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试卷
A.借款人销售收入、经营利润下降
B.借款人不能偿还其他债权人的债务
C.借款人内部管理问题未解决,妨碍债务的及时足额清偿
D.借款人采取不正当手段套取贷款。
A.直接性
B.集中性
C.信誉差异较小
D.可逆性
A.监督
B.核心协调
C.考核
D.组织管理
A.先签合同后放款,先签抵押合同后签借款合同
B.先签合同后放款,先签借款合同后签抵押合同
C.先放款后签合同,先签抵押合同后签借款合同
D.先放款后签合同,先签借款合同后签抵押合同。
A.即期净敞口头寸
B.远期净敞口头寸
C.延期净敞口头寸
D.期权敞口头寸
A.信用风险
B.操作风险
C.信誉风险
D.法律风险
E.策略风险
A.心理学意义的需求
B.一厢情愿的占有欲
C.有支付能力的需求
D.主观愿望
A.资本市场的迅速发展
B.金融业综合经营和跨境经营
C.经济全球一体化
D.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
A.关注类
B.次级类
C.可疑类
D.损失类。
A.0%
B.20%
C.50%
D.100%
A.关注类
B.次级类
C.可疑类
D.损失类。
A.风险评估
B.规划监管行动
C.准备风险为本的现场检查
D.监管措施.效果评价和持续的非现场监测
A.2—6
B.4—10
C.10—20
D.10—25
A.不同层次的法律适用“法大优先”的原则
B.不同层次的法律适用“后法优于前法”的原则
C.在按“一般程序”作出行政处罚时不须遵循“听证程序”
D.对现场检查查出的问题必须有确凿的证据,即对查证事实的认定要清楚、准确,证据与结论之间不需要有充分严密的逻辑关系
A.历史成本
B.市场价格
C.现期风险暴露法
D.本金额乘以信用转换系数
A.等级一
B.等级二
C.等级三
D.等级四
A.每月一次
B.每季度一次
C.每半年一次
D.每年一次
A.0%
B.20%
C.50%
D.100%
A.5
B.3
C.10
D.2
A.1年
B.3年
C.5年
D.6年
A.非现场监管员
B.现场检查员
C.主查人
D.非现场监管员和现场检查人员
A.资产来源损失
B.损失类贷款
C.贷款未来损失
D.评估日贷款的内在损失
A.独立董事制度
B.外部监事制度
C.内部审计制度
D.股东大会制度
A.出席会议董事的三分之二以上
B.出席会议董事的二分之一以上
C.全体董事的三分之二以上
D.全体董事的二分之一以上
A.禁止分配红利
B.冻结个人账户
C.申请禁止转移和转让财产或对财产设定其他权利
D.责令银行调整其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或者限制其权利
A.高估、低估
B.低估、高估
C.低估、低估
D.高估、高估
A.历史模拟法
B.方差-协方差法
C.蒙特卡罗法
A.30%
B.45%
C.60%
D.75%
A.1000元
B.2000元
C.5000元
D.1万元
A.金融期货
B.远期合约
C.金融期权
D.互换
A.历史成本
B.成本与市场孰低
C.市场价格
D.其他
A.5
B.4
C.3
D.2
A.5%
B.10%
C.15%
D.20%
A.间接定义
B.JPMorgan的定义
C.英国银行家协会(BBA.的定义
D.以上都不对
A.合规为本监管
B.风险为本监管
C.资本监管为本
D.法人监管为本
A.股东大会
B.提名委员会
C.董事会
D.职工代表大会
A.10%
B.15%
C.20%
D.30%
A.交易限额
B.止损限额
C.风险限额
A.15%
B.30%
C.50%
D.100%。
A.在调节货币供应总量的同时,又调节了信贷结构
B.主动权不在商业银行
C.主动权不在中央银行
D.以票据融资风险大
A.行长
B.审批委员会
C.信贷风险管理部门
D.信贷业务部门。
A.存款和储蓄
B.心理预期
C.投资和消费
D.生产和生活
A.3个月多1天
B.4个月多1天
C.5个月多1天
D.6个月少1天
A.五
B.八
C.十
D.二十
A.14.44%
B.20%
C.100%
D.150%
A.零售负债对银行的信用和利率的敏感系数较低
B.批发负债对银行信用和利率的敏感系数较高
C.零售负债对银行流动性的影响较大
D.个人存款是银行核心存款的重要组成部分
A.提供了以美元表示的最大损失
B.概括了在目标时期内的最小置信区间内的预期损失
C.评估投资组合在99%的置信水平下的状况
D.评估超出VaR计量范围内的一般损失的损失
A.各种实物需求量之和
B.有货币支付能力的总需求
C.社会商品销售总额
D.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A.中央银行贷款
B.存款保险
C.接管发生困难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