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试卷
A.信息采集
B.质量审核
C.情况记录
D.信息变更
A.2005年1月1日
B.2006年1月1日
C.2007年1月1日
D.2008年1月1日
A.货币
B.准货币
C.基础货币
D.有价证券
A.合规监管
B.风险监管
C.资本充足率监管
D.法人监管
A.85%
B.75%
C.80%
D.90%
A.《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商业银行法》
B.《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
C.《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人民银行法》
D.《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商业银行法》、《人民银行法》
A.历史成本法
B.市场价值法
C.净现值法
D.合理价值法。
A.卖出远期乙货币、买入远期甲货币
B.卖出远期甲货币、买入远期乙货币
C.卖出即期甲货币、买入远期乙货币
D.卖出远期甲货币、买入即期乙货币
A.专利权
B.自创商誉
C.非专利技术
D.商标权
E.著作权
F.土地使用权
A.股东大会
B.董事会
C.监事会
D.高级管理层
A.(在央行超额准备金存款+库存现金)/人民币各项存款期末余额*100%
B.(在央行超额准备金存款+央行借款)/人民币各项存款期末余额*100%
C.(在央行超额准备金存款+同业拆借款)/人民币各项存款期末余额*100%
D.(在央行超额准备金存款+期末净利润)/人民币各项存款期末余额*100%
A.是
B.不是
C.看产生的具体原因
D.有可能是
A.五年
B.三年
C.八年
D.一年
A.合规监管所监管的是一个个离散的点,很难掌握一家银行经营管理的全过程
B.风险监管是一种全面、动态掌握银行情况的监管
C.风险监管实际上是在否定合规监管基础上的一种继承和发展
D.合规监管是风险监管的一个组成部分。
A.上涨会使电视机质量提高
B.下跌会使电视机需求增加
C.上涨会使电视机销量减少
D.下跌会使电视机需求量减少
A.中国证监会
B.中国银监会
C.中国保监会
D.中国人民银行
A.半年
B.1年
C.2年
D.3年
A.3
B.5
C.7
D.9
A.普通准备金
B.一般准备金
C.专项准备金
D.特别准备金。
A.直接法
B.间接法
C.损益法
D.净利润法
A.资产具有较好的流动性
B.本息偿还能够分摊于整个资产的存续期
C.资产的抵押物具有较高的变现价值或其对债务人的效用很高
D.资产具有标准化和高质量的合同条款。
A.60%、40%
B.70%、30%
C.40%、60%
D.30%、70%
A.股东大会
B.董事会
C.监事会
D.高级管理层
A.关注类
B.次级类
C.可疑类
D.损失类。
A.120
B.150
C.200
D.250
E.280
A.客观公正
B.重点突出
C.通俗易懂
D.表达准确
A.董事会
B.股东大会
C.监事会
D.高级管理层
A.被监管机构
B.非现场负责人
C.上级银监部门
D.主监管员
A.外币活期存款
B.定期存款
C.应解汇款
D.外汇储备存款
A.1%
B.5%
C.10%
D.15%
A.10分
B.100分
C.200分
D.500分
A.0.75
B.0.5
C.0.25
D.0.15
A.对中央银行的负债
B.对其他金融机构的负债
C.对存款人的负债
D.对中央政府的负债
A.负债业务
B.信贷资产业务
C.非信贷资产业务
D.表外资产业务
A.20-30
B.40-50
C.50-60
D.60-70
A.历史成本法
B.市场价值法
C.重置价值法
D.净现值法。
A.期值
B.现值
C.有效利率
D.复合利率
A.擅自设立商业银行
B.虚假出资或者抽逃出资
C.未经批准购买商业银行股份总额的3%
D.伪造、变造、转让商业银行经营许可政
A.50亿
B.20亿
C.10亿
D.5亿
A.责令改正
B.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C.取消一定期限直至终身的任职资格
D.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留用察看、开除等纪律处分
A.每季一次
B.每半年一次
C.每年一次
D.每两年一次
A.2002年
B.2003年
C.2004年
D.2005年
A.信用卡透支款项
B.同业拆借款项
C.贵金属
D.质押贷款
A.金融深化与经济发展同时出现是一种偶然的巧合
B.金融深化必然促进经济发展
C.经济发展离不开金融深化,失控的金融深化会破坏经济发展
D.金融深化会导致金融危机,破坏经济发展
A.融通资金
B.支付结算
C.降低交易成本
D.风险转移与管理
A.低于充分就业的均衡
B.充分就业的均衡
C.超出充分就业的均衡
D.产量极限
A.借款人
B.保证人
C.抵押人
D.出质人
A.久期缺口的数值越大,银行对利率的变化就越敏感
B.久期缺口的绝对值越大,银行对利率的变化就越敏感
C.久期缺口的数值越小,银行对利率的变化就越敏感
D.久期缺口的绝对值越小,银行对利率的变化就越敏感
A.函询
B.核对
C.审阅
D.抽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