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仅需5分钟,人工查询点这里
信息发布
登录 | 注册
个人中心
×
找资料找试卷就是这么简单
微信扫码登录
资料信息 - 让知识更有价值
根据《执业医师法》规定,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合格后应申请注册方可执业,受理申请的部门的正确说法是 A.所在地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B.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C.所在地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D.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社会劳动保障行政部门 E.所在地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社会劳动保障行政部门
根据《执业医师法》规定,执业医师申请注册后,应按注册内容执业的正确说法是 A.执业范围、执业地点 B.执业范围 C.执业范围、执业类别 D.执业范围、执业类别、执业地点 E.执业地点
按《执业医师法》规定,考试合格但未经注册者 A.可在医疗机构从事辅助医疗活动 B.可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从事医师执业活动 C.可在预防保健机构机构从事医师执业活动 D.可计划生育服务机构从事医师执业活动 E.不可在任何医疗卫生机构从事医师执业活动
下列各项中,哪项不属于医师在执业活动中应当履行的法定义务 A.恪守职业道德 B.尊重患者,保护患者的隐私 C.遵守技术操作规范 D.宣传卫生保健知识 E.参与所在机构的民主管理
根据《母婴保健法》规定,从事医学技术鉴定人员必须具有一定的条件,其正确的说法为 A.有一定的临床工作经验,并具有主治医师以上的技术职称 B.有临床经验和医学遗传学知识,并具有主治医师以上的技术职称 C.有临床经验和医学遗传学知识,并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的专业技术职务 D.有医学遗传学知识,并具有满四年住院医师工作经验 E.有临床经验和医学遗传学知识,并具有主任医师以上的专业技术职务
可以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条件中,不包括 A.在执业医师指导下,在预防机构试用期满一年 B.在执业医师指导下,在医疗机构试用期满一年 C.在执业医师指导下,在保健机构试用期满一年 D.高等学校医学专业本科以上学历 E.在执业医师指导下,在卫生行政管理机构试用期满一年
张某为某医院内科医生,两年半之前到国外照顾子女,现回国希望继续到原医院工作。按规定,张医生应参加考核,并到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办理 A.延续注册手续 B.变更注册手续 C.注销注册手续 D.准予注册手续 E.重新注册手续
医生王某因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2004年4月5日刑满释放。王某可以申请行医执业的时间为 A.2005年1月6日 B.2004年12月6日 C.2005年12月6日 D.2006年1月6日 E.2006年4月6日
王某经执业医师考试合格并进行注册后,开办了一家牙科诊所,同时因为其对妇产科知识和操作较为熟悉,所以平时也会诊治一些妇科和产科的患者。王某所进行的妇产科诊疗活动属于 A.医师执业规定所允许的行为 B.只要不发生差错,法律即允许 C.只要是患者自愿,就是法律允许的行为 D.超出执业范围的违法行为 E.法律允许的行为
赵某是一名注册医师,2002年因在工作中严重不负责任造成医疗事故,患者起诉至法院,王某被认定为医疗事故罪,经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3年,并从2002年6月1日起开始服刑。关于此后他能否再次成为执业医师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他可以从2007年6月1日之后的任何时间申请并获得医师注册 B.他从此以后终生不能再次注册成为执业医师 C.他可以再次成为执业医师,而且无需再次注册,因此前注册继续有效 D.他可以从2008年6月1日之后的任何时间申请并获得医师注册 E.他可以从2006年6月1日之后的任何时间申请并获得医师注册
现有赵某等几人都想开设自己的私人诊所,根据下面题目中叙述的情形,你认为有可能很快被准予注册,进行个体行医的是 A.周某:行医已有20余年,3年前因身体因素退休在家,日前身体恢复良好 B.孙某:原就职于某医疗机构,医师考核连续两次不合格,但开办诊所的资金已到位、诊所地点已落实 C.赵某:现年十七岁,但自幼年在其父开办的诊所中帮忙,聪明好学,医术精湛 D.李某:一年前因刑事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现已刑满释放 E.钱某:已在某医院作为执业医师工作满5年,但业绩平平,因与领导关系不好,现想自立门户开诊所
张、王、李、赵、刘五人的行为如下所述,其中哪位的行为违反了《执业医师法》的有关规定 A.赵医生从北京调动工作到了沈阳,他要到卫生行政部门更改其执业医师注册 B.张某以师承方式学习传统医学5年多了,他通过了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机构的考核,现在他要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 C.刘医生是某医院骨科"权威",2004年8月15日到东南亚某继承遗产,2007年3月15日回国后第三天跟院长打个招呼就上班 D.李医生接诊一名因车祸大出血的患者,其所在医院无条件诊治需立即转诊,但他坚持给患者进行了一定止血处理后才将患者转走 E.王医生接诊的一个患者经诊断为肺癌,王某没有直接告知其本人真实诊断结果
黄某2006年10月10因医疗事故受到吊销医师执业证书的行政处罚,2008年10月11日到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申请重新注册,被卫生行政部门拒绝,其理由是 A.黄某的行政处罚自处罚决定之日起至申请注册之日刚满两年 B.其吊销医师执业证书的行政处罚自执业完毕之日起至申请注册之日止不满三年 C.其吊销医师执业证书的行政处罚自执业完毕之日起至申请注册之日止不满两年 D.黄某的行政处罚自处罚决定之日起至申请注册之日止不满三年 E.其吊销医师执业证书的行政处罚自执业完毕之后尚未到规定的机构考核,并取得合格证明材料
孙某三年前开办了一个体诊所,今年因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而被判处了有期徒刑,下列几种情形中哪一个可能是被判刑的原因 A.所开办的诊所并未取有关证书就为多名孕妇实施终止妊娠手术,其中两名孕妇发生感染而不能再怀孕 B.曾应患者的要求,给其开具虚假医疗证明,在患者单位和社会造成很坏影响 C.因逾期不校验《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而仍从事诊疗活动 D.将自己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借给朋友王某使用,王某以此许可证开办个体诊所 E.半年前雇佣了三名没有执业医生证书的"医生"在其诊所从事医疗工作
青年刘某在筹备婚礼的过程中,连续多日劳累,患化脓性扁桃体炎。到医院就医时发现他同时还患有淋病。该患者住院5天,扁桃腺炎痊愈出院,医生嘱其充分休息。按照《母婴保健法》的规定,刘某 A.可以结婚,但不能生育 B.不能结婚 C.应当暂缓结婚 D.可以按自己的意愿结婚并生育 E.可以结婚,治愈后可生育
2004年修订的《传染病防治法》开始实施的时间为 A.2004年8月28日 B.2003年10月1日 C.2004年12月1日 D.1989年8月28日 E.1995年12月1目
下列有关国家对传染病防治的方针与办法最恰当的提法是 A.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统一管理 B.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分级管理 C.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分片管理 D.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分类管理 E.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层级管理
传染病流行区的家畜家禽外运,负责其检疫的单位是 A.卫生监督部门 B.畜牧兽医部门 C.工商管理部门 D.市容监察部门 E.环境保护部门
2004年修订的《传染病防治法》中新增加的乙类传染病是 A.黑热病与流行性感冒 B.艾滋病与钩端螺旋体病 C.登革热与炭疽 D.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E.布氏杆菌病与梅毒
《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是指 A.鼠疫、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B.鼠疫、霍乱 C.流行性出血热、艾滋病 D.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E.霍乱、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了传染病疫情通报制度,下列不属于通报规定的是 A.解放军卫生主管部门向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B.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向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 C.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向毗邻的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D.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E.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向国务院
国务院常务会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时间是 A.2003年10月7日 B.2002年11月16日 C.2003年5月7日 D.2003年4月25日 E.2004年5月10日
医疗机构对发现的甲类传染病应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下列各项中错误的提法是 A.对疑似病人,确诊前在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疗 B.对本医疗机构内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物品,必须实施消毒和无害化处置 C.对医疗机构内的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 D.隔离期未满、不想继续隔离治疗的,应尊重个人意见,写一保证书后可出院 E.对病人、病原携带者,予以隔离治疗,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
医疗机构发现了疑似甲类传染病病人在明确诊断前,应 A.转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观察 B.留急诊室观察 C.转到其他医院 D.在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疗 E.收住院进行医学观察
医疗机构对本单位内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医疗废物应依法 A.强制隔离治疗 B.报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处理 C.实施消毒和无害化处理 D.报卫生防疫部门处理 E.封闭场所并销毁物品
《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在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当地政府可报上级政府决定采取必要的紧急措施。下列措施中该法律中没有规定的是 A.限制或停止集市、集会、影剧院演出或者其他人群聚集的活动 B.封闭被传染病病原污染的公共饮用水源、食物等 C.封闭可能造成传染病扩散的场所 D.停工、停业、停课 E.单位控制不出差、个人少外出
《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县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 A.宣布为疫区 B.立即组织力量进行防治,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C.公告停业、停工、停课 D.封闭可能造成传染病扩散的场所 E.公告限制或者停止集市、集会等人群聚集活动
《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对某些传染病可由公安部门协助采取强制隔离治疗下列传染病中属于此类的为 A.麻风病 B.梅毒 C.肺炭疽 D.艾滋病 E.流行性出血热
《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了五种生产经营单位的违法行为导致或可能导致传染病的传播、流行的,应承担法律责任。下列几种情形中,哪一条是法中没有予以规定的 A.生产、供应涉水产品不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卫生规范的 B.生产、供应的口罩不符合产品质量要求的 C.生产、供应的消毒产品不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卫生规范的 D.供水单位供应的饮用水不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卫生规范的 E.出售、运输疫区中被污染或可能被污染的物品,而未进行消毒处理的
《传染病防治法>中没有规定其法律责任的部门或机构是 A.动物防疫机构 B.铁路、交通管理部门 C.社会劳动保障部门 D.卫生行政部门 E.国境卫生检疫部门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突发事件应急工作应遵循的方针是 A.抓住重点、培训教育 B.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C.反应及时、措施果断 D.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E.依靠科学、加强合作
下列关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正确说法是 A.重大传染病疫情、重大食物中毒和环境污染事故引起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B.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C.甲类或乙类传染病流行、重大食物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D.甲类或乙类传染病流行、重大食物中毒及水灾、地震等自然灾害所引发的严重危害公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事件 E.重大传染病疫情、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事故引起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中,有关单位和个人不配合有关主业技术人员调查、采样、技术分析和检验的,对有关责任人给予 A.降级或者撤职的纪律处分 B.吊销执照 C.追究刑事责任 D.警告 E.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
对于未依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规定履行报告职责,隐瞒、缓报或者谎报,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构成犯罪的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 A.追究行政责任 B.降级或者撤职的纪律处分 C.吊销执照 D.追究刑事责任 E.警告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或疑似病人以及密切接触者及其他有关单位和人员,拒绝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采取预防控制的,可依法予以协助强制执行的机关是 A.民政机关 B.公安机关 C.司法机关 D.监察机关 E.审计机关
突发事件监测机构和医疗卫生机构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的,应当在法定时限内向所在地主管部门报告,其主管部门是 A.市(州)卫生局 B.县(区)卫生局 C.县(区)环卫局 D.市(州)环卫局 E.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
《艾滋病防治条例》规定的综合防治策略中,没有规定的是 A.实行分类管理原则 B.采取行为干预和关怀救助等措施 C.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 D.加强宣传教育活动 E.建立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机制
《艾滋病防治条例》明确规定应保护艾滋病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属的合法权益范围是 A.婚姻、就业、就医、入学 B.婚姻、就业、就医 C.婚姻、就业 D.婚姻、就业、就医、入学、娱乐 E.婚姻、就业、就医、娱乐
根据《艾滋病防治条例》规定,以下关于艾滋病监测与咨询活动说法错误的是 A.国家实行艾滋病自愿咨询和自愿检测制度 B.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指定的医疗卫生机构,为自愿接受艾滋病咨询、检测的人员免费提供咨询和有偿初筛检测 C.国家出入境检疫机构按照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规定的标准和规范,确定承担出入境人员艾滋病检测工作的实验室 D.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确定承担艾滋病检测工作的实验室 E.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根据预防、控制艾滋病的需要,可以规定应当进行艾滋病检测的情形
根据《艾滋病防治条例》规定,国家对艾滋病监测与咨询所实行的制度的正确提法是 A.实行自愿免费咨询和自愿有偿检测 B.实行自愿免费咨询和义务有偿检测 C.实行自愿义务咨询和自愿义务检测 D.实行义务咨询和义务检测 E.实行自愿咨询和自愿检测
根据《艾滋病防治条例》规定,下列不属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者艾滋病病人应当履行的义务是 A.将感染或者发病的事实及时告知与其有性关系者 B.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防止感染他人 C.接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出入境检疫机构的流行病学调查和指导 D.就医时,将感染或者发病的事实如实告知接诊医生 E.医生应对感染者病人的隐私予以保密
《艾滋病防治条例>第三十九条明确规定了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属的有关信息应当予以保密的范围。下列各项中正确的规定是 A.姓名、住址、肖像、病史资料 B.姓名、住址、工作单位、肖像、病史资料、婚姻、职业 C.姓名、住址、工作单位、肖像、病史资料、婚姻、职业、电话 D.姓名、住址、肖像、病史资料、婚姻、职业、电话 E.姓名、住址、病史资料
张某系A县到B市打工的农民工,因怀疑患肺炭疽被送往B市传染病医院进行隔离治疗期间,入院四天后在老乡帮助下擅自逃出医院回到A县老家。传染病医院要追回该患者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此时首先应请求予以协助的部门是 A.B市卫生行政部门 B.B市的疾病控制中心 C.A市的公安部门 D.B市的公安部门 E.A市的卫生行政部门
《艾滋病防治条例>第五十五条规定,医疗卫生机构有八种违法情形卫生行政部门责令其改正,通报批评,给予警告;造成艾滋病传播、流行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予以降级、撤职、开除的处分,并可依法吊销有关机构或者责任人员的执业许可证件。下列五种违法情形中,哪一种在本条中未列入,但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也要承担上述相同的法律责任 A.泄漏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者艾滋病病人或者其家属的信息的 B.未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者艾滋病病人进行医学随访的 C.未按照规定对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产妇及其婴儿提供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技术指导的 D.未采取有效的卫生防护措施和医疗保健措施的 E...
2008年8月15日某医院确定医务处张医生为该院法定传染病报告人。9月5日下午5点,门诊告知他有同一学校同一班级两名学生确诊为"菌痢",并将有关材料送交予他。此时接到农村老家电话,说是家中有人病危。张医生自认为是周末,同时回家心切,因而没有上报。直至三天后返回医院将疫情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此期间该学校又相继发生三名学生患有"菌痢",且直接或间接与上述两同学有关。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卫生行政部门对张医生"的处理应是 A.行政罚款 B.责令改正 C.行政警告 D.停职检查 E.暂停六个月执业活动
无偿献血的血液用途,应符合以下哪项规定 A.在保证临床用血的前提下,可以出售给单采血浆站 B.在保证临床用血的前提下,可以出售给血液制品生产单位 C.由血站自主决定 D.由卫生行政部门根据情况确定 E.必须用于临床
根据《献血法》的规定,血站对献血者每次采集的血液量为 A.300毫升;400毫升 B.100毫升;200毫升 C.100毫升;150毫升 D.200毫升;300毫升 E.200毫升;400毫升
《献血法》规定,献血者两次献血的时间间隔不得少于 A.一个月 B.两个月 C.四个月 D.六个月 E.三个月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应当制定用血计划,并遵循 A.慎用、节约的原则 B.勤查、深究的原则 C.公平、公正的原则 D.准确、慎用的原则 E.科学、合理的原则
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将不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血液用于患者,给患者健康造成损害,尚未构成犯罪的,由卫生行政部门对该机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 A.政纪处理 B.行政处罚 C.行政处分 D.刑事处罚 E.纪律处分
《药品管理法》对医疗机构配制的制剂有一系列规定,下列哪项不符合上述规定 A.不得在市场销售 B.可以部分在市场销售 C.凭医师处方在本医疗机构使用 D.必须按照规定进行质量检验 E.应当是本单位临床需要而市场上没有供应的品种
医疗机构在药品购销中暗中收受回扣或其他利益,依法对其给予罚款处罚的机关是 A.劳动保障行政部门 B.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C.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D.中医药管理部门 E.卫生行政部门
医疗机构使用对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必须首先取得"药品购用印鉴卡",根据《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规定,批准并发放该"药品购用印鉴卡"的行政机关是 A.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 B.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C.省级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D.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E.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
根据《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规定,下列关于临床使用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说法,其错误的是 A.医疗机构抢救病人急需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而本医疗机构无法提供时,可以从其他医疗机构或者定点批发企业紧急借用 B.在医疗机构就诊的癌症疼痛患者和其他危重患者得不到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时,患者或者其亲属可以向执业医师提出申请 C.具有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资格的执业医师,对确需使用该类药品的患者,应当满足其合理用药需求 D.医疗机构配制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制剂只能在本医疗机构使用 E.具有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资格的执业医师在得到患者或者亲属的申请后,应当及时为患者提供所需麻...
医疗机构对麻醉药品处方保管至少 A.五年 B.三年 C.一年 D.四年 E.两年
医疗机构对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处方保管分别至少 A.五年和三年 B.一年和两年 C.两年和三年 D.三年和两年 E.两年和一年
医疗机构使用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必须获得卫生行政部门的"药品购用印鉴卡",根据《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规定,获得该卡的条件如下,但应除去 A.具有获得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资格的执业医师 B.具有保证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制度 C.具有专职的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人员 D.必须是三级以上的综合医院或专科医院 E.具有保证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安全储存的设施
患者沈某患肠癌,对其进行手术治疗,手术中因医生误伤其动脉,患者需要输血,此时错误的说法是 A.因情况紧急,医院也可临时采血,但要符合相关规定和要求 B.从血站取来的无偿鲜血血液手术使用剩余部分医院不得出售给血液制品生产单位 C.使用医院储备血液,如无储备则需从血站取血 D.如果医院在输血过程中尽到了注意义务,没有出现任何差错,患者仍因输血而感染某种疾病,则此事件不属于医疗事故 E.使用血站提供的无偿献血血液,患者无需交纳任何费用
如果对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所作的结论不服的,病员及其家属和医疗单位在接到结论之日起,可以申请重新鉴定的期限要求是 A.24小时内 B.48小时内 C.15日内 D.30日内 E.2个月内
若发生医疗事故或事件,临床诊断不能明确死亡原因的,患者死亡后对其进行尸解的期限要求是 A.24小时内 B.48小时内 C.15日内 D.30日内 E.2个月内
具有高等学校医学专业本科以上学历,报考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需要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试用期满一定年限,该年限是 A.3年 B.5年 C.1年 D.4年 E.2年
取得执业助理医师执业证书后,具有高等学校医学专科学历的,可以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工作满一定年限后报考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该年限是 A.3年 B.5年 C.1年 D.4年 E.2年
为门(急)诊患者开具麻醉药品控缓释制剂,每张处方不得超过 A.3日常用量 B.5日常用量 C.7日常用量 D.10日常用量 E.15日常用量
为门(急)诊患者开具麻醉药品除了注射剂、控缓释制剂以外的其他剂型,每张处方不得超过 A.3日常用量 B.5日常用量 C.7日常用量 D.10日常用量 E.15日常用量
哌醋甲酯用于治疗儿童多动症时,每张处方不得超过 A.3日常用量 B.5日常用量 C.7日常用量 D.10日常用量 E.15日常用量
属于甲类传染病的是 A.黄热病 B.霍乱 C.伤寒 D.肺炭疽 E.风疹
按照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乙类传染病是 A.黄热病 B.霍乱 C.伤寒 D.肺炭疽 E.风疹
医师申请执业注册,卫生行政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作出是否准予注册的决定的法定期限是 A.15日 B.30日 C.45日 D.60日 E.90日
申请执业医师注册的人,对不予注册的决定有异议的。可以自收到不予注册通知之日起提起行政诉讼的法定期限是 A. 15 日 B. 30 日 C. 45 日 D. 60 日 E. 90 日
医疗事故的主体要件 A.是造成患者人身损害 B.是实施了违反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的行为 C.是合法的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 D.是疏忽大意过失或过于自信的过失 E.是违法行为和损害结果之间有因果关系
医疗事故的违法性要件 A.是造成患者人身损害 B.是实施了违反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的行为 C.是合法的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 D.是疏忽大意过失或过于自信的过失 E.是违法行为和损害结果之间有因果关系
医疗事故的主观过错要件 A.是造成患者人身损害 B.是实施了违反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的行为 C.是合法的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 D.是疏忽大意过失或过于自信的过失 E.是违法行为和损害结果之间有因果关系
发生医疗事故的赔偿等民事责任争议,医患双方 A.必须先向消费者协会申诉 B.应当制作协议书 C.只能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D.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调解申请 E.可以协商解决
双方当事人协商解决医疗事故的赔偿等民事责任争议的 A.必须先向消费者协会申诉 B.应当制作协议书 C.只能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D.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调解申请 E.可以协商解决
双方当事人不愿意协商或协商不成的,当事人 A.必须先向消费者协会申诉 B.应当制作协议书 C.只能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D.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调解申请 E.可以协商解决
医疗事故处理争议经双方当事人自行协商解决的,医疗机构应在自行解决之日起,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的期限为 A.15日内 B.5日内 C.3日内 D.30日内 E.7日内
医疗事故处理争议经人民法院调解或判决的,医疗机构应在收到调解书或判决书之日起,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的期限为 A.15日内 B.5日内 C.3日内 D.30日内 E.7日内
医疗事故 A.医务人员疏忽大意违反卫生法律相关规定,给患者造成明显人身伤害 B.医务人员受患者的委托或其他原因,对患者实施诊断、治疗等医疗行为所形成的关系 C.医生、患者各自的权利与义务 D.为避免患者的生命健康利益受到损害,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自愿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的行为 E.医患之间就医疗某环节产生认识上的分歧,且患方提出损害赔偿
医疗法律关系的内容 A.医务人员疏忽大意违反卫生法律相关规定,给患者造成明显人身伤害 B.医务人员受患者的委托或其他原因,对患者实施诊断、治疗等医疗行为所形成的关系 C.医生、患者各自的权利与义务 D.为避免患者的生命健康利益受到损害,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自愿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的行为 E.医患之间就医疗某环节产生认识上的分歧,且患方提出损害赔偿
医疗法律关系 A.医务人员疏忽大意违反卫生法律相关规定,给患者造成明显人身伤害 B.医务人员受患者的委托或其他原因,对患者实施诊断、治疗等医疗行为所形成的关系 C.医生、患者各自的权利与义务 D.为避免患者的生命健康利益受到损害,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自愿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的行为 E.医患之间就医疗某环节产生认识上的分歧,且患方提出损害赔偿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对可能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突发事件,应当何时向国务院报告 A.1小时内 B.2小时内 C.3小时内 D.4小时内 E.立即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在接到发生或可能发生重大职业中毒事件的报告后何时向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A.1小时内 B.2小时内 C.3小时内 D.4小时内 E.立即
(2000)国家鼓励 A.无偿献血制度 B.无偿义务献血制度 C.18~55周岁健康公民自愿献血 D.18~55周岁公民自愿献血 E.国家工作人员、现役军人和高等学校在校学生率先献血
国家实行 A.无偿献血制度 B.无偿义务献血制度 C.18~55周岁健康公民自愿献血 D.18~55周岁公民自愿献血 E.国家工作人员、现役军人和高等学校在校学生率先献血
国家提倡 A.无偿献血制度 B.无偿义务献血制度 C.18~55周岁健康公民自愿献血 D.18~55周岁公民自愿献血 E.国家工作人员、现役军人和高等学校在校学生率先献血
(2002)血站对献血者每次采集血液量最多不得超过 A.200ml B.250ml C.300ml D.400ml E.500ml
血站对献血者每次采集血液量一般为 A.200 ml B.250 ml C.300 ml D.400 ml E.500 ml
医师经执业注册后 A.经考核合格可以重新申请医师执业注册 B.只可从事简单的医疗业务工作 C.不得进行医师执业活动 D.只可从事某些预防、保健业务工作 E.方可以从事相应的医疗、预防、保健业务
因受刑事处罚被注销注册的,自刑罚执行完毕之日起满两年的 A.经考核合格可以重新申请医师执业注册 B.只可从事简单的医疗业务工作 C.不得进行医师执业活动 D.只可从事某些预防、保健业务工作 E.方可以从事相应的医疗、预防、保健业务
未经医师注册、未取得医师执业证书的 A.经考核合格可以重新申请医师执业注册 B.只可从事简单的医疗业务工作 C.不得进行医师执业活动 D.只可从事某些预防、保健业务工作 E.方可以从事相应的医疗、预防、保健业务
非法行医,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 A.责令暂停6个月以上1年以下执业活动 B.罚款 C.吊销其执业证书 D.承担刑事责任 E.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造成医疗事故的,向患者 A.责令暂停6个月以上1年以下执业活动 B.罚款 C.吊销其执业证书 D.承担刑事责任 E.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以不正当手段取得医师执业证书的 A.责令暂停6个月以上1年以下执业活动 B.罚款 C.吊销其执业证书 D.承担刑事责任 E.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医疗机构发生医疗事故 A.必须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医疗技术规范 B.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 C.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理 D.必须按照核准登记的诊疗科目开展诊疗活动 E.应当立即抢救
医疗机构对传染病、精神病、职业病等患者的特殊诊治和处理 A.必须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医疗技术规范 B.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 C.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理 D.必须按照核准登记的诊疗科目开展诊疗活动 E.应当立即抢救
医疗机构执业 A.必须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医疗技术规范 B.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 C.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理 D.必须按照核准登记的诊疗科目开展诊疗活动 E.应当立即抢救
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 A.中止医师执业活动 B.注销执业医师注册 C.不予医师执业注册 D.从事医师执业活动 E.申请执业医师注册
受吊销医师执业证书行政处罚,自处罚之日起不满2年的 A.中止医师执业活动 B.注销执业医师注册 C.不予医师执业注册 D.从事医师执业活动 E.申请执业医师注册
医师注册后受吊销医师执业证书行政处罚的 A.中止医师执业活动 B.注销执业医师注册 C.不予医师执业注册 D.从事医师执业活动 E.申请执业医师注册
«
2305
2306
2307
2308
2309
2310
2311
23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