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仅需5分钟,人工查询点这里
信息发布
登录 | 注册
个人中心
×
找资料找试卷就是这么简单
微信扫码登录
资料信息 - 让知识更有价值
范围I的架空线路和变电所绝缘子串、空气间隙的操作过电压要求的绝缘水平,进确缘配合的基础是()。 A.计算用最大操作过电压; B.最大解列过电压; C.开断空载长线过电压; D.开断空载变压器过电压。
当送电线路、变电所因海拔高度引起气象条件变化而异于标准状态时,可按照相关规定校正。海拔髙度1OOOm及以下地区,按海拔高度()条件校正。 A.0m; B.1OOm; C.500m; D.1OOOm。
在绝缘配合中,110kV及220kV系统相对地计算用最大操作过电压的标么值应该取()。 A.2.0; B.2.5; C.3.O; D.4.0。
在绝缘配合经常使用的避雷器在标称雷电流下的额定残压值,220kV电压的标称雷电流取值为()。 A.2kA; B.5kA; C.1OkA; D.20kA。
海拔不超过1000m地区的110kV变电所工频电压要求相对地的最小空气间暸值(相对地)为()。 A.15cm; B.30cm; C.45cm; D.60cm。
海拔不超过1000m地区、1OkV高压配电装置的最小户外的相对地、相间空气间隙(相对地、相间取同一值)为()。 A.15cm; B.20cm; C.25cm; D.30cm。
操作过电压下的绝缘配合中,电压范围n的变压器的相间绝缘的额定操作冲击耐受电压等于相应的相对地绝缘的耐受电压值乘以系数Kpe,通常Kpe取值为()。 A.1.05; B.1.15; C.1.5; D.1.65。
电压范围II变电所电气设备与操作过电压的绝缘配令中,电气设备内绝缘相对地额定操作冲击耐压与避雷器操作过电压保护水平间的配合系数的取值不应小于()。 A.1.1倍; B.1.15倍; C.1.2倍; D.1.25倍。
电气设备与操作过电压的绝缘配合时,在电气设备外绝缘的耐压取值方法中,以下方法错误的是()。 A.电气设备外絶缘相对地千态额定操作冲击耐压与相应设备的内绝缘額定搮作冲击耐压相同; B.变压器外绝缘相间千态额定操作冲击耐压与其内绝缘相间额定操作冲击耐压相同; C.断路器、隔离开关同极断口间外绝缘額定操作冲击耐压应该大于断路器断口间内绝缘的相应值,一般耐压值可大于5%; D.断路器、隔离开关同极断口间外绝缘額定搮作冲击耐压与断路器断口间内绝缘的相应值相同。
雷电过电压下的绝缘配合中,对受避雷器保护的设备,其额定雷电冲击耐受电压由避雷器的雷电冲击保护水平乘以配合因数Kc计算选定。一般情况下Kc取值为()。 A.Kc≥1.15; B.Kc≥1.25; C.Kc≥1.3; D.Kc≥1.4
对于66kV设备的标准绝缘水平,额定雷电冲击耐受电压(峰值)和额定短时工频耐受电压(有效值)分别是()。 A.95kV、85kV; B.185kV、105kV; C.325kV、155kV; D.450kV、185kV。
220kV电力变压器、并联电抗器和电压互感器设备的额定雷电冲击耐受电压(峰值)应该是()。 A.325(350kV); B.450(550kV); C.480(625kV); D.850(950kV)。
以下雷电过电压绝缘配合原则中,不必要的是()。 A.变电所中电气设备、绝缘子串和空气间隙的雷电冲击强度,以避雷器的雷电保护水平为基础进行配合; B.送电线路按规程对各级电压要求的耐雷水平进行配合; C.在悬垂绝缘子串的空气间隙绝缘配合中,应计及导线风偏的影响; D.变电所雷电过压的绝缘配合还应对线路的雷电入侵波作配合。
现有一组500kV高压SF6断路器,下列数据中不属于标准(相对地)绝缘水平的是( )。 A.额定操作冲击耐受电压1050kV; B.额定雷电冲击耐受电压1425kV; C.額定工頻冲击耐受电压860kV; D.額定短时工频耐受电压630kV。
范围I系统的工频过电压水平一般不超过下列数值:110kV及220kV为(),35kV及66kV系统为(),3kV及1OkV系统为()。 A.1.5p.u.、1.1√3p.u.、√3p.u.; B.1.4p.u.、1.2√3p.u.、√3p.u.; C.1.3p.u、1.1√3p.u.、√3p.u.; D.1.3p.u.、√3p.u.、1.1√3p.u.。
范围II系统的工频过电压水平在线路断路器的变电所侧一般不宜超过(),在线路断路器的线路侧一般不宜超过()。 A.1.3p.u、1.4p.u; B.1.2p.u.、1.4p.u.; C.1.3p.u.、1.2p.u.; D,1.2p.u.、1.u.。
在范围n的系统当空载线路上接有并联电抗器时,在并联电抗器的中性点与大地之间串接一接地电抗器,以防止铁磁谐振过电压的产生。该接地电抗器的电抗值宜按补偿并联电抗器所接线路的()相间电容选取。 A.1/3倍; B.1/2倍; C.1倍; D.2倍
范围II的系统中,当空载线路(或其上接有空载变压器时)由电源变压器断路器合闸、重合闸或由只带有空载线路的变压器低压俩合闸、带电线路末端的空载变压器合闸以及系统解列等情况下,可能产生以()谐波为主的髙次谐波谐振过电压。 A.2次; B.3次; C.4次; D.5次。
范围I的系统中,由单一电源侧用断路器操作中性点不接地的变压器出现非全相或熔断器非全相熔断时,如变压器的励磁电感与对地电容产生铁磁谐振,能产生()的过电压。 A.1.5p.u.~1.8p.u.; B.2.Op.u.~3.Op.u.; C.2.5p.u.~3.Op.u.; D.3.Op.u.~3.5p.u.。
范围I的系统中,由于两侧电源的不同步,在非全相分合闸时,在变压器中性点上可出现接近于()的过电压,如产生铁磁谐振,则会出现更高的过电压。 A.1.5p.u.; B.1.8p.u.; C.2.Op.u.; D.2.3p.u.。
3~66kV不接地系统或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偶然脱离消弧线圈的部分,为避免电磁式电压互感器过饱和可能产生铁磁谐振过电压,宜在互感器的开口三角形绕组装设()的电阻。 A.R≤0.1(Xm/K2); B.R≤0.2(Xm/K2); C.R≤0.3(Xm/K2); D.R≤0.4(Xm/K2)。注:K为互感器一次绕组与开口三角形绕组的变比。
3~1OkV不接地系统或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偶然脱离消弧线圈的部分,为避免电磁式电压互感器过饱和可能产生铁磁谐振过电压,宜在1OkV及以下互感器髙压绕组中性点经容量大于600W()的电阻接地。 A.R≥O.02Xm; B.R≥O.04Xm; C.R≥0.06Xm; D.R≥O.08Xm。
在500kV系统中,空载线路合闸和单相重合闸,在线路上产生的相对地操作过电压水平不宜超过()。 A.1.9p.u.; B.2.Op.u.; C.2.1p.u.; D.2.2p.u.。
在500kV系统中,变电所的出线满足线路长度小于()的条件时,可仅用金屑氧化物避雷器限制合闸和重合闸过电压。 A.150km; B.180km; C.200km; D.230km。
在范围I系统中,线路的合闸和重合闸操作过电压一般不超过()。 A.2.5p.u.; B.2.8p.u.; C.3.Op.u.; D.3.2p,u.。
对范围II系统,现场进行断路器弁断空载线路的试验中,应要求电源对地电压为(),断路器不发生重击穿。 A.1.1p.u.; B.1.2p.u.; C.1.3p.u.; D.1.4p.u.。
在110kV及220kV系统中,开断空载架空线路的过电压不超过(),开断电缆线路可能超过()。 A.2.Op.u.、2.Op.u.; B.2.5p.u.、2.5p.u.; C.3.Op.u.、3.Op.u.; D.3.5p.u.、3.5p.u.。
在66kV及以下系统中,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开断空载线路的过电压可能超过()。 A.2.5p.u.; B.3.Op.u.; C.3.5p.u.; D.4.Op.u.。
对范围II的线路,若系统送受端联系薄弱,将产生线路非对称故障分闸或振荡解列过电压。如预测该过电压趄过2.2p.u.(330kV)、2.Op.u.(500kV),宜采取的限制措施是( )。 A.线路受端安装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B.线路送端安装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C.线路送、受端同时安装金属氣化物避雷器; D.线路中间安装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隔离开关操作空载母线时,由于重击穿将会产生幅值可能超过()、频率为数百千赫至兆赫的高频振荡过电压。 A.1.8p.u.; B.1.9p.u.; C.2.Op.u.; D.2.1p.u.。
3~66kV系统开断并联电容补偿装置,如断路器发生单相重击穿时,电容器高压端对地过电压可能超过(),开断时如果发生两相重击穿,电容器极间过电压可能超过()电容器额定电压。 A.3.Op.u.、2.2√2; B.3.5p.u.、2.4√2; C.4.Op.u.,2.5√2; D.4.5p.u.、2.8√2。
开断具有冷轧硅钢片铁心的空载变压器,过电压一般不超过();开断具有热轧硅钢片铁心的11OkV和220kV空载变压器,过电压一般不超过()。 A.1.8p.u.、2.5p.u.; B.2.Op.u.、3.Op.u.; C.2.2p.u.、3.5p.u.; D.2.5p..u.、4.Op.u.。
空载变压器和并联电抗补偿装置合闸过电压,一般不超过()。 A.1.8p.u.; B.2.Op.u.; C.2.2p.u.; D.2p.u.。
采用真空断路器开断启动过程中的高压感应电动机时,截流过电压和三相同时开断过电压可能超过();高频重复重击穿过电压可能超过()。 A.3.Op.u.、4.Op.u.; B.3.5p.u.、4.5p.u.; C.4.Op.u.、5.Op.u.; D.4.5p.u.、5.5p.u.。
髙压感应电动机合闸过电压,一般不超过( )。 A.2.Op.u.; B.2.2p.u.; C.2.4p.u.; D.2.5p.u.。
采用真空断路器开断空载高压感应电动机,过电压一般不超过()。 A.2.2p.u.; B.2.3p.u.; C.2.4p.u.; D.2.5p.u.。
66kV及以下系统发生单相间歇性电弧接地故障时,不接地方式下产生的过电压不超过();经消弧线圏接地方式过电压不超过();电阻接地方式过电压不超过()。 A.3.2p.u.、2.9p.u.、2.2p.u.; B.3.3p.u.、3.Op.u.、2.3p.u.; C.3.4p.u.、3.1p.u.、2.4p.u.; D.3.5p.u.、3.2p.u.、2.5p.u.。
单支避雷针的高度为25m;在计算其保护范围时,其高度影响系数P为()。 A.O.9; B.1.0; C.1.1; D.1.2。
单支避雷针的高度为25m;在地面上的保护半径为()。 A.35m; B.37.5m; C.40m; D.42.5m。
单支避雷针的高度为25m,被保护物高度为15m,在被保护物高度水平面上的保护半径为()。 A.7.5m; B.8.5m; C.10m; D.10.5m,
两支避雷针的髙度同为30m,两针间距离为84m,则两针间保护范围上部边缘最低点的高度为()。 A.15m; B.18m; C.21m, D.24m。
两支等高避雷针的针间距离与针高之比不宜大于()。 A.5; B.6; C.7; D.8。
单根避雷线的高度为15m,则避雷线在8m水平面上毎侧保护范围的宽度为()。 A.2.95m; B.3.15m; C.3.29m; D.3.48m。
单根避雷线的高度为15m,则避雷线在7m水平面上每侧保护范围的宽度为()。 A.4.19m; B.4.29m; C.4.39m; D.4.49m。
两根平行避雷线的高度同为20m,两线间距离为48m,则两避雷线保护范围上部边缘最低点的高度为()。 A.6m; B.7m; C.8m; D.9m。
阀式避雷器标称放电电流下的残压,不应大于被保护电气设备(旋转电机除外)标准雷电冲击全波耐受电压的()。 A.62%; B.65%; C.68%; D.71%。
发电厂和变电所内()及以上避雷器应装设简单可靠的多次动作记录器。 A.1OkV; B.35kV; C.66kV; D.11OkV。
按开断续流的范围选择排气式避雷器。如最大短路电流计算困难,对发电厂附近,可将周期分量第一个半周期的有效值乘以(对发电厂较远地点,可将周期分量第一个半周期有效值乘以()。 A.1.5,1.3; B.1.3,1.5; C.1.6,1.4; D.1.4,1.6。
35kV系统若采用保护间隙,其保护间隙的主间隙距离不应小于(辅助间隙的距离可采用()。 A.180mm,15mm; B.190mm,16mm; C.200mm,18mm; D.210mm,20mm。
避雷针与易燃油贮罐呼吸阀和氢气天然气等罐体呼吸阀之间的空中距离,避雷针与呼吸阀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避雷针尖髙出呼吸阀不应小于()。 A.2m,2m; B.3m,2m; C.3m,3m; D.4m,4m?
独立避雷针(线)宜设独立的接地装置,在非高土壤电阻率地区,若其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做到小于1OΩ有困难时,该接地装置可与主接地网连接,但避雷针与主接地网的地下连接点至()及以下设备与主接地网的地下连接点之间'沿接地体的长度不得小于()。 A.1OkV,12m; B.35kV,15m; C.66kV,15m; D.110kV,12m。
110kV及以上的配电装置,一般将避雷针装在配电装置的架构或房顶上,但在电阻率大于()地区,宜装设独立避雷针。 A.350Ω?m; B.500Ω?m; C.750Ω?m; D.OOOΩ?m。
除水力发电厂外,在变压器门型构架上和在离变压器主接地线小于()的配电装置的架构上,当土壤电阻率大于()时,不允许装设避雷针、避雷线。 A.15m,300Ω?m; B.15m,350Ω?m; C.18m,400Ω?m; D.18m,450Ω?m。
某升压站配电装置母线构架高度为18m,母线构架旁有一根独立避雷针,独立避雷针的冲击接地电阻为200,则独立避雷针与配电装置母线构架间空气中的最小距离为()。 A.5.5m; B.5.8m; C.6.lm; D.6.4m。
某发电厂升压站为330kV敞开式屋外配电装置,有两回架空出线。为防止雷电侵入波的危害而设置的金属氧化物避雷器,与主变压器的最大距离为(),与其他电器的最大距离为()。 A.140m,189m; B.150m,192m; C.155m,195m; D.160m,198m。
某110kV屋外配电装置采用电缆进线,若进线电缆长度超过(),且进线断路器在雷季可能经常断路运行,则应在电缆末端装设阀式避雷器。 A.40m; B.45m; C.50m; D.55m
某220kV屋外敞开式配电装置,进线长度为2km,进线回路数为3回,在母线上设置普通阀式避雷器作为雷电侵入波的保护,则避雷器至主变压器的最大距离为()。 A.185m; B.195m; C.200m; D.205m。
某220kV屋外敞开式配电装置,进线长度为2km,进线回路数为3回,在母线上设置金属氧化物避雷器作为雷电侵入波的保护,则避雷器至主变压器的最大距离为()。 A.205m; B.215m; C.225m; D.235m。
某110kV线路未沿全线架设避雷线,为减少变电所近区雷击闪络的概率,应在变电所()的进线段架设避雷线。 A.1~2km; B.2~3km; C.2.5~3.5km; D.3.5~4km。
某直配电机采用避雷线保护,则避雷线对直配电机边导线的保护角不应大于()。 A.15°; B.20°; C.25°; D.30°。
用于操作过电压绝缘配合的波形,至最大值时间为(),波尾时间()。 A.200/μs,2000μs; B.250μs,2500μs; C.300μs,2500μs; D.300μs,3000μs。
用于雷电过电压绝缘配合的波形,至波头时间为(),波尾时间为()。 A.1.Oμs,40μs; B.1.40μs; C.1.4μs,50μs; D.1.2μs,50μs。
在进行绝缘配合时,220kV相间最大操作过电压宜为相对地操作过电压的()倍。 A.1.1~1.2; B.1.2~1.3; C.1.3~1.4; D.1.4~1.5。
在进行变电所绝缘子串的绝缘配合时,其操作过电压配合系数取()。 A.1.15; B.1.16; C.1.17; D.1.18。
在进行变电所绝缘子串的绝缘配合时,其雷电过电压配合系数取()。 A.1.35; B.1.45; C.1.55, D.1.65
在进行变电所相对地空气间隙绝缘配合时,其相对地空气间隙操作过电压配合系数有风时取()。 A.1.05; B.1.08; C.1.10; D.1.12。
在进行变电所相对地空气间隙绝缘配合时,其相对地空气间隙雷电过电压配合系数有风偏时取()。 A.1.35; B.1.40; C.1.45; D.1.50。
在进行变电所500kV相间空气间隙绝缘配合时,其相间空气间隙操作过电压配合系数取()。 A.1.6; B.1.7; C.1.8; D.1.9。
在进行变电所电气设备内绝缘配合时,其内绝缘相对地额定操作冲击耐压与避雷器操作过电压保护水平间的配合系数不应小于()。 A.1.10; B.1.15; C.1.20; D.1.25。
在进行变电所变压器内、外绝缘配合时,其内、外绝缘的全波额定雷电冲击耐压与变电所避雷器标称放电电流下的残压间的配合系数不应小于()。 A.1.3; B.1.35; C.1.40; D.1.45。
送电线路及变电所电瓷外绝缘的绝缘配合,不应考虑系统中出现的() A.系统最高运行电压; B.工頻过电压及谐振过电压; C.操作过电压; D.雷电过电压。
输电线路如果受到雷击,架空线路导线产生的直击雷过电压可按有关公式进行计算。现假定雷电流幅值I=40kA的条件下,计算雷击点过电压最大值U0是()。 A.2800kV; B.3600kV; C.4000kV; D.5200kV。
当已知避雷针的高度A采用30时,按有关计算式计算出避雷针在地面上的保护半径r是()。 A.25m; B.35m; C.45m; D.52m。
已知某工程采用了一独立避雷针作为防雷保护,避雷针的高度A为85m,被保护物高度、为42m,按有关计算式计算出避雷针在被保护物髙度、上的保护半径rx是()。 A.23m; B.26m; C.28m; D.31m。
已知某工程采用高度为28m,线间距离为1Om的两根平行避雷线作为防雷保护,根据有关公式计算,两避雷线间保护范围上部边缘最低点的高度、是()。 A.15m; B.19.8m; C.23.6m; D.25.5m。
在变电所导线对构架的空气间隙的计算中,相对地空气间隙的正极性雷电冲击电压波50%放电电压沟.3的计算式为ul.s≥K7UR,请分析确定式中K7(变电所相对地空气间隙雷电过电压配合系数)有风偏和无风偏间暸一般取值应是()。 A.1.1,1.15; B.1.25,1.5; C.1.4,1.45; D1.45,1.6。
某35kV电网,全部采用架空导线,采用消弧线圈进行补偿。若导线对地电容的不对称系数为1%,补偿电网的阻尼率为0.05。采用全补偿方式运行和过补偿方式(脱谐度取为0.06)时,中性点长期位移电压分别为额定相电压的()。 A.20%,12.8%; B.25%,11.6%; C.30%,13.5%; D.35%,14.2%。
某500kV变电所海拔2200m,多年平均大气压力为80. 1kPa,空气绝对湿度为4.966g/m3。 工频交流电压下空气湿度校正系数为(). A.1.05; B.1.08; C.1.11; D.1.13
某500kV变电所海拔2200m,多年平均大气压力为80. 1kPa,空气绝对湿度为4.966g/m3。 雷电及操作冲击电压下空气湿度校正系数为()。 A.1.01; B.1.03; C.1.05; D.1.07。
某500kV变电所,变压器侧避雷器的额定电压为420kV,20kA标称雷电流下的额定残压值为995kV;线路断路器侧避雷器的额定电压为444kV,20kA标称雷电流下的额定残压值为1050kV。 变压器内绝缘全波雷电冲击耐压最小值为()。 A.1379kV; B.1382kV; C.1388kV; D.1393kV。
某500kV变电所,变压器侧避雷器的额定电压为420kV,20kA标称雷电流下的额定残压值为995kV;线路断路器侧避雷器的额定电压为444kV,20kA标称雷电流下的额定残压值为1050kV。 其他电气设备内绝缘全波额定雷电冲击耐压最小值为()。 A.1461kV; B.1466kV; C.1470kV; a1475kV。
某500kV变电所,变压器侧避雷器的额定电压为420kV,20kA标称雷电流下的额定残压值为995kV;线路断路器侧避雷器的额定电压为444kV,20kA标称雷电流下的额定残压值为1050kV。 变压器截波雷电冲击耐压最小值为()。 A.1523kV; B.1532kV; C.1537kV; D.1541kV。
塔头绝缘配合时应考虑导线绝缘子串的风偏影响,确定各种电压下风偏的风速。 工频电压下风偏的风速为( )。 A.最大设计风速; B.最大设计风速的0.8倍; C.最大设计风速的0.5倍; D.10m/s或15m/s(最大设计风速≥35m/s时)。
塔头绝缘配合时应考虑导线绝缘子串的风偏影响,确定各种电压下风偏的风速。 操作过电压下风偏的风速为()。 A.最大设计风速; B.最大设计风速的0.8倍; C.最大设计风速的0.5倍; D.10m/s或15nVs(最大设计风速≥35m/s时)。
塔头绝缘配合时应考虑导线绝缘子串的风偏影响,确定各种电压下风偏的风速。雷电过电压下风偏的风速为( )。 A.最大设计风速; B.最大设计风速的0.8倍; C.最大设计风速的0.5倍; D.10m/s或15m/s(最大设计风速≥35m/s时)。
一发电厂的220kV配电装置出线挂线髙度为15m,现拟在配电装置外侧四周装设h=35m的等髙避雷针作为防雷保护措施。现按有关公式计算出各避雷针外侧在被保护物髙度的保护半径和任何两支避雷针之间的最大距离。 设四支避雷针,整个配电装置即能得到保护。除按边界条件:一侧最小宽度bx≥0边界条件外,任何两支避雷针之间的距离宜小于()。 A.156m; B.168m; C.175m; D.195m。
某个500kV变电所的海拔高度为2000m,按标准规定,外绝缘放电电压应该根据不同海拔髙度的气象条件进行修校正。可根据标准査得海拔高度为2000m的空气绝对湿度h值。按此条件计算空气湿度校正系数H值。 工频交流电压时的H正确值是()。 A.1,02; B.1.07; C.1.12; D.1.24。
某个500kV变电所的海拔高度为2000m,按标准规定,外绝缘放电电压应该根据不同海拔髙度的气象条件进行修校正。可根据标准査得海拔高度为2000m的空气绝对湿度h值。按此条件计算空气湿度校正系数H值。 雷电及操作冲击波时的H正确值是(). A.1.01; B.1.03; C.1.05; D.1.08。
已知两支避雷针高度A分别为25m、45m,被保护物髙度为18m,请分别计算出在被保护物髙度、水平面的保护半径rx值。 当避雷针髙度A为25m时,rx的计算结果是()。 A.31.5m; B.33.5m; C.35.5m; D.7m。
两根等高避雷线,高度为18m,其间距离为14m。 两避雷线间保护范围上部边缘最低点高度为()。 A.12.5m; B.13.5m; C.14.5m; D.15.5m。
两根等高避雷线,高度为18m,其间距离为14m。若被保护物髙度为12m,两避雷线端部两侧保护最小宽度为()。 A.1.17m; B.1.22m; C.1.36m; D.1.45m
在110kV和330kV系统中,为避免、降低工频过电压,一般可根据实际情况,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可分别采取相应的措施。 对于110kV系统可采取的措施是( )。 A.在线路上架设良导体避雷线; B.在线路上安装并联电抗器; C.应避免偶然形成局部不接地系统,对可能形成的局部系统,变压器不接地中性点应装设间隙; D.可在线路側装设避雷器。
在110kV和330kV系统中,为避免、降低工频过电压,一般可根据实际情况,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可分别采取相应的措施。 对于330kV系统可采取的措施是( )。 A.可在母线上装设避雷器; B.可在线路上安装并联电抗器; C.应避免偶然形成局部不接地系统,对可能形成的局部系统,变压器不接地中性点应装设间隙; D.可在线路側装设避雷器。
现有一个500kV变电所,500kV和220kV髙压配电装置分别采用一个半断路器主接线和双母线接线,其雷电接入波过电压保护按标准判定在有些地方可不装设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对于500kV高压配电装置,可不装设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的地方为()。 A.在每回线路的入口; B.每一主变压器回路; C.经小电抗接地的并联电抗器中性点; D.每一母线。
现有一个500kV变电所,500kV和220kV髙压配电装置分别采用一个半断路器主接线和双母线接线,其雷电接入波过电压保护按标准判定在有些地方可不装设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对于220kV高压配电装置,可不装设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的地方为()。 A.在每回线路的入口; B.每一主变压器回路; C.中性点采用分级绝缘且不接地的变庄器的中性点; D.每一组母线。
某330kV变电所,在其330kV敞开式高压配电装置中,进出线采用架空线,当有双回进线和四回进线的情况下,电气设备采用标准绝缘水平时,请分别确定金属氧化物避雷器至主变压器的最大距离。 当有双回进线时,避雷器至主变压器的最大距离应该是()。 A.90m; B.140m; C.160m; D.180m。
某330kV变电所,在其330kV敞开式高压配电装置中,进出线采用架空线,当有双回进线和四回进线的情况下,电气设备采用标准绝缘水平时,请分别确定金属氧化物避雷器至主变压器的最大距离。 当有四回进线时,避雷器至主变压器的最大距离应该是()。 A.1OOm; B.150m, C.170m; D.19Om。
在预防雷电过电压中,标准对雷电活动的强弱进行了分类,在四种雷区中规定的平均年雷暴日数值不同。 少雷地区的平均年雷暴日为()。 A.≤10, B.≤12; C.≤15; D.≤20。
在预防雷电过电压中,标准对雷电活动的强弱进行了分类,在四种雷区中规定的平均年雷暴日数值不同。 中雷地区的平均年雷暴日为()。 A.15~40; B.20—50; C.25~60; D.30~65。
«
4209
4210
4211
4212
4213
4214
4215
42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