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个人取得的教育储蓄存款利息
B.国务院财政部门确定的其他专项储蓄存款利息或者储蓄性专项基金存款利息
C.人民币储蓄存款利息
D.外币储蓄存款利息
历年试卷
A.标准明确原则
B.匹配原则
C.责任追究原则
D.事前备案原则
A.为发电厂提供咨询服务收取服务费10万元
B.办理居民委托投资80万元
C.承诺当年11月向发电厂放款100万元
D.向光明设备厂投资人股50万元
E.开办人身意外保险业务50万元
A.流动比率
B.速动比率
C.现金比率
D.资产负债比率
E.产权比率
A.存款管理
B.财产管理
C.资本金管理
D.成本管理
E.利润管理
A.突出强调保护股东的利益
B.突出强调保护存款人利益
C.突出强调风险控制
D.突出强调银行董事和高级管理层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勤勉尽职要求
A.现金、超额准备金、
B.可流通的国债、债券、票据等
C.短期内到期的同业拆借款、回购、贷款和其他应收款
D.其他短期内可变现的资产
E.银行的房产
A.首席执行官具有较大的权力
B.强调董事会的独立性和客观性
C.监事会是银行内部的最高机关
D.董事会具体负责对银行的经营管理
A.各类限额管理规定
B.外汇风险的报告体系
C.外汇风险的内部和外部审计
D.外汇风险应急处理方案
A.币种止损限额
B.整体止损限额
C.高管止损限额
D.交易员止损限额
A.非现金资产的减少
B.收入的增加
C.负债的增加
D.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A.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投资净收益
B.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税金及附加+营业外收支净额
C.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
D.资本收益率=资产收益率*权益乘数
E.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资产总额
A.信息披露的范围过窄
B.信息披露的质量存在一定问题
C.信息披露的效果较为理想
D.采用了有利于利益相关人取得相应信息的信息披露渠道
A.擅自提高利率发放贷款
B.巧立名目变相提高利率
C.执行高期限的贷款利率
D.擅自缩短贷款期限变相提高贷款利率
A.风险评估充足性
B.资本充足性评估
C.外部因素评估
D.经济周期评估
A.指导性
B.可测性
C.可控性
D.相关性
A.单位银行卡账户
B.收入汇缴账户
C.一般存款账户
D.业务支出账户
A.市场化
B.法制化
C.自由化
D.竞争化
A.能提高监管的接受性和权威性
B.能实现金融监管的统一性和规范性
C.能消除监管权力寻租
D.也是金融稳健发展的内在要求
A.监管报告
B.基础报表
C.监管日志
D.工作底稿
A.是否符合当地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B.是否符合合理布局、适度竞争的要求
C.申请者经营是否稳健,财务状况是否良好,是否具备完善的内控制度
D.是否符合成本核算及经济效益的要求
E.是否符合营运资金的要求
F.是否符合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和营业场所的要求
A.固定资产盘亏
B.违约金
C.坏账准备金
D.非常损失
E.证券买卖损失
A.前瞻性
B.优化资源配置
C.可行性
D.实效性
A.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转轨期,宏观经济稳定性相对较差
B.我国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承担了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改革的成本
C.我国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和经营管理体制均存在较为明显的缺陷
D.整个社会信用环境比较差,企业逃废债情况严重
E.员工道德风险
A.利率风险
B.汇率风险(包括黄金)
C.股票价格风险
D.商品价格风险
E.系统风险
A.看指标是否合规
B.关注每月最低流动资产比例,若该比例严重或持续低于25%,监管人员应尽快督促被监管机构进行整改
C.比较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结构,分析被监管机构资产运用的合理性、资金来源的稳定性及资产业务与其资金来源是否匹配
D.与历史数据进行比较,如果有较大差异,要查明原因
E.其他与流动性有密切关系的因素
A.基本可以准确有效地识别被监管机构的流动性风险
B.能引导被监管机构逐步建立集中管理流动性风险的系统
C.能引导被监管机构准确测算资产负债的期限缺口
D.可以引导被监管机构按照国际先进方法对流动性风险进行有效管理
A.购进长海机器厂企业债券500万元
B.向光明设备厂投资人股50万元
C.办理居民委托投资80万元
D.向光明设备厂贷款120万元
E.办理供电局未到期的票据贴现30万元
A.各经济部门生产率提高的快慢不同
B.生产率提高慢的部门要求工资增长向生产率提高快的部门看齐
C.生产率提高快的部门要求工资增长向生产率提高慢的部门看齐
D.全社会工资增长速度超过生产增长速度
A.战略
B.控制
C.基础设施
D.人员素质
A.资产质量不高
B.资产与负债在期限上不匹配
C.违规经营
D.中间业务不多
A.内部信号
B.外部信号
C.中间信号
D.融资信号
A.社会公众对银行体系的信心
B.对银行高管层处理的影响
C.处置银行对当地银行业潜在的负面影响
D.处置资金的充足性和分担机制
A.贷款担保不受法律保护,不具有充分的有效性
B.贷款担保不会改变借款人的经营和财务状况
C.“抵押物”不能视同为可直接用于偿还银行贷款的“现金”,且面临价值风险和变现风险
D.银行对于保证人代偿债务的履约风险缺乏足够的控制手段
A.全面盘点
B.直接盘点
C.重点盘点
D.监督盘点
A.资本充足类
B.资本较充足类
C.资本不足类
D.资本较不足类
E.资本严重不足类
A.基准利率的长期变化
B.利率变动对当期收益的影响
C.利率变动对经济价值的影响
D.利率变动对资产负债结构的影响
A.财务收入管理
B.经营成本管理
C.利润及分配管理
D.财产管理
E.内部资金管理
A.活期和定期存款利息清单
B.有关存款分户帐
C.有关存款协议
D.会计凭证
A.特定风险
B.浮动利率风险
C.一般市场风险
D.基准风险
A.对每个借款人和所有认可的担保人,必须进行评级
B.对于每笔风险暴露,必须进行贷款评级,并作为贷款审批程序的一部分
C.经办、审批评级和定期检审评级可由贷款发放部门来执行
D.任何人不得否认评级程序的结果
E.以上说法都对
A.期权执行价
B.股票收益率
C.期权到期日
D.通货膨胀率
E.市场无风险利率
A.有意压缩贷款期限
B.编制内容不全
C.各项数据确定无根据
D.执行情况考核不严肃
A.资金用途
B.偿还能力
C.次级债到期期限
D.发行对象
E.操作风险
A.非现场监管的工作结果可以反映被监管机构最新、最及时状况,可以提高监管的时效性
B.非现场监管能够帮助监管机构有效地配置资源,降低监管成本
C.非现场监管对被监管机构干扰程度小,不会影响到被监管机构的日常运营,更容易得到被监管机构的认同
D.随着非现场监管系统的不断提升,可以对不断积累的历史数据通过先进的统计模型进行分析处理,及早预测导致被监管机构倒闭的高风险特征
A.监管在空间上要实现并存
B.监管在时间上要连续
C.监管政策标准要有可比性
D.要重视运用非现场监管方式
E.监管方式方法要有系统性
A.供水
B.供电
C.供热
D.供气
E.邮政
F.电讯
H.交通运输
A.借款成本效果
B.对货币乘数的影响
C.结构调节效果
D.对超额准备金的影响
E.宣示效果
A.规范操作
B.增加盈利
C.加强管理
D.规避风险
A.现期风险暴露法
B.原始风险暴露法
C.比率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