。 A.保持稳定运行和电网的正常供电; B.保持稳定运行,但允许损失部分负荷; C.采取切机、切负荷及其他措施,必须保持稳定运行; D.当系统不能保持稳定运行时,必须防止系统期溃并尽量减少负荷损失。
对适用于110kV以上电压线路微机继电保护装置,故瘅测距的精度要求是,对金属性短路不大于线路全长的()。 A.±1%; B.±2%; C.±3%; D.±5%。
微机继电保护装置应装设硬件时钟电路,装置失去直流电源时,硬件时钟应能正常工作。装置时钟本身精度:24h误差不大于()。 A.士2s; B.±3s; C.±4s; D.±5s。
对需要加设电压闭锁的微机母线保护装置,正确的说法是()。 A.需要在装置的每个跳闸出口触点回路上串接电压闭锁触点; B.可在装置启动出口继电器的逻辑中设里电压闭锁曰路,也可在装置的每个跳闸出口触点回路上串接电压闭钡触点; C.在装置启动出口继电器的逻辑中设置电压闭锁回路,其电压闭锁触点必须串接在装里的每个跳闸出口回路上; D.可在装置启动出口继电器的逻辑中设置电压闭锁回路,而不在装置跳闸出口触点回路上串接电压闭锁触点。
对需要配置两套主保护的设备或线路,错误的说法是()。 A.每套宜采用主保护与后备保护综合在一起的微机继电保护装置; B.一套主保护与后备保护综合在一起,另一套主保护与后备保护必须互相独立; C.两套保护装置的直流电源应互相独立; D.两套保护装置的电流互感器和电压互感器的二次回路应互相独立。
以下微机继电保护装置故障记录内容中()是错误的。 A.故障时的输入模拟量; B.故障时的输入开关量; C.高頻保护的高頻通道信息; D.动作元件,动作年、月、日、动作时间,动作相别。
微机继电保护装置用于旁路保护或其他定值经常需要改变的情况时,宜设置多套切换的定值,一般不少于()定值。 A.5套; B.6套; C.7套; D.8套。
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控制技术中,()不属于紧急控制的手段。 A.发电机励磁附加控制; B.发电端切除发电机控制; C.负荷端集中切负荷控制; ‘ D.预先选定的输电断面进行解列。
电力系统由于小扰动产生的低频振荡,振荡频率一般为()。 A.0~0.2Hz; B.O.2~2.5Hz; C.5~10Hz; D.10~20Hz。
安全稳定控制系统中,采用数字式远方传送命令信息设备来传送允许式(有就地启动判据)命令,其传瑜时间要求不大于()。 A.5ms B.8ms; C.10ms; D.12ms。
安全稳定控制系统中,采用模拟式远方传送命令信息设备来传送直跳式(无就地启动判据)命令,其传输时间要求不大于()。 A.20ms; B.25ms; C.30msj D.40ms。
电网调度自动化有四大基本功能,分别是()。 A.SCADA,AGC/EDC、PAS、DTS; B.SCADA,AG C.PAS、DTS;B. SCADA,AGCPAS、DTS5C遥测、遥信、遥控、遥调(四遥),AGC/EDC,负荷預测,DCS; D.9CADA.PAS、AGC.EDC。
能量管理系统通常的表示方式为(), A.9CADA/AGC; B.SCADA/EMS; C.AGC/EMS; D.SCADA/AGC+EMS。
我国规定,3000MW及以上装机容量的电网及跨省电网的频率偏差分别控制在()。 A.±0.5Hz,±0.2Hz; B.±0.2Hz,±0.5Hz; C.±0.2Hz,±0.2Hz; D.±0.2Hz、±0.1Hz。
在频率自动调整时,为达到无差调节,不可缺少的方式为()。 A.比例调节; B.微分调节; C.比例、积分调节; D.积分调节。
跨大区互联系统联合运行的控制中,最佳的配合方式为()。 A.TLBC-CF; B.CFC-CNIC; C.CNIC-TLBC; D.TLBC-TLBC。
与负荷变化相适应的调整速度一般要求为()。 A.火电机组每分钟1.5%,水电机组45%额定容量以上; B.火电机組每分钟1%,水电机组40%額定容量以上; C.火电机组每分钟2%,水电机组50%額定容量以上; D.火电机组每分钟1.75%,水电机组40%額定容量以上。
PAS功能是()。 A.EMS的基袖功能; B.EMS在发电层的应用功能; C.EMS的仿真功能; D.EMS在电力系统网络雇的高级应用功能。
DMS的主要功能是()。 A.SCADA/AGC/PAS, B.SCADA/AGC/EDC/DTS5 C.SCADA/LM/PAS/(AM/FM/GIS); D.SCADA/LM/PAS/DTS。
集成多种复杂应用功能到统一系统当中,关键的问题是()。 A.计算机硬件平台是否先进; B.功能是否全面; C.支撑系统是否优劣; D.系统规模是否庞大。
一个具备64个厂站电网规模的SCADA系统处理能力,其实时信息与数据容量规模为()。 A.YX:24576,YC:16384,YT:2048,计算量:8192; B.YX:32768,YC:16384,YT:4096,计算量:6144; C.YX:16384,YC:12288,YT:3072,计算量:4096; D.YX:32768,YC:16384,YT:4096,计算量:8192,
远动终端RTU应配置的地点是()。 A.调度中心内; B.发电厂和变电所内及配电网相应设施上; C.只能配里在岌电厂内; D.只能配置在变电所内。
«
4216
4217
4218
4219
4220
4221
4222
42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