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试卷
A.有效实施遇险人员救助
B.快速扑灭火灾
C.及时疏散人员和控制火势
D.防止造成灾情扩大
A.火灾原因调查
B.事故善后处理
C.火灾对人员的伤害方式研究
D.分析研究地铁火灾中乘客的逃生意识行为
A.地下车站
B.隧道出口
C.隧道区间
D.地面轨道
A.中间墙体上
B.侧墙或内墙
C.地下管道
D.顶部
A.中间墙体上
B.侧墙
C.地下管道
D.顶部
A.黑暗
B.宽度较大
C.纵深距离长
D.容积较大
A.建筑结构
B.建筑形式
C.建筑长度
D.建筑材料
A.堵截包围
B.强攻近战
C.自动灭火系统
D.分隔或封洞
A.低倍数泡沫
B.二氧化碳气体
C.高倍数泡沫
D.大量水
A.水
B.食物
C.空气
D.药品
A.特风和普风
B.低风和弱风
C.中风和微风
D.强风和软风
A.特风
B.普风
C.强风
D.低风
E.弱风
A.疏散指示标记
B.移动照明设备
C.发光导向绳
D.车站、列车广播系统
A.做好泡沫灌注准备
B.确认内部人员已撤出
C.隧道体积相对较小
D.隧道内温度很高有倒塌的可能
A.采光窗
B.出口
C.入口
D.疏散楼梯通道
A.80~100
B.100~150
C.150~200
D.250~300
A.500~1000
B.1000~2000
C.2000~3000
D.3000~4000
A.1.5%~10%
B.2.5%~10%
C.3.5%~10%
D.4.5%~10%
A.5
B.6
C.7
D.8
A.8%
B.9%
C.10%
D.12%
A.1600℃
B.1800℃
C.2000℃
D.2200℃
A.1800℃
B.2000℃
C.2200℃
D.2400℃
A.罐体
B.扩散范围
C.周边情况
D.风向、地形
A.万分之几
B.千分之几
C.百分之几
D.十分之几
A.1/2
B.1/3
C.1/4
D.1/5
A.氟蛋白泡沫
B.普通蛋白泡沫
C.高倍数泡沫
D.清水泡沫
A.0.1~0.3
B.0.2~0.4
C.0.3~0.5
D.0.6~0.8
A.0.1~0.15
B.0.15~0.2
C.0.2~0.3
D.0.35~0.7
A.2
B.4
C.5
D.6
A.沸溢、喷溅之前
B.沸溢、喷溅之时
C.局部发生燃烧
D.灭火剂准备充足
A.原油
B.汽油
C.柴油
D.航空煤油
A.密度小
B.燃烧热值高
C.燃烧速率低
D.挥发快
A.物理爆炸
B.化学爆炸
C.爆炸着火
D.爆燃
A.原油
B.煤油
C.柴油
D.汽油
A.二氧化碳
B.水
C.泡沫
D.干粉
A.闪点
B.沸点
C.自燃点
D.燃点
A.下风方向
B.上风方向
C.重要目标
D.蔓延方向
A.先着火层、再着火上层、后着火下层
B.先着火上层、再着火层、后着火下层
C.先着火下层、再着火上层、后着火层
D.先着火层、再着火下层、后着火上层
A.6
B.7
C.8
D.9
A.上风向出入口
B.下风向出入口
C.通风口
D.竖向管道井
A.出入口处-袋形走道处-通道
B.通道-出入口处-袋形走道处
C.通道-袋形走道处-出入口处
D.出入口处-通道-袋形走道处
A.主攻入口处
B.下风口处
C.通风管道口处
D.出入口处
A.多点进攻,强攻近战
B.梯队进攻,内外夹击
C.梯队掩护,重点突破
D.内外结合,重点突破
A.攻防并举、固移结合
B.梯队进攻,内外夹击
C.梯队掩护,重点突破
D.内外结合,重点突破
A.分类存放
B.标识存放
C.冷却保护
D.通风保护
A.利用应急广播系统,稳定被困人员情绪
B.组织患者之间互相救助
C.利用救生器材进行自救
D.先救助轻病患者,后救助重病患者
A.火场指挥部
B.消防指挥员
C.战斗员
D.医务人员
A.10
B.12
C.14
D.16
A.加强第一出动力量
B.救人第一
C.强攻近战,固移结合
D.确保重点,减少伤亡