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
B.糖肽类、利奈唑胺
C.磷霉素,利福平,SMZ/TMP与糖肽类联合,不宜单用
D.甲硝唑,克林霉素
E.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
A.处方由具有高职称的医生开具,须有信息化支持
B.及时请院内或院外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会诊专家进行会诊,并有会议记录
C.越级使用仅限48h内,并有相应病程记录
D.按照相应文件规定进行专档登记管理
E.对授予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的医师有定期培训及考核并有记录
A.血液
B.空气
C.与麻风病患者的长期密切接触
D.飞沫
E.母婴
A.加快药物排泄速度
B.有利于药物进入结核感染病灶
C.有协同作用,并能延缓耐药性的产生
D.延长利福平作用时间
E.减轻注射时的疼痛
A.四环素
B.乙胺丁醇
C.甲硝唑
D.第三代头孢菌素
E.达托霉素
A.6
B.12
C.24
D.36
E.48
A.麦迪霉素
B.克林霉素
C.阿奇霉素
D.利福平
E.青霉素
A.不可用于治疗肺炎,因其可被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灭活
B.抗菌谱包含革兰氏阴性和阳性菌
C.与阿奇霉素同属于一类抗菌药物
D.可用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但不可治疗复杂性皮肤软组织感染
E.不会导致嗜酸粒细胞肺炎
A.一般按各种抗菌药物的治疗剂量范围给药
B.治疗单纯性下尿路感染时,应应用可耐受的最大剂量
C.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抗菌药物剂量宜较大(治疗剂量范围高限)
D.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抗菌药物剂量宜较大(治疗剂量范围高限)
E.治疗血流感染,抗菌药物剂量宜较大(治疗剂量范围高限)
A.禁用于对氧头孢烯类药物过敏的患者
B.头孢菌素类药物过敏者慎用
C.每日补充维生素K
D.在治疗期间及治疗结束后3天内禁酒
E.在治疗期间及治疗结束后1周内禁酒
A.阴道感染分为细菌性阴道病、外阴阴道念珠菌(假丝酵母菌)病和滴虫阴道炎
B.阴道感染主要是由病毒引起的
C.细菌性阴道病的最常见病原体为阴道加德纳菌、各种厌氧菌和动弯杆菌属
D.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病原体主要为白色念珠菌
E.滴虫阴道炎的病原体为毛滴虫,可同时合并细菌或念珠菌感染
A.一日一次
B.两日一次
C.一日多次
D.三日一次
E.一周一次
A.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建议使用1次
B.主动脉内支架植入术:高危患者建议使用1次
C.血管畸形、动脉瘤、血管栓塞术:通常不推荐,除非存在皮肤坏死
D.子宫肌瘤-子宫动脉栓塞术:不推荐预防用药
E.肿瘤的物理消融术(包括射频、微波和冷冻等):不推荐预防用药
A.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
B.克林霉素+大剂量青霉素
C.碳青霉烯类
D.第二代或三代头孢菌素
E.氨基糖苷类
A.淋病奈瑟菌
B.幽门螺旋杆菌
C.肠杆菌科细菌
D.链球菌属和脆弱拟杆菌
E.产气荚膜杆菌
A.链霉素
B.乙胺丁醇
C.利福平
D.异烟肼
E.利福喷汀
A.0.1%~0.5%
B.0.5%~1.0%
C.0.5%~1.2%
D.0.5%~1.5%
E.1.0%~1.5%
A.1~3
B.3~7
C.7~10
D.10~12
E.12~15
A.使用期间应避免食用含有大量酪氨酸的腌渍、泡制、烟熏、发酵食品
B.有引起血压升高的潜在作用
C.与5-羟色胺类药物有潜在相互作用
D.不会导致乳酸性酸中毒
E.疗程超过28天者发生周围神经和视神经病变及其他不良反应的可能性增加
A.多西环素联合利福平6周,或SMZ/TMP6周+庆大霉素2周
B.青霉素联合甲硝唑6周,或SMZ/TMP6周+氧氟沙星2周
C.多西环素联合利福平2周,或SMZ/TMP2周+庆大霉素6周
D.多西环素联合庆大霉素6周,或SMZ/TMP6周+庆大霉素2周
E.甲硝唑联合利福平12周,或SMZ/TMP6周+庆大霉素2周
A.口服不易吸收,需肌内注射
B.静脉给药可致严重肾毒性
C.具有结合内毒素作用
D.快速杀菌剂
E.对铜绿假单胞菌作用强
A.上、下呼吸道感染
B.尿路感染
C.鼻炎
D.血流感染
E.肺炎
A.青霉素G
B.青霉素或氨苄西林+庆大霉素
C.氟康唑,棘白菌素类
D.哌拉西林+氨基糖苷类
E.第三代头孢菌素
A.喹诺酮类
B.青霉素类
C.氨基糖苷类
D.四环素类
E.头孢类
A.红霉素
B.青霉素
C.链霉素
D.头霉素类
E.大环内脂类
A.3
B.4
C.5
D.6
E.8
A.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和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
B.Ⅱ、Ⅲ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和品种选择,给药时机和使用疗程合理率
C.门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急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
D.抗菌药物联合应用情况
E.感染患者微生物标本送检率
A.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作为医疗机构定级、评审、评价的重要指标
B.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公布和诫勉谈话制度,对本行政区域内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使用量、使用率和使用强度等情况进行监测,定期向本行政区域进行社会公布
C.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负责对辖区内包括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使用量、使用率等情况进行监控,并予以公示
D.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将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纳入医疗机构考核指标体系
E.以上均是
A.庆大霉素
B.阿奇霉素
C.米诺环素
D.萘夫西林
E.替硝唑
A.万古霉素
B.利福平
C.苄星青霉素
D.利巴韦林
E.氨曲南
A.6小时
B.3小时
C.12小时
D.24小时
E.8小时
A.第三代头孢菌素
B.磺胺类
C.青霉素类
D.氟喹诺酮类
E.氨基糖苷类
A.脆弱拟杆菌
B.革兰阴性菌
C.金黄色葡萄球菌
D.革兰阳性菌
E.大肠埃希菌
A.病原菌为炭疽芽孢杆菌
B.属乙类传染病
C.一旦发现,应立即向有关部门报告
D.患者应强制住院,严格隔离
E.皮肤损害要手术切开
A.头孢拉定
B.头孢吡肟
C.头孢噻肟
D.头孢替安
E.头孢唑林
A.碳青霉烯类
B.第一、二代头孢菌素
C.大环内酯类
D.糖肽类
E.多黏菌素类
A.第二、三代头孢菌素
B.氨基糖苷类
C.磺胺药及呋喃类
D.两性霉素B
E.第一、二代头孢菌素,或头霉素类
A.甲硝唑
B.第一、二代头孢菌素
C.氨基糖苷类
D.多西环素
E.万古霉素
A.静脉注射
B.皮下注射
C.皮内注射
D.静脉滴注
E.肌肉注射
A.青霉素G
B.诺氟沙星
C.第一、二代头孢菌素
D.环丙沙星
E.头孢曲松(单剂)
A.≥3μg/ml
B.≤5μg/ml
C.≥6μg/ml
D.≤8μg/ml
E.≤12μg/ml
A.内科、外科、药学
B.疾控、院感
C.预防、康复
D.药学、病理生理学
E.感染、药学、临床微生物、医院感染管理
A.第一、二代头孢菌素±甲硝唑
B.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多西环素
C.万古霉素
D.头霉素类
E.氨基糖苷类
A.病原菌为鼠疫耶尔森菌
B.属乙类传染病
C.一旦发现,应立即向有关部门报告
D.患者应强制住院,住单间病房
E.禁止挤压淋巴结
A.阿莫西林
B.头霉素类
C.甲硝唑
D.恩替卡韦
E.克林霉素
A.2~4
B.4~6
C.6~8
D.6~12
E.10~20
A.<7天新生儿,一次20mg/kg,每12h一次
B.7~21天新生儿,一次20mg/kg,每12h给药一次
C.21~28天新生儿,一次20mg/kg,每6h一次
D.1~3个月婴儿,一次20mg/kg,每6h一次
E.3个月~18岁或者体重<40kg的儿童,一次15mg/kg,每6h一次
A.金黄色葡萄球菌
B.绿脓杆菌
C.梭状芽孢杆菌
D.肠球菌属
E.链球菌属
A.3
B.4
C.5
D.6
E.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