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仅需5分钟,人工查询点这里
信息发布
登录 | 注册
个人中心
×
找资料找试卷就是这么简单
微信扫码登录
资料信息 - 让知识更有价值
流通蒸气灭菌法 A.可使2ml安瓿3min内升温至140℃,呈现强杀菌效果 B.注射剂用安瓿 C.大输液 D.适用于密封和整箱已包装的药物的灭菌 E.可杀灭繁殖型细菌,但不一定能完全杀灭芽孢
毒性和溶血作用较小,广泛应用于外用制剂、内服制剂和部分注射剂中的是 A.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 B.三性离子表面活性剂 C.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D.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E.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毒性最大的是 A.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 B.三性离子表面活性剂 C.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D.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E.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仅适用于物体表面和空气环境灭菌的是 A.流通蒸气灭菌法 B.紫外线灭菌法 C.辐射灭菌法 D.气体灭菌法 E.加热灭菌法
适于含有抑菌剂药液的灭菌手段是 A.流通蒸气灭菌法 B.紫外线灭菌法 C.辐射灭菌法 D.气体灭菌法 E.加热灭菌法
玻璃器皿、搪瓷器皿灭菌 A.滤过灭菌 B.气体灭菌 C.热压灭菌 D.流通蒸气灭菌 E.干热空气灭菌
无菌操作室空气环境灭菌 A.滤过灭菌 B.气体灭菌 C.热压灭菌 D.流通蒸气灭菌 E.干热空气灭菌
对门诊药房和病房药品的管理,要定期检查,应 A.每月检验2次 B.每2个月检查1次 C.每3个月检查1次 D.每4个月检查1次 E.每月检验1次
对制剂室所配制剂实行留样观察制度,其他制剂品种应 A.每月检验2次 B.每2个月检查1次 C.每3个月检查1次 D.每4个月检查1次 E.每月检验1次
对制剂室所配制剂实行留样观察制度,输液应 A.每月检验2次 B.每2个月检查1次 C.每3个月检查1次 D.每4个月检查1次 E.每月检验1次
普通制剂用蒸馏水,必须()做全项检查 A.每月检验2次 B.每2个月检查1次 C.每3个月检查1次 D.每4个月检查1次 E.每月检验1次
最粗粉是指 A.能全部通过二号筛,但混有能通过四号筛不超过40%的粉末 B.能全部通过五号筛,并含有能通过六号筛不少于95%的粉末 C.能全部通过六号筛,并含有能通过七号筛不少于95%的粉末 D.能全部通过八号筛,并含有能通过九号筛不少于95%的粉末 E.能全部通过一号筛,但混有能通过三号筛不超过20%的粉末
最细粉是指 A.能全部通过二号筛,但混有能通过四号筛不超过40%的粉末 B.能全部通过五号筛,并含有能通过六号筛不少于95%的粉末 C.能全部通过六号筛,并含有能通过七号筛不少于95%的粉末 D.能全部通过八号筛,并含有能通过九号筛不少于95%的粉末 E.能全部通过一号筛,但混有能通过三号筛不超过20%的粉末
极细粉是指 A.能全部通过二号筛,但混有能通过四号筛不超过40%的粉末 B.能全部通过五号筛,并含有能通过六号筛不少于95%的粉末 C.能全部通过六号筛,并含有能通过七号筛不少于95%的粉末 D.能全部通过八号筛,并含有能通过九号筛不少于95%的粉末 E.能全部通过一号筛,但混有能通过三号筛不超过20%的粉末
粗粉是指 A.能全部通过二号筛,但混有能通过四号筛不超过40%的粉末 B.能全部通过五号筛,并含有能通过六号筛不少于95%的粉末 C.能全部通过六号筛,并含有能通过七号筛不少于95%的粉末 D.能全部通过八号筛,并含有能通过九号筛不少于95%的粉末 E.能全部通过一号筛,但混有能通过三号筛不超过20%的粉末
细粉是指 A.能全部通过二号筛,但混有能通过四号筛不超过40%的粉末 B.能全部通过五号筛,并含有能通过六号筛不少于95%的粉末 C.能全部通过六号筛,并含有能通过七号筛不少于95%的粉末 D.能全部通过八号筛,并含有能通过九号筛不少于95%的粉末 E.能全部通过一号筛,但混有能通过三号筛不超过20%的粉末
软胶囊的制备方法为 A.凝聚法 B.冷压法 C.热压或溶剂法 D.乳化法 E.压制法
软膏剂的制备方法为 A.凝聚法 B.冷压法 C.热压或溶剂法 D.乳化法 E.压制法
朱砂的是 A.牛黄解毒丸 B.磁朱丸 C.大活络丸 D.九分散 E.七珍丸
含雄黄的是 A.牛黄解毒丸 B.磁朱丸 C.大活络丸 D.九分散 E.七珍丸
在体内不溶散,仅缓缓释放药物,可以减轻含毒性或刺激性强的药物的毒性和刺激性 A.浓缩丸 B.水丸 C.蜜丸 D.蜡丸 E.滴丸
采用模压法或机压法制备 A.泡腾性颗粒剂 B.水溶性颗粒剂 C.酒溶性颗粒剂 D.混悬性颗粒剂 E.块状冲剂
药材质地疏松且有空洞,捏之下陷,称为 A.青皮白口 B.抽沟 C.拌衣 D.松泡 E.沙皮
青皮药材外色青褐,内色黄白的优质品,称为 A.青皮白口 B.抽沟 C.拌衣 D.松泡 E.沙皮
银黄片属于 A.全粉末片 B.半浸膏片 C.全浸膏片 D.口腔用片 E.提纯片
一些难溶于水的药物由于第二种物质的加入而使其在水中溶解度增加的现象称为 A.乳化 B.助溶 C.润湿 D.潜溶 E.增溶
表面活性剂在溶液中形成胶团后增大难溶性药物在水中的溶解度并形成澄清溶液的过程称为 A.乳化 B.助溶 C.润湿 D.潜溶 E.增溶
注射剂中作为渗透压调节剂 A.三氯叔丁醇 B.亚硫酸钠 C.胆汁 D.氯化钠 E.碳酸氢钠
注射剂中作为抗氧剂 A.三氯叔丁醇 B.亚硫酸钠 C.胆汁 D.氯化钠 E.碳酸氢钠
鹿茸茸体基部突出的形如豆粒大小的突起称为 A.砂眼 B.星点 C.冒槽 D.骨豆 E.骨钉
根类药材表面生有的沙粒样须根痕小凹称为 A.砂眼 B.星点 C.冒槽 D.骨豆 E.骨钉
药物的重量与同体积基质的重量之比 A.渗透压 B.固体分散技术 C.热原 D.沉降体积比 E.置换值(价
药物在载体中成为高度分散状态的一种固体分散物的方法 A.渗透压 B.固体分散技术 C.热原 D.沉降体积比 E.置换值(价)
黏性差或富含纤维的药粉制备蜜丸 A.生蜜 B.老蜜 C.蜜水 D.嫩蜜 E.中蜜
用于含糖及脂肪多的药粉制备蜜丸 A.生蜜 B.老蜜 C.蜜水 D.嫩蜜 E.中蜜
临床常用量为0.03~0.6g的是 A.生石膏 B.牛黄 C.灯心草 D.麝香 E.炮马钱子
临床常用量为10~45g的是 A.生石膏 B.牛黄 C.灯心草 D.麝香 E.炮马钱子
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在片剂中常作为 A.湿润剂 B.黏合剂 C.崩解剂 D.吸收剂 E.润滑剂
羧甲基淀粉钠在片剂中常作为 A.湿润剂 B.黏合剂 C.崩解剂 D.吸收剂 E.润滑剂
10%淀粉浆在片剂中常作为 A.湿润剂 B.黏合剂 C.崩解剂 D.吸收剂 E.润滑剂
滑石粉在片剂中常作为 A.湿润剂 B.黏合剂 C.崩解剂 D.吸收剂 E.润滑剂
磷酸氢钙在片剂中常作为 A.湿润剂 B.黏合剂 C.崩解剂 D.吸收剂 E.润滑剂
对直肠有刺激性,遇体温不熔化,能缓缓溶于直肠体液中 A.石蜡 B.聚乙二醇 C.甘油明胶 D.可可豆脂 E.半合成脂肪酸酯类
在栓剂制备和贮藏过程中,能发生晶型转变,使熔点增高,融变时间延长 A.石蜡 B.聚乙二醇 C.甘油明胶 D.可可豆脂 E.半合成脂肪酸酯类
可以袋泡或煎煮,多应用于治疗食积停滞、感冒咳嗽等症的是 A.糖浆剂 B.合剂 C.酊剂 D.茶剂 E.流浸膏剂
可以采用热熔法、冷溶法、混合法制备的是 A.糖浆剂 B.合剂 C.酊剂 D.茶剂 E.流浸膏剂
白鹿茸中的一种老茸,上端毛脱落,显出骨尖如枪矛,称为 A.同心鳞片 B.吃青角 C.出枪老茸 D.朱砂点 E.合点
鹿角自然脱落于山地,被青草覆盖,受风雨潮湿的摧残、侵腐的角称为 A.同心鳞片 B.吃青角 C.出枪老茸 D.朱砂点 E.合点
天麻一端有自母体脱落后的圆形疤痕,称为 A.乌药珠 B.乌鸦头 C.乌金衣 D.玉带束腰 E.凹肚脐
牛黄药材中有时外部有一层薄膜,呈黑色光亮者,称为 A.乌药珠 B.乌鸦头 C.乌金衣 D.玉带束腰 E.凹肚脐
害虫的不适宜湿度范围是 A.相对湿度75%~90% B.相对湿度30%~40% C.相对湿度90%~95% D.相对湿度30%~50% E.相对湿度70%~80%
害虫的适宜湿度范围是 A.相对湿度75%~90% B.相对湿度30%~40% C.相对湿度90%~95% D.相对湿度30%~50% E.相对湿度70%~80%
害虫的最适宜湿度范围是 A.相对湿度75%~90% B.相对湿度30%~40% C.相对湿度90%~95% D.相对湿度30%~50% E.相对湿度70%~80%
用于调节体内渗透压的是 A.小分子输液 B.电解质输液 C.半胶体输液 D.营养输液 E.胶体输液
白术上部留有的一段木质茎,习称 A.心材 B.玉带束腰 C.术腿 D.龙头虎口 E.方胜纹
山慈菇假球茎上的1~2圈明显的金黄色环纹,称为 A.心材 B.玉带束腰 C.术腿 D.龙头虎口 E.方胜纹
经搅拌或振摇使两相界面生成乳化剂,制成乳剂的方法是 A.新生皂法 B.两相交替加入法 C.机械法 D.湿胶法 E.干胶法
采用乳匀机、胶体磨、超声波乳化装置制备乳剂的方法是 A.新生皂法 B.两相交替加入法 C.机械法 D.湿胶法 E.干胶法
将油相加至含乳化剂的水相中,用力研磨使成初乳,再稀释至全量,混匀的制备方法是 A.新生皂法 B.两相交替加入法 C.机械法 D.湿胶法 E.干胶法
因含黏液质或糖分而泛油的中药是 A.杏仁 B.党参 C.薄荷 D.刺猬皮 E.侧柏叶
因含植物油脂多而泛油的中药是 A.杏仁 B.党参 C.薄荷 D.刺猬皮 E.侧柏叶
乳剂中液滴聚集后乳化膜破裂,液滴合并,并与分散介质分离成不相混溶的两层 A.絮凝 B.酸败 C.破裂 D.分层 E.转相
O/W型乳剂转成W/O型乳剂或出现相反的变化 A.絮凝 B.酸败 C.破裂 D.分层 E.转相
乳滴聚集成团但保持乳滴的完整分散体而不呈现合并现象 A.絮凝 B.酸败 C.破裂 D.分层 E.转相
乳剂受外界因素作用,使体系中油或乳化剂发生变质的现象 A.絮凝 B.酸败 C.破裂 D.分层 E.转相
玄参药材弯曲,中部略粗,或上粗下细弯曲称为 A.羊肚子 B.羊角 C.龙头虎口 D.尖蒂 E.吃青角
冬虫夏草药材的子实体顶端膨大部分称为 A.羊肚子 B.羊角 C.龙头虎口 D.尖蒂 E.吃青角
眼膏剂 A.药材提取物、药材制成的直接用于眼部发挥治疗作用的半固体制剂 B.药物溶解或分散于成膜材料中,经加工制成的薄膜状分剂量剂型 C.用有机溶剂溶解成膜材料及药物而制成的外用液体涂剂 D.药物与橡胶等基质混合后涂布于裱褙材料上的外用制剂 E.药物与适宜的亲水性基质及辅料混匀后,涂布于裱褙材料上制成的外用贴膏剂
橡胶膏剂 A.药材提取物、药材制成的直接用于眼部发挥治疗作用的半固体制剂 B.药物溶解或分散于成膜材料中,经加工制成的薄膜状分剂量剂型 C.用有机溶剂溶解成膜材料及药物而制成的外用液体涂剂 D.药物与橡胶等基质混合后涂布于裱褙材料上的外用制剂 E.药物与适宜的亲水性基质及辅料混匀后,涂布于裱褙材料上制成的外用贴膏剂
蜡丸的制备 A.以蜂蜜为黏合剂 B.以炼蜜和水一定比例为黏合剂 C.以米糊或面糊为黏合剂 D.以蜂蜡为黏合剂 E.以黄酒、醋、稀药汁等为赋形剂
蜜丸的制备 A.以蜂蜜为黏合剂 B.以炼蜜和水一定比例为黏合剂 C.以米糊或面糊为黏合剂 D.以蜂蜡为黏合剂 E.以黄酒、醋、稀药汁等为赋形剂
糊丸的制备 A.以蜂蜜为黏合剂 B.以炼蜜和水一定比例为黏合剂 C.以米糊或面糊为黏合剂 D.以蜂蜡为黏合剂 E.以黄酒、醋、稀药汁等为赋形剂
水丸的制备 A.以蜂蜜为黏合剂 B.以炼蜜和水一定比例为黏合剂 C.以米糊或面糊为黏合剂 D.以蜂蜡为黏合剂 E.以黄酒、醋、稀药汁等为赋形剂
物的性质与用量的关系中,厚味滋腻的药物 A.用量宜小 B.用量不宜过大 C.用量可较重 D.用量则更大些 E.用量宜加重
二氧化钛在空胶囊制备时的作用为 A.增稠剂 B.着色剂 C.遮光剂 D.芳香矫味剂 E.增塑剂
柠檬黄在空腔囊制备时的作用为 A.增稠剂 B.着色剂 C.遮光剂 D.芳香矫味剂 E.增塑剂
银柴胡药材顶端众多白色疣状突起的茎基及芽,密集排列呈盘状,称为 A.珍珠点 B.珍珠盘 C.疙瘩丁 D.疙瘩须 E.疙瘩灵体
人参须根上具有的细小疣状突起称为 A.珍珠点 B.珍珠盘 C.疙瘩丁 D.疙瘩须 E.疙瘩灵体
蒲公英治疗疮痈,单用 A.只需10g左右 B.辅料 C.需30g以上 D.丸、散剂 E.后下的药物
蒲公英治疗疮痈配伍清热解毒药,其量 A.只需10g左右 B.辅料 C.需30g以上 D.丸、散剂 E.后下的药物
汤剂用量重于 A.只需10g左右 B.辅料 C.需30g以上 D.丸、散剂 E.后下的药物
主药用量应重于 A.只需10g左右 B.辅料 C.需30g以上 D.丸、散剂 E.后下的药物
先煎药物的药量重于 A.只需10g左右 B.辅料 C.需30g以上 D.丸、散剂 E.后下的药物
根据药品标准或其他规定的处方,将原料药物加工制成具有一定规格的药物制品 A.中成药 B.药物 C.剂型 D.制剂 E.调剂
用于治疗、预防及诊断疾病的物质总称 A.中成药 B.药物 C.剂型 D.制剂 E.调剂
浙贝母 A.珠贝 B.方胜纹 C.通天眼 D.当门子 E.挂甲
牛黄药材可 A.珠贝 B.方胜纹 C.通天眼 D.当门子 E.挂甲
麝香仁里有 A.珠贝 B.方胜纹 C.通天眼 D.当门子 E.挂甲
蕲蛇药材具有 A.珠贝 B.方胜纹 C.通天眼 D.当门子 E.挂甲
药料提取→炼油→下丹收膏→去火毒→摊涂,此工艺流程用来制备 A.注射剂 B.滴眼剂 C.黑膏药 D.软膏剂 E.橡胶膏剂
麝香仁油润,颗粒自然疏松,称为 A.子眼 B.马牙贝 C.马尾 D.开口子 E.天丁
皂角刺的别名是 A.子眼 B.马牙贝 C.马尾 D.开口子 E.天丁
核酸分子中储存、传递遗传信息的关键部分是 A.碱基的旋转角 B.碱基序列 C.戊糖磷酸骨架 D.磷酸二酯键 E.戊糖构象
经常发生变异而导致流行的病毒是 A.腮腺炎病毒 B.流感病毒 C.鼻病毒 D.麻疹病毒 E.呼吸道合胞病毒
在临床上作为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是 A.绿原酸 B.阿魏酸钠盐 C.秋水仙碱 D.苦参碱 E.天花粉蛋白
下列与心力衰竭时心肌舒张功能障碍有关的是 A.钙离子复位延缓 B.心肌细胞凋亡、坏死 C.胞外钙内流障碍 D.肌钙蛋白与Ca2+结合障碍 E.肌浆网Ca2+释放量下降
可引起机体菌血症的致病菌是 A.肉毒梭菌 B.霍乱弧菌 C.白喉棒状杆菌 D.伤寒沙门菌 E.破伤风梭菌
甲状腺激素促进机体生长发育的部位是 A.骨骼肌和心肌 B.神经系统和骨骼肌 C.神经系统和骨骼 D.骨骼和肌肉 E.内脏和骨骼肌
全部以粪-口途径传播的微生物是 A.甲型肝炎病毒和脊髓灰质炎病毒 B.乙型肝炎病毒和破伤风梭菌 C.狂犬病病毒和流行性出血热病毒 D.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和麻风杆菌 E.布氏杆菌和新型肠道病毒
«
11096
11097
11098
11099
11100
11101
11102
111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