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仅需5分钟,人工查询点这里
信息发布
登录 | 注册
个人中心
×
找资料找试卷就是这么简单
微信扫码登录
资料信息 - 让知识更有价值
水体中DO浓度实测值小于水功能区标准浓度限值,下列DO的标准指数值中,在实际评价时可能出现的有( )。 A.-0.5 B.1.1 C.0.5 D.11
承压水含水层一般不易受其顶部的地表污染源污染的主要原因是( )。 A.承压水含水层水流速度快 B.承压水含水层水量大 C.承压水含水层比其上部岩层的渗透系数大 D.承压含水层与其补给区空间分布不一致
我国现有环境噪声标准中,主要评价量为( )。 A.等效声级和计权有效感觉噪声级 B.等效声级和计权有效感觉连续噪声级 C.等效连续A声级和计权等效连续感觉噪声级 D.A计权等效声级和计权等效连续噪声级
某个植被样方调查面积为10m2,调査结果如表所示。样方中物种乙的密度、相对密度分别为( ) A.0.2个/m2、40% B.0.2个/m2、50% C.0.3个/m2、40% D.0.3个/m2、50%
具有一定价值必须保护的特定的地理区域或现象称为( )。 A.文物 B.文化 C.景观 D.景色
某河流的水质监测断面如图所示,选用两点法测定河流的耗氧系数K1时,应采用( )断面平均水质监测数据。 A.1、2 B.2、3 C.3、4 D.5、3
潜水与承压水的差別在于潜水( )。 A.为重力驱动 B.上有隔水层 C.下有隔水层 D.具有自由水面
某公路建设项目和现有道路交叉,周围敏感点如图所示,应优先设置为现状监测点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用黑白瓶测定水体初级生产量,得出初始瓶(IB)、黑瓶(DB)和白瓶(LB)的溶解氧量分别为5.0mg/L、3.5mg/L和9.0mg/L。则净初级生产量和总初级生产量分别是( )。 A.4.0mg/L和5.5mg/L B.5.5mg/L和1.5mg/L C.4.0mg/L和1.5mg/L D.1.5mg/L和5.5mg/L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中,环境保护目标调查的主要目的有( )。 A.识别建设项目周围环境敏感性 B.确定建设项目环境风险强度 C.了解大气环境质量现状情况 D.判断项目存在的风险因素
某新建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二级,评价范围内有一个在建的120×104t/a焦化厂,无其他在建、拟建项目,区域污染源调查应采用( )。 A.焦化厂可研资料 B.类比调查资料 C.物料衡算结果 D.已批复的焦化厂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中的资料
某监测点COD标准指数为2.3,表示该点位COD( )。 A.超标2.3倍 B.超标1.3倍 C.超标0.3倍 D.未超标
野外现场渗水试验的目的是测定( )。 A.含水层孔隙度 B.包气带土层孔隙度 C.含水层垂向渗透系数 D.包气带土层垂向渗透系数
对于声级起伏较大的非稳态噪声或间歇性噪声,采用( )为评价量。 A.A声级 B.最大A声级 C.等效连续A声级 D.计权等效连续感觉噪声级
地质是指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外部特征,以及( )。 A.各层圈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演变过程 B.各层圈之间的相互作用 C.各层圈之间的演变过程 D.各层圈之间的相互作用或演变过程
对于拟建公路、铁路工程,环境噪声现状调査重点需放在( )。 A.线路的噪声源强及其边界条件参数 B.工程组成中固定噪声源的情况分析 C.环境敏感目标分布及相应执行的标准 D.环境噪声随时间和空间变化情况分析
一般认为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是( )的增加。 A.氮、磷 B.pH、叶绿素a C.水温、水体透明度 D.藻类数量
统计风玫瑰图资枓时,除考虑十六个方位的风向频率外,还需统计( )。 A.静风频率 B.风速频率 C.小风频率 D.大气稳定度
河口与一般河流最显著的区别是( )。 A.河口的河宽较大 B.河口的流速较慢 C.河口受到潮汐的影响 D.河口的流量较小
水文地质学所研究的主要对象是饱和带的( )。 A.毛细水 B.重力水 C.薄膜水 D.固态水
测量机场噪声通常采用( )。 A.等效连续A声级 B.最大A声级及持续时间 C.倍频带声压级 D.计权等效连续感觉噪声级
测定灌木林生物量最精确的方法是( )。 A.皆伐法 B.平均木法 C.随机抽样法 D.胸径测量法
在有河流入海的海湾和沿岸海域,于丰水期常常形成表层低盐水层,而且恰好与夏季高温期叠合,因而形成低盐高温的表层水,深度一般在( )m左右。 A.6 B.8 C.10 D.15
甲地区环境空气现状监测中,测得二氧化氮小时地面浓度最大值为0.28mg/m3,执行环境质量二级标准(0.24mg/m3),其超标倍数是( )。 A.2.33 B.1.33 C.1.17 D.0.17
某河流实测pH统计代表值为6.3,则该河流pH的标准指数为( )。 A.0.7 B.0.3 C.0.4 D.0.6
地下水的pH往往具有区域性的分布特征,引起这种区域性差异的主要原因包括天然因素和( )。 A.人为因素 B.工业污染 C.大气污染 D.社会因素
厂区内噪声水平调查一般采用( )。 A.极坐标法 B.功能区法 C.网格法 D.等声级线法
描述物种在群落中重要程度的指标是( )。 A.样方数、采样频次和样方面积 B.相对密度、相对优势度和相对频度 C.种数、种类与区系组成 D.种类总数、样地总面积和样地总数量
大气污染源调查与分析方法有( )。 A.现场实测、类比法和排污系数法 B.物料衡算法 C.现场实测、物料衡算法和排污系数法 D.现场调查与实测法
( )它代表在规定条件下可氧化物质的总量,是反映水中有机污染物总体水平的指标,可用以指示水体有机物污染程度。 A.溶解性总固体 B.耗氧量 C.总硬度 D.硫酸盐
厂区噪声水平调查测量点布置在厂界外( )处,间隔可以为50~100m,大型项目也可以取100~300m。 A.3m B.2m C.1m D.0.5m
根据初始瓶的溶氧量(IB)、黑瓶的溶氧量(DB)、白瓶的溶氧量(LB)测定初级生产量,净初级生产量等于( )。 A.LB-I B.IB-DB C.LB-DB D.IB+DB
下列有关陆生动物调查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哺乳类物种的调查类应选择在繁殖季节,以天为频度展开调查 B.鸟类物种调查应选择在合适的时间或不同的季节进行 C.在调查中每个样点最好能进行2次以上调查 D.陆生动物的调查样区应覆盖评价区内的各种栖息地类型
下列选项中,关于“3S”技术及其应用叙述错误的是( )。 A.遥感是指通过任何接触被观测物体的手段来获取信息的过程和方法,包括航天遥感、航空遥感、航海遥感、雷达以及照相机摄制的图像 B.遥感为景观生态学研究和应用提供的信息包括地形、地貌、地面水体植被类型及其分布、土地利用类型及其面积、生物量分布、土壤类型及其水体特征、群落蒸腾量、叶面积指数及叶绿素含量等 C.利用遥感技术进行景观分类,是研究景观格局、景观变化的重要手段,景观遥感分类一般包括分类体系的建立和实现分类两部分 D.遥感记录数据的方式一般是主要用于航空摄影上的胶片格式记录和主要用于航天遥感上的计算机兼容磁带数据格式记录
某磷限制型湖泊,总磷浓度出现趋势性下降,叶绿素a浓度出现趋势性上升,出现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有( )。 A.总磷内负荷增加 B.水温趋势性上升 C.湖内累积负荷影响 D.滞留时间趋势性延长
利用GPS系统进行定位时,需要接收至少( )卫星的信号。 A.3颗 B.4颗 C.5颗 D.24颗
某河道断面水位(Z)、流量(Q)、过水面积(A)之间的关系为: 、 ,在枯水期设计流量 的条件下,河道断面平均流速估值是( )。 A.0.048 B.0.05 C.0.057 D.0.066
在进行环境保护目标调查时,对存在各类环境风险的建设项目,应根据( )确定调查范围,明确可能受影响的环境敏感目标,给出敏感目标区相对位置图,明确对象、属性、相对方位及距离等数据。 A.建设项目施工范围 B.有毒有害物质排放途径 C.建设地块环境功能区划 D.材料、设备储存、停放区域
某建设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三级,必须进行调查分析的大气污染源是( )。 A.区域现有污染源 B.区域在建污染源 C.区域拟建污染源 D.本项目污染源
某新建企业排污口位于C点,干、支流及排放点关系等见下图。该项目的水环境评价调查范围应在( ) A.C—D段 B.D—E段 C.A—E段和B—D段 D.A—E段和E—D段
位于山区基岩地下水单元补给区的Ⅰ类一级评价项目,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范围应是( )。 A.地下水排泄区 B.地下水径流排泄区 C.同一水文地质单元 D.以污染源为中心的地下水影响半径覆盖区域
某拟建工程的声源为固定声源,声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内现有一固定声源,敏感点分布如图所示,声环境现状监测点应优先布置在( ) A.1#敏感点 B.2#敏感点 C.3#敏感点 D.4#敏感点
用放射性标记物测定自然水体中的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某元素要用“暗呼吸”法做校正,这是因为该物在黑暗中能吸收( ) A.O2 B.H2 C.N2 D.14C
下列野生植物中,属于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的是()。 A.凤眼莲 B.银杏 C.白桦 D.箭竹
建设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三级,气象资料调查的做法,正确的是() A.收集近3年高空探测资料 B.收集近3年连续1年的地面资料 C.收集20年以上的主要气候资料 D.收集中尺度模式模拟的格点资料
由风速廓线可分析( )。 A.逆温特性 B.风向变化 C.主导风向 D.风速变化
含水层的构成由多种因素决定,应具备的条件是( )。 A.具有良好的排泄条件 B.要有储藏地下水的地质构造条件 C.具有良好的补给来源 D.要有储水空间
反映地面生态学特征的植被指数NDVI是指( )。 A.比值植被指数 B.农业植被指数 C.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 D.多时相植被指数
某城市E和ESE风向出现的频率分别为20%和18%,静风频率为45%,新建热电厂选址方案正确的是( )。 A.选址在城市的东面 B.选址在城市的东南偏东面 C.选址在城市的西面 D.选址在城市的东南面
对于大中型湖泊、水库,建设项目污水排放量为30000m3/d,一级评价时,每( )布设一个取样位置。 A.1~2.5km2 B.1~2km2 C.0.5~1.5km2 D.0.5~2.5km2
等效连续A声级用符号( )表示。 A.Ldn B.Lwa C.Leq D.WECPNL
利用遥感影像资料可识别( )。 A.鱼类的产卵场 B.植被的分布情况 C.候鸟的迁徙通道 D.陆生动物的活动规律
水库渔业资源调查中,当测点水深12m时,水的理化性质调查采样点应至少设置在()。 A.表层,中层和底层 B.表层和底层 C.表层,5m,12m深处 D.表层,5m,10m
熏烟状态是容易造成污染的一种不利气象条件,一般出现在( )的时段。 A.日落后逆温生成 B.日出后贴地逆温抬升 C.中午逆温层较高 D.夜间逆温层稳定发展
通过湖泊、水库水替换的次数指标α和β经验性标准来判别水温是否分层,当( )时,一般情况可认为湖泊、水库为稳定分层型。 A.α<10,β<20 B.α<10 C.α<20,β<10 D.β>10
下列不属于地下水环境地面调查内容的是( )。 A.地下水露头调查 B.水文气象调查 C.植被调查及与地下水有关的环境地质问题的调查 D.水温调查
在( )情况下,评价范围内可选择有代表性的区域布设测点。 A.没有明显的声源,且声级较低时 B.有明显的声源,对敏感目标的声环境质量影响不明显时 C.有明显的声源,对敏感目标的声环境质量影响明显时 D.没有明显的声源,且声级较高时
关于优势度值(Do)与景观比例(Lp)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Do与Lp正相关 B.Do与Lp负相关 C.Do与Lp相等 D.Do与Lp不相关
若进行一年二氧化硫的环境质量监测,每天测12小时。每小时采样时间45分钟以上,每月测12天。在环评中这些资料可用于统计分析二氧化硫的( )。 A.1小时平均浓度 B.日平均浓度 C.季平均浓度 D.年平均浓度
某河流单位时间内通过的某一断面平均流量为2000m3,该河流断面以上区域面积为1000km2,则该河流断面的径流模数为( )。 A.2000L/(s·km2) B.0.002L/(s·km2) C.2000mm D.0.002mm
生活饮用水监测中必测的指标之一是( ),它可以反映被测水样中无机离子和部分有机物的含量。 A.溶解性总固体 B.总硬度 C.pH值 D.耗氧量
现有车间的噪声现状调查,重点为处于( )dB(A)以上的噪声源分布及声级分布。 A.65 B.75 C.85 D.95
在环境影响评价中做好( )是生态影响评价的重要基础。 A.群落结构分析 B.物种评价 C.现状调查 D.水土流失预测
某新建项目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关于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方案内容,说法正确的是()。 A.连续监测6天 B.布设5个监测点 C.必须进行二期监测 D.应在监测季主导风向下风向加密布点
工业企业环境影响评价中,声环境质量的评价量是()。 A.声压级 B.声功率级 C.A声级 D.等效连续A声级
下列内容中,属于水生生态调查中初级生产量的测定方法有( )。 A.样线(带)法 B.踪迹判断法 C.氧气测定法 D.样点调查法
关于分布连续稳定的包气带防污性能( )与包气带厚度(B)和包气带垂直渗透系数(K)之间的关系描述,正确的是( )。 A.B/K B.K/B C.BK D.1/BK
下列内容中,属于社会环境调查的是()。 A.地理位置 B.人口分布 C.气象气候 D.生态环境
影响地下水含水层渗透系数K值的因素是()。 A.地下水水力坡度大小 B.含水层厚度大小 C.介质颗粒粒径大小 D.抽取含水层的水量大小
陆地生态系统生产能力的估测是通过对自然植被( )的估测来完成。 A.净第一性生产力 B.总初级生产量 C.净初级生产量 D.呼吸量
陆地生态系统生物量是衡量环境质量变化的主要标志,应采用( )进行测定。 A.样地调查收割法 B.随机抽样法 C.收集资料法 D.系统分析法
生态保护红线是指在森林、草原、湿地、河流、湖泊、滩涂、岸线、海洋、荒地、戈壁、冰川、高山冻原、无居民海岛等生态空间范围内具有( )、必须强制性严格保护的区域。 A.特殊重要生态功能 B.重要生产能力 C.可持续发展功能 D.经济发展潜力
等效连续A声级表示测量时间T内随时间变化的瞬时A声级的()。 A.能量平均值 B.几何平均值 C.算术平均值 D.加权平均值
A-P值法计算经济开发区大气环境容量的基本条件是()。 A.规定开发区集中供热 B.制定污水集中处理方案 C.明确固废处置方案 D.明确区域环境功能区划及目标
某城市的风玫瑰图如图3所示,其主导风向为()。 A.西北风 B.东北风 C.东南风 D.西南风
关于辐射逆温日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日出前辐射逆温最强 B.中午辐射逆温最强 C.下午辐射逆温最强 D.傍晚辐射逆温最强
在水质单指数评价中,需要考虑上、下限要求的指标有()。 A.氨氮 B.pH C.DO D.COD
进行森林植被样方调查时,确定样地的面积的依据是()。 A.群落分层状况 B.群落中乔木的胸径 C.群落中乔木的数量 D.群落中的物种数
某平原水库水体面积为4500hm2,水深8.0m。在进行渔业资源调查时,采取的样品数至少应为()。 A.6个 B.10个 C.12个 D.24个
植被调查中,“频度”是指()。 A.单位面积上某种植物株数 B.群落中包含某种植物的样地数与总样地数之比 C.某种植物个体在不同样地中出现的频率 D.植物冠层垂直投影面积
利用遥感影像资料可识别()。 A.鱼类的产卵场 B.植被的分布情况 C.候鸟的迁徙通道 D.陆生动物的活动规律
某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级别为一级,关于NO2小时浓度监测频次的说法正确的是()。 A.监测5天,每天02、05、08、11、14、17、20、23时监测8次 B.监测5天,每天02、08、14、20时监测4次 C.监测7天,每天02、05、08、11、14、17、20、23时监测8次 D.监测7天,每天02、08、14、20时监测4次
下列关于海陆风环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中午贴地层吹海风,高层风向相反 B.中午贴地层高层都吹海风 C.夜间贴地层高层都吹陆风 D.夜间贴地层吹海风,高层风向相反
地下水环境调查评价的背景值、对照值、监测值分别代表的是()。 A.历史、天然、现状监测值 B.天然、历史、现状监测值 C.补给区、径流区、排泄区监测值 D.非项目影响区、项目区、项目影响区监测值
由大气降水过程导致的表层土壤中的污染物渗入含水层的污染类型属于()污染。 A.间歇入渗型 B.连续入渗型 C.含水层间越流型 D.径流型
某电厂煤堆场附近监测点处颗粒物日均浓度为0.35mg/m3(总悬浮颗粒物的浓度限值为0.3mg/m3,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限值为0.15mg/m3),其超标倍数为()。 A.2.33 B.1.33 C.1.17 D.0.17
某监测点COD标准指数为2.3,表示该点位COD()。 A.超标2.3倍 B.超标1.3倍 C.超标0.3倍 D.未超标
某公路改扩建工程,在路中心线两侧分布有5个距离相同的敏感点,如下图,合理的监测点设置方案有(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①③⑤
从土壤剖面采取土壤样品正确的方法是()。 A.随机取样 B.由上而下分层取样 C.由下而上分层取样 D.由中段向上、下扩展取样
现状调查时,河流流量为15m3/s,氨氮浓度0.8mg/L,河道功能区标准为1.0mg/L,河道枯水设计流量10m3/s下,氨氮的占标率为()。 A.0.56 B.0.8 C.1 D.1.2
设计枯水流量条件下,某河段控制断面A上游2个可控点源排放氨氮在断面A的浓度贡献不得超过0.5mg/L。已知,甲乙厂排放每千克氨氮在断面A的氨氮浓度增量分别为0.03mg/L,0.01mg/L。甲厂已核定的氨氮排放量为10kg/d,则乙厂可核定的最大氨氮允许排放量为()。 A.10kg/D B.13.3kg/D C.15kg/ D.20kg/D
鱼类资源实地调查可采用的方法有()。 A.钩钓 B.网捕 C.样方调查 D.计数粪便
某机场有两条跑道,因飞行量增加需扩大飞机场停机坪,飞机噪声现状监测布点数量至少应为()。 A.3个 B.9个 C.14个 D.18个
由风廓线图可以了解()。 A.风向随高度的变化 B.风速随高度的变化 C.不同高度风向频率 D.不同高度风速频率
关于山谷风环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中午风从山坡吹向山谷,山谷上空气流下沉 B.中午风从山坡吹向山谷,山谷上空气流上升 C.夜晚风从山坡吹向山谷,山谷上空气流下沉 D.夜晚风从山坡吹向山谷,山谷上空气流上升
海洋环境调查时,下列条件中,符合以水深作为真光层深度的是()。 A.真光层深度/水深=0.5 B.真光层深度/水深=0.7 C.真光层深度/水深=0.9 D.真光层深度/水深=1.1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自然环境现状调查应附的图件是()。 A.最冷月气温变化图 B.大比例尺地形图 C.建设项目地理位置图 D.周围地区土壤剖面图
被调查水域的环境的质量要求较高,且评价等级为一、二级,应考虑调查()。 A.水生生物 B.浮游生物 C.水生生物和底质 D.底质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二级时,统计地面长期温度气象资料的内容是()。 A.小时平均气温的变化情况 B.日平均气温的变化情况 C.旬平均气温的变化情况 D.月平均气温的变化情况
«
15865
15866
15867
15868
15869
15870
15871
158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