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试卷
A.艾迪计数
B.17-酮类固醇
C.尿糖定量
D.尿蛋白定量
E..肌酐定量
A.绝对卧床休息
B.取半坐卧位
C.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D.保持外阴清洁
E.按医嘱给予抗生素
A.母婴分离
B.手术后疲劳
C.生产过程中缩宫素的使用
D.产妇体内雌.孕激素水平急剧下降
E.家属对新生儿的高度关注带来的失落感
A.维生素A果水
B.米汤.蛋黄
C.粥.肝泥
D.米糊.鱼泥
E.菜泥.豆腐
A.皮肤干燥
B.头痛头晕
C.球结膜水肿
D.精神神经症状
E.呼吸深快
A.方颅
B.颅骨软化
C.肋骨串珠
D.手镯.脚镯征
E.下肢畸形
A.1周
B.2周
C.3周
D.4周
E.5周
A.继续母乳
B.少量多餐
C.尽量少饮水
D.耐心喂养防呛咳
E.给予营养丰富半流质饮食
A.前囟未闭
B.头围44cm
C.乳牙未萌出
D.俯卧时不能抬胸
E.两手不会传递玩具
A.米汤
B.菜汤
C.鱼肝油
D.水果汁
E.蛋黄
A.阿氏评分,碳酸氢钠和胸外按压
B.评估,责任和危急
C.阿氏评分,血容量和协作护理
D.气道,呼吸和循环
A.A级
B.B级
C.C级
D.D级
E.E级
A.血液
B.精液
C.唾液
D.脑脊液
E.粪便
A.呼吸音减弱
B.肺部湿哕音
C.胸部X线改变
D.动脉氧分压下降
E.进行性呼吸困难
A.瞳孔缩小
B.面色苍白
C.黄疸
D.血红蛋白尿
E.口唇呈樱桃红色
A.慢性哮喘
B.气短或呼吸困难
C.夜间呼吸困难加重
D.谵妄
E.心悸
A.遗传因素
B.应激因素
C.自身免疫
D.病毒感染
E.环境因素
A.中性粒细胞
B.淋巴细胞
C.CD4+T淋巴细胞
D.cd8+t淋巴细胞
E.自然杀伤[NK]细胞
A.老年人肾小球排糖少
B.吃糖过多,短期内无法排出
C.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
D.肝糖原快速释放糖
E.老年人肾小管束吸收糖多
A.精神病患者
B.严重感染
C.持续性癫痫
D.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E.急性呼吸道梗塞
A.全面质量管理
B.PDCA管理
C.QUACERS管理
D.分层次管理
E.标准化管理
A.管理
B.计划
C.实施
D.检查
E.处理
A.3g
B.4g
C.5g
D.6g
E.8g
A.3g
B.4g
C.5g
D.6g
E.8g
A.双侧肺大泡
B.慢性支气管炎
C.支气管哮喘发作
D.肺气肿并发感染
E.肺囊肿
A.语言啰嗦,反复唠叨
B.情绪高涨,言语激动
C.情绪紧张,无故攻击他人
D.四处徘徊,无目的的走动
E.拒绝正确意见,情绪执拗
A.抗毒蕈样作用
B.缓解烟碱样作用
C.解除肌束颤动
D.预防呼吸肌麻痹
E.纠正循环衰竭
A.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伴阿-斯综合征
B.二度II型房室传导阻滞伴阿-斯综合征
C.多束支传导阻滞伴阿-斯综合征
D.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E.以上都是
A.72小时
B.36小时
C.24小时
D.12小时
E.8小时
A.医源性感染.自身感染
B.交叉感染.自身感染
C.医源性感染.交叉感染.自身感染
D.内源性感染.外源性感染
E.内源性感染.医源性感染
A.感觉运动期
B.前运思期
C.具体运思期
D.形式运思期
E.运思期
A.7%
B.8%
C.9%
D.10%
E.15%
A.深吸气后屏气
B.深呼气后屏气
C.持续深呼吸
D.持续浅呼吸
E.正常吸气后屏气
A.防止发生差错
B.防止发生配伍禁忌
C.减少毒性反应
D.防止药物的校价降低
E.防止浪费药液
A.05%~1%
B.3%~8%
C.20%~40%
D.50%~75%
E.70%~85%
A.败血证
B.脑膜炎
C.脑炎
D.颅内出血
E.消化道出血
A.十二指肠溃疡出血
B.溃疡性结肠炎
C.痢疾
D.结肠癌
E.胃穿孔
A.保持引流通畅
B.保持引流瓶直立
C.嘱病人屏住呼吸
D.用两把止血钳夹闭引流管
E.注意观察引流液排出情况
A.强制
B.合作
C.回避
D.迁就
E.妥协
A.双肾CT检查
B.迅速复苏,输血抗休克治疗
C.排泄性尿路造影检查
D.抗生素预防感染
E.止痛.止血治疗
A.测量体温,每8小时1次
B.观察有无风湿活动的表现
C.体温达38℃给予药物降温
D.适当活动,提高活动耐力
E.给予高脂肪饮食,提供机体能量
A.接种抗毒素
B.接种疫苗,菌苗,类毒素
C.加强营养
D.注射丙种球蛋白
E.注射高价免疫球蛋白
A.构成比
B.比值比
C.相对危险度
D.医院感染发生率
E.医院感染患病率
A.庆大霉素
B.青霉素
C.氯霉素
D..红霉素
E.头孢菌素
A.卢因
B.泰勒
C.法约尔
D.麦格雷戈
E.梅奥
A.卢因
B.泰勒
C.法约尔
D.麦格雷戈
E.梅奥
A.贝塔朗菲
B.弗洛伊德
C.艾瑞克森
D.皮亚杰
E.马斯洛
A.同步电复律
B.口服美西律
C.静脉注射毛花苷
C.
D.静脉滴注利多卡因
E.安置起搏器
A.促进消化
B.促进机体蛋白质合成
C.降低血糖,增加饥饿感
D.改善味觉
E.清除肠道寄生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