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仅需5分钟,人工查询点这里
信息发布
登录 | 注册
个人中心
×
找资料找试卷就是这么简单
微信扫码登录
资料信息 - 让知识更有价值
对中枢性眩晕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中枢性眩晕起病较慢,有摇晃及浮动感,较少景物旋转感 B.多伴有耳聋、耳鸣 C.伴有中枢系统症状及各种不同类型的眼震 D.发作与头位变动无关 E.病程常持续10d以上
半面痉挛的发病率是 A.男女发病率不确定 B.男女发病率基本相等 C.男性高于女性 D.女性高于男性 E.以上均不对
有关耳硬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病因尚未明确 B.早期以药物治疗为主,中、晚期以手术治疗为主 C.又称耳硬化症,是骨迷路因局灶性吸收并被富含血管和细胞的海绵状新骨所代替,继而形成骨质硬化病灶 D.临床耳硬化发病率白种人比黄种人和黑种人要高 E.发病率女性约为男性的2.5倍
关于耵聍栓塞哪项有误 ( ) A.主要症状为耳堵塞感、耳鸣和耳聋 B.外耳道内见棕色或黄褐色块状物堵塞外耳道 C.多数患者可无症状 D.外耳道内有灰白色团块,多与外耳道壁紧密相贴 E.可因吸水膨胀而产生或加重症状
药物中毒致聋取决于 A.用药途径 B.以上均正确 C.用药时间 D.药物种类 E.用药剂量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近日流脓加重,听力明显下降,并有患侧眼外展受限和面部疼痛,其CT摄片如下,考虑其病变累及的部位是 ( ) A.上述都不是 B.岩尖 C.眶尖 D.海绵窦 E.眶上裂
由于鼓膜向前下方倾斜,因而外耳道前下壁较后上壁长约 A.4mm B.2mm C.5mm D.3mm E.6mm
导致半面痉挛的主要诱因是 A.听神经瘤 B.局灶性癫癎 C.面神经出桥小脑角处被走行的小动脉或静脉压迫 D.多发性硬化 E.面神经鞘膜瘤
耳硬化伴耳蜗受累者听力检查结果不符合的是 ( ) A.Rinne试验阴性 B.Gelle试验阴性 C.Schwabach试验骨导缩短 D.Ad型鼓室功能曲线图 E.纯音测听气导曲线呈缓降型,仍有一定的气骨导间距
不符合外耳道疖脓液特点的是 ( ) A.有时带血 B.稠厚 C.粘脓液 D.量少 E.无黏液
一般性平衡功能检查不包括 A.行走试验 B.盖莱试验 C.过指试验 D.闭目直立检查法 E.瘘管试验
药物性聋的主要病理变化为 A.听毛细胞静纤毛倒伏、缺失 B.螺旋神经节退行性变 C.线粒体肿胀、变性 D.耳蜗前庭神经退行性变 E.以上均正确
化脓性中耳炎引起的颞骨并发症不包括下列哪项 ( ) A.周围性面瘫 B.岩部炎 C.耳后骨膜下脓肿 D.迷路炎 E.岩锥炎
鼓膜的高、宽、厚分别是 A.9mm、8mm、0.1mm B.8mm、7mm、0.1mm C.8mm、7mm、0.2mm D.9mm、8mm、0.2mm E.10mm、8mm、0.2mm
半面痉挛晚期可出现 A.累及颈及肩部肌群 B.口周肌肉抽动 C.眼睑痉挛 D.发作时伴有轻微头痛或面部酸痛感 E.面肌肌力显著减弱,甚至出现永久性面瘫
镫骨性耳硬化病灶可累及 ( ) A.内耳道 B.耳蜗底 C.半规管骨壁 D.蜗窗 E.前庭窗
有关外耳道疖体征描述有误的是 ( ) A.外耳道后上方可见灰白色团块 B.牵拉耳廓或按压耳屏可使疼痛加剧 C.脓肿溃破后有少量脓液流出 D.早期外耳道软骨部局限性红肿,触痛明显 E.脓肿成熟后,红肿处变软,其顶部有黄色脓点
常见的眼球震颤类型不包括 A.前庭性眼震 B.眼性眼震 C.中枢性眼震 D.合并性眼震 E.分离性眼震
不是药物性聋特征的选项是 A.症状可发生于停药后数周 B.症状以耳鸣、耳聋与眩晕为主 C.症状可出现在用药过程中 D.停用耳聋性药物症状可消失 E.眩晕无反复发作
耳后骨膜下脓肿的临床表现不包括 ( ) A.瘘管试验阴性 B.局部及全身感染的表现 C.穿刺可抽出脓液 D.Growe试验阳性 E.耳后脓肿形成
成人鼓膜的前下方朝内倾斜,与外耳道底成多少度角 A.45°~50° B.50°~55° C.35°~40° D.40°~45° E.30°~35°
阈上听功能测试不包括 A.听觉疲劳试验 B.重振试验 C.盖莱试验 D.短增量敏感指数试验 E.病理性适应试验
根据面神经功能的定量评价法,如静态时有两侧面肌不对称,动态时部分面肌有微弱运动,面神经功能的级别是 A.Ⅳ级 B.Ⅱ级 C.Ⅲ级 D.Ⅴ级 E.Ⅰ级
在鼓膜后上象限出现透见鼓岬骨膜显著充血而变红的区域,称为Schwartze征,见于 ( ) A.迷路炎 B.听神经瘤 C.梅尼埃病 D.听骨链中断 E.耳硬化症
对外耳道疖描述不正确的是 ( ) A.可有发热 B.疖肿破溃,疼痛减轻 C.糖尿病者易患本病 D.脓肿形成后及时切开引流 E.多发生于骨部
药物性聋的特征是 A.以上均正确 B.可发生于停药后数日 C.症状可出现在用药过程中 D.可发生于停药后数周 E.症状以耳鸣、耳聋与眩晕为主
迷路炎治疗原则错误的是哪项 ( ) A.化脓性迷路炎疑有颅内并发症,应及时开放迷路 B.并发于急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的浆液性迷路炎,应立即行乳突手术 C.局限性迷路炎缓解期可考虑行乳突手术 D.并发于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的浆液性迷路炎,应在足量抗生素控制下行乳突手术 E.局限性迷路炎发作期药物治疗为主
新生儿至5个月婴儿鼓膜与外耳道底约成多少度角 A.50° B.30° C.35° D.45° E.40°
对鼓膜张肌收缩时功能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增加鼓膜张力 B.牵拉锤骨柄向内 C.以防伤及内耳 D.减小鼓膜张力 E.以免鼓膜震破
耳硬化骨导听力曲线呈V形下降常在哪个频率,可参照图回答 ( ) A.250Hz B.500Hz C.4000Hz D.2000Hz E.1000Hz
大疱性鼓膜炎的致病因素是 A.金黄色葡萄球菌 B.病毒 C.霉菌 D.变形杆菌 E.绿脓杆菌
声刺激在内耳转化为听神经冲动后,由蜗神经传至脑干耳蜗腹侧核,经同侧或交叉后从对侧上橄榄核传向两侧面神经核,再经面神经引起所支配的镫骨肌收缩,随后鼓膜松弛,鼓膜顺应性的变化由声导抗仪纪录,称为 A.自发性耳声发射 B.声导抗 C.刺激声频率耳声发射 D.镫骨肌声发射 E.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
老年性聋一般发生在下列哪一年龄段 A.40岁以上 B.60岁以上 C.70岁以上 D.50岁以上 E.80岁以上
有关迷路炎描述正确的是 ( ) A.浆液性迷路炎又称迷路瘘管 B.可分为局限性、浆液性及化脓性迷路炎三型 C.浆液性迷路炎是以浆液纤维素渗出为主的内耳弥漫性化脓性炎症 D.化脓性迷路炎为迷路局限性化脓性炎症 E.浆液性迷路炎是以浆液渗出为主的内耳弥漫性化脓性炎症
不是鼓膜内陷特征的是 A.锤骨柄向后上移位 B.光锥缩短、变形 C.前后皱壁夹角变大 D.光锥消失 E.锤骨短突明显外突
用于检测声波经耳蜗毛细胞换能、听神经的兴奋和听觉通路传到大脑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生物电位的客观测听法,称为 A.阈上听功能测试 B.镫骨肌声发射 C.自发性耳声发射 D.电反应测听法 E.声导抗
正常中耳上皮有几种分泌细胞 A.2种 B.5种 C.3种 D.4种 E.1种
男,43岁,进行性双侧耳鸣、听力下降5年,双侧混合聋,CT所见如图,最可能的诊断 ( ) A.耳硬化症 B.膜迷路畸形 C.嗜酸性肉芽肿 D.骨化性迷路炎 E.鼓室硬化症
不是老年性聋特征的选项是 A.镫骨肌反射阈提高 B.患者常在噪声环境中的听力较在安静环境下好 C.患者常在噪声环境中语言辨别能力显著下降 D.纯音听力曲线为感音神经性聋 E.纯音听力损失较重的相应频率区畸变产物耳声发射阈值提高
有关乙状窦血栓性静脉炎描述有误的是 ( ) A.患侧视乳头水肿 B.Tobey-Ayer试验阴性者也不可排除本病 C.可出现患侧耳后、枕后及颈部疼痛 D.左侧多见 E.是伴有血栓形成的乙状窦静脉炎
成人咽鼓管全长约为 A.35mm B.40mm C.25mm D.45mm E.30mm
外耳道耵聍腺肿瘤,根据病理组织学可分为 A.腺样囊性癌 B.以上均包括 C.耵聍腺癌 D.耵聍腺瘤 E.多形性腺瘤
鼓膜穿刺部位应位于鼓膜的 A.前下 B.中央 C.后上 D.后下 E.前上
目前用于临床的电反应测听不包括 A.音衰变试验 B.脑干电位 C.耳蜗电位 D.中潜伏期反应 E.皮质电位
由于头颅外伤、耳气压伤或急、慢性声损伤导致内耳损害引起的听力障碍是 A.创伤性聋 B.外伤性聋 C.老年性聋 D.噪音性聋 E.突发性聋
耳源性脑脓肿临床表现描述错误的是 ( ) A.潜伏期多无明显症状 B.典型临床表现分为4期 C.显症期出现中毒性症状 D.起病期临床表现与早期局限性脑炎不相似 E.终期常因脑疝形成等原因而死亡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最常见的感染途径是 A.咽鼓管途径 B.血行感染 C.淋巴道感染 D.颅骨途径 E.外耳道鼓膜途径
外耳道恶性耵聍腺肿瘤约占耵聍腺肿瘤的百分率是 A.90% B.60% C.70% D.50% E.80%
记录声刺激后源自耳蜗及听神经近场电位的方法称为 A.听性脑干反应测听 B.自发性耳声发射 C.耳蜗电图描记法 D.镫骨肌声发射 E.阈上听功能测试
创伤性聋导致损害的部位而引起听力障碍的是 A.听觉中枢 B.内耳 C.听神经 D.听骨链 E.鼓膜
对咽鼓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纤毛运动方向朝向鼓室 B.纤毛运动方向朝向鼻咽部 C.咽鼓管软骨部黏膜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具有活瓣作用,故能防止咽部液体进入鼓室 D.成人咽鼓管鼓室口高于咽口2~2.5cm E.咽鼓管黏膜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治疗外耳道耵聍腺肿瘤首选 A.放射治疗 B.化学治疗 C.放射治疗+化学治疗 D.根据病理分化程度选择治疗方案 E.手术治疗
不是耳蜗微音电位(CM)的特征是 A.振幅随声强增加 B.几乎没有潜伏期 C.来源于耳蜗外毛细胞的负直流电位 D.来源于耳蜗外毛细胞的交流电位 E.波形与刺激声的波形相同,持续的时间相同或略比声刺激长
对乳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乳突气房分布范围因人而异 B.初生时乳突尚未发育,呈海绵状骨质 C.多自2岁后始由鼓窦向乳突部逐渐发展 D.具有纤毛的黏膜上皮覆盖着乳突腔 E.6岁左右气房已有广泛的延伸,最后形成为许多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相互连通的气房
不是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常见症状是 A.面瘫 B.听力减退及耳鸣 C.耳痛 D.流脓 E.全身症状,如发热、畏寒、倦怠、纳差等
临床常见的致聋感染有 A.耳带状疱疹 B.流行性感冒 C.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D.流行性腮腺炎 E.以上均正确
来源于耳蜗神经的复合动作电位(AP)的特征不包括 A.振幅与刺激强度呈正比 B.临床上用能引起最佳神经排放同步短声作刺激声 C.耳蜗电图主要指标是观察AP波 D.复合动作电位主要由一组负波(N1~N3)组成 E.潜伏期与刺激强度呈正比
根据乳突气房发育程度,乳突类型可分成 A.2种 B.5种 C.3种 D.6种 E.4种
外耳道耵聍腺肿瘤的临床特征是 A.虽然耵聍腺瘤和多形性腺瘤病理组织学上为良性,临床应按具有恶性倾向肿瘤或潜在恶性肿瘤的手术原则处理 B.明显耳疼常提示肿瘤为恶性或恶性变 C.虽然耵聍腺瘤和多形性腺瘤病理组织学上为良性,但复发及恶性率甚高 D.以上均正确 E.外耳道耵聍腺肿瘤对放射治疗不敏感
需与急性乳突炎相鉴别的疾病是 A.急性鼓膜炎 B.急性卡他性中耳炎 C.外耳道疖 D.鼓室积液 E.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病毒或细菌感染性聋是由各种病毒或细菌感染累及听觉系统,损伤不包括 A.前庭 B.迷路 C.听神经 D.听骨链 E.耳蜗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常见致病菌是 A.厌氧菌 B.肺炎双球菌 C.金黄色葡萄球菌 D.两者以上细菌混合感染 E.革兰阴性杆菌
中耳癌的好发年龄是 A.30~40岁 B.60~70岁 C.30岁以下 D.70岁以上 E.40~60岁
耳蜗电图主要指标是观察下列哪一波 A.耳蜗微音电位(CM) B.总和电位(SP) C.复合动作电位(AP) D.听觉相关电位 E.听性脑干反应(ABR)
引起全身疾病相关性聋的是 A.高脂血症 B.慢性肾炎与肾功能衰竭 C.糖尿病 D.高血压与动脉硬化 E.以上均正确
鼓索神经感觉纤维司 A.舌下腺分泌 B.颌下腺分泌 C.舌前1/3的味觉 D.舌前2/3的味觉 E.舌后1/3的味觉
晚期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胆脂瘤型耳聋多是 A.轻度传导性聋 B.轻度感音神经性聋 C.混合性聋 D.重度感音神经性聋 E.重度传导性聋
对耳蜗电图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AP潜伏期、振幅和宽度、强度与振幅函数曲线及强度与潜伏期函数曲线可用于鉴别耳聋性质 B.耳蜗电图是评价外周听觉与听神经功能的理想方法 C.AID潜伏期、振幅和宽度、强度与振幅函数曲线及强度与潜伏期函数曲线不能评定治疗效果 D.耳蜗电图具有客观性、可重复性和精确性 E.具有频率特性的短纯音用于客观测定听阈
面神经内耳段主要供血的动脉是 A.迷路动脉的分支 B.茎乳动脉 C.脑膜中动脉 D.以上均不对 E.脑膜中动脉的岩浅支
中耳癌最常见的病理类型是 A.腺癌 B.未分化癌 C.肉瘤 D.癌肉瘤 E.鳞状细胞癌
缺碘诱发的神经型地方性克汀病多有 A.中度感音神经性聋 B.极度感音神经性聋 C.重度感音神经性聋 D.轻度感音神经性聋 E.以上均不对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及乳突炎多见于儿童,不是其主要原因的是 A.岩鳞缝尚未闭合 B.小儿咽鼓管较成人者短、平且宽,咽口位置较低 C.咽部淋巴组织丰富,常增生肥大 D.中耳局部免疫功能发育不完全 E.机体抵抗力差
组成听性脑干反应的正波是 A.6个 B.3个 C.7个 D.4个 E.5个
颈内静脉在颈静脉孔处与哪一静脉窦相接续,并膨大形成颈静脉球 A.岩下窦 B.横窦 C.乙状窦 D.岩上窦 E.直窦
耳神经外科最常见的良性肿瘤是 A.脊索瘤 B.听神经瘤 C.面神经鞘膜瘤 D.颅咽管瘤 E.脑膜瘤
对缺铁性聋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耳聋与贫血程度显著相关 B.螺旋神经节细胞减少 C.内耳组织含铁酶分布异常,活性降低或消失 D.铁缺乏引起内耳肌动蛋白相对含量减少 E.内耳血管纹萎缩
颈静脉球外侧的毗邻结构是 A.面神经垂直段 B.第Ⅸ、Ⅹ、Ⅺ脑神经 C.乙状窦水平段 D.颈内静脉、耳蜗导水管、岩下窦、咽升动脉脑膜支 E.枕骨基板
听神经瘤占桥小脑角肿瘤的百分率是 A.50%~90% B.60%~70% C.70%~80% D.40%~50% E.50%~60%
需与大疱性鼓膜炎相鉴别的疾病是 A.各种病因引起的蓝鼓膜 B.急性鼓膜炎 C.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D.特发性血鼓室 E.以上均正确
在听觉正常者的外耳道记录到的耳蜗生理活动的声频能量称为 A.总和电位 B.耳声发射 C.听觉相关电位 D.听性脑干反应 E.耳蜗微音电位
噪声环境下工作人员听损伤发生率与血清镁含量的关系呈 A.不确定 B.无关 C.正比 D.以上均不对 E.反比
对耳蜗感音功能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底周的基底膜对各种频率的声波均产生波动 B.基底膜的不同部位感受不同的声波频率 C.蜗底区域感受高频声 D.高频声波仅引起前庭窗附近基底膜的振动 E.顶周的基底膜只对高频声波产生反应
颈内动脉垂直段前方的毗邻结构是 A.三叉神经 B.鼓骨 C.颈内静脉窝 D.耳蜗 E.咽鼓管
听神经瘤占颅内肿瘤总数的百分率是 A.2U%~3U% B.1%~5% C.15%~20% D.5%~10% E.10%~15%
外耳道胆脂瘤的病理改变正确的是 A.以上均正确 B.外耳道皮肤受到各种病变的长期刺激而慢性充血 C.脱落的角化上皮细胞堆积于外耳道内形成团块 D.团块中心腐败、分解、变性、产生胆固醇结晶 E.局部皮肤生发层中的基底细胞生长活跃,角化上皮细胞脱落异常增多
对镁缺乏与感音神经性聋关系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镁缺乏可引起耳蜗形态学改变 B.镁缺乏增强耳蜗对噪声损伤的敏感性 C.镁缺乏本身不引起耳蜗形态学改变 D.镁缺乏本身不引起听阈提高 E.缺镁时,K和Ca交换受到影响,能量产生减少
听神经瘤的病理特征包括 A.以上均正确 B.1/3来自前庭下神经 C.约2/3来自前庭上神经 D.最常见的原发部位是内听道段前庭神经的神经膜细胞(Schwann细胞) E.起源于耳蜗神经和面神经者罕见
一般认为急性中耳炎病程延续几周,可称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A.6~8周 B.8周以上 C.3~5周 D.2~3周 E.5~6周
脑膜中动脉一般起源于 A.颈内动脉 B.颌内动脉 C.椎基底动脉 D.颈外动脉 E.以上均不对
将鼓气耳镜紧贴于受试者外耳道内并交替加、减压力,观察眼球运动情况和有无眩晕,该试验称为 A.听觉疲劳试验 B.瘘管试验 C.盖莱试验 D.短增量敏感指数试验 E.音衰变试验
镁缺乏增强耳蜗对噪声损伤敏感性的机制可能是 A.缺镁时,K和Ca交换受到影响,能量产生减少 B.以上均正确 C.造成血小板聚集和血管收缩,内耳血流量减少,耳蜗缺氧,听毛细胞损伤 D.缺镁时,血栓恶烷A2的释放增加 E.缺镁促使儿茶酚胺释放增加,细胞内Ca浓度升高,从而损伤听毛细胞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按病理及临床表现可分为 A.3型 B.6型 C.4型 D.2型 E.5型
滑车神经支配的肌肉是 A.上直肌 B.下斜肌 C.内直肌 D.上斜肌 E.外直肌
听神经瘤单侧患病居绝大多数,双侧听神经瘤占总数的百分率仅是 A.4% B.10% C.0.1% D.15% E.1%
眼震一般检查法不包括 A.自发性眼震检查 B.变位性眼震检查 C.Frenzel眼镜检查法 D.中枢性眼震检查 E.位置性眼震检查
自身免疫性耳聋临床表现特征不正确的是 A.病程数周至数年 B.进行性、波动性单侧或双侧感音神经性聋 C.伴有关节炎、血管炎、肾小球肾炎等其他免疫性疾病 D.不伴有耳鸣,眩晕 E.大剂量类固醇药物和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
关于分泌性中耳炎鼓膜表现,说法错误的是: A.鼓膜充血 B.透过鼓膜可见液平面 C.鼓气耳镜检查鼓膜活动受限 D.鼓膜呈淡黄色或琥珀色 E.鼓膜内陷
通常所指的言语频率是 A.2000~3000Hz B.250Hz以下 C.500~2000Hz D.3000~4000Hz E.4000Hz以上
中耳的主要功能是 A.防声作用 B.声阻抗匹配作用 C.保持中耳内外压力平衡 D.感音功能 E.引流作用
«
15681
15682
15683
15684
15685
15686
15687
156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