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传统非利普斯曲线仍有效
B.高原点越来越远
C.通货膨胀和失业不存在替代关系
D.自然失业率可以变动
E.政府需求管理政策无效
历年试卷
A.初次分配中形成
B.按生产要素分配
C.经过再分配之后
D.用于个人消费
A.出口增加使IS曲线左移
B.进口增加使IS曲线右移
C.净出口增加使IS曲线右移
D.净出口增加使IS曲线左移
A.公司制
B.合伙制
C.业主制
D.承包制
A.一般物价水平
B.银行利率水平
C.公众支付习惯
D.物品和劳务的相对价格
E.收入水平
A.保持原有的消费储蓄比例
B.减少消费,扩大储蓄比例
C.增加消费,减少储蓄比例
D.只购买生活必需品,不再购买耐用消费品
A.上升75亿美元
B.无变化
C.降低25亿美元
D.上升25亿美元
A.保持稳定
B.增加
C.减少
D.不能确定
A.总量平衡了,结构一定不平衡
B.总量平衡了,结构一定平衡
C.结构平衡了,总量必定平衡
D.结构平衡,总量必定不平衡
A.厂商增加对原材料和劳动力的投入,其增加的产出就是市场需求的增加量
B.厂商保持生产规模不变
C.厂商马上增加固定资产投资,扩大生产规模,以适应市场需求
D.厂商增加对原材料和劳动力的投入,其增加的产出一般小于市场需求的增加量
A.减少,货币供给最终减少
B.减少,货币供给最终增加
C.增加,货币供给最终增加
D.增加,货币供给不变
A.属于垄断性行业
B.属于公共物品的生产部门
C.具有负外部性的特点
D.关系着国计民生
A.债务人和债权人都受损
B.债务人和债权人都受益
C.债务人受损,债权人受益
D.债权人受损,债务人受益
A.投资和资本量的增加
B.因要素供给增加或生产率提高使得潜在的国民收入有所提高
C.实际国民收入在现有水平上的提高
D.人均货币收入的增加
A.1/8元人民币
B.4元人民币
C.2元人民币
D.8元人民币
E.无法确定
A.利率必然上升
B.利率必然下降
C.均衡的收入水平必然上升
D.均衡的收入水平必然下降
A.一个单一事件
B.不是一个事件而是一个过程
C.既是单一事件又是一个过程
D.既不是单一事件又不是一个过程
A.1900亿元
B.1600亿元
C.2200亿元
D.1500亿元
A.1
B.4/5
C.2/3
D.3/4
A.逐期增长速度与前一期水平之比
B.累计增长量与最初水平之比
C.报告期水平与最初水平之比
D.报告期水平与前一时期水平之比
A.利率
B.工资水平
C.市场需求投资行为
A.不变
B.增加
C.减少
D.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
A.企业购买新工厂和机器
B.在纽约证券交易市场购买新股票
C.家庭购买住房
D.企业增加商品存货
A.坚持任人唯贤,以素质论人才、凭实绩用干部
B.用事业留人、用感情留人、用适当待遇留人、用培训留人,努力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C.通过进一步提供良好的政策条件、工作创业条件和生活学习条件,积极支持员工立足本职、建功立业,切实关心员工的学习和生活,努力帮助解决现实困难和问题
D.坚决反对武断专横、闭目塞听的专制作风,坚决克服不顾大局、自私自利、脱离群众等不良倾向
A.国民生产总值
B.国内生产总值
C.国民生产净值
D.社会总产值
A.原材料市场
B.技术信息市场
C.机电产品市场
D.燃料市场
A.出超
B.贸易顺差
C.入超
D.负差
A.名义利率
B.实际利率
C.通货膨胀率
D.预期的通货膨胀率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以上几种情况都可能
A.商品消费
B.商品供给
C.商品需求
D.商品
A.从紧
B.宽松
C.紧松结合
D.先紧后松
A.增加货币供给
B.减少货币供给
C.保持货币供给不变
A.大于
B.等于
C.小于
A.实现财政收支平衡
B.实现充分就业
C.尽量增加政府税收,增加政府预算盈余
D.合理安排政府支出,使之效益最大
A.利率上升,收入上升
B.利率上升,收入下降
C.利率下降,收入上升
D.利率下降,收入下降
E.利率不变,收入不变
A.劳动者教育年限的增加
B.实行劳动专业化
C.规模经济
D.电子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应用
A.交换媒介
B.流动性衡量
C.延期支付
D.价值贮藏
A.购买股票、债券的风险
B.通货膨胀的无法预期
C.个人从事非法交易的愿望
D.购买时的便利
A.扣除折旧
B.加上政府转移支付
C.扣除企业的间接税
D.扣除末分配公司利润
A.22000亿美元和24000亿美元
B.38000亿美元和36000亿美元
C.8000亿美元和6000亿美元
D.8000亿美元和2000亿美元
A.总需求曲线左移,价格水平降低,实际产出增加
B.总需求曲线右移,价格水平降低,实际产出增加
C.总需求曲线左移,价格水平上升,实际产出减少
D.总需求曲线右移,价格水平上升,实际产出减少
A.商业银行的信贷活动
B.中央银行增加或减少对商业银行的贷款
C.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
D.银行创造货币的机制
A.提高贷款分类准确性----做实利润----充足拨备----资本充足率达标
B.资本充足率达标----充足拨备----提高贷款分类准确性----做实利润
C.提高贷款分类准确性----充足拨备----做实利润----资本充足率达标
D.资本充足率达标----提高贷款分类准确性----充足拨备----做实利润
A.出口大于进口
B.出口小于进口
C.出口等于进口
D.出口的增加大于进口增加
E.出扩的减少大于进口的减少
A.价格水平下降
B.政府支出减少
C.税收减少
D.名义货币供给增加
A.健康的心理
B.缜密的思维
C.稳定的情绪
D.美好的情感
E.见义勇为的精神
A.利率很低
B.利率很高
C.节假期里
D.物价水平很低
A.货币流通速度减慢
B.物价持续上涨
C.有效需求不足
D.货币汇率贬值
A.实际发生的投资等于储蓄
B.计划的投资恒等于储蓄
C.经济达到均衡时,计划的投资必须等于计划的储蓄
D.事后投资等于储蓄
A.一般物价水平
B.银行利率水平
C.公众支持习惯
D.物品与劳务的相对价格
A.劳动力市场存在着工会对劳动力供给的一定程度的垄断
B.劳动者存在“货币幻觉”
C.货币工资率具有下降刚性
D.劳动供给和需求均可立即对工资率的变化作出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