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仅需5分钟,人工查询点这里
信息发布
登录 | 注册
个人中心
×
找资料找试卷就是这么简单
微信扫码登录
资料信息 - 让知识更有价值
A. B. C. D.
A.0.75mA B.0 C.1mA D.3mA
A. B. C. D.
A.低通滤波特性 B.高通滤波特性 C.带阻滤波特性 D.带通滤波特性
A.与门 B.非门 C.与非门 D.或非门
A.1001111 B.0110000 C.10110111 D.10001001
A.高通滤波特性 B.低通滤波特性 C.带通滤波特性 D.带阻滤波特性
A.1 B.cp C.脉冲信号,频率为时钟脉冲频率的1/2 D.0
A.低通滤波特性 B.高通滤波特性 C.带通滤波特性 D.带阻滤波特性
A. B. C. D.
A.1 B.cp C.脉冲信号,频率为时钟脉冲频率的1/2 D.0
A.周期信号 B.数字信号 C.离散信号 D.连续时间信号
A.Y=ABC B.Y=A+B+ C.Y=AB+C D.Y=(A+B)C
A. B. C. D.
A.物理信号 B.模拟信号 C.离散信号 D.连续信号
A. B. C. D.
A.出现了饱和失真,应调大R B.出现了饱和失真,应调小RB C.出现了截止失真,应调大RB D.出现了截止失真,应调小RB
A. B. C. D.
A.1.5V B.-0.7V C.-15.6mV D.7.5mV
A.该信号是奇函数且在一个周期的平均值为零,所以傅立叶系数a0和bn是零 B.该信号是偶函数且在一个周期的平均值不为零,所以傅立叶系数a0和an不是零 C.该信号是奇函数且在一个周期的平均值不为零,所以傅立叶系数a0和bn不是零 D.该信号是偶函数且在一个周期的平均值为零,所以傅立叶系数a0和bn是零
A.低通滤波器和高通滤波器 B.高通滤波器和低通滤波器 C.低通滤波器和带通滤波器 D.高通滤波器和带通滤波器
A.仍为方波信号 B.出现非线性失真 C.出现频率失真 D.出现两种失真
A. B. C. D.
A.(a) B.(b) C.(c) D.均不正确
A.a)、c)、d) B.b)、c)、d) C.a)、b)、c) D.a)、b)、d)
A.保持功能 B.置“0”功能 C.置“1”功能 D.计数功能
A.0 B.7.64 C.10 D.12
A. B. C. D.
A.保持功能 B.置“0”功能 C.置“1”功能 D.计数功能
A.2000 B.500 C.1000 D.250
A. B. C. D.
A. B. C. D.
A.F=XY+y B.F=y C.F=XY+YZ+1, D.
A.某非周期信号的幅值频谱 B.某周期信号的幅值频谱 C.某非周期信号的频谱 D.某周期信号的频谱
安拆简洁、 移动需要起重及运输机械的轻型施工机械其安拆及场外运计入() 。 A.措施费 B.单独计算 C.不需计算 D.台班单价
A.+8.13% B.+10.54% C.+12.31% D.+16.37%
A.净现值法进行比选,且乙方案更值 B.内部收益率法进行比选,且甲方案更佳 C.研究期法进行比选,且乙方案更佳 D.年值法进行比选,且甲方案更佳
A.33.87万元,4.33年 B.33.87万元,5.26年 C.24.96万元,4.33年 D.24.96万元,5.26年
A.<10% B.10% C.>10% D.无法确定
A.甲 B.乙 C.丙 D.丁
A.甲、乙组合 B.乙、丙组合 C.甲、丙组合 D.甲、乙、丙组合
A.5.67 B.3.67 C.4.55 D.6.78
A.<14% B.14%~15% C.15%~16% D.>16%
A.F1 B.F2 C.F3 D.F1、F2和F3
一台设备纯工作时间 3. 6, 连续时间 4, 机械正常利用系数() 。 A.1. 11 B.0. 9 C.1 D.0. 8
A.无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 B.有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 C.常变体系 D.瞬变体系
A.只有弯矩 B.只有扭矩 C.AB段为扭矩,BC段为弯矩 D.有弯矩、扭矩和剪力
A. B. C. D.
A.A点的水平位移值与q成正比 B.A点的水平位移值与q无关 C.在q作用下,A点发生向左的水平位移 D.杆CD在A点处的转角为零
A.梁的最大弯矩值不变 B.力作用点下有最大弯矩 C.梁的最大弯矩始终在跨中 D.力作用点下的弯矩值大小不变
A.图(a) B.图(b) C.图(c) D.图(d)
A. B. C. D.
A.弯矩、轴力和扭矩 B.弯矩、扭矩 C.弯矩、扭矩和剪力 D.弯矩、剪力
A.仅DE杆 B.仅CD、CE、DE杆 C.仅A D.C E.DE杆D.所有杆件
A.所有杆件内力均不为零 B.AB杆内力为零,其他杆不为零 C.CD杆内力为零,其他杆不为零 D.BC杆内力不为零,其他杆为零
A. B. C. D.
A. B. C. D.
A.几何可变体系 B.瞬变体系 C.无多余联系的几何不变体系 D.有多余联系的几何不变体系
A.四边简支 B.三边简支、一边自由 C.三边嵌固、一边简支 D.三边嵌固、一边自由
A.杆1 B.杆2 C.杆3 D.杆4
A.几何可变结构 B.静定结构 C.一次超静定结构 D.二次超静定结构
A.A B.B C.C D.D
A. B. C. D.
A. B. C. D.
A.4kN·m(内侧受拉) B.4kN·m(外侧受拉) C.0kN·m D.
A. B. C. D.
A.1.5kN·m B.2kN·m C.2.5kN·m D.0kN·m
A. B. C. D.
A.将产生向下的反力和顺时针的反力矩 B.将产生向上的反力和逆时针的反力矩 C.不产生反力,只有顺时针的反力矩 D.不会产生任何反力
A.一次超静定结构 B.二次超静定结构 C.三次超静定结构 D.四次超静定结构
A. B. C. D.
A. B. C. D.
A. B. C. D.无法判断
结构在下列两种不同荷载作用下,内力不同的杆件有几个? A.1个 B.3个 C.5个 D.7个
判断图示结构为几次超静定? A.3次 B.4次 C.5次 D.6次
图示结构受均布荷载作用,则其变形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所示结构在P荷载作用下(自重不计),关于各段杆件内力的描述下列何项正确?( ) A.所有杆件内力均不为零 B.AB杆内力不为零,其他杆为零 C.BC杆内力不为零,其他杆为零 D.CD杆内力不为零,其他杆为零
所示结构梁a点处的弯矩是( )。 A.ql2/16 B.ql2/12 C.ql2/8 D.ql2/4
所示四个静定梁荷载图中,图( )可能产生图示弯矩图。 A.见图A B.见图B C.见图C D.见图D
所示结构,要使荷载P作用位置处梁的弯矩为零,则P1应为下列何值?( ) A.P/4 B.P/2 C.3P/4 D.P
所示梁在荷载作用下的弯矩(M)示意图和剪力(Q)示意图,哪一组是正确的?( ) A.见图A B.见图B C.见图C D.见图D
所示吊索式雨篷受集中力P作用,A、B、C点为铰接点,问钢吊索BC承受的拉力是多少?( ) A.10kN B.kN C.20kN D.kN
简支梁如下所示,其跨内最大弯矩是下列哪一个数值?( ) A.40.0kN·m B.45.0kN·m C.60.0kN·m D.120.0kN·m
以下结构图形的弯矩值,哪一项是错误的?(梁跨度均为L)( ) A.见图A B.见图B C.见图C D.见图D
如所示矩形平面房屋,沿横向均匀布置三榀相同的框架,假定楼面为刚性,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当水平荷载P沿②轴时,沿②轴的一榀框架受力最大 B.当水平荷载P沿②轴时,沿②轴的一榀框架受力最小 C.当水平荷载P移到②轴右侧时,沿①轴的一榀框架受力最小 D.当水平荷载P移到②轴右侧时,沿①轴的一榀框架受力最大
图所示连续梁,支座C发生了竖向沉陷,则支座A处( )。 A.将产生向下的反力和顺时针的反力矩 B.将产生向上的反力和逆时针的反力矩 C.不产生反力,只有顺时针的反力矩 D.不会产生任何反力
图所示刚架的弯矩图中,正确的图是( )。 A.Ⅰ、Ⅱ、Ⅲ B.Ⅱ、Ⅲ C.Ⅰ、Ⅱ D.Ⅲ、Ⅳ
图中共有4个单跨梁,在相同竖向荷载作用下,跨中挠度最小者为( )。 A.见图A B.见图B C.见图C D.见图D
关于图所示结构Ⅰ、Ⅱ的ab跨跨中挠度ΔⅠ、ΔⅡ,说法正确的是( )。 A.ΔⅠ>ΔⅡ B.ΔⅠ<ΔⅡ C.ΔⅠ=ΔⅡ D.无法判断
图所示结构的超静定次数为( )。 A.1次 B.2次 C.3次 D.4次
图所示结构属于下列何种体系?( ) A.无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 B.有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 C.常变体系 D.瞬变体系
图所示结构属于下列何种结构体系?( ) A.无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 B.有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 C.常变体系 D.瞬变体系
图示结构弯矩图正确的是( )。 A.见图A B.见图B C.见图C D.见图D
图所示双层框架杆件刚度相同,则正确的弯矩图是( )。 A.见图A B.见图B C.见图C D.见图D
图所示框架结构中,柱的刚度均为EcIc,梁的刚度为EbIb,当地面以上结构温度均匀升高t℃时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柱的剪切应力由结构中间向两端逐渐增大 B.柱的剪切应力由结构中间向两端逐渐减小 C.梁、柱的温度应力分别相等 D.结构不产生温度应力
图示结构连续梁的刚度为EI,梁的变形形式为( )。 A.见图A B.见图B C.见图C D.见图D
图示结构中,哪种结构柱顶水平位移最小?( ) A.见图A B.见图B C.见图C D.见图D
图示框架结构弯矩图正确的是( )。 A.见图A B.见图B C.见图C D.见图D
图所示结构跨中弯矩最接近( )。 A.Ma=ql2/8 B.Ma=ql2/4 C.Ma=ql2/12 D.Ma=ql2/2
«
19920
19921
19922
19923
19924
19925
19926
199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