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试卷
A.通过规定存贷款利率和实施通货膨胀人为地压低实际利率
B.作为压低利率的直接后果,发展中国家常常采用信贷配给的方式来分配稀缺的信贷资金。从而导致资金的分配效率十分低下
C.对金融机构实施严格管制
D.人为高估本币的汇率
A.风险识别
B.行为控制
C.审批与授权
D.信息交流
A.抽样测试
B.穿行测试
C.合理性测试
D.压力测试
A.董事会成员应称职,清楚理解公司治理中的角色,有能力对银行的各项事务做出正确的判断
B.董事会应核准银行的战略目标和价值准则并监督其在全行的传达贯彻
C.董事会应制定并在全行贯彻执行条线清晰的责任制和问责制
D.银行应保持公司治理的透明度
A.在投资方式上,信托产品同储蓄、国债类似,一般有相对固定的期限、明确的收益率
B.在投资网络上,信托公司资金运用的范围上远远超过其他金融机构
C.委托人与受托人共担风险
D.信托产品中途能退出,流动性强
A.是否进行符合性测试关键看能否有利于提高检查效率
B.当银行相关内控制度不存在,或相关内控制度虽然存在,但通过了解发现其并未有效运行时,可以不进行符合性测试而直接实施实质性测试
C.符合性测试可代替实质性测试
D.符合性测试与实质性测试是相互作用的
E.符合性测试的结果可以决定实质性测试样本的大小
A.挂帐
B.垫款
C.投资
D.待清理资产的数量和损失情况
A.询问
B.查阅
C.观察
D.流程图
A.信用风险
B.利率风险
C.外汇风险
D.操作风险
A.股本
B.公开储备
C.呆账准备
D.混合债务资本工具
E.长期次级债务工具
F.短期次级债务工具
A.活期储蓄存款
B.整存零取定期储蓄存款
C.零存整取定期储蓄存款
D.存本取息定期储蓄存款
E.定活两便储蓄存款
A.资源配置效率
B.营运能力
C.抗风险能力
D.获利能力
A.了解机构
B.风险评估
C.策划监管和检查计划
D.检查准备工作
E.实施现场检查
A.垫款原因及债权债务关系复杂
B.金额较大
C.预计损失率高
D.清收消化难度大
A.座谈
B.函询
C.质询
D.电询
A.越权开证
B.不符合审慎原则
C.单据签收交接制度不健全
D.未按规定收取保证金
A.检查是否制定了非信贷资产尤其是风险性非信贷资产的管理规章、制度和办法
B.检查是否明确了内部管理部门承担的非信贷资产管理责任
C.检查是否制定了新增风险性非信贷资产进帐审批办法
D.检查是否制定了对垫款、其他应收款等各类挂帐、待清理资产进行检查、清理、处置的办法和措施
E.检查是否制定了有关风险损失类非信贷资产消化计划
A.资产
B.资本金
C.负债
D.表外项目的未来现金流
A.累进税
B.累退税
C.比例税
A.表内风险加权资产总额
B.表外风险加权资产总额
C.风险加权资产总额
D.市场风险资本要求
E.未并表的核心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
A.责令停办部分业务、停止开办新业务
B.限制分配红利
C.限制资产转让
D.依法撤销违规银行
A.银行的某项或多项业务或产品的风险增加
B.资产或负债过于集中
C.资产质量下降
D.盈利水平的下降
E.快速增长的资产的主要资金来源为市场大额融资
A.检查开证行的开证资格
B.检查开证申请人的资格和资信条件
C.检查办理信用证的商业交易背景情况
D.检查信用证业务担保落实情况
E.检查操作程序
F.是否按规定备案登记
A.未经过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擅自办理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业务
B.未经过中国银监会批准,擅自办理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业务
C.未经国家外汇管理局核准,办理与外汇有关的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业务
D.未经中国银监会核准,办理与外汇有关的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业务
A.重要凭证
B.银行卡卡片
C.客户密码
D.止付名单
E.技术档案
A.治理是企业的基础制度安排和参与治理主体的运作
B.治理是以“制度”为导向的
C.管理侧重于管理层为实现公司目标的所作所为
D.管理是一种方法和艺术,更大程度上是以“人”为导向的
A.宣传教育活动
B.所有业务活动
C.管理活动
D.支持保障活动
A.已获得其它机构提供约定数额贷款、同业存放、同业拆入或存款等的承诺
B.卖出期权预期收到的期权金
C.跨货币掉期合约以市价预期在互换本金时的净收入
D.掉期合约中收取的定息、支付的浮息
A.信用风险和信誉风险
B.国家和转移风险
C.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
D.利率风险和操作风险
A.通报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风险评价情况及监管要点
B.讨论现场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尤其是风险管理制度方面存在的重大缺陷或监管中特别关注的事项
C.了解管理层对机构业务状况及前景的看法
D.了解管理层如何管理和控制机构的运作
E.研究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A.间接法显示了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净利润与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之间的差别
B.间接法能够清晰地看出盈利水平和现金流量的不同
C.间接法能更好地分析应收帐款、存货以及应付帐款等内容的管理和控制情况
D.间接法能更全面地判断借款人未来的还款能力
A.商誉
B.商誉的50%
C.
D.商业银行对未并表金融机构资本投资的50%
E.
F.商业银行对非自用不动产和企业资本投资的50%
H.
F.贷款损失专项准备金计提不足部分
A.进点会谈
B.确定检查重点
C.使用现场检查前问卷
D.制订现场检查方案
A.直接划款
B.总账核算
C.集中监督
D.集中清算
E.分散对账
A.信贷资金通过信托贷款、同业拆借等渠道变相投资于自办企业、房地产、企业股权
B.违反规定办理信托投资和股票投资业务
C.违反规定向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企业投资
D.未经批准买卖政府债券和发行金融债券
A.是否及时、准确披露信息
B.有关公司治理的情况是否适当披露
C.银行董事会是否负责本行的信息披露
D.是否向监管机构报告
A.银行内部信号
B.银行外部信号
C.融资信号
D.绩效信号
E.成本信号
A.开展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业务资格核准、办理交易业务授权、办理交易业务的统一授信
B.管理制度、操作程序、内部授权等规章制度建设的有效性
C.委托书的合法性
D.交易的合规性
E.交易保证金和前后台分离及风险控制
A.避免风险
B.减少风险
C.分散风险
D.转移风险
A.各类商业银行信贷增长速度明显回落
B.扭转了90年代以来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持续下降的趋势
C.全国商业银行平均资本充足率持续稳定上升
D.资本充足商业银行的资产占商业银行总资产的比例大幅上升
A.产品有市场
B.生产经营有效益
C.不挤占挪用信贷资金
D.恪守信用
A.利率风险
B.信用风险
C.流动性风险
D.外汇风险
A.关联交易控制委员会
B.风险管理委员会
C.薪酬委员会
D.提名委员会
A.流动性资产总额
B.一个月内到期的应收利息
C.一个月内到期的其他应收款
D.在二级市场上可随时变现的债券投资
E.其他一个月内到期的可变现资产
A.数据比较准确
B.可能直接处理损失分布的尾部
C.具有一定的置信区间
D.没有对损失数据预先假设任何公布
A.评级人员权衡有关信息,并且根据凭经验和通过培训获得的知识,进行合理的判断,然后得出合适的风险评级的结论
B.输入的变量是数字,然后得出借款人的定量和定性信息
C.使用数学公式,对输入变量进行合并处理,然后得出一个数字。该数字代表某一评级
D.如果输入变量相同,其他借款人的评级会完全相同
E.以上说法都对
A.是否有效控制了关联交易的产生
B.是否建立了科学的决策机制
C.是否存在权力过分集中的情况
D.是否建立了良好的企业文化
A.呆帐准备金
B.呆滞准备金
C.坏帐准备金
D.投资风险准备金
A.能够不受限制地用于冲销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的任何损失
B.用于冲销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的特定损失
C.随时可以动用
D.不可以随时动用
E.经银监会批准后可以动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