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试卷
A.多次非法提供麻醉药品
B.2年内曾因非法提供麻醉药品受过行政处罚
C.向未成年人非法提供麻醉药品
D.向多人提供麻醉药品
A.张某抢劫邓某额度为2万元的信用卡后消费6000元。张某的抢劫数额为6000元
B.龙某得知马某将年终奖10万元现金存放在家里,便上门抢劫。由于马某妻子将3万元借给邻居,龙某只抢得7万元。龙某的抢劫数额为7万元
C.刘某将徐某拦下抢劫,由于徐某未携带财物,便要求许某通过支付宝转账5万元。由于支付限额,刘某只收到1万元。刘某的抢劫数额为5万元
D.齐某抢劫了金店价值100万元的首饰后又抢劫了李某的小汽车作为逃跑工具。李某小汽车的价值应当计入抢劫数额
A.欺骗他人吸毒罪
B.容留他人吸毒罪
C.非法持有毒品罪
D.贩卖毒品罪
A.贩卖毒品罪必须以营利为目的,故甲的行为不成立贩卖毒品罪
B.贩卖毒品罪以获利为要件,故甲的行为不成立贩卖毒品罪
C.甲属于无偿转让毒品,不属于贩卖毒品,故不成立贩卖毒品罪
D.甲只是为乙吸食毒品提供帮助,《刑法》没有将吸食毒品规定为犯罪,故甲不成立犯罪
A.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的,无论数量多少,都应当追究刑事责任
B.单位可以成为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的主体
C.以暴力抗拒检查、拘留、逮捕的,不另成立妨害公务罪
D.运输毒品罪仅限于在境内运输毒品,而不包括从境外运往境内和从境内运往境外
A.非法持有毒品的,无论数量多少,都应当追究刑事责任
B.“持有”仅限于本人持有,不可能通过他人持有毒品
C.“持有”仅限于行为人对毒品拥有所有权而持有
D.为了贩卖毒品而持有毒品的,应当实行数罪并罚
A.非法持有毒品罪
B.运输毒品罪
C.贩卖毒品罪
D.走私毒品罪
A.非法持有毒品罪
B.运输毒品罪
C.贩卖毒品罪
D.窝藏毒品罪
A.甲的行为构成贩卖毒品罪
B.乙的行为构成贩卖毒品罪
C.丙的行为构成贩卖毒品罪
D.丁的行为构成贩卖毒品罪
A.甲构成贩卖毒品罪
B.乙构成非法持有毒品罪
C.乙构成窝藏、隐瞒毒品、毒赃罪
D.乙构成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
A.国家工作人员在国内公务活动中接受礼物应当交公而不交公,数额较大的
B.有证据证明行为人有能力归还所挪用的公款而拒不归还,并隐瞒挪用的公款去向的
C.携带挪用公款潜逃的
D.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窃取公共财物的
A.甲非法种植罂粟300株,构成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罪
B.乙非法种植罂粟或者其他毒品原植物,但在收获前自动铲除,对其可以免除处罚
C.丙非法种植罂粟100株,被公安民警发现后强制铲除,但丙拒不铲除,构成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罪
D.丁非法种植罂粟100株,被公安人员发现强制铲除后,又种植了200株,构成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罪
A.抢夺残疾人、老年人、未成年人的财物的
B.抢夺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的
C.在医院抢夺病人财物
D.利用行驶的机动车辆抢夺的
A.教唆未成年人运输毒品
B.向未成年人出售毒品
C.引诱未成年人吸食毒品
D.容留未成年人吸食毒品
A.吸食毒品
B.走私毒品
C.持有毒品
D.制造毒品
A.属于累犯,应当从重处罚
B.属于毒品犯罪的惯犯,应当从重处罚
C.属于毒品犯罪的再犯,应当从重处罚
D.属于毒品犯罪的再犯,应当加重处罚
A.王某构成贩卖毒品罪
B.王某贩卖毒品罪的毒品数量为250克
C.李某构成窝藏毒品、毒赃罪
D.李某构成非法持有毒品罪
A.向走私毒品的犯罪分子提供国家规定管制的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精神药品,数量大的
B.向贩卖毒品的犯罪分子提供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数量大的
C.以牟利为目的,向吸食毒品的人提供国家规定管制的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数量大的
D.以牟利为目的,向注射毒品的人提供国家规定的精神药品,数量大的
A.甲14周岁走私毒品,应当以走私毒品罪追究刑事责任
B.乙走私海洛因0.5克,数量较小,不构成犯罪
C.丙的孩子1周岁,经常晚上吵闹,为了止哭,甲就在其喝的牛奶中加入了平时自己吸食的毒品制液让其喝,甲的行为构成欺骗他人吸毒罪
D.丁在自己家中容留他人吸食毒品,同时又向其兜售毒品,其行为构成容留他人吸毒罪、贩卖毒品罪,数罪并罚
A.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毒罪中的“他人”仅限于已满14周岁的人
B.非法在牛奶中加入毒品而提供给婴儿饮用的,不成立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毒罪,而成立强迫他人吸毒罪
C.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强迫他人吸毒的,属于法定的从重处罚情节
D.强迫未成年人吸毒的,属于法定的从重处罚情节
A.种植罂粟600株的
B.经公安机关处理后又种植的
C.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抗拒铲除的
D.种植大麻3000株的
A.构成故意杀人罪
B.构成强奸罪
C.按照故意杀人罪和强奸罪数罪并罚
D.以强奸罪从重处罚
A.抢夺枪支罪
B.抢夺罪
C.抢劫罪
D.非法持有枪支罪
A.甲违反国家规定,非法经营烟草专卖品,数额较大
B.乙非法经营证券业务,数额较大
C.丙买卖国家机关颁发的野生动物进出口许可证
D.丁复制、发行盗版的《国家计算机考试大纲》
A.未经许可经营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专营、专卖物品或者其他限制买卖的物品的
B.买卖进出口许可证、进出口原产地证明以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经营许可证或者批准文件的
C.未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非法经营证券、期货或者保险业务的
D.在国家规定的交易场所以外非法买卖外汇的
A.违反国家规定,使用POS机以现金退货等方式向信用卡持卡人直接支付现金,情节严重的
B.违反国家在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期间有关市场经营、价格管理等规定,哄抬物价、牟取暴利,严重扰乱市场秩序,违法所得数额较大的
C.在生产、销售的饲料中添加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使用的药品,情节严重的
D.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的
A.强买强卖商品的
B.强迫他人提供或者接受服务的
C.强迫他人参与或者退出投标、拍卖的
D.强迫他人参与或者退出特定的经营活动的
A.摊贩甲强拉顾客购买苹果,造成顾客轻微伤
B.小区店主乙强迫小区十几位居民购买本店日用品,否则放狗恐吓
C.超市老板丙对反复挑选商品的顾客说“买就买,不买别摸脏了东西”
D.小店老板威胁一位女顾客不买商品就不让出店门
A.行为人犯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又实施杀人行为的
B.行为人犯保险诈骗罪,又故意造成被保险人死亡的
C.行为人犯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罪,又杀害被组织人、被运送人及检查人员的
D.行为人犯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又实施杀人行为的
A.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
B.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
C.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
D.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
A.未经本人同意摘取其器官的
B.明知是不满18周岁的人而摘取其器官的
C.以威胁等方式强迫他人捐献器官的
D.以利益诱惑欺骗他人捐献器官的
A.吕某构成伪造公司印章罪
B.吕某构成诈骗罪
C.吕某构成合同诈骗罪
D.吕某伪造印章行为和骗取货款行为是牵连关系
A.非法拘禁
B.司法工作人员刑讯逼供
C.司法工作人员暴力取证
D.监管人员虐待被监管人
A.乙构成故意杀人既遂
B.乙构成故意杀人未遂
C.丙构成故意杀人既遂
D.丙构成故意杀人未遂
A.甲在刑讯逼供过程中,导致被害人死亡
B.乙在非法拘禁孙某过程中,使用暴力致孙某死亡
C.丙在绑架李某、向李某家属勒索财物过程中,杀害李某
D.丁组织聚众斗殴,其间,其多名手下一起将对方一人乱刀砍死
A.甲是某中学初一班主任,在其班女生(13周岁)向其表示好感后,双方自愿发生性关系,甲构成强奸罪
B.乙深夜潜入被害人家中,乘对方睡意朦胧之际,冒充对方丈夫和其发生性关系,乙构成强奸罪
C.丙15周岁与邻居女孩(13周岁)谈恋爱,偷尝禁果,情节轻微,虽未造成严重后果,但女孩家长强烈不满,应以强奸罪定罪处罚
D.丁强奸被害人致使其重伤,应以强奸罪和故意伤害罪数罪并罚
A.拐卖妇女的犯罪分子奸淫被拐卖的妇女的
B.利用职权、从属关系,以胁迫手段奸淫现役军人的妻子的
C.利用迷信奸淫妇女的
D.组织卖淫的犯罪分子强奸妇女后迫使其卖淫的
A.甲乘某女酒醉之时,将其强行奸淫
B.乙冒充国家干部对某女声称,只要与其上床即可为某女安排工作,该女信以为真,遂与乙主动发生性关系
C.丙与某女通奸多年,后某女觉得对不起自己的丈夫,遂正告丙不要再纠缠自己,丙称如断绝关系,就将他们两人通奸的事实告诉其丈夫,并强行将该女奸淫
D.丁在某宾馆召妓,见卖淫女身材发育不成熟,问之得知,该女只有13周岁,但仍将其嫖宿
A.李某犯强奸罪、抢劫罪
B.王某犯强奸罪、盗窃罪
C.李某犯强奸罪
D.王某犯强奸罪、抢劫罪
A.赵某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
B.张某和赵某成立共同犯罪
C.张某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
D.张某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
A.为他人虚开
B.为自己虚开
C.让他人为自己虚开
D.介绍他人虚开
A.甲为做生意以欺骗手段骗取银行贷款,但生意失败,贷款无法偿还,给银行造成重大损失,构成贷款诈骗罪
B.乙以牟利为目的套取银行信贷资金,转贷给某企业,从中赚取巨额利益,构成贷款诈骗罪
C.丙公司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编造虚假的项目骗取银行贷款,构成贷款诈骗罪
D.丁使用虚假的证明文件,骗取数额较大的银行贷款后携款潜逃,构成贷款诈骗罪
A.编造虚假引资项目的
B.使用虚假经济合同的
C.使用虚假证明文件的
D.超出抵押物价值重复担保的
A.甲明知是伪造的支票而使用,骗取财物2万元的,构成票据诈骗罪
B.乙有限公司明知是无效的汇票而使用,骗取财物5万元的,构成票据诈骗罪
C.丙捡拾他人丢失的汇票而使用,数额较大的,构成票据诈骗罪
D.A公司与B公司签订购销合同,A公司向B公司购买价值80万元的货物,约定货到付款。后B公司将货物送至A公司后到银行提示付款时因空头被退票。A公司构成票据诈骗罪
A.张某使用已经作废的信用卡购物
B.李某借用杨某的信用卡买房
C.赵某在使用信用卡时明知钱已不多仍透支使用
D.孙某拾得刘某的信用卡并以刘某的名义使用
A.拾得他人信用卡并使用的
B.骗取他人信用卡并使用的
C.盗窃他人信用卡并使用的
D.窃取、收买、骗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获取他人信用卡信息资料,并通过互联网、通讯终端等使用的
A.甲明知没有还款能力而大量透支,无法归还
B.乙肆意挥霍透支的资金,无法归还
C.丙透支后逃匿、改变联系方式,逃避银行催收
D.丁抽逃、转移资金,隐匿财产,逃避还款
A.投保人甲明知被保险人患有不能投保的疾病,故意隐瞒该事实,骗取保险金,数额较大
B.投保人乙对发生的车辆交通事故夸大损失程度,骗取保险金,数额较大
C.丙将借给他人使用的汽车偷开走,制造车辆被盗假象,骗取保险金,数额较大
D.丁故意杀害被保险人,造成被保险人死亡,骗取保险金,数额较大
A.甲未经王某同意,以王某名义签订合同,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定金30万元后卷款逃走
B.乙借用其他单位的公章和合同文本签订合同
C.丙公司与某单位签订合同后,因市场风险造成公司破产,致使合同无法履行
D.丁为取得对方当事人的信任,要求自己在审计事务所工作的同学为自己出具一份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合同签订后,丁将对方货物变卖得款50万元之后逃走
A.纳税人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补缴了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已受行政处罚的,公安机关不予追究刑事责任
B.纳税人在公安机关立案后再补缴税款的,不影响公安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
C.纳税人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补缴了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但拒不接受行政处罚的,应当追究刑事责任
D.纳税人5年内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又逃避缴纳税款的,即使补缴了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已受行政处罚,也应追究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