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仅需5分钟,人工查询点这里
信息发布
登录 | 注册
个人中心
×
找资料找试卷就是这么简单
微信扫码登录
资料信息 - 让知识更有价值
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位农民曾说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这反映了()①农民产生了与政府对立的情绪②工农联盟出现了裂缝③农民迫切需要土地和木材④这个政策损害了农民利益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下列对于凡尔赛和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重新划分德国边界 B.德国海外殖民地被英法美日瓜分 C.德国不准拥有空军 D.德国向协约国支付赔款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使德军陷入苏军和英美盟军夹击中的军事行动是( ) A.西西里岛登陆 B.诺曼底登陆 C.突尼斯歼灭战 D.阿拉曼战役
英国在准备撤出印度时采取的策略是( ) A.以不脱离联邦为前提 B.以继续驻军为前提 C.制造其内部矛盾和纷争 D.继续控制印度经济
1965年美国总统经济报告中宣布:“一个不受衰退威胁的繁荣时期,使我们能够防止经济活动下降的时期到来了,我们相信衰退是不可避免的……国家的措施基本上不能够在衰退开始之前予以防止。”下列能够证明报告观点错误的是() A.“欧共体”成立 B.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 C.1973年经济危机爆发 D.美国世界霸主地位动摇
新航路开辟的后果之一是引起了“商业革命”。下列现象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有()①欧洲与亚、非、美洲之间的贸易发展起来②美洲所产玉米、烟草落户欧亚大陆③非洲所产咖啡成为欧美人们的日常饮料④人类的视野大大开阔⑤东西方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
同南方奴隶主妥协,并在1877年撤销对南方军管的美国总统是( ) A.约翰逊 B.海斯 C.格兰特 D.克利夫兰
苏俄实行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①是在残酷战争条件下的非常措施②目的是集中财力物力保障军事胜利③是捍卫新生的苏俄政权的需要④是直接走上社会主义的正确途径 A.①②③ B.③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
( )的签订,使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在中国实现 A.《四国公约》 B.《九国公约》 C.《五国海军条约》 D.《解决山东悬案条约》
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巨大灾难,使这两次世界性大战得以发生的因素是()①少数大国争夺世界霸权②以欧洲为中心的国家格局开始发生变化③军国主义政策的推行④英法等大国在战前对法西斯的侵略采取了纵容姑息政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战后、二战后民族解放斗争的相同点是( ) A.建立了民族国家 B.属于旧式的暴力斗争 C.推翻了殖民体系 D.开始团结反帝反殖
第三次科技革命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其在社会经济结构方面的变化主要是() A.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第三产业的比重上升 B.第一、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C.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比重上升 D.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第一产业比重上升
新航路开辟后加速资本主义发展,主要表现为() A.资产阶级人数增加 B.封建主势力衰落 C.资本原始积累速度加快 D.雇佣劳动力增加
1857年,一个秘密的革命团体——“芬尼党”成立,其成立地点是( ) A.爱尔兰 B.美国 C.英国 D.加拿大
苏维埃俄国实施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A.是一种恐怖政策 B.是一种应急措施 C.没有发挥积极作用 D.是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1902年缔结的英日同盟在20年后由()终止 A.《关于太平洋区域岛屿属地和领地的条约》 B.《五国海军条约》 C.《解决山东悬案条约》 D.《九国公约》
第二次世界大战给全人类的启示是( ) ①维护世界和平是当代各国人民的共同任务②必须坚持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③必须发展和壮大世界和平力量④必须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与以前相比,二战后民族主义实践的最大不同点是( ) A.和平建国成为主流 B.欧美大国主动放弃殖民统治 C.瓦解了全球殖民体系 D.发挥了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作用
与前两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三次科技革命在能源结构上的主要变化是() A.主要以水力为能源 B.以煤和石油为主要能源 C.原子能在能源比重中上升 D.已经不需要任何能源
新航路的开辟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主要是指() A.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B.欧洲各国商品经济的发展 C.欧洲人对黄金和货币的狂热追求 D.地圆学说的提出
对西亚推行“三B”政策,即修建经伊斯坦布尔到巴格达铁路的是( ) A.俄国 B.英国 C.法国 D.德国
列宁说,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导致这一错误的主观原因是() A.扩大了无产阶级专政的范围 B.认为资本主义制度很快就会灭亡 C.忽视了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D.帝国主义仇恨苏俄,对其实行经济封锁
下列各组条约的时间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①《布列斯特条约》②《色佛尔条约》③《九国公约》④《洛桑条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①③④② D.①④②③
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的共同之处是( ) A.大国控制的军事政治集团 B.帝国主义性质的国际组织 C.政治经济一体化的地区组织 D.不同意识形态的大国集团
“价格革命”之所以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是因为它( )①使新兴资产阶级的经济力量增大②使靠固定地租收入的封建主地位削弱③使传统商路和贸易中心转移④使城乡雇佣工人人数增多且日益贫困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
19世纪后期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发展趋向( )①政府结构更加完善②政治民主扩大③议会的权力和作用加强④两党政治正式形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921年苏俄实施的新经济政策() A.有利于生产力的提高和逐步战胜资本主义 B.是苏联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长期方针 C.恢复了自由贸易和资本主义的经济秩序 D.是苏联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成熟的表现
国际联盟的委任统治制度中,实际上( )直接被委任统治国兼并 A.前奥斯曼帝国脱离的土地 B.德国在中非的殖民地 C.德国在西南非的殖民地及德国在太平洋的岛屿属地 D.波兹南、西普鲁士和上西里西亚的一部分领土
二战后初期,美国倡导成立“关贸总协定”的主要目的是( ) A.扶植欧洲经济恢复 B.凭借经济实力控制更广阔的世界市场 C.促进全球经济发展 D.借此遏制社会主义国家
假如你生活在16世纪的欧洲,你无法从市场上买回( ) A.非洲的饰物 B.美洲的纺织品 C.印度的香料 D.澳洲的工艺品
1867年,出售阿拉斯加给美国的是( ) A.俄国 B.西班牙 C.英国 D.法国
苏俄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主要“新”在( ) A.加强了无产阶级国家政权对经济的管理 B.改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C.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商品生产 D.目的是为了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在1919年巴黎和会上,美国总统威尔逊因博学广才、工于辞令而享有“百灵鸟”之称,但其美好的幻想一旦碰到“老虎”和“狐狸”,顿时变成又聋又哑的堂吉诃德。此处的“老虎”和“狐狸”分别是指() A.法国和英国 B.德国和日本 C.英国和日本 D.法国和德国
1700年至1721年长达21年的战争是( ) A.俄土战争 B.土埃战争 C.英荷战争 D.北方战争
苏联工业化与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不同之处在于( )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轻重工业同步进行 C.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协调发展 D.由城市扩展到农村
巴黎和会的三巨头包括()①英国首相劳合.乔治②美国总统威尔逊③意大利首相奥兰多④法国总理克利孟梭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葡萄牙、西班牙最早走上殖民征服道路,从政治上来说是由于( ) A.两国国君都有进行海外扩张的野心 B.两国的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C.两国所处地理位置最为有利 D.两国都是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波兰三次被瓜分的时间是( ) A.1772 年、1793 年、1795 年 B.1768 年、1791 年、1798 年 C.1772 年、1793 年、1798 年 D.1768 年、1793 年、1795 年
联共(布)“十五大”规定在农村的根本任务是() A.实行农业集体化 B.使小农走上集体化道路 C.为工业化的实现创造条件 D.彻底改变农村经济的所有制形式
开辟新航路的航海活动的共同特点有( )①得到了国家的支持②目的是掠夺财富③航海家都出生于意大利④航海过程中都伴有殖民活动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②④ D.①②
1936年苏联宪法规定,苏联的经济基础是()①社会主义经济制度②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③各级工兵代表苏维埃④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非公有制经济为补充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④
“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和整个远东寻找的是黄金,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时所要的第一件东西。”欧洲人对黄金的贪婪追求从本质上反映了() A.欧洲封建主、贵族聚敛财富的强烈要求 B.亚洲、非洲、美洲黄金储量丰富 C.资本主义兴起、发展对加速资本原始积累的迫切要求 D.黄金自古以来就是财富的象征
下列有关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A.它规定苏联的经济基础是生产资料公有制 B.它规定苏联的分配原则是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C.它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苏联确立 D.它标志着斯大林时期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体制形成
对于20世纪30年代苏联历史的评价,正确的有( )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基本确立②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③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严重阻碍当时经济的发展④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已经达到相当严重的程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宗教改革从德国开始的主要原因是( ) A.德国处于分裂状态 B.天主教会成为德国社会矛盾焦点 C.德国爆发了闵采尔领导的农民战争 D.马丁·路德的改革方案深入人心
决定把苏联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的主要目的是( ) A.发展军工企业,抵抗帝国主义的威胁 B.使俄国实现由小农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 C.使苏联成为经济上不依赖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国 D.满足人民对工业生活用品的需求
开辟了绕过非洲南端到达印度洋的航道、发现了好望角的航海家是( ) A.迪亚士 B.麦哲伦 C.达·伽马 D.哥伦布
美洲是一块古老的大陆,长期以来与世隔绝。把它与世界开始联系起来的重大转折时刻是() A.迪亚士远航 B.哥伦布远航 C.达·伽马远航 D.欧洲的殖民扩张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表明苏俄()①放弃了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②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③适时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发展④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宗教改革运动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 A.天主教会是最有势力的封建主集团 B.教会是封建主阶级精神统治的工具 C.天主教会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 D.资产阶级无力发动大规模的革命
联共(布)“十四大”通过的经济建设方针是() A.实行新经济政策 B.开展社会主义工业化 C.开展农业集体化 D.实施第五个五年计划
西欧早期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以反天主教会的方式进行,主要原因是( )①天主教会是最有势力的封建主集团②天主教会是封建的精神工具③天主教会日益腐败④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②③④
西欧宗教改革的实质是( ) A.天主教的内部分裂与改革 B.各国反罗马天主教会的社会运动 C.罗马教皇与世俗君主的斗争 D.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政治斗争
西欧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的主要形式是( ) A.反对天主教神学 B.反对封建君权 C.反对基督教信仰 D.反对宗教战争
关于德意志宗教改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是一场大规模的反对罗马神权统治的政治斗争 B.德意志和罗马教廷的矛盾成为改革的根源 C.1920年马丁·路德发起了宗教改革运动 D.改革引发了闵采尔领导的大规模农民战争
加尔文派被认为是新教中的激进派,主要原因是( ) A.加尔文否定罗马教皇的权威 B.他的教派影响遍及欧洲 C.他的主张适应新兴资产阶级激进派的要求 D.他提出新的神学观点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的相同点有( )①都是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推动下出现的②都是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反封建斗争③都反对宗教信仰④都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6世纪法国国王反对宗教改革,但英国国王却推行宗教改革,导致这两种不同结果的原因是() A.确定“教随国定”原则 B.反对天主教信仰 C.维护自身统治利益 D.维护和加强国教
以下活动和加尔文有关的是( )①确立“教随国定”原则②否定罗马教皇的权威③提出建立民主教会的主张④领导法国宗教改革 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马丁 ·路德提出“信仰耶稣即可得救”的原则,其意义在于() A.否定了天主教会的作用 B.确立了“教随国定”的原则 C.打击了天主教会的势力 D.维护了德意志各阶层利益
16世纪英国国王推行宗教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A.巩固和加强王权 B.适应资产阶级的要求 C.改变天主教会的教义、制度和仪式 D.夺取天主教会的财产
英国出现要求清除国教中的天主教残余的清教徒运动,其主要原因是( ) A.天主教的腐败引起教徒的不满 B.封建的世俗势力要争夺教权 C.新兴资产阶级力量的增长 D.英国国王要进一步加强王权
下列对宗教改革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路德提出“信仰耶稣即可得救”的原则,进行改革 B.加尔文提出建立民主教会的主张,也进行了宗教改革 C.经过宗教改革,16世纪末法国国王宣布新教为国教 D.宗教改革为西欧的资本主义发展解除了精神枷锁
在宗教改革过程中,确立了“教随国定”的原则的国家是( ) A.德意志 B.英国 C.法国 D.意大利
16世纪,英国国王推行的宗教改革的要求是() A.提出《九十五条论纲》 B.实行严格的政教分离 C.否定教皇的权威 D.废除主教制度
相比较而言,下列最不能代表资产阶级利益和资本主义发展方向的是() A.路德教 B.加尔文教 C.英国国教 D.淸教
16世纪,英、法两国都进行了宗教改革,结果是() A.新教占主导地位 B.彻底改造了天主教 C.国王控制了教会 D.引起农民战争
法国“胡格诺”的含义是() A.罗马教廷的反对者 B.日内瓦宗教改革的拥护者 C.资产阶级和中小贵族集团 D.法国王权的支持者
加尔文教认为:上帝自创世纪以来,就把人分为“选民”和“弃民”,前者注定得救,后者注定沉沦。这种学说实质反映了当时() A.封建贵族的世袭思想 B.封建社会的等级思想 C.人文主义思想 D.原始积累时期的资产阶级思想
西欧宗教改革运动时期,英国的宗教改革主要是( ) A.建立适应资产阶级政治、经济需要的教会 B.封建世俗势力同罗马教廷争夺教会统治权 C.剥夺罗马教会在英国拥有的土地和财产 D.改革天主教会的教规和繁琐的仪式
西欧宗教改革运动对其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影响是( ) A.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夺取了天主教会的土地和财产 B.摧毁了天主教神学的精神独裁 C.西欧各国的王权得到加强 D.促进了西欧各国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文艺复兴
分析西欧各国开辟新航路的原因、条件和影响。
平等派
以英法资产阶级革命为例,分析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及产生原因。
圣马丁
分析非洲民族解放斗争的特点。
维也纳会议
试述维也纳会议总决议基本内容及评价维也纳体系。
俄国1905年革命
如何全面分析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及特点?
巴黎和会
简述巴黎和会的主要议题。
道威斯计划
简述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主要特征。
人民阵线
简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和性质。
雅尔塔体系
比较雅尔塔体系和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异同。
第三次科技革命
简述当代科学技术革命兴起的背景、特点及影响。
反党集团事件
简述赫鲁晓夫改革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但丁
试评价文艺复兴运动的历史地位。
独立派
阐述英国较早发生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
多洛雷斯呼声
剖析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三次高潮。
«
13345
13346
13347
13348
13349
13350
13351
133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