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试卷
A.甲县公安局将住在A县的违法嫌疑人陈某传唤到该公安局进行询问
B.乙县公安局到B县的违法嫌疑人邓某家中对邓某进行询问
C.丙县公安局在未办传唤手续的情况下,要求违法嫌疑人谢某到其所属居委会接受询问
D.丁县公安局到违法嫌疑人朱某的单位询问朱某
A.若戴维在被行政拘留期间死亡,有关市级公安机关应当通知戴维所属国家驻华使馆、领馆,同时报告省级公安机关并通报同级人民政府外事部门
B.戴维在被行政拘留期间,其所属国家驻华外交官员要求探视的,决定机关应当及时安排
C.若戴维出具书面声明拒绝其所属国家驻华外交官员探视,公安机关可以不予安排
D.办理该案时,公安机关应当按照国家有关办理涉外案件的规定,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内部通报、对外通知等各项制度
A.情节特别轻微的
B.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后果,并取得被侵害人谅解的
C.有立功表现的
D.主动投案,向公安机关如实陈述自己的违法行为的
A.公安机关不得剥夺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的陈述权、申辩权
B.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在陈述和申辩中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应当进行复核
C.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在陈述和申辩中提出的事实、理由或者证据成立的,公安机关应当采纳
D.公安机关不得因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的陈述、申辩而加重处罚
A.因甲眼睛受伤无法阅读,民警询问完毕后,向甲宣读询问笔录
B.被询问人乙认为询问笔录有差错,提出更正,民警予以拒绝
C.被询问人丙要求就询问事项自行提供书面材料,民警予以拒绝
D.询问15岁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丁,民警通知其父母到场
A.不服处罚决定申请复议的,申请期限为知道处罚决定之日起60日内
B.直接起诉的,提起诉讼的期限为知道处罚决定之日起1个月内
C.对当场处罚决定不服的,申请复议和提起诉讼的期限均为知道处罚决定之日起15日内
D.对复议决定不服提起诉讼的,应在收到复议决定之日起15日内
A.申请行政复议
B.提起行政仲裁
C.提起行政诉讼
D.申请重新调查
A.某县公安局治安大队对卖淫女杨某作出行政拘留15日的处罚
B.某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对王某作出吊销驾驶证的处罚决定
C.某县公安局消防大队对火灾事故责任人作出行政拘留10日的处罚
D.某派出所对陈某作出罚款600元的处罚
A.治安管理处罚决定只能由公安机关作出,其他任何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都无权作出
B.公安派出所有权作出的治安管理处罚决定仅限于警告和200元以下的罚款
C.对决定给予行政拘留处罚的人,在处罚前已经采取强制措施限制人身自由的,限制人身自由1日,折抵行政拘留1日
D.公安机关查处治安案件,决定给予治安管理处罚的,必须有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本人的陈述。但是只有本人陈述,没有其他证据证明的,不能作出处罚决定
A.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可以依法作出行政拘留处罚的决定
B.公安派出所可以作出警告处罚的决定
C.公安派出所可以作出500元以下罚款的决定
D.公安派出所可以作出吊销许可证的处罚决定
A.被处罚人的基本情况
B.违法的事实和证据
C.治安管理处罚的种类和依据
D.治安管理处罚的执行方式和期限
A.公安机关经调查认定违法行为已涉嫌犯罪的,作出不予处罚的决定
B.治安案件调查结束后,公安机关应当根据不同情况作出不同处理
C.公安机关经调查认定违法事实不能成立的,作出不予处罚的决定
D.公安机关发现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有其他违法行为的,应当直接移送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处理
A.责令其家长加以管教
B.不予处罚
C.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D.按敲诈勒索处罚
A.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的基本情况
B.案件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确实充分,办案程序是否合法
C.案件定性是否准确
D.适用法律、法规和规章是否正确,拟作出的处理决定是否适当
A.对治安管理处罚决定不服的,被侵害人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
B.被处罚人不服治安管理处罚决定而提起行政诉讼,被侵害人可以作为第三人参加行政诉讼
C.被侵害人对违法行为人给其造成的财产损失,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D.被侵害人认为公安机关在查处治安案件时有徇私舞弊行为的,可以向人民检察院控告
A.作出治安管理处罚决定前,应当告知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作出治安管理处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并告知其依法享有的权利
B.符合法定听证条件的案件,在作出处罚决定前,应当告知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有申请举行听证的权利
C.在处罚决定书上,应当告知被处罚人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的途径和期限
D.进行传唤的,应当将传唤的原因和依据告知被传唤人
A.作出治安管理处罚决定前,应当告知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作出治安管理处罚的事实、理由
B.作出治安管理处罚决定前,应当告知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作出治安管理处罚的依据
C.公安机关作出2000元以上罚款的治安管理处罚决定前,应当告知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有权要求举行听证
D.公安机关作出吊销许可证的治安管理处罚决定前,应当告知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有权要求举行听证
A.因查不清张某的真实身份,中止调查
B.继续调查张某身份,待身份查清后,再作出处罚决定
C.因张某的违法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公安机关决定以其自报的姓名作出拘留处罚,并将张某的照片贴附在决定书上
D.公安机关以张某不讲真实姓名为由,在作出处罚决定前不对张某进行告知
A.9月11日受理的张某盗窃案,因张某逃避调查,经上一级公安机关批准延长了办案期限,12月3日,张某到案,该公安机关遂对张某作出处罚
B.4月3日受理的李某殴打他人案,被侵害人赵某于当日进行伤情鉴定,4月7日作出鉴定意见,5月5日,该公安机关遂对李某作出处罚
C.1月5日受理的陈某故意损毁财物案,公安机关对双方进行调解,双方达成了调解协议,并约定2月1日为履行之日,但陈某事后反悔,未在2月1日履行协议,该公安机关遂于2月10日对陈某作出处罚
D.6月8日受理的刘某侮辱案,因刘某家人反映刘某精神有问题,公安机关于6月10日带刘某进行精神病鉴定,7月2日作出鉴定,刘某精神正常,7月14日,该公安机关遂对刘某作出处罚
A.一般自受理之日起不得超过30日
B.案情重大、复杂的,经上一级公安机关批准,可以延长30日
C.为了查明案情进行鉴定的期间,计入办理治安案件的期限
D.案情重大、复杂的,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30日
A.甲在15周岁时盗窃200元,公安机关作出拘留5日处罚并送达拘留所执行
B.乙在15周岁时殴打他人后被罚200元,在17周岁时又盗窃300元,公安机关作出拘留5日处罚并送达拘留所执行
C.丙在15周岁时殴打他人后调解结案,在17周岁时又盗窃300元,公安机关作出拘留5日处罚并送达拘留所执行
D.丁在68周岁时殴打李四后逃跑,3年后被公安机关抓获,作出了拘留5日处罚并送达拘留所执行
A.甲,未满70周岁时殴打他人,公安机关作出行政拘留处罚时已满70周岁
B.乙,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曾因故意伤害犯罪但被不予起诉
C.丙,怀孕3个月
D.丁,正在哺乳自己刚满1周岁的婴儿
A.曾违反治安管理,虽未被公安机关发现或者查处,但仍在法定追究时效内的
B.曾因不满16周岁违反治安管理,不执行行政拘留的
C.曾违反治安管理,经公安机关调解结案的
D.曾被收容教养的
A.李某的行为是放任动物恐吓他人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
B.李某有放任动物恐吓他人和故意伤害他人身体两个违反治安管理行为
C.张某的行为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但由于其不满16周岁应不予处罚
D.张某的行为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但由于其不满16周岁不执行行政拘留处罚
A.公安机关查处治安案件,对没有本人陈述,但其他证据能够证明案件事实的,可以作出治安管理处罚决定
B.公安机关查处治安案件,只有本人陈述,没有其他证据证明的,不能作出治安管理处罚决定
C.公安机关查处治安案件,没有本人陈述,但有被侵害人指认的,可以作出治安管理处罚决定
D.公安机关查处治安案件,证据确实充分,但没有本人陈述的,不能作出治安管理处罚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